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看了看程子芩,又转过头看向李承宗。在外人不得随意进入凝香苑这个规矩上,李承宗可比程子芩要在意的多。
“程娘子说了算。”李承宗确认道。
“唯。”春华行了个礼,立马转身去请野辞真入殿。野辞真刚一走进明间,就立马伏在李承宗的面前,焦急地哭着求助道:“请太孙殿下救我阿叔性命!”
程子芩与李承宗相视一眼,赶紧下榻亲自扶起野辞真,关心地问道:“怎么了?先平静一下,慢慢说。”
野辞真眼泪汪汪地对着程子芩也行了个礼,调整几下呼吸后,将密探长路方才告知她的事情转述给了李承宗和程子芩。原来野辞真自从来到长安后就一直在打听她阿叔的消息,由于寻人未果,她便托了长路请他令丝绸之路沿途的密探留心一下他阿叔的踪迹,直到刚刚,她阿叔的确切消息才传了回来。
原来她的阿叔野辞毅在行商途中经过高昌国,由于拒绝缴纳高昌官员巧立名目的巨额关税,便被连人带货的扣在了高昌。而且野辞毅还像他的名字一般刚毅,面对高昌官员威逼利诱的说辞,野辞毅坚定地声称自己是大唐属邦党项族人,将雁过拔毛高昌的官员从上到下骂了个遍,而且盛怒之下竟然还连高昌王麴文泰都给捎带上了。扣下他的高昌官员本就一肚子气,恰逢野辞毅这么一骂,正好揪住机会借题发挥立马就将他下了狱,还很可能会将其处死。
野辞真擦了把眼泪,哽咽道:“太孙殿下,我阿叔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商人,往来大唐和西域诸国行商已经多年,而且他是真心地热爱中原文化,由衷地崇拜大唐的天可汗陛下。阿真的中原话都是跟他学的,而且阿真衷爱中原也是因为自小受了他的熏陶。请太孙殿下一定要救救我阿叔啊!我阿叔他年事已高,恐怕一直待在狱中会难以久活啊!”
“嗯。孤一定会尽全力的。”李承宗承诺道。待野辞真致谢告退后,李承宗看向默默不语的程子芩,她的脸上仿若写满了心事,便柔声问道:“怎么了?”
程子芩微微摇了摇头,若有所思地说:“我也说不上来,好像从唐灭吐谷浑开始,一切就都加速了。”
程子芩所说的加速是指这个世界的发展,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文化与唐与诸国的战争。不知这是否与她搞出了这许多发明以及各种改革推动医学、商业等各个领域技术的发展有关。
“无妨。”李承宗拉起程子芩的手笑道,“既然这个世界因你而变得不同,那么只要有你在,一切快慢又能如何?”
程子芩也紧紧反握住李承宗的手,道:“在我们那个世界,一切都比这里要快,但‘快’却未必是件好事。有时时间太快,事情太多,人们便容易忘了思索。没有思索的人生匆匆跑着过,当真不见得有现在的这个世界好。”
“哦?”李承宗尚未能完全领悟,但见程子芩认真的神色,他似乎也能体悟一二。
程子芩见李承宗开始认真思考的样子,不觉脸上浮现出一个温暖的笑,道:“瞧,就像我们现在这样。我每说一句话,你都有时间和精力来思考。但在我原来的那个世界里,几乎每个人都有很多话想说,但却没有多少人愿意听别人,更遑论在听到后还要去加以思考了。”
“唔。”李承宗这下完全明白了。他想起上次在程子芩的小册子中看见的另一句现代语句“从前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便对着程子芩微微一笑道:“此生此世,我心中都只有菀儿一人。无论人生长短,时间快慢。”
“哦。”程子芩嫣然一笑,附议道:“+1。”
“账算完了吗?今日可否早些安寝?”李承宗心疼地问。每日都见她起早贪黑的,再这么下去,只怕她那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早晚不保。
“快了。”程子芩说完赶紧又低下头继续计算,无意中瞥了眼对面案几上李承宗方才写写画画的东西,随口问道:“你在画什么呢?”
