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金秋,桑干河岸的黍米熟了。

桑干河,发源于管涔山,横贯朔州、云州、蔚州,是佑国军境内的第一大河,也是佑国军最主要的粮食产地。

大唐开元时期,桑干河两岸开垦良田五百万亩,沿途民户高达二十万户、百万丁口,历来是河东北境三州的主要粮饷、兵员来源。

不过安史之乱后,又迭逢藩镇割据、契丹南下、契丹后唐拉锯战等战乱,桑干河流域人口锐减,至后唐明宗在位时才稍稍恢复了生气,李从珂在位时只有户口两万余,丁口不到十万,几百万亩良田白白地荒废了。

李晟基掌管三州之后,以三成的税赋大肆招揽流民以及幽州、河东的民户,组织疏浚了故唐时期的水渠和堰塘,至后唐清泰五年秋桑干河两岸的民户已恢复到民户四万户,丁口近三十万,恢复耕作的良田近两百万亩。

朔州马邑县临近桑干河有一个大村子,名叫尉迟堡,隋朝时期叫高阳村,后来这里出了大唐名将尉迟恭,便改名尉迟村,唐末战乱时又在村子周围兴建了土围子,时人便改称尉迟堡。

历经沧桑,天下初定,尉迟堡的土围子并没有拆掉,由于朔州境内石材丰富,稍稍安定之后,土围子又变成了石围子,再用上节度使大人奇思妙想制作的“水泥”之后,尉迟堡变得更加牢固。

尉迟堡原来只有户口五十、丁口三百,李晟基来云州之后的一年多时间,已经变成户口两百,丁口上千,将偌大的尉迟堡撑得满满的,而尉迟堡民户耕种的良田接近一万亩。

时值清晨,张老汉坐在田埂上,看着自家连成一片的一百亩“大田”心里高兴地乐开了花。

托节度使大人的福,今年虽然是一个少雨的旱年,不过在水渠和堰塘的灌溉下,自家八十亩黍米、二十亩粟米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看着金灿灿、沉甸甸的黍米、粟米,张老汉不禁想到了前几年在平定县时自己朝不保夕、东躲西藏的日子,好不容易拾掇了十几亩地,大部分收获需要上缴不说,收获的时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河东的骑兵、县城的衙役、团练、山上的土匪都虎视眈眈,最后落在自己嘴里的屈指可数。

幸好新来的刺史大人改变了这种局面,收获时没有人虎视眈眈了,收获时说是四成的粮税就是四成,自己运到县城的还可减免一部分。

天下哪有这么好的官府?一开始张老汉不敢多种,只种了额定的一半,即二十五亩,怕多劳少得不划算,结果其他的人都按照官府划定的田地种满了五十亩,张老汉当时还在暗自得意,还嘲笑其他人:“到时候有你们哭的时候!”

结果到收获的时候他就傻眼了,四成的粮税一分也没多收,刺史大人还安排士兵下来帮着抢收,粮税也不用自己吭哧吭哧跋涉几十里路交到县里,而是由平定州刺史府下辖的什么“转运署”直接上门用马车拉走。

看着别人喜滋滋的将粮食装进自己的粮仓,张老汉后悔不迭,连续几天也被自家婆姨数落得抬不起头来。

自那以后,只要是李大人发布的政令,张老汉绝对是第一个响应。

这不,在李大人荣升云州号召三县的农户北上时,张老汉是平定县第一个响应的,由于他家还有一个儿子在佑国军当兵,一个儿子在工坊被评上了二等“技工”,家里被安排到尉迟堡后还多分了五十亩地,还是连在一起的“上地”。

本来他还发愁一百亩土地自家忙不过来——到尉迟堡后自家只有自己和老伴、三儿子、大儿媳、三儿媳五个人,还有几个不到十岁的娃儿,一百亩地啊,自家从来没有侍弄过这么多的田地。

不过庄户人家别的都怕,最不怕的就是辛苦,正当他全家准备起早贪黑大干一场时,堡长——一个佑国军退伍的士兵过来了,还带着两头牛、二十个堡里的青壮,说什么帮着他耕种,他家这几天管吃就行了。

