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民部尚书唐俭启奏道,“臣以为吐蕃此番攻唐乃皆因求亲未果所致。虽我大唐兵士训练有素,丝毫不惧吐蕃军力威胁,但吐蕃大军能将吐谷浑步骑驱至青海以北,可知其战斗实力不俗。现下吐蕃已有二十万大军至我松州西境,若此番大唐与吐蕃一旦开战,无论胜败,颠沛流离的都将是我大唐松州百姓啊。”
“臣附议。”鸿胪卿郑元附和道,出列接着奏报说:“陛下,臣一直负责接待番邦使臣入京朝见之事,因而臣对吐谷浑与吐蕃等诸多番国向大唐求亲之愿之真诚与迫切深有体会。臣认为,若能以和亲之举替代兵戎相见而促使我大唐与诸国和平邦交,以郡主或公主一人之躯可敌千军万马,相较于频频征战,和亲之策确为上上之策。”
殿内升起一阵附和之辞,李渊暂不置可否,过了片刻他将目光移到程子芩的身上问道:“程尚书作为我朝第一位入朝参政的女尚书,此事你有何看法?”
“陛下,”程子芩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回禀道,“臣以为既是请求,便要有请求的样子,知请求的礼节。吐蕃此番借和亲之名,行劫掠我大唐藩属国吐谷浑之事,继而又屯兵至我大唐边境以威逼利诱妄图胁迫大唐和亲,如若在此番境况之下,陛下应允了和亲,那么吐蕃赞普必定会愈加轻狂,日后只怕会提出越来越多不合理的要求。而没有娘家的足够硬气作为后盾,我朝公主也好,郡主也罢,以牺牲自己的人生幸福为代价嫁入番邦不仅难以得到足够的尊重与爱护,甚至还可能会倍受冷落与折辱。如此和亲又当真是我大唐君臣子民所喜闻乐见之事吗?”
程子芩一席语罢,堂内立马响起一阵嗡鸣。她的这番话直接翻译过来无异于指着满朝郎君的鼻子骂“番邦铁甲当前,你们这一群怂货竟然要靠躲在娘子的石榴裙下妄求和平,不止是不丈夫,简直至窝囊”。
李渊稍显尴尬地清了清嗓子,又点了李承宗的名字道:“皇太孙以为如何?”
“战。”李承宗言简意赅地回答道。“臣同意程尚书所言,当下当战。”
李承宗说罢,殿内诸臣又开始交头接耳起来,讨论之声渐涨,李渊端坐在龙椅之上,抬手一挥,令在场文武百官皆可尽情发言,而他则在听取众臣进言的同时也可仔细分辨他们的站位。约莫半个时辰过后,在声势上,最终以侍中高士廉、吏部尚书长孙无忌以及郑氏和崔氏等门阀士族为首的“主和派”的声音远远压过了以皇太孙李承宗、女尚书程子芩以及李世积、尉迟敬德等一干武将为代表的“主战派”。
而随李渊一起返朝的中书令宇文士及以及任城王李道宗、淮阳王李道明等皇亲国戚则大都保持中立,不是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就是一副坐山观虎斗的姿态。看着殿内分庭抗礼的局面,李渊不动声色,内侍监裴静看了眼李渊的表情心领神会、一嗓静堂,待众臣安静下来,李渊给出了最终的决断:“既然吐蕃赞普也尊称朕一声‘天可汗’,那便先让他看看朕是如何成为‘天可汗’的吧。”
十日后,松州前线战报传回长安,在兵部尚书侯君集等各路行军道总管所领的主力唐军抵达松州之前,阔水道行军总管牛进达已率少量先遣部队趁夜突袭吐蕃军营,斩首吐蕃军士千余级,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大惧,亲率部众撤离松州西境的同时下令吐蕃军队也退出党项、白兰羌诸与吐谷浑等地,并再遣吐蕃权臣禄东赞亲至长安,进献黄金五千两以及其他珍宝数百以向唐皇李渊致礼请罪。
