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重要的文武大臣,都集中在大殿里面了,包括亲王、郡王、贝勒、贝子、满人权贵等等,相对来说,汉人的力量很是单薄,除开范文程站在靠前一些的位置,其余的汉人,都是在大典后面的,那一小撮人,如果不注意看,还真的看不见。
登基之后,皇太极也仿效明朝的办法,开展了科举考试,可惜的是,还没有能够建立起来完善的制度,加之大清国一直都是以征战厮杀为主的,对于建设方面,除开皇太极本人特别的重视,其余的掌握大权的满人权贵,都不是很有兴趣,这也令皇太极笼络人才的计划,遭遇到了不小的挫折,不过皇太极还是坚持自身的做法,好在他有着足够的威信,重压之下,诸多的文武大臣还是要照办的。
没有能够入主中原,一直都被当做蛮夷,这令皇太极很不舒服,参加科举考试的汉人,也是寥寥无几的,很多汉人都以为大清国做事情为耻辱,这种观念,短时间之内,是很难改变的,为了大清国的大局,皇太极有些时候,也是忍辱负重,一方面要做满族权贵的工作,一方面要安抚汉人,没有雄才大略和超强的自信,还真的做不到这一点。
明军攻下了大凌河城之后,大清国的局势有些微妙了,一些反对的声音开始出现,部分的满族权贵蠢蠢欲动,甚至在质疑皇太极的决策了,这是不能够容忍的。
皇太极很清楚,矛盾开始出现,就必须要想办法打灭,不能够任其蔓延,或者可以说,这种矛盾一直都没有彻底的消除,如今只是找到了一个突破口,开始再次的萌芽了。这种危险的情况,远远大于大凌河城被攻打下来了。
皇太极的兄弟中间,多尔衮发现了这样的苗头,所以果断的提出来了建议,暂时不要增援大凌河城,若是这次的增援,遭遇了失败。接下来的局势将更加的危险。
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所以说,近一个月的时间过去,皇太极都是在苦思的,必须要遏制住这样的势头,可嘴上说是没有作用的,一定要找到突破口。否则这股势力真的抬头了,造成的损失就大了。
皇太极冷冷的看了一眼礼亲王代善。
代善是自己的二哥,当年四大贝勒俱朝南坐,共理朝政的时候,代善就是其中之一,这么多年过去,代善基本没有了什么权力**了。但这一次大凌河城的兵败,似乎在改变这种局面了,代善的大儿子岳托被生擒了,被明朝车裂,这给予了代善很大的打击,兵败不可能挽回了,明军一天的时间就拿下了大凌河城,救援根本就来不及。可代善极力支持八旗军攻打大凌河城,寻机与明军展开决战。
这肯定是不成立的,大清国还没有如此雄厚的实力,就算是要进行大规模的征战,也是在秋收之后,集聚了大量的粮草,大军才能够开拔的。况且这一次大凌河城的兵败,大清国损失了大量的粮草,那二十门红衣大炮,令皇太极心疼了好长的时间。
可代善似乎看不到这一点。一味的坚持,初期皇太极也是能够理解的,毕竟代善的大儿子岳托结局如此的悲惨,作为父亲,还是有着一丝愤懑的,可时间稍微长一些,皇太极发现不对了,一些满人权贵开始往代善的府邸去,甚至个别的贝勒和贝子也参与其中了。
皇太极当然是需要警觉的,当初岳托从亲王降至贝子,就是野心太大,代善能够在其他三个贝勒中间,保住了荣耀,被敕封为礼亲王,也是识时务,现在的局势开始变化了,大清国好几年的时间,没有能够劫掠到巨额的财富了,这些满人权贵开始不满意了。
代善掌管这正红旗,岳托掌管这镶红旗,这是不能够小觑的力量,在大清国,能够掌握一旗甚至是两旗以上的军队,那是很了不起的地位,按照规定,每旗兵力固定人数是7500人,八旗一共是六万军士,不过这些年,因为形势发展的需要,每旗的兵力都是大规模的扩充了,整个的大清国,兵力总是超过三十万人了,这里面当然也包括了汉军。其中正红旗和镶红旗的兵力总人数,接近五万人了。
人心难测,皇太极历来相信这一点,当年父汉努尔哈赤,也因为权力争夺的问题,除掉了亲弟弟舒尔哈齐,绞死了长子褚英,自己登基之后,清除了阿敏、莽古尔泰等人,同样是为了巩固权力。
不客气的说,生在皇家,亲情是很淡的,远远比不上权力,在权力的面前,亲情不堪一击,兄弟姊妹之间,父子之间,都是能够反目成仇的,一旦动手了,比起外人还要残酷。
