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三十多艘大船停靠在了港口,已经收起来的船帆仅仅留着桅杆就已是遮天蔽日。

岸上的士兵纷纷上去帮忙牵引船只,船是不能直接靠岸的,这样会搁浅,因而必须利用船锚停在海岸线外,然后用小船拉着绳索牵引往岸上拉。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用的宝船长四五十米,有数千吨重量,基本就是靠这个办法才能驶离岸上以及靠岸停船。

卢国船坞口建设了大量停泊位,由木头制造,青州的造船业不如明朝发达,因此这些船只只有二三十米长,一千多吨,放下大量小船,有无数士兵踩踏木浆,牵引大船靠近。

陈暮坐着一只小船靠岸,这种小船具备了脚踏桨,原理和马钧发明的龙骨水车以及自行车一样,通过脚踩的方式转动木浆来驱动,属于人力桨的巅峰发明。

在几名士兵的保护下,陈暮一脚踩在了卢国的土地上,远望过去,丘陵起伏,于一列列山川之下,坐落着大片平原,分布了数个莫卢国村庄。

“四将军!”

独眼龙和刀疤脸上去迎接。

陈暮笑了笑道:“原来是赵禾与张桥,今年是你们镇守此地吗?”

“是的。”

独眼龙张桥低头拱手说道:“属下现在隶属于镇海卫护船司,是甲组十二屯的屯长。”

“属下是丙组七屯。”

赵禾也道。

镇海卫是区别于青州军政府之外的一个机构,可以理解为海军。

下属有造船司、航海司、护船司、税务司等。

青州和三韩之间的贸易往来还是很频繁,朝鲜半岛的矿产丰富,金银铁矿无数,当地土着冶炼水平很低,还是用的秦朝的技术,导致铁器质量较差,只能在辽东半岛售卖。

而青州已经使用土法炼铁,这种炼铁水平在后世工业革命时期属实拉垮,属于落后技术,但在汉代已经非常先进,使得青州铁器产量大幅度提升,急需铁矿。

同时渔业、手工制造业、瓷器、茶叶、油盐,都是双方交易的物品,按照《三国志》记载,三韩地区织造业非常发达,经常售卖到辽东地区,毕竟此时的三韩也是拥有七十多万人口的区域,进行地区贸易还是很不错。

陈暮点点头道:“你们来此地多久了?”

“两年。”

“我记得护船司外派是三年吧。”

“是的。”

“那你们相比对这里很了解。”

“还算熟知一二。”

几个人站在岸边上,过了片刻,另外几艘船下来孙观、孙康、吴敦、尹礼几人。

目前青州人手比较紧张,从前线已经调集不了多少兵马,为了完成一个大战略,陈暮只能临时招募一万新兵。

孙观、孙康、吴敦、尹礼四人在争夺徐州之时立下大功,成为校尉,此次就跟着陈暮来了三韩。

这次来三韩,就是处理整个三韩之地,顺便彻底连通三韩与倭国的航道。

相比于三韩和青州,论起矿产,倭国才是最富裕的地方。

“介绍一下此地情形。”

陈暮说道。

等到孙观、孙康、吴敦、尹礼等将士从小船上下来,其他士兵都开始拉船进港口的时候,一行人往船坞方向而去。

赵禾与张桥跟在身边,由独眼龙张桥介绍。

这里是莫卢国,除了海边这几个村子以外,丘陵那一头还有数个村庄,最大的城市位于此地西北面十多里外的伽倻津江边上,名叫莫卢城。

伽倻津就是后世的洛东江,在江东面还有一国叫做驾洛国,两个国家总人口加起来,估计也就是一万出头。

因此这破地方,说是国,还不如说是乡村。

泱泱大汉地广人稀,那得看跟谁比。

以如今大汉三四千万人口的体量,跟后世十四亿比起来,肯定就是地广人稀。

可跟三韩地区比起来,那就是一个庞然大物,人口稍微多一点的郡国,就相当于整个三韩地区的总人数。

莫卢国和驾洛国都属于弁韩,居民属于外来人口,说的话与马韩不同,为古秦语。

秦朝到汉朝已经有四百来年,语言稍微发生了一些改变,不过改变不大,因为秦朝一统天下,古秦语散播开来,成为中原雅语,也就是粤语和客家话的祖先。

所以弁韩人和辰韩人跟青州过来的人可以勉强交流。

他们的国人姓氏与中原人无异,什么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秦人有什么姓氏,弁韩与辰韩也有什么姓氏。