禄东赞向李渊请罪道,吐蕃进击吐谷浑一事皆因误会所起,幸而后来皇太孙李承宗派出的唐将侯君集将吐蕃求亲使者送回了吐蕃,这才使得误会最终得以消解。禄东赞表示,此次他受松赞干布之命亲至长安除了来向天可汗李渊请罪之外,还要代表松赞干布再次诚恳地向唐皇李渊提出和亲请求。松赞干布对大唐中原文化甚为仰慕,如若唐皇李渊允准和亲,松赞干布承诺吐蕃定与大唐结一世之好。
见禄东赞刚想要说出“求娶长洛郡主”的请求,李渊抢先宣布道自己早已将长洛郡主李淑韵指婚给禁军统领常何的旨意。禄东赞一阵扼腕叹息,随后又退而求次向李渊求娶一位大唐公主即可,李渊感念其执着与诚心,终准予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而为了平衡吐谷浑,李渊同时又令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新王慕容诺曷钵。如此一来,大唐便可与吐谷浑和吐蕃均结为姻亲之国,那么同为“大唐女婿”的吐谷浑与吐蕃便可从此相安无事,和平共处。
与此同时,李渊又以大唐皇室再无适龄公主为由婉拒了天竺与泥婆罗的和亲请求。唐皇李渊如此决断,朝内称颂,四夷拜服。李承宗举起芴板,还想就和亲一事再与李渊讨论一番,程子芩赶紧抢先行礼高呼道“陛下圣明”。听到程子芩的声音,李承宗转过头不解地看向她,程子芩微微地朝着他摇了摇头,令李承宗放下了芴板。虽然她也很敬佩李承宗心有“大唐不依和亲建交”的抱负,但文成公主与弘化公主的诞生实乃天命使然,无论是在当下的程子芩还是后世的程菀均无权以一己喜好对大唐与番邦的和亲之事做出任性评价的。
半月后,太医令张世一返回长安,以平灭鄯州时疫之功在皇太孙李承宗的举荐之下被唐皇李渊调至太极宫尚药局任从六品上侍御医,而太医署太医左臣周远仲果然官复原职,恢复了其之前太医令的官位,其太医左丞一职由针博士崔知悌补任。至此,周远仲那颗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在妻子和亲友的面前,他不止一次地感慨道“皇太孙诚不欺我”,和英明睿智的赞誉之词比起来,他更衷心地拜服于李承宗的诚信重义。
而说话算话的除了皇太孙李承宗以外,还有他的祖父唐皇李渊。在李渊回京处理完一揽子的国事之后,他终于想起了离开长安前所说的皇太孙册封皇太孙妃之事。按照大唐礼制,册封皇太孙妃的第一步是“临轩命使”,既需要由唐皇李渊先择选出负责操办婚礼前后事宜的“婚使”,一般情况下,此务当由侍中与吏部承办,但考虑到目前唐廷的局势,李渊便把婚使一职交托给了中书令宇文士及担任。
由于程子芩在长安没有娘家,宇文贵妃便主动做主让程子芩从她所住的太极宫神龙殿中出阁,从太极宫嫁去东宫,这种“自给自足”的皇家婚嫁故事一时间也在宫中和长安城里传为了佳话。考虑到皇太孙娶妃涉及众多杂事,程子芩作为准皇太孙妃也要准备不少物什和学习礼制流程,所以唐皇李渊便暂停了程子芩的前朝议政,令其专心准备婚事。程子芩虽有不愿,但也无可奈何,有时她真会怀疑李渊是不是故意借婚嫁一事好把她又赶出前朝。如此让她在前朝短短进出一圈,最终什么都没有改变,李渊却轻而易举就博得了允准女官入朝的开明圣主的贤名。
“真是鸡贼。”程子芩有些忿忿不平,心中一遍遍地感慨为何身为女子就不能家庭和事业两手兼顾呢。“真不公平!”
