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谁是一等(求订阅!)
“马周到了长安之后,不得不说,他确实是一个腹有诗书,出口成章的有才人。成为了中郎将常何的一个门客。中郎将对他还算不错,但他那个性子,在中郎将府中混的也就那样。你想招揽他进书院?”
崔浩点头道:“有这个想法。”
“那你赶紧打消吧!”贺致清撇撇嘴:“那个人太恃才傲物,不合适。”
崔浩想了想,调出了系统,兑换了马周的生平,迅速地看了一遍,也不由头疼。
这人太恃才傲物了!
他最终是怎么出头的?
李世民要求每位官员建言献策,提意见,谁意见提的好,提拔,没有意见的,便是对大唐不够忠诚。
中郎将常何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他是个武将,冲锋陷阵,上阵杀敌,这没问题,你让他写东西,实在憋不出来啊!
马周看到了这一幕,自告奋勇地说,主公,这事我擅长,我帮你搞定!马周一个晚上,洋洋洒洒,提了二十条建议。
李世民一看龙颜大悦,但是对于自己的心腹常何是什么人,他难道还不清楚?
大老粗一个,根本写不出来这些东西,便叫过来一问,原来是门客马周所写。
李世民立刻派人宣马周觐见!
太监去了,过了一会儿,回来了,回复说没找到人。接着,李世民又派了一个太监去,结果马周还是不愿意出来。
李世民哈哈一乐,这人才啊,都是犟驴,再派一个去,结果又没请来,一而再,再而三,直到第四次,马周才洗了一把脸,跟着太监来到了皇宫。
就这种人,你说是不是恃才傲物,目中无人?
李世民问了马周几个问题,马周对答如流,滔滔不绝,看问题既全面又有深度,李世民龙颜大悦,这不就是朕的小诸葛吗?
李世民立马让马周干了监察御史,后来又干了给事中,中书舍人,谏议大夫。
贺致清见到崔浩还在那里一副思索的模样,不由道:“你还真想招揽他?”
“难道不行吗?”
“嘿!我和你说,就以他那个性子,最多再有三年,必定会被中郎将赶走。谁请人不是来帮助自己的,难道还请一个爹回来?
你就别想了,就算你真的把马周请来了,就那个性子,你也受不了。你说他要是在书院啥也不干,像你似的,迟到早退,睡大觉……好了,好了,我不说了,还不行吗?”
崔浩站了起来,向着门外走去:“走了,伤自尊了!”
秦书看着崔浩和贺致清之间的交流方式,眼中现出羡慕之色。
什么时候自己也能够如此啊!
崔浩骑着马慢行在大街上,脑子里想的是马周。
这个人必须弄到自己身边来,这个人有才学,有能力,主持一个书院完全没有丝毫问题。只要请到了他,自己就可以清闲下来了。只要他将书院带入正轨,自己可以向陛下举荐,送给他一场富贵。
但是怎么才能够请到他呢?
不!
不是请到的问题,请他相对容易,关键得降服他,让他全心全力地为自己做事,否则每天迟到早退,上班睡大觉……
呸!
可恶的贺致清,我在你心里就是这个印象?
崔浩骂骂咧咧地,然后又开始想如何收服马周。
然后他想到了宋江,宋江这个人他当初读水浒的时候,真心讨厌。水浒中的很多英雄,比如卢俊义,都是被宋江暗中害得家破人亡,然后他又出面装好人,去收服。
但是……
宋江做得,我崔浩就做不得?
“啧!”
崔浩嘬了一下牙花子,心中陡然生出了一丝无奈。
不对啊!
我让贺致清帮我,是为了躺平混日子,做一个富贵闲人。怎么就又弄了一个大麻烦呢?
自己当时只是找个借口,贺致清他怎么能够当真了呢?
不行!
不能我一个人忙乎,得找援助!
