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正确答案你都说出来了,还问我干什么?

孔拯无可奈何,心中暗暗吐槽苏咏霖的霸道,却不得不站出来回答苏咏霖的问题。

“陛下所言甚是,治国,不仅仅是五经可以办到的,治国需要的还有很多东西。”

“没错,治国,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别的不说,就说眼下大明要推进的整治黄河国策,需要多少学识?仅仅一个修筑堤坝,就需要通工学,懂天时,明地理,晓算术,仅仅是五经,能为我选拔出整治黄河的人才吗?”

苏咏霖一拍桌子,怒道:“这些你们都没有考虑过!你们只考虑了你们自己!你们只担心自己的子弟能不能通过科举考试做官!你们根本不在乎国家大局!”

苏咏霖骤然发怒,礼部众官员被吓得一哆嗦,赶快向苏咏霖请罪。

苏咏霖冷哼一声。

“治国,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科举,是选拔方方面面人才的考试,怎么能仅仅只靠五经来选拔士子呢?加上荀子也不够!我的意思,是要恢复唐时科举的分科取士,将王安石的做法彻底罢黜。”

礼部的官员们互相看了看他们对方,一时间居然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内心的卧槽。

他们只感觉自己的心头就像一片大草原,平时草木茂盛郁郁葱葱,一派生机勃勃,结果苏咏霖几句话,就跟一万匹草泥马奔腾而过一样,给他们的心田糟蹋的彻彻底底。

“陛下,这……兹事体大,是否缓行?进士科取士自前朝熙宁四年以来,实行已经足足九十年,天下士子早已习惯了进士科取士,骤然变更,恐非易事。”

周江连忙进言,希望以这样的理由阻止苏咏霖的“贸然”之举。

苏咏霖冷声道:“王安石变法之时,分科取士早已实行三百余年,那时候的士子反对情绪岂不是比现在更加猛烈?但是他不也是变了吗?我只是把它又变回来了而已,怎么?他王安石变得,我苏咏霖变不得?”

苏咏霖盯着周江看,看的周江压力山大,根本不敢抬头。

但是他依然不希望就此妥协。

一旦妥协,改变科举考试的模式,谁也不知道苏咏霖会搞出多少科来分科取士,那么对于他们的子弟来说,短期内的优势将大大缩减,他们寄希望用科举考试在短期内引入大量山东士人以维护集团利益的想法就将落空。

虽然说长久来看掌握最多教育资源的他们依然可以在分科取士方面占据优势,但是不能在眼下巩固优势,长久,又是多长多久呢?

这并不符合他们的利益。

于是他硬着头皮道:“陛下,臣知道这并非不可以,可是……可是为国选才的大典骤然变更规制,不仅时间不够,恐人力物力方面都……都不够……”

“并非不可以就是可以。”

苏咏霖摇了摇头:“当年王安石既然能把这件事情办成,我要是办不成,岂不是说我连王安石都不如?我虽然有诸多不足之处,确也不愿意承认我不如王安石。”

一国皇帝不如一介臣子?

这种诛心之言论谁敢承认?

眼看着苏咏霖把问题上升到这个级别,于是周江哑火了,偃旗息鼓,不敢再说什么。

孔拯看着周江唯唯诺诺连连后退,也失去了全部的想法,干脆破罐子破摔,不争了。

转而就实际问题和苏咏霖做讨论——

您要是能搞定,那咱们佩服您,可要是您提出要求却不能给出足够的人力物力,那可真不能怪咱们,是不是?

王安石变法以前也是和科举相关利益方做了很多利益交换或者是殊死搏斗,期间利益相关方升官或者贬职的不知凡几,整个过程也持续了好几年才最终尘埃落定。

而现在距离洪武二年的科举考试不过五个月。

五个月的时间,皇帝陛下就能完成整个改革过程?

孔拯还真就不信了。

就算按照旧的科举规则那也得有三轮考试才能选拔出最后的进士们,你皇帝陛下啥都不管要改变科举考试的内容,那你如何应付得了这三轮选拔考试呢?

仅仅从中央层面做出改变还不行,还要从地方学府开始就进行充分的变革,而这需要的时间是以年作为单位的,期间还要遇到各地方不同程度的反弹,直到最后尘埃落定才有可能成为现实。

王安石的科举变革推行十余年之后,等他倒台,一度又被改了回来,是后来改革派再次上台才把他的规则恢复,至此才算是成为永久的规则,皇帝陛下打算轻而易举的就改变天下人的想法吗?

恐怕不会很容易吧?