是日上朝,皇太孙李承宗令太孙中郎将孟成随行,特意在顺天门外“偶遇”侍中高士廉与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的马车。孟成搀扶着李承宗下马,跟在李承宗的身后走到高士廉与长孙无忌的面前,高士廉与长孙无忌二人一见到孟成,双双脸色骤变。
“高侍中与长孙尚书今日的面色不大好啊。”李承宗评价道。
长孙无忌赶紧向李承宗躬身行礼,高士廉虽能故作镇定,但额上冒出的涔涔汗珠也已然出卖了他。
“长孙尚书,好久不见。”孟成上前笑拜道。
长孙无忌尴尬地笑了笑,回应与不回应似乎都显得不大合适。李承宗微微一笑,卸下腰间的佩剑在二人面前虚晃一枪,然后便递给孟成,转身走进太极宫。高士廉与长孙无忌相视一眼,擦了擦额上的汗,也赶紧加快脚步入宫向两仪殿赶去。
太极宫两仪殿,唐皇李渊端坐殿上,皇太孙李承宗与内阁重臣立于殿下。李渊一言不发地阅览着李承宗呈上的奏书,他的脸色越是凝重,侍中高士廉与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的心中就越是慌张,两人的心脏越跳越快,直到李渊啪地一声合上奏书,两人如室上性心动过速一般的心跳才如同被电击复律了一般,蓦的又回到了相对正常的速率。
“高士廉、长孙无忌,你二人可知罪?”李渊克制着怒气地问道。
长孙无忌正要跪下,高士廉一把拉住他的手肘,带着他上前一步向李渊躬身行礼道:“陛下动怒,臣等甚为惶恐,但不知太孙殿下所参为何事?可有依据?”
“哼。”李渊一把将奏书扔了过来,愤愤甩出一句:“自己看!”
高士廉正要弯腰,长孙无忌率先将奏书捡了起来,他颤巍巍地将奏书展开,与高士廉一同查看,直到看完最后一个字,也没见李承宗提到半句有关他们当年误导孟成以为李承宗就是戕害罗艺的元凶,并且指使孟成潜伏在西征吐谷浑的队伍中伺机杀害李承宗的事情。看来这位皇太孙李承宗是足够大度到想要保全这个曾经动过杀他之心的罗艺后人了。
“你们胆敢以巫女李五戒谶言诬蔑罗艺谋反,还暗结天节军副将赵奇作伪证蒙蔽于朕,令朕错杀功臣,如今悔恨晚矣。你二人……其心可诛!”李渊悲愤地说道。
长孙无忌一时语结,侍中高士廉却不慌不忙地行礼回禀道:“陛下,当初长孙无忌也是收到赵奇密报才急入宫中奏报,本欲带兵生擒罗艺回京交予陛下处置,怎奈那赵奇先行斩下了罗艺的首级。现下想来必定是那赵奇觊觎天节军统制之位,诬告上级以求取而代之。”
“这么说来,是皇太孙错怪你了?”李渊将信将疑地问。
“臣与长孙无忌敢与赵奇对峙!如若能找到之前从大理寺消失的巫女李五戒,臣等亦敢与之对峙!”高士廉斩钉截铁地道,坚定的程度令他自己都深信不疑。
李渊的眉头挑动了一下,他看向李承宗,说道:“侍中此言不无道理,如若赵奇为了逃避刑罚,确有可能将责任推脱他人。”
“陛下,”李承宗道:“虽然李五戒自在大理寺被劫后便再无踪影,但那李五戒之前就与长孙无忌的胞妹长孙氏相交甚密,加上……赵奇的口供,长孙无忌与罗艺之死定然脱不了干系。”
好险,李承宗差点就把孟成的指认说出来了。宽宏如他可以不问孟成曾有意弑杀之罪,但如若此事被唐皇李渊知晓,即便是孟成后来又救了李承宗,李渊也绝不会容许孟成再继续留在他的身边了。
反复听到李五戒的名字,李渊的脸色变得愈加难看。他看看一脸不安的长孙无忌,又看看处事泰然的高士廉,罗艺之死的实情究竟如何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了。如若一定要所有凶手皆为罗艺之死负责的话,那么问罪问到最后甚至都少不了他自己的那部分。
“好了。”李渊不想再让事件发酵下去,便说道:“既然皇太孙现已查明燕郡王罗艺谋反一事另有隐情,朕会颁下诏令为其平反,令罗艺之子罗成承袭其燕郡王爵位,赐住宣阳坊宅院为燕郡王府以告慰其父母在天之灵。至于天节军赵奇,斩立决,灭三族。”
李承宗还想继续进言,被李渊抬手阻断。他捏了捏自己的晴明穴,以手示意裴静退朝,单独留下李承宗一人。待殿内众人陆续告退之后,李渊对着李承宗招了招手,将其引至偏殿坐榻之上置茶对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