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兵阁建立的这几年时间里,也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成为圣兵阁的一员,选择脱离圣兵阁的人也有。
鲁深志就曾经亲眼见到过一位想脱离圣兵阁的人。
彼时那人已经成为了丙级圣使,在那时的圣兵阁里也算是高手。
然而,在一次执行圣兵阁的任务中,这位圣使却是对一位女子动了心,为了与这位女子长相厮守,
这丙级圣使甘愿舍弃自己的神兵,寻一处小村庄安稳一生,主动找圣王让圣王把他的神兵剥夺去。
直到现在,这位圣使是否还活着,有没有幸福,圣兵阁的人都不知道。
而那人舍弃的神兵名为:虓虎方天戟。
扪心自问,鲁深志认为自己应该不会为了有可能突破现有的境界,而放弃现有的境界。
哪怕他突破不了唤灵王,现在的九星唤灵宗实力也足够鲁深志过完接下来的一生。
因此,这一次只能遗憾地选择放弃,脱离圣兵阁的代价太大,鲁深志不敢去尝试。
“法玄方丈,你不用再说了,这次我与师弟能够死在你手里,也算是死得其所。
至于招揽我们的话,就莫要再提了,洒家宁愿站着死。”
想通这一切后,鲁深志表现得十分豁达,主动寻死。
“鲁师弟,这又何必呢,如若你不愿脱离圣兵阁也是可以的,武学与唤灵并不冲突,你们可以一边修习武学,一边进行唤灵。”
对于鲁深志二人,法玄还是挺看重的,毕竟有实力又和古宁有关联的和尚并不多,好不容易有这两个,怎么会轻易放弃。
“方丈当真愿意相信我们?”
鲁深志惊讶地看着法玄,自己可是已经说清楚了,有可能会背叛少林,就这样,法玄竟然还愿意让自己加入少林?
“为何不呢?贫僧信我这双眼睛,贫僧心里相信两位不是那种两面三刀之人。”
法玄微微颔首,这话也不是他乱说的,而是的确如此。
法玄现在掌握着五眼和四通,看人的本事还是有的。
鲁深志和邓觉远虽然是圣兵阁之人,但其因为多年的修禅生涯,早已经慢慢熄了其他心思。
比起莫名其妙的争斗,他们更喜欢常伴青灯古佛。
这一次如果不是因为圣王的命令,他们根本不理会法玄。
在大威天龙寺里,他们能学到的佛法等都已经学完了,甚至包括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佛经等,他们俩都已经看完了。
而法玄手里还有一个大杀器,除了少林武学之外,还有源自达摩的禅宗理论。
禅宗是华夏汉传佛教的主流,也是最主要的象征之一,其日后发展出去的五家七宗更是广布天下,度众无数。
这个世界的佛法本来也不是很高深,禅宗能够在前世发展得如此盛大,在这个世界没理由不会。
这禅宗传承便是法玄招揽鲁深志两人的另一个大杀器。
“二位,汝等可听过禅宗之名?我禅宗乃始祖达摩所创,其根本乃明心见性。
所谓一切法尽在自身中,人要成佛,只要明心见性……。”
见到鲁深志已经开始动摇,法玄干脆直接下了大招,将禅宗的部分理论讲述给鲁深志和邓觉远听。
禅宗教义有两种,一种是最基础也是最广泛的南派教义,即明心见性论,而还有一种教义则是由六祖惠能所提出的方法论。
六祖惠能,也就是那位说出“菩提本无物,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高僧。
当然,法玄讲述的教义只有一种,那就是明心见性论,以法玄继承的达摩佛法,鲁深志两人在法玄面前不过只是个弟弟。
随着法玄不断地讲述教义,鲁深志渐渐地听了入迷,连自己重伤的身体都觉得不痛了。
那原来被法玄震慑住的邓觉远,也不知不觉地沉迷法玄讲述的教义中。
禅宗所提出的明心见性论,与这个世界的佛门教义显然是不同的,已经决定常伴青灯古佛的鲁深志二人,
疯狂地汲取着法玄讲述之禅宗教义,心中更是将自己之前所学与这个教义进行比较。
这么一比较下来,鲁深志两人惊讶地发现,他们前面几十年所学,竟然都不如这个禅宗的教义。
明心见性,以明悟自身为根本,不需要奢求外物,一切力量的根源都是自己。
这完全颠覆了鲁深志二人之前的佛法,他们被禅宗的教义给折服了。
他们俩从来都没有想过,自己有朝一日会被一个佛门宗派的教义给折服。
“法玄方丈,这便是禅宗?”
当法玄停下讲述的声音后,鲁深志意犹未尽地看着法玄。
法玄这人也真是的,故意以禅宗教义吸引鲁深志二人的兴趣,等兴趣上来了,又卡着不说。
“不错,这便是我禅宗根本教义,不知如何?”
法玄淡然地一笑,他当然知道这禅宗教义对这个世界的佛门影响有多大。
达摩之前可是看过慈悲寺中的佛经,对这个世界佛门的发展感到无奈和惋惜。
自然也心知,自己提出的教义能够引起多大的轰动。
不说虚的,光凭达摩这一个禅宗教义,甚至都能重新开创一个新的流派,一个独立佛教之外的流派。
只是达摩毕竟乃佛门中人,还是想着发展佛教,所以没有要求法玄那么做。
“弟子鲁深志见过方丈,弟子愿意入我禅宗少林,还请方丈收留!”
“弟子邓觉远见过方丈,弟子愿意入我禅宗少林,还请方丈收留!”
鲁深志很是果断地对法玄俯首,他已经完全被禅宗的教义所打动,毫不犹豫地便选择加入禅宗少林。
这加入无关其他,无关是否愿意提升实力等,只是因为要参透自身。
凡皈依之人,无不想登入极乐,与佛相伴。
但这难度又何其之高?极乐不是那么好入,不是实力高了就行,还需要有慧根和悟性。
慧根,鲁深志两人并不缺少,毕竟是大威天龙寺的人,唯一少的就是悟性。而明心见性论,却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
悟性这东西,玄之又玄,不可意会,也不可言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