执掌大清国这么多年了,皇太极早就有了一副铁石心肠,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大清国的富强,更是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力。
今天召集诸多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人,皇太极就是想着,要警告某些人了,若是一意孤行,自己就不会客气了。
“朕今日召你们来,是有些话想要说的,或者说是需要提醒诸位的,自崇德元年以来,我大清国的将士,未能痛痛快快的打一战,未能够从大明劫掠财富和人口,阿济格率领大军入关,遭遇了败绩,令我八旗子弟损失三万余人,这一次,我大清国丢失了大凌河城,损失了一千正红旗子弟,接近三万的汉军,四年时间了,出现了这些情况,有些人的内心还是不舒服了,想着我大清国不能够承受如此的损失,一定要报仇雪恨了。”
“有这等的想法,是很正常的,朕也时时刻刻想着这些事情,希望能够找寻到合适的机会,重振我八旗军的威风,你们能够有这样的想法,也才能够保持旺盛的斗志。”
“不过,朕今日要说的,是另外的一层意思了。”
皇太极站起来了,凌烈的目光扫过了众人。
“古有卧薪尝胆的故事,你们都是知道的,我大清国这二十余年的时间,经历多了多少的苦难,你们也是清楚的,凡事都是要从大局着眼,从全局考虑的,朕想问问你们,我大清国是不是可以和大明展开最后的决战了,是不是能够攻下关宁锦防线了,是不是能够横扫中原了,你们谁有这等的气魄和能力,朕和你立下字据,可以和你共同分享这讲上,有没有人,有就站出来说话,朕赦你无罪。”
大殿里面,非常的安静,没有谁说话。
“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同心,其利断金,这些话语,朕经常挂在嘴边,朕为什么时时刻刻都要说这些话,就是要告诫某些人,我大清国的整体利益是至高无上的,谁想着损害我大清国的利益,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你都是大清国的罪人,罪不容诛。”
“朕自登基以来,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父汉打下的这片江山,要牢牢守住,要不断发展,要不断壮大,剑指中原,问鼎天下,这些年以来,朕为此殚精竭虑,凭着这个信念,朕和你们一道,取得了无数的胜利,朕与你们一道欢呼,一道庆贺,为我大清国的强大高兴,可有些人,却不是这么想的,他们的眼里,看到的是权力,看到的是利益,为了权力和利益,什么都不管不顾。”
“朕要提醒你们,大明曾经那么强大,绝非我大清国可以匹敌的,这些年来,为什么屡屡败在我大清八旗子弟的手里,就是因为他们的朝廷里面,出现了太多的蠹虫。”
“如今的情况变化了,大明出现了苏天成,出现了江宁营,朕很是担忧,食之无味,夜不能寐,我大清国遭遇的两次失败,都是在和这个苏天成交手的过程中出现,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大明正在慢慢开始强大,这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朕不明白,如此的情况下,有些人还是那么冲动,还是计较个人利益,两次的失败,点燃了很多人的怒火,有些人将这股气撒在了汉人的身上,随意打骂和杀戮,似乎这就体现出来自身的威武了,朕都替你们感觉到脸红,这是勇士吗,是巴图鲁吗,这是懦夫。”
“朕再次强调,从今日起,若是有人随意欺凌汉人,杀戮汉人,休怪朕不客气了,你们要明白,满汉交融,才是我大清国最终要做到的,只有那样,我大清国才能够不断强大。”
“面对如今的局势,朕已经做出来决定了,双管齐下,我大清国要大力发展农耕生产,粮食必须充足,国力必须要强盛,再次基础上,对大明的边关展开攻击,令大明不得安生。”
“蒙古草原是我大清国的属地,更是我大清国的依靠,可近来那里很不太平了,朕决定了,征讨蒙古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毁掉大明在安宁堡和靖边的互市,让蒙古部落彻底归属我大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