崔浩一直回到府中,还处于思索之中,将马缰绳扔给了门口的护卫,回到自己的书房,坐在了那里一动不动。
兰心和竹月对视了一眼,她们太了解崔浩了,知道崔浩又在想事情,便不敢打扰,轻手轻脚地给崔浩沏茶,放在崔浩伸手可及之处,然后退出了书房。
东宫。
御书房内。
李世民,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正在商议国事。李承乾也坐在末座,被李世民允许聆听处理朝政。太监高全走了进来:
“陛下,高士廉大人求见。”
李世民眉宇间一喜:“看来高卿已经将《氏族志》重修完了。宣!”
长孙无忌等人眼中也露出了期待。
他们都知道李世民重修《氏族志》的深远意义。
李世民是不可能宠络门阀的,他们这些人也不建议宠络门阀。因为他们都知道,门阀集团是不可信任的,五姓七宗是贪婪无耻的。再怎么笼络对国家也没有益处。实际上在玄武门之变中,大部分的高门大阀都是站在太子李建成一方,支持李世民的只是部分中小门阀。如今李建成已死,但是这些门阀并不甘心,他们想要李渊复位。反正李渊的年龄还能生儿子。这种情况,李世民如何肯放下身段去宠络世家门阀?
李世民在深思熟虑之下,也是在和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杜如晦三人反复计议下,才想出这个计策。
借着勘定《氏族志》机会对门阀士族的地位进行调整,削弱这些高门大阀的力量,瓦解他们的政治同盟,降低他们对朝堂的影响力。
在选择重修《氏族志》的人选上,李世民君臣也绞尽脑汁,才选择了高士廉为主修。
高士廉出身渤海高氏,即是门阀士族之一,却又有着独特的政治地位。他是北齐皇族的后人,祖父是清河王高岳,父亲是隋朝的洮州刺史高劢,这让他与山东门阀集团有着良好的关系。虽然不是五姓七宗之一,但渤海高氏也有天下高氏出渤海之称,所以在门阀集团中极有号召力。
高士廉还是长孙皇后的舅父,在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落难时将其抚养长大,所以在皇室和关陇贵族中有着特殊的政治地位。让高士廉主持勘定《氏族志》能够同时兼顾皇族,关陇贵族和山东士族的人际关系,减少其中的矛盾冲突。除了高士廉以外,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也加入到了勘定《氏族志》的行列之中。其中韦挺出身于京兆韦氏,是关陇贵族的代表。令狐德棻世代为河内世家,是代表士族中的贵戚。岑文本世代为南朝官宦世家,他本人还当过萧铣的中书侍郎,与江南士族的关系极好。
李世民还是用了比较温和的手段,想要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解决世家门阀尾大不掉的问题。
因为前车可鉴。
隋炀帝杨广当初组织了开通京杭大运河,三次征伐高句丽,都是大规模地调用山东门阀和关陇贵族的资源,希望能够对这些门阀士族进行削弱。但是这种激烈的手段导致了隋末战争的爆发,各大门阀集团推波助澜,隋朝便在内战中灭亡。
“臣,高士廉拜见陛下。”
李世民看着高士廉,眼中满是欣慰,亲切道:“高卿,可是《氏族志》重修结束了?”
“是!”
高士廉双手抬起,手上是重修的《氏族志》。
高全上前,接过了《氏族志》,放在了满脸期待的李世民面前。长孙无忌等人也期待地看向了李世民。李世民翻开了第一页,脸色就是一变,黑了下来。
《氏族志》上排名第一的竟然是博陵崔氏,越往下看,脸色越黑。哗啦一声,将《氏族志》扔在了高士廉的脚下:
“这就是你给朕重修的《氏族志》?”
高士廉地低头看了一眼脚下的《氏族志》,脸上有着迷茫。他觉得自己重修得挺好啊。为何陛下会发这么大的火?
“拿回去,重修!”
“诺!”