而马韩那边则不一样,据说他们的君主辰王姓“箕”,是箕子的后代。

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受封于箕,与比干、微子并列为殷末三仁,被孔子推崇。

武王伐纣之后,箕子在避祸辽东,于朝鲜半岛,如今的乐浪郡,后世的朝鲜平壤一带,建立箕氏朝鲜。

西汉时期,有燕人卫满前来投奔,最终驱除了箕氏,建立卫氏朝鲜。箕氏则只能南下,逃入了后世的韩国,建立了马韩政权。

马韩政权的组成是由箕氏带领的殷商遗民,再加上一部分濊、貊等少数民族组成,语言及风俗习惯跟秦末时期跑来的弁韩人与辰韩人大相径庭。

他们的组织结构松散,以部落为形式,尊辰王为主,其它城邦自有城主,大一点的城池首领名叫臣智,小一点的叫做邑借。

如果把三韩地区看作是大汉的三个郡国的话,那么马韩、弁韩、辰韩的首领就是郡守,底下各地城邦,臣智可以看做县令,邑借则可以理解为乡长,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一行人往船坞方向走,张桥简单地说了一下此地的情况,远处村庄早就注意到了这边,村落里的百姓纷纷出来观望,好奇地打量着这些外来人。

“四将军,那人就是此地村老。”

赵禾指着村口方向。

此地是个月牙湾,天然的避风港口。

船坞在西山,百姓村庄在南面以及东山沿岸,村口的位置就在月牙湾中心。

几个村民壮着胆子,在一名约六旬上下的老者的带领下走过来。

这里是军事基地,周围都建有栅栏,门口有士兵守卫,他们被拦在了基地外,也不敢喊,只能远远地看着。

“让他们进来吧。”

陈暮目光含笑。

很快老者与几名村民就顺利进入船坞内。

老者瞥见远处上千吨重的大船正在缓缓驶入港口,心中恐惧,还是强装镇定,双手相叠,左手在外,右手在内,两根大拇指竖起来,弯腰行礼道:“见过上使。”

他的发音稍稍怪异,但基本能够听懂,而且这个行礼手势也很有意思,左手扣右手,指尖朝上,属于标准的秦礼。

到汉时这个礼仪有些许变化,大拇指不再向上竖起,改为向下,且行礼时要弯腰齐眉。

陈暮用汉礼回了一礼,同样用古秦语回答道:“见过老翁。”

老者起身之后,直截了当地问道:“上使地位尊贵,不知来我们这样的穷乡僻壤有何贵干?”

“此地风大,不如屋内请坐。”

陈暮笑了笑,没有回答,指着不远处的船坞院落示意老者进门再谈。

屋子是典型的汉代建筑,外有庭院,内由石柱垫高,木质地板,左右推拉的移动门,众人进了院子,一行人脱鞋进屋,跪坐席上。

等大家都坐好后,老者就又问道:“上使能告诉我缘由了吗?”

秦人性格这么直的吗?

陈暮在心里腹诽,脸上却笑吟吟地道:“我想问老翁一句话,不知在此地住地习惯否,听说你们这叫莫卢国,我记得齐国亦有卢国封地。”

老者骄傲道:“不错,我们莫卢国之人便是从齐国卢邑而来,族人原本姓高,祖先为祖望卢公,受封于卢国,因而子孙皆姓卢。卢国灭亡之后,我们便为齐民,秦朝灭齐,我们坐船迁徙至此,繁衍生息,已有四百余年。”

陈暮惊讶道:“没想到老翁竟然记得如此清楚?”

老者抚须笑道:“三韩虽为蛮夷之地,但亦常与辽东汉人打交道,让我们知道今夕是何年。且祖上传有书籍,代代相传,自然清楚。”

这是陈暮没想到的,他还以为三韩是原始社会呢。

不过倒是他孤陋寡闻了,《三国志》记载,弁韩与辰韩语言、穿着、风俗都与秦人无异,且已经是完整的农耕文明,种田、养蚕、织造、冶炼样样精通,典型的中原人风格,虽然技术还处于秦朝技术,比较落后,但秦汉之间属于一脉相承,总体差异还是不大。

陈暮听到他的话,露出了一丝狡黠的笑容,轻声说道:“既然为齐民,那就是同宗同源之本也,如今青州齐国故地,亦有大量卢姓,乃为尔等同族,难道在老翁眼中,我们都非周朝子孙否?”

“额......”

老者一时迟疑,犹豫片刻,说道:“自然是。”

“既是同宗,难道老翁不愿远迎否?”

陈暮又问道。

老者只能无奈道:“自当远迎。”

“呵呵。”

陈暮笑了笑,说道:“卢姓出自姜姓,乃太公望之后。如今秦朝灭亡,大汉袭承,汉人皆为周民,我等都是姬姜之后也,可谓本就是一家,老翁远逃至此,背井离乡,他日见背之日,何以面见祖宗?为何不认祖归宗,回青州卢国去看看呢?”

认祖归宗?

老者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

怎么一会儿认亲戚,一会儿就让自己认祖归宗,他都感觉跟不上陈暮的思维。

虽然不可否认,认祖归宗,回卢国瞻仰先祖故地,对于这种漂泊海外,且保留中原习俗,崇尚祖先的人来说,确实很有诱惑力。

但这种事情来得太莫名其妙,让人忍不住狐疑。

老者也是这样,疑惑不解道:“我们已经离开祖地数百年,上使为何忽然让我们回去?”

陈暮图穷匕见,咧嘴一笑,开口说道:“我想问老翁,在尔等自认为齐民的眼中,此地,是汉土,还是三韩之土?”

