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军此时的军心士气都没剩下多少了,经过三个小时的巷战,这五万的卫军就死的死,降的降,萧景同的胆子虽然不大,但是此时也鼓起了自杀的勇气,其余的卫国官员倒是投降了一部分。
另有数百卫军和少量官员逃的没了踪影,汤哲也没有派人追,这么少的人跑了也没有什么影响。
准备增援的向明诚得知江宁城失陷的消息,无奈的长叹一声,率部撤退。
袁文滨得到这个消息,脸色也变得十分难看,在袁文滨的计划中,江宁城守军凭借城墙的优势给于周军大量杀伤,到时候他在出兵,将士气低下的周军击溃,他也能一战成名。
没想到江宁城守军连一天都没有顶住,周军更是伤亡有限,江宁城守军就全完了。
这是袁文滨始料未及的,同时袁文滨也意识到事情不简单,江宁城的有五万之众,萧景同也还算忠心,怎么会败的这么快呢?
袁文滨就下令打听战斗的经过,最后得知周军使用了火炮这种新型武器,可以将城墙轰塌,这让袁文滨十分的忧虑。
宜南城的城墙和江宁城相差无几,周军的火炮可以轰塌江宁城的城墙,肯定也能轰塌宜南城的城墙,这还怎么打?
消息也很快传到了卫国朝廷,火炮的威力让卫国朝廷一阵紧张,如果卫军没有城墙作为掩护,那这仗还怎么打?
好在只有一股周军有火炮,其他的周军还是用传统的攻城弩和冲车,现在其他方向的周军的进展都十分缓慢,让卫国朝廷还能坐得住。
周军其他将领得向太叔高丰打报告,表示自己这一部也需要火炮,希望太叔高丰给他们调拨一部分火炮。
太叔高丰看到这些请求,就只能叹气了,当初京师的官员都没把火炮放在眼里,谁能想到,竟然会有这么重要的作用?
太叔高丰让人去问汤哲,汤哲表示火炮产量并不高,数量很少,只够本部人马使用,但是考虑到朝廷的需要,后面新生产的火炮会交付其他部队使用。
这一点太叔高丰也表示理解,当初朝廷没有给于什么支持,就靠盐川郡一郡之力,又能生产多少火炮?
所以现在只好等着了。
卫国方面知道汤哲所部进展交战,立刻抽调了十万骑兵,对汤哲一部进行拦截,这也是卫国攻打蛮族的成果,缴获了大量的优质战马。
虽然因为训练时间还短,这些骑兵的战斗力还比较有限,但是这毕竟是骑兵,在卫国朝廷的眼里,还是要比步兵强吧?
即便周军骁勇善战,也会被拖住进攻的步伐吧?
这次来的十万骑兵中,也不全是训练没多久的新兵,因为卫国方面忌惮汤哲,汤哲在对吴作战中表现抢眼,怪招连连,让吴军大吃苦头,卫国知道卫军还不如吴军,岂能不怕?
所以这十万骑兵中,有五万训练多年的骑兵,战斗力在卫军中是比较强的。
其主帅也是比较稳重的宋伟茂,宋伟茂是卫国侯爵,在卫国也算常胜将军了,不过对周作战会如何,卫国朝廷也不是特别有信心。
如果和别的周军将领交手,他们还不会特别担心,毕竟多数周军将领都是死拼硬打的风格,宋伟茂的性格带兵打仗,也不会吃什么亏的。
问题汤哲不是这样的将领,在卫国朝廷眼中,汤哲是十分狡猾的人,不按常理出牌,稳重的宋伟茂能取得胜利吗?
但是他们也没有好办法了,他们总不能看着城池被攻破吧。
汤哲拿下江宁城后,留下了一万人马守城,顺便拿下下面那些县镇。
其余的二十九万军队,继续赶往下一个城池。
这次汤哲选的是叶兴城,袁文滨喜欢防守,汤哲也不打算动他,就让他固守吧。
汤哲的部队多数都是步兵部队,其中只有三万人,还是占领了蛮族扩充的结果,这行军速度就快不起来,结果是宋伟茂的十万骑兵先一步到了叶兴城。
这让叶兴城的向明诚也大大松了口气,汤哲的军队太多了,还有专门轰城墙的火炮,说不担心,那是骗人的。
还好十万骑兵来了,让向明诚放心了许多。
有了这么十万骑兵,即便打不过,也能自保吧?
叶兴城周围有不少山,山里有卫国一座大型金矿,这让周军一群将领都两眼放光,虽然金矿最后还是要给朝廷的,但是他们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嘛。
卫军支援叶兴城,也是考虑到了,金矿的重要性了。
这么大一座金矿落入大周手里,卫国君臣都会心疼的。
除了这十万骑兵,卫军还有十万步兵,在赶来的路上。
这样一来,叶兴城就有了二十五万人马,加上宜南城的人马,就有了三十万之众,再加上从各地抽调的青壮,这个数量还有一定幅度上升。
凑个四十多万人马,并不困难,这些兵力想要打败周军或许不容易,但是防守的话,还是差不多够用的。
得知周军在赶来的路上,宋伟茂命令部队准备出击。
叶兴城的城主向明诚表示了反对,这让宋伟茂很不满,他问道:“向城主,你为何阻止我出兵呢?”
“汤哲狡猾,我担心主动出击会中了对方的计!”向明诚看到宋伟茂不太高兴,连忙解释道。
“可是本侯带来的军队都是骑兵,难道用来守城吗?骑兵最大的价值是机动!如果不机动,和步兵又有什么区别?你放心,我这次不会和吴军那样追击周军的,只袭击他们的运粮队,周军缺少了粮草,就只能撤退了!”
向明诚总觉得汤哲过于狡诈,但是宋伟茂这么说了,他也无法反驳。
而且宋伟茂是侯爵,如果宋伟茂不想听他的,他也没有办法。
宋伟茂带着十万骑兵出发了,向明诚不妨先,生怕这位侯爷做出什么冲动的决定,也带兵本部五百骑兵跟上了。
宋伟茂也没有反对。
汤哲一部配备了热气球,卫军骑兵还没到,汤哲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