“陛下,此时此刻距离洪武二年科举考试不过五个月的时间,五个月之内想要完成从中央到地方的全面变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臣并不反对陛下的革新,但是这似乎需要一些时间,不单单是士子们需要时间接受,朝廷方面也需要时间接受,重新布置。”

孔拯再次进言。

他说的倒也是真实存在的问题,所以苏咏霖没有驳斥他,而是点了点头。

“孔卿说的不错,的确是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所以我决定洪武二年的科举考试取消地方的考试,全国愿意参加考试的士子直接到中都来,直接参加洪武二年的科举考试,一考定输赢。”

苏咏霖给出了对于朝廷来说最简单易行且省钱的策略,而这毫无疑问又和火星撞地球一样把礼部官员们撞得不轻。

“陛下,这……”

“事急从权。”

苏咏霖阻止了孔拯继续说话,开口道:“内容改革最重要,其他的都可以暂时放一边,地方考也是考,到中都考也是考,反正都是考试,换一个地方考而已,就眼下来说,不管距离中都多远,五个月还赶不到吗?所以这不妨碍大局。”

苏咏霖把这件事情说得很轻巧,仿佛只要照他说的做就能轻松解决似的。

礼部众人还想继续劝阻,但是被苏咏霖拒绝了,强行通过了这一决议,要求礼部负责执行。

礼部官员无可奈何,只能接受苏咏霖的要求。

这方面的内容到此为止,苏咏霖接着开始和他们商讨分科取士的想法。

照着苏咏霖的意思,经学考试只是一个基础,基础之外还要增加一些专门考试,就如同唐朝科举的明经明算明字之类的科目。

而且他不是单纯的想要恢复唐朝的科举,而是想要在唐朝科举的基础之上做一些改进,做一些更加细致的分科取士。

比如他想要推进工科取士。

“行军征战之中,我深感工匠对于国朝之重要性,古人说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因此行军征战第一要务是粮草,贯彻到国务上,那就是农为国之根本,这一点不能改变。

可除此之外,行军征战还有很多需要顾忌的地方,比如军用器物,这些都不是军队自己可以制作生产的,所有存在的东西,无一不需要经过工匠之手。

长刀也好,盾牌也好,盔甲也好,弓弩也好,箭矢也好,军帐也好,大车也好,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匠人,不说行军,就说日常,难道就少得了匠人吗?

城池需要匠人指导修缮,农具需要匠人指导制造,堤坝需要匠人指导维修,道路需要匠人指导铺设,这些事情我们都是不懂的,但是我们离不开这些东西,所以我们也离不开匠人。”

苏咏霖站起身子,背着双手在宫殿内缓缓踱步,边踱步边说自己的“心里话”。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李辰安钟离若水战国帝业隆万盛世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战皇林天龙刀笔吏大国重工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大明状师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锦衣夜行红楼之万人之上凉州血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重生之嫡女不善铁血宏图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新唐万岁爷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凡人歌锦衣御明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冥王毒妃大宋小农之一代天骄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立生一生兵锋王座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陛下,臣妾要宫斗三国之九原虓虎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大唐天宝重生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风流小太监易,三国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我在美利坚当兵王乱世枭雄,打猎养老婆开始启龙图:我在敌国当皇夫摄政王红楼:混在锦衣卫里财色兼收放弃出轨长公主,改选青梅世家女女帝爱上胖流氓汉节我就上山打个猎,你让我争霸天下?手握十万精兵被赐死,叫朕如何是好?驸马威武:从卑微面首到一品皇夫诗临天下:七王子的科技降维战大庆:娶范妹妹,解锁盖世绝学一来开无敌挂大乾杀猪匠大唐最强太子:开局怒怼李世民废物皇子开局拒绝系统大乾:逍遥皇太子花屋湘军传奇天幕:刷朱棣自白,老朱红温了!朕都要殡天了,你叫我赢在起跑线?娶个前朝公主,让我复国吗?穿越三国当吕布我全点了谋略太子城传奇穿越古代儿孙满堂白话三国志穿越大乾:从打猎喂饱老婆开始至尊文抄公:我在古代当书生大唐盛世重修:寰宇一统东周策侯府庶子:最强锦衣卫,只手遮天!大明:我靠系统卷死朱元璋大明:我在洪武当咸鱼三国凶兵:我为汉室续命八百年祁同伟重生武大郎,水浒杀疯了洪荒历:我的兄弟叫大禹大明:最后的咸鱼太子召唤天下!从流亡公子开始崛起守史人:三千年归墟纪重生:从废太子到千古魔帝重生大乾:深山打猎爆宠小娇妻让你猎山赶海,你咋就黄袍加身了?罗马暴君:我用京观堆出个帝国影响世界的百位帝王我当了七个国家的驸马小强逆袭记大明:逆鳞,从质子到摄政王开局死囚,我杀穿天下穿越后分了三个寡妇,不领犯法让你当皇帝替身,你干成了千古一帝?汉末听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