李承宗一听,立马跳过去将画作收了起来。他以前可没想到,原来用程子芩发明的竹炭笔来描绘人像比用毛笔顺手的多。
太极宫两仪殿,唐皇李渊端坐于龙塌之上,内阁朝臣分散立于殿内。因尚书左仆射萧瑀称病致仕,李渊便迁尚书右仆射魏徵为尚书左仆射,晋侍中高士廉为尚书右仆射,擢中书侍郎王珪为侍中,拔中书舍人岑文本为中书侍郎。此外,中书舍人马周因屡次进谏得当,被李渊升为侍御史兼任谏议大夫,准其与从门下侍郎迁为御史大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韦挺及另一位谏议大夫褚遂良一同入阁议政。一系列操作之后,内阁重臣的分配基本上又处于各方势力都相较平衡的局面。
皇太孙李承宗立于殿下,面色淡定自然。左仆射魏徵居其左,右仆射高士廉立其右,中书令宇文士及与新任侍中王珪分立于左右仆射两侧,御史大夫韦挺紧靠王珪而立,而两位谏议大夫马周和褚遂良则一起站在离几位宰相相对较远的地方。李渊扫视了一眼殿下,两仪殿内臣子的站位与现下朝堂的局势一样,既规整,又均衡,他甚是满意。
“陛下,臣支持太孙殿下攻打高昌的提议。”王珪在听完李承宗的奏报后附议道,“高昌王麴文泰虽在早年间仰视陛下天可汗的威名,不仅亲自前来长安觐见,贡献方物,甚至对从大唐西去游历的玄奘和尚都能礼遇有加,以兄弟相称。但这都已是数年前的事了。现如今那麴文泰仗着有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的势力可以依附,三番五次地刻意忽略陛下的召见,还屡次进犯伊吾与焉耆等西域诸国,劫掠商客,横征暴敛,意图阻断西域与我大唐的通商要道。如今更是变本加厉,对待唐商尤为过分,如若我朝对此不做出反应,必会损我大唐国威,相信过不了多久,将会令西域诸国皆生出不尊之心,继而影响我大唐与西域诸国日后持续而有益的交流哇。”
“臣也赞同太孙殿下与侍中的看法。”马周附议道。
“唔。”李渊应了声,暂时不作回应,像是刻意在等待着殿内出现不同的声音。果然,没过多久,宇文士及熟练地摸到了李渊的脉搏,恰到好处地提出了异议。
“臣有不同的看法。”宇文士及启奏道,在得到李渊的允准后,他接着阐述道:“高昌距离长安有七千余里的路途,而且其中有两千余里都是沙碛之地,地无水草,寒风如刀,行军耗时耗力,对军士的耐力和军备的补给都是极大的考验。此外,高昌故城自西汉起便已经过重重修缮,城池坚固,易守难攻。再加上近年来,高昌王与西突厥可汗眉来眼去,表现得甚为亲密,如若我唐军此番千里迢迢抵达高昌后,迎面对上高昌与西突厥的联合抗击,此战胜之则已,如若战败亦或是战事迁延拖沓,必会给我大唐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
“中书令所言有理。”高士廉说道。他心想既然之前与李承宗相较的诸事都已经打成了明牌,便没有什么好再顾忌的了。而且长孙无忌已经扛下了所有的锅“主动”致了仕,唐皇李渊不仅没有责备于他,反而还给他晋升了官阶,看来在李渊的心中也并非对李承宗这个皇太孙毫无猜忌。高士廉忽然转过身对着李承宗问道:“臣斗胆想请问太孙殿下,不知殿下为何会突然提出攻打高昌国一事呢?”
李承宗脸上一怔,看了眼高士廉,转过头向李渊回复道:“臣并非是突发此想。原本从大唐敦煌至西域诸国就有南北两条通道,由于隋末途经楼兰的南道受阻,这才使得独据北道的高昌日渐膨胀,直到忘乎所以,频频劫掠西域诸国给我朝的朝贡。之前焉耆就曾遣使来报想要恢复南道的通道,而且也已经得到陛下允准,可那高昌却屡次攻伐焉耆,阻断南道商路的疏通,无视陛下君威。近日臣又听闻伊吾举九城归唐的消息,是以认为现下攻打高昌的时机已经成熟,故而请奏。”
“哦?”高士廉不怀好意地笑道:“原来如此,看来坊间的传闻也不尽详实。”
“有何传闻?”李渊问道,语气有些严肃。对于民间戏说皇家之事,一向是他最深恶痛绝的事。
“启禀陛下,臣也是道听途说。”高士廉赶紧拱手行礼道,说罢又四下环顾一圈接着说:“不过……想必也并非实情。我等皆知陛下已为太孙殿下与程尚书赐婚,六礼已成五礼,大婚之期不日便至,且太孙殿下与程尚书又是才貌双全,两情相悦,是以,这传闻中的女子……”
“什么女子?休要胡说!”李承宗勃然大怒,怒目而视高士廉。他说什么都行,就是不该在此事上踩他的逆鳞。
“太孙。”李渊克制地喊了一声,将李承宗心中的火暂时压了下去,然后便对着高士廉抬了下手,令其继续。
高士廉的嘴角微微轻提一下,接着向李渊奏报道:“臣听闻,那位近日大名传遍长安的在西市开洁齿肆的党项族女子与太孙殿下交情匪浅,甚至还有人看到过其曾经出入太孙殿下的别院。虽说这只是太孙殿下的私事,但臣又听闻那位党项女子的阿叔好像就被扣在了高昌,所以才以为……”
“够了!”李承宗再也无法克制内心的愤怒,他第一次在李渊面前毫无顾忌地展示出自己的暴躁。“右仆射所说全是无稽之谈!孤岂会因个人因由影响朝政?更何况,孤与那名党项女子并无纠葛,只因其在吐谷浑曾救过孤的性命,所以才赐住别院,聊以报恩。至于其在西市经商名动长安之事,全凭其个人本事,也与孤没有半分关系。如若右仆射不信的话,自可请旨陛下下令调查。”
李承宗说完,两仪殿内忽然变得异常地安静。李承宗这副沉不住气的样子,不仅李渊没有看见过,就连魏徵、王珪和韦挺他们也着实吃惊不小。看来皇太孙李承宗这次是真的生气了,且很生气。
“右仆射所说的那位女子是?”见到李承宗动怒的样子,李渊不仅没有半分的不悦,不知为何,反倒似乎还有点高兴,他对着高士廉问道,眼睛却看着李承宗。
“哦,回禀陛下,”高士廉说道,“就是那位西市洁齿肆的女店主,听闻名叫野辞真,是一位党项族的姑娘。”
“野辞真?”李渊脸上露出一副别有深意的表情。
商女?别院?李渊暗暗揣度着。看来他的这位好皇孙不仅在多情上像极了他的父亲,而且就连在对商女的喜好上,也甚至随了他的父亲太子李建成。不过也难怪,他的生身母亲曾也是个商女,更何况这位叫野辞真的姑娘还曾经对他有恩,如此说来,即便是他对她产生了一点什么,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而且,李承宗真要是对野辞真产生一点什么,反倒比他一点什么也不产生更合他李渊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