高士廉低头捡起来《氏族志》,告退离去。
“砰!”李世民狠狠地一拍桌子:“这就是世家的影响,辅机,你们看看,如此尾大不掉。我看这样下去,朕的旨意都出不了皇宫。”
“陛下!”房玄龄开口道:“高大人心性耿直,是没有理会陛下的心意。实际上高大人对世家的排名没有什么问题,是延续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传统。我们慢慢来。”
“朕还不够慢吗?相比隋炀帝,朕已经够温和的了。但是……砰!”
李世民握拳砸了一下桌子,脸色黑的吓人,眉宇间也浮现出焦躁。此时他真正感觉到了五姓七宗的巨大影响力,带给他的压力太大了。
长孙无忌劝道:“陛下,高大人性子耿直,却并不愚。他想不明白,但是臣料想他会问。只要我们几个回去,他必定选择一个去拜访询问。到时候我们把陛下的意思透露给他即可。”
李世民叹息了一声,挥了挥手。长孙无忌等人就站起来施礼告退。
李承乾皱着眉头想不明白,在他看来这个《氏族志》的排名就是一个面子问题。有那么严重吗?
想不明白,问大哥。
李承乾回到太子府,换了便衣,带着护卫离开了东宫,直奔崔府。
崔府。
崔浩看着坐在自己对面的李承乾:“你怎么有时间来了?听说你不是随着陛下听政吗?”
李承乾便愁眉苦脸道:“听不懂。”
“听不懂问陛下啊!”
“父皇发火了,不敢问。”
崔浩是真心不想听,但是李承乾根本就不用他问,便絮絮叨叨地说了起来。别说,说得还真是条理分明,清清楚楚。
而这个时候,在房玄龄的衙房门外,高士廉推门走了进来。
外间的朝议郎见到高士廉,急忙起身施礼。高士廉温和道:“房大人在吗?”
“在,下官这就去通禀。”
很快,房玄龄就迎了出来:“士廉兄,请!”
高士廉手中握着一个小罐,笑道:“我这里得了一罐好茶,来与玄龄分享。”
“那可多谢了,快请。”
进入到内间,房玄龄挥手让房间里的手下退出去,亲自沏茶。两个人喝了一杯茶,高士廉放下茶杯,轻叹一声:
“玄龄啊,我是来请教的。”
崔府。
崔浩看着已经闭嘴的李承乾,脑海中迅速地思索着。然后他就想明白了,继而心中一动。
这不就是我的机会吗?
书院有援助了!
“太子殿下,你对如今的朝局上如何看待?”
李承乾思索了片刻道:“大部分官员都被关陇贵族门阀,山东世家各族,江南士族集团给占据了。”
崔浩点点头,心中也是佩服。究竟是太子,看来李世民在他的身上没少下功夫。
“那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意味着他们如果不做官,父皇就无人可用?”
崔浩笑道:“他们怎么可能不做官?”
“那……”
“你要知道从古到今便有一句话,叫作上品无寒士,下品无门阀。我们现在的制度,将权利都集中在世家门阀上,官员还是通过他们的举荐,而且这种分配权利便是由这份《氏族志》的排名。它的影响力很大,从现在的朝堂上就能够看出来,瓜分大部分利益的依旧是这最大的三个门阀集团。他们在国家政治体系上占有重要的位置,控制着大部分的国家资源,各种关系和利益链盘根错节,隐隐地操纵着国家政治的走向。而你们李家皇族虽然在地位上非常尊贵,但在控制国家资源上,却远远不如这三大集团的领头世家,也就是五姓七宗。他们控制的国家资源不计其数。
你说你父皇会不会忌惮?
高大人依旧将五姓七宗的崔氏排在第一位,你说你父皇会怎么想?”
崔浩叹息了一声,心中暗道,恐怕在愤怒之余,还有着恐惧吧。
李承乾恍然,同时对世家门阀心中生出了无尽的忌惮,甚至有着恐惧。
“那我父皇是想……”
衙房内,房玄龄压低了声音道:“士廉啊,这《氏族志》,皇族必须放在第一等。”
ps:求订阅,推荐票,月票!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