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杨林江家里的地坪上摆着十几张方桌, 厨房外头砌了个两个简易的灶, 湖泉村里两个厨艺好的掌瓢, 村里的后生小伙帮忙摆碗筷端菜。
坐在方桌边上的人,有些脸上还有胭脂红,喜气洋洋端着茶碗喝着茶,一边交头接耳。
“老杨今天可真是高兴哇, 舍得割肉请咱们吃饭。”
“你以为啊, 他这个肯定是生产队出钱, 不过是在他家地坪里摆酒。”
有人伸手到旁边的人脸上擦了擦:“咋还留着胭脂哩, 也不知道去洗把脸?”
“嗐, 半辈子没搽过这些新鲜东西, 总得让它在脸上多留一会儿呗。”那个中年女人笑着摸了摸脸,又看了看正在地坪里玩耍的几个孩子:“你瞧瞧, 他们脸蛋红扑扑的, 多好看。”
同伴看了她一眼,感觉是老菜帮子上贴了红纸, 显得更憔悴了。
“各位, 各位!”杨林江笑眯眯的端着茶碗站到了他家地坪中央, 扯着嗓子喊:“各位,今天是正月十五, 我们湖泉村干脆到一起来吃个晚饭,算全村团圆!”
一阵鼓掌声, 很热烈。
“大家今天辛苦了, 县委刘部长表扬了我们, 县里的记者还给咱们照了相,说报纸印出来咱们全村人,每家每户都有一张!”
掌声更热烈了,村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咱们上报纸了咧!”
“可不是?别的村哪有咱们这份光荣?这下咱们可以拿着去和别的村吹了,以前他们总爱压着我们,现在看谁压谁?”
杨林江等着大家的议论声小了些,端着茶碗润了下喉咙,这才慢悠悠的开了口:“咱们村能得第一,首先得感谢左知青和其余九位知青同志,另外呢,小六也帮了很大的忙……”
“那是,没有知青同志和小六,咱们也拿不到第一!”
“所以我决定,咱们生产队给知青同志们每人记二十个工分,小六发二十斤米,这个没问题吧?”杨林江看了地坪里的人一眼:“觉得有问题就直说,我听着。”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给知青记工分是应该的,毕竟人家是城里娃,到农村里辛辛苦苦的劳动,还带着全村人跳好了忠字舞,可是小六……小六本来是湖泉村的人,应该为湖泉村争光嘛,为啥还要给她大米呢?
“没问题是吧?就这样决定了。”杨林江笑眯眯的点了点头:“这可是全生产队一起做的决定,我会让春耕去补个会议记录的。”
“不中不中!”一个瘦小的女人站了起来:“给知青记工分,没问题,小六为啥要给二十斤大米啊?咱们村的都不要上前跳忠字舞吗?”
“你觉得我不该给小六大米?那好,让你家那个一岁的大孙子来跳忠字舞,他要是能跳得小六这样好,能跟小六一样拿着话筒报幕,那我也发二十斤大米给你孙子。”
杨林江看着那女人就有些心烦,生产队里总有些这样的人,自己啥都干不好,还喜欢攀扯别人。她有个孙子比小六还大几个月,到现在还只会咿咿呀呀的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走起路来左边摇一下,右边晃一回,走两步就要摔到地上流出两管鼻涕。
这样的小子,能和杨国平家小六比?给人家提鞋都不配。
“我孙子……”那女人想了想,一声不吭的坐了下来。
“说实在话,小六虽然是咱们村的人,可她不是能跳忠字舞的人!咱们排练的时候小六有多辛苦,你们又不是没有看见,竟然还舍不得这二十斤大米,你们像话吗?”杨林江气得脸红脖子粗:“还有反对的只管站起来,春耕你给我记着名字,可别说我是一言堂,咱们少数服从多数!”
杨林江这话一说,地坪里轻轻的议论声全没了,不少人嚷嚷起来:“可不是嘛,今天小六表现得很不错,她一出场,城隍庙前边都安静了咧!”
