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汝南道。
汝南崔氏乃是大乾十三传经世家之首,号称\"四世三公\"。
崔氏祖宅,是崔氏家族始祖所建,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凡是崔家嫡系子弟,自官场致仕后,都要回汝南居住,传经收徒,教育子弟。
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建设,现在的崔氏祖宅,早已没有了刚刚建立时的样子,与其说是宅子,不如说是一片大型庄园。
里面不仅生活着上千名崔氏族人,还有上万世代依附于崔氏的奴仆和佃农。
整片庄园,占地十余万亩,里面不仅有耕地、林地,农林牧副渔多种生产项目样样俱全,还从事商贸、冶铁、防治等活动,还有高楼、林木、畜牧以及集市,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赢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赀至百万。完全就是一片独立王国。
在大乾初年,天下初定,为了巩固政权,当时的乾太祖采取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同时严格抑制土地兼并。
随着天下的逐步安定,商人们不可避免地活跃起来,世族在不断的发展中也慢慢蓄自己的力量。
等到乾武帝武帝时期,由于穷兵黩武,朝廷财政严重不足,于是大规模开始利用少府来大搞皇庄,垄断国家大型贸易,这种政策的初衷是为了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
但实际上上行下效,天下世族见皇帝也不守规矩了,于是也开始纷纷兼并土地,客观上也刺激了庄园经济的产生。
等到当今乾皇继位时,土地也越来越往世族阶级的手中集中,因此产生了拥有几百乃至几千倾土地的超级大世族。
跟小农经济的自耕农自顾自生产比起来,庄园经济可以调动更多的人口从事更多更复杂的生产。比如在兴修水利、开垦土地上,庄园可以调动内部成百上千乃至成千上万的佃农和劳工一起工作,其效率不是村落或部族可以比拟的。
另一方面,一旦面临战乱或天灾,庄园经济模式下的人们也可以更有效的“抱团取暖”,组织起来对抗天灾人祸,让农民的生存力大大增加。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耕农和中小地主根本无法与大世族的庄园竞争,一旦面临战乱或天灾,就会破产,从而被大世族的庄园兼并。
如此数十年,天下富者越富,贫者越贫。
崔氏祖宅的一片山林间。
两位老者正在对弈。其中一人白发白须,头戴儒冠,一身素色儒裳,一看就知道是位儒者。奇特的是另外一人。
其人仙风道骨,看一身打扮,赫然是个道士。
要知道,由于当今乾皇崇道,尊崇道教,疏离儒生,导致天下儒生和道士都是相互看不顺眼。
现在两个老道和老儒居然能在一起和谐的下棋对弈,这样的场景确实少见。
虽然两人都席地而坐,默默无言,动作缓慢,有时又会思索半天,但是落子的每步都暗藏着刀光剑影,棋场如战场,每一步都关乎着大局,正所谓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半日后,老道士一手黑棋彻底将白棋围死,老儒生思索半晌,最终还是叹了口气,投子认输了。
“尹兄,多年不见,你的棋艺越发精湛了!”
\"哈哈,崔兄,那是因为老道我游戏人间,没有那么多心思,哪像你,即使隐居与家中,依然心系天下之事。
心思繁杂,自然无法全力对弈了。\"
“尹兄还是和以前一样,目光如炬。”
这一儒一道,老儒自然是崔家当代家主崔健,而那个老道士,居然是“天下第一相师\",尹卿子。
假如让外人看到这个场景,怕是会被吓得惊掉下巴,崔健乃是崔家当代家主,大乾儒生的领袖人物。而尹卿子则是乾皇心腹,天下方士的偶像。
本来应该水火不相容的二人,听他们的话语,却似乎已经是多年故交。
实际上,二人的确已经相交多年。
尹卿子虽然是道士,但是他学贯儒道二家,不仅精通道家典籍,同时也精通儒家学说。而崔健,也是天下儒生中少有的博学之人,他一贯提倡兼容并包,只要是有用的学问,不管儒释道,他都鼓励门人弟子去了解和学习。biqμgètν.net
二人在年轻时就已经相识,一见如故,惺惺相惜,再加上尹卿子的“社牛“体质,二人现在堪称知己\"崔兄,你既然已经退出了朝堂,那就安心在家读书归养,何苦一直操心朝堂之事尹卿子苦口劝道。
按照崔健的地位,假如他还在朝堂,那至少也是三公之一。但早在十年前,他就由于和乾皇的冲突,愤而辞官了。
反正对于十三传经世家来说,即使是白身布衣,也能笑傲公卿,官职,他们从来不在乎。
“我等读书人,既然饱读圣贤之书,自当以匡扶君王,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现在的大乾,外有强敌,内有忧患,而陛下沉迷修道,百官庸碌无为,再这样下去恐怕会有亡国之忧啊!”
\"哎!\"
听闻此言,尹卿子也暗叹一声,他这么多年一直在行走天下,他怎么会不知道现在的大乾是什么样子,但是乾皇自己本人似乎也是一点都不着急,他们又能如之奈何!
\"崔兄,朝堂之事,自有公卿去操持,你我就不要为此而伤神了。”
崔健却冷哼一声:\"哼,如高素、赵高之流,尸位素餐,枉居高位,完全就是靠女人上位的,让他们搞点阴谋诡计还行,指望他们治国,那还不如指望老母猪能上树。
\"哈哈哈哈!\"
听闻此话,尹卿子不禁笑出了声。
由于皇室一直扶持外戚对抗世家,所以十三传经世家之人向来看不起外戚,这种情况由来已久了。
但崔健向来儒雅,现在居然能让他这么爆脏口,说明他确实对现在的高官们不屑-顾,同时也说明了他对于朝廷是何等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