张老汉大喜过望,吃算什么,他家这几年在平定州年年丰收,很是积攒了一些粮食,结果在堡长和青壮的帮助下三天就忙完了春耕,忙完后自家老三也被堡长带走了,说是要帮助其他人家耕种,张老汉自然答应,还让三媳妇跟着帮忙。

堡里还有负责刑狱、粮税、乡兵的三名副堡长以及下面的录事多人,除了堡长、副堡长是县里编造在册的“官吏”,其它人都是兼职的,不过每年可减免一定程度的粮税,各自带着堡里的青壮挨家挨户帮着种地,结果不到二十天,全堡一万亩田地全部种完了,不过接下来田地的打理就需要各家各户自己费心了。

这也是应有之意,张老汉一家自家里的田地全部种上之后,便向照顾小儿一样侍弄着一百亩地,起早贪黑地灌溉、锄草、捉虫、赶鸟、沤肥、施肥,忙得不亦乐乎,看着禾苗一天天长高,全家人也是欢喜不已。

今年是一个旱年,以往这样的年份,各村各户为了争夺水源,好的情形也是面红耳赤,坏的却是大打出手,甚至出人命也是有的。

不过今年却不一样,县里县令、主簿、县尉及属下各仓曹录事都下到各乡、各堡、各村,各堡、各乡的主事也严阵以待,水渠、堰塘的水都是均匀地放到各家各户的田地,节度使府的农司刘大人及其属员、按察司的李大人及其属员也都下到各乡各堡轮流巡视,严禁营私舞弊之事发生。

“嘎…嘎…”,张老汉抬起头,只见天上一群大雁正向南飞去,这时太阳刚刚从远处的句注山冒出了头,“啧啧,还有比我更早的”,张老汉看着南飞的大雁心里想着,还不时回头看向堡子方向。

今天是他家一百亩田正式收割的日子,堡长昨天就跟他约好了,一早会带人过来帮他收割。

粮食还没有搬到自己的粮仓里,张老汉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今天天刚麻麻亮便独自一人来到自家田地守着,静静地等着堡长等人的到来。

“爹!”,远处传来一阵喧闹声,张老汉站起来一看,只见自己全家人还有堡长、二十个青壮都拿着镰刀、扁担、绳索过来了,他拍拍手赶紧迎了上去。

尉迟堡的堡长是一个三十岁的汉子,走路一瘸一拐的,他以前是承天军的一名弓箭手,河北大战时受伤了,退役后在兵司的建议下做了“乡长”——堡长,他自己拿着官府的薪饷,足够养活自己一家人,日常管理一乡一堡的事务,虽觉得有些别扭,不过节度使府、州府、县府对各项事务都有严格的规定,他也就是照章办事而已,所以尽管别扭,但也胜任。

“王堡长”,张老汉推开了自家儿子递过来的炊饼,先上去给堡长行了一礼,虽然只是一个“堡长”,但那也是朝廷在册的官员,张老汉在心里还是很敬畏的。

“老张,这么早啊”,王堡长跟张老汉打了个招呼,“今天吃什么?”,王堡长一边说着一边还跟张老汉开玩笑。

张老汉听了一咬牙,“老三,今天杀两只鸡,不不,杀一只羊”

……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几十人挽起袖子在张老汉的田里热火朝天地收割起来,王堡长倒不用亲自动手,不过他也在一旁帮着捆扎,忙了一会后,他便去其它地块视察去了。

走过一个山坡,一阵秋风吹来,桑干河两岸大片金灿灿的黍米随着秋风翩翩起舞,一眼望去,好像两条金色的绶带,中间夹着碧绿的、蜿蜒流淌的桑干河,王堡长站在山坡上望着,一时竟痴了。