“那就这样定了。”杨林江很满意的点了点头:“今天生产队请吃饭,大家多吃点。”
杨宁馨被廖小梅抱在怀里,目睹了刚刚发生的一切,原来这个年代还真是挺民主的,生产队长连二十斤大米都不能私自做主,还得提交村民讨论通过。杨林江这法子还真不错,要是正儿八经的开会讨论一下,保准队里有不少人会反对他的提议,在吃饭的时候不经意的一说,有意见都被他轻而易举的驳回了,别人也拉不下脸。
“小六,你可真厉害,这才一岁哩,就能给家里挣口粮了。”
同一张桌子坐着的人很羡慕的看着廖小梅怀里的杨宁馨,这是别人家的娃!
自家的娃儿,两岁了还在流着鼻涕到处乱滚乱爬,别说让他跳舞,喊他朝东,偏偏往西,鬼才会听你的话!更别说到舞台上听指挥,手脚都要能跟上节拍!
湖泉村的村民们很高兴,左亚辉和其余知青也很高兴,杨队长肯定了她们的成绩,主动提出多记二十个工分——多记工分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她们给杨队长留下了好印象,以后回城的时候,推荐表上肯定会写满了“劳动积极,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之类的褒奖词语,分配工作或者推荐读大学,都能用得上。
“大嫂,我看小六能说很长一句话,这说明她的智力非常不错,你可以教她认字数数了。”
吃完饭回家的路上,左亚辉和陈莲轮流抱着杨宁馨,一边逗弄她,一边和廖小梅说话:“别的孩子可能要两三岁才学这些,可是我们教育讲的是因材施教,既然有一块好材料就不能让它荒废,要早些培养,让小六能尽早为建设社会主义而奋斗!”
廖小梅听得一愣一愣的:“陈知青,你是说要我教小六看书识字?”
“对,学前教育很重要,我们要注意开发婴儿的大脑,在西方……”陈莲刚刚说到这里,左亚辉拉了拉她,压低声音:“只能说俄国教育学家的理论,别说西方,小心被人听到了。”
陈莲惊觉的看了周围一眼,见周围没有别人,只有她们几个,这才舒了一口气:“我都给忘记了。”她感激的看了廖小梅一眼:“谢谢你提醒我!”
左亚辉抿了抿嘴:“现在这形势,可不能掉以轻心。”
陈莲点了点头:“是,你说的没错。”她转过头来继续和廖小梅说话:“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俄国人民必须有自己的学前教育,重视俄罗斯语言在学前教育里的意义,我们中国也一样,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教导我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小六这样聪明,可以早些好好学习了。”
“她很有节奏感,可以跟我学跳舞!”
左亚辉也很激动,她是艺术学校毕业的,主修舞蹈,声乐只是她们的基础入门课程,她已经很久没有自由自在的跳过舞了,要是拉上小六做挡箭牌,她也能在杨国平家的地坪里彻底放飞自我,每天都能舒展筋骨,不至于把自己学过的专业荒废。
廖小梅左看一眼右看一眼,被左亚辉和陈莲煽动起了热情,她坚定的点了点头:“那以后小六跟着你们学吧!”
杨宁馨开心的搂着陈莲的脖子,叽叽咕咕的笑出了声。
二十一世纪学特长还得报班交钱,在这个啥都没有的小村庄,竟然还能享受到超前教育?
划个重点,这超前教育还是不用收钱的!