“自然是三韩之土。”

老者毫不犹豫地回答。

陈暮又道:“既是它国之土,尔等齐民之后,便是客居在此,死后可否落叶归根,魂回故里?”

“这......”

老头瞪大了眼睛,这个问题,简直是灵魂拷问。

陈暮又笑眯眯地道:“老翁可知,在周王春秋之时,为何宋国总遭它国鄙夷否?”

“不知。”

老头摇摇头,祖先留下来的竹简当中,只记载了他们卢姓来源以及一些齐国历史,并没有其它国家的古籍。

陈暮便说道:“因宋国为殷商遗民也,而其它诸侯,皆为姬姓,包括你先祖卢公,本姓姜,为太公望之苗裔。周人与商人素以敌视,所以春秋时,宋国便常遭它国鄙夷。”

“原来如此。”

老者一副受教了的表情,他们有限的知识还停留在齐国历史以及秦末迁徙上,对于春秋时其它国家的历史根本不知道。

事实上别说他们,就算是在汉朝,除了有书籍留存的各大世家以外,连90%以上的汉人都不清楚。

所以说,书籍和知识,确实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传承。如果没有竹简留存,华夏人连自己是哪里来的,连祖先是谁都不知道,那未免太悲哀了一些。

陈暮又说道:“老翁的先祖,太公望辅佐武王伐纣,历经千辛万苦,将商人击败。可是我在今日,却看到了太公望之子孙,甘愿匍匐在商人的统治之下,忠心耿耿地做商人顺民,丢进先祖之颜面,这是我不能理解的事情。”

“胡说。”

老翁听到此话,顿时吹胡子瞪眼道:“我等何时匍匐在商人统治之下?”

“我听闻弁韩与辰韩受马韩统治,首领皆为马韩人?”

陈暮问道。

“不错。”

老翁点点头,这没什么不能否认的。

陈暮又道:“那老翁可知,马韩起源于纣王之叔父箕子,武王伐纣之后,躲来朝鲜之地?”

朝鲜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称呼,春秋战国时期,就把朝鲜半岛称为朝鲜。

“吾......”

老头脸涨得通红,说不出话来。

“可是现在的马韩又非箕子后人统治。”

一名村壮忽然出言说道。

“哦?”

陈暮看向张桥,张桥颇为尴尬。

他又没有去过马韩,知道这些还是上次去卢城闲逛的时候,听人说的,哪知道人家说的也是百年前陈谷子烂芝麻的事情。

“上使。”

老头见他不明白,便解释道:“箕子后人虽创立马韩,可实力逐渐式微,扶余人、秽貊人、沃沮人越来越多,商人越来越少,箕子后人便失去了王位,如今马韩辰王,一直由目支国的国君担任。”

还有这种事情?

听到老头的话,陈暮又惊又喜。

他一开始是想挑动周朝遗民和商朝遗民作对,利用弁韩和辰韩跟马韩打仗,然后由他收尾。

没想到箕子后人不给力,直接失去了政权,被外族人给控制了。

那事情可就好办多了呀。

泱泱大汉,周民后裔,大家都是同一个祖先,那就都是华夏子民呀。

可是现在我们的华夏子民,流落海外,被受欺凌。

那谁能忍?

当你的祖国强盛的时候,你怎么能受到外族的压迫呢?

孤苦无依,飘零在海外的华夏遗民们,你们要永远记住,你们的背后可是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呀。

陈暮看着正一头雾水的老头,露出了和善的微笑。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李辰安钟离若水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战皇林天龙刀笔吏大国重工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大明状师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锦衣夜行红楼之万人之上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重生之嫡女不善铁血宏图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世子妃今天又作妖了新唐万岁爷抗日之兵魂传说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凡人歌花豹突击队终极战争邪王的倾城狂妻:鬼妃天下冥王毒妃大宋小农之一代天骄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立生一生兵锋王座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在洪荒悠闲种田的日子大明:我能复制战略物资!陛下,臣妾要宫斗三国之九原虓虎我在影视世界和主角抢机缘大唐天宝重生沈氏红颜纵马西域总关情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二战那些事儿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风流小太监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水煮大明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大明锦官梦乾元盛世系统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我在大明洪武当神仙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龙吟三国秦世风云录乱世猛卒穿越战国我靠杀敌称霸天下大唐逆子:开局打断青雀的腿!原始蛮荒部落生存记我在古代当镇令混在民国当军阀我要多娶姨太太三国:曹营第一扛把子天娇:铁木真崛起与大元帝国前传穿越饥寒小破屋,系统非让我振兴宗门锦衣卫:陛下,何故谋反!假少爷回村后,成京城第一状元郎特种驸马:大唐迷雾之迷穿越商朝,为了人族而战东汉末年:我携百科平天下暖房丫环,建社团当大佬重生六9:倒爷翻身路大明权谋录替弟从戎成将军,全家跪求我原谅替弟为质三年,归来要我让战功?穿越大唐,我靠变身闯天下穿越宋末,海上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