北边的大同附近,李晟基自己也种了一亩黍米,现在也正在自家田里挥汗如雨。

他倒不是作秀,在后世时他就是农家子弟,农活也没少干,种上一亩地,一来在云州做个表率,表示自己重视稼穑之事,二来也想弄清楚当世农作物具体的产量。

当下黍米的产量一亩大多在一石左右,也就是一百二十斤左右,与后世相比确实差的太远,李晟基好奇之下,专门在大同附近种了一块“中田”,根据自己在后世的一些经验,除了没有化肥,其它的的诸如火粪、农家肥、锄草、赶鸟、驱虫等事宜一样没有少做。

当然了,大部分时间都是他指点,自己的亲卫劳动。

一亩地的黍米,包括李晟基在内的十几个人一个时辰就收割完毕,当天就脱粒、晒干、入库,最后一称,也就是一百三十斤。

看来在化肥、育种没有发明之前,中国上千年的农获相差无几,土地肥沃的多收一些,土地贫瘠的就少受一些,想在这方面使用黑科技无疑太难了。

还是在水利上多下功夫吧。

云州西北角的静边军,岳军候也在田里收割黍米,没办法,节度使大人自己都下田了,其他人也不好意思闲着。

扎扎乌大战之后,岳军候的第三都几乎被打残了,回到云州之后,李晟基干脆将第三都的残余部队编入新编第十三都,将第十三、十四、十五都编成佑国军近卫旅,让李承基仍旅都指挥使,简称旅长。

而岳军候这边,在征求他的意见后,将身高力大的鄂能温部青壮、薛延陀青壮八百人,以及在三州招募的同样身高力大的士兵七百人,一共一千五百人,编成佑国军重装步兵都(团都),岳军候享受旅都指挥使的待遇。

该都全部披打造不易的加厚鱼鳞甲,内衬皮甲,五百人专门练陌刀,岳军候正是佑国军仅有的会使陌刀的将领,以前在承天军时就打造了一批准备练起来,可惜被李晟基打断了。

五百人专练三石的破军弩,李晟基还专门给它取了一个名字——摧锋弩,取无坚不摧之意,该弩只能由身高力大的士兵拉动,有效射程达两百步(三百米)。

五百人专练长戟,因为岳军候自己的武器就是一杆大戟,大戟威力与长枪相差仿佛,但防守却强上许多。

该都练成之后,无论是对付步军还是骑兵,都可独立作战,也是李晟基寄予厚望的一支军队。

从遥远的北海千里迢迢追随李承基回到云州的鄂能温部、薛延陀部近四千人以及上次在东大营缴获的牛羊全部安排在静边军,静边军靠近边墙,与吐谷浑几个部落只有一墙之隔,军内只有少量的农田,大多是黄土高坡、山地和草场,又是云州最冷的几个区域之一,军内牧民、农户稀少,让适应寒冷气候的二部在此放牧、耕作也是应有之意。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明天下历史追光者李辰安钟离若水勇者之恋,宝藏之秘战国帝业隆万盛世逍遥小长工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战皇林天龙刀笔吏大国重工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大明状师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锦衣夜行红楼之万人之上凉州血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重生之嫡女不善铁血宏图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新唐万岁爷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凡人歌锦衣御明重生于康熙末年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冥王毒妃大宋小农之一代天骄红色莫斯科皇宋锦绣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立生一生兵锋王座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风流小太监易,三国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大秦:从醉花楼开始签到陨石榜无限烽火:坦克大玩家麦城悲歌与武圣传奇乱世:整活小砖家太子西上和亲,三年后挥师擒龙招个赘婿冲喜,开局就想给小姐打针?笑谈两晋南北朝:三百年乱炖一锅红楼之庶子风流乱世荒年,从富养妻妾开始无敌大明:开局被徐家退婚,我炼化十万铁骑明1914土豆与均田令:我在大唐当地主男穿女:纯爷们后宫杀到头皮发麻大明:开局炸毁宁远城!穿越大宋:逆转靖康战火燎原:吞丹!灭天狼!风流小医仙,穿越北宋封宰相大谋谋天下嘉庆变法:数据治国重生悍卒:从强制发老婆开始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