这个时代的人可真是淳朴啊!她看了看左亚辉,觉得她的侧脸真的很美,高高的鼻梁,嘴唇薄薄,下巴的弧线柔润而优美,颈部线条修长,就如水中游弋的天鹅。
从正月十六开始,杨宁馨就开始了她充实的生活。
作为一个一岁的婴儿,吃饭睡觉卖卖萌,这是她一天里全部的生活,杨宁馨觉得有些厌烦,总想找些事情做。
前不久村里排练忠字舞,这给了她一个舒展手脚的机会,而陈莲和左亚辉提议要对她全方位开发教育以后,杨宁馨的生活变得繁忙了起来。
中午收工回来,陈莲教她认字,晚上收工,陈莲来考查教育效果,左亚辉穿了一双小白鞋在地坪上等着上舞蹈课。
两位老师都很耐心,学生也学得很认真,特别是在陈莲的课上,杨宁馨必须装出一副啥都不知道,她只是一张洁白的纸。
陈莲如获至宝,她决定拿这位一岁的婴儿做为实验目标,在湖泉村进行学前教育。
“一……”陈莲竖起一根手指,很有耐心的教杨宁馨念了好几十遍:“小六,一是一个数字。呃……数字……你知道这是什么?”
杨宁馨睁大纯真无辜的眼睛,摇了摇头。
“数字是古代阿拉伯人发明出来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阿拉伯数字,有了数字我们就方便很多,能用它来计数。”陈莲耐心细致的解释着,可等着她说完,杨宁馨还是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坐在那里,这让她有几分沮丧。
左亚辉迈着轻快的步子从厨房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个饭碗:“小六,你的烂巴饭煮好了,阿姨来喂你好不好?”
烂巴饭是杨家的特供饭,只有杨宁馨一个人才能吃到,用一个骨头和一碗米放在锅子里蒸,等着上了三灶气,揭开盖子把那饭端出来,油汪汪的骨头汤泡着饭,烂软香甜。
杨宁馨伸手指着左亚辉手里的饭,笑着对陈莲说:“陈姨姨,一碗饭!”
陈莲摸了摸脑袋,惊讶得快说不出话来。
第三十六章
春天来了,山开始青翠起来,水塘里溶溶的水也亮起来了,仿佛跟明镜儿一样,照着田间插田的人,影子倒映着,不时被风吹得起了几层褶皱。
一辆拖拉机“突突突”的朝这边开了过来,高连生昂首挺胸,脸上挂着笑,口里吹着口哨“深夜花园里四处静悄悄……”
“连生,咋这样高兴哩?”一个插秧的女人直起腰来,看着高连生满脸春风的把后车厢里的箩筐搬到田坎那边,笑嘻嘻的冲他挤眉弄眼:“是不是家里给你说媳妇了?”
“他要说啥媳妇哇?不是相中了隔壁村的小燕了?”一个后生嘿嘿的笑:“是不是刚刚去那边搬秧苗,小燕给你啵了一下?”
“啵你个头!”高连生喜气洋洋的白了他一眼:“小燕答应我下个月结婚!”
“啥?你就要结婚了?好小子,瞒得好严实!”后生从水田里摸了一把泥巴扔到高连生脚边:“也不早些说。”
“早些说干啥?你还能多出份子钱?”高连生把秧苗都搬下了拖拉机,转身把坐凳盖板掀起,从里边拿出个小小的纸包来:“不和你们多说,我得给小六送包裹去。”
“送包裹?”
水田里的人看了看他手里那个小小的纸包:“谁寄给小六的?都寄了些啥?”
“我咋知道哩,上头写了个内详。”高连生捧着那纸包朝村里小路走了过去,田里插秧的人开始窃窃私语:“莫非是小六亲生爹娘想来寻她,特地先寄点东西来试探?”
“那咋行哩?树生和小梅可宝贝小六了,比自己亲生的还亲!”
“可不是嘛,要是小六被要回去了,小梅她……”有人摇了摇头:“指不定会伤心得大病一场哩!”
“唉……千万别是这样哇!”
高连生听着身后隐隐约约的议论,心里头也有些不安,他是和杨树生廖小梅一道把小六抱回来的,这娃儿可真是讨人喜欢,他一见着小六就觉得她特别精神,又长得那样好看,而且总是笑嘻嘻的,笑得甜甜蜜蜜。
低头看了看那个纸盒上的字迹,写得工工整整。
小六的亲生爹娘听说是乡下人,应该写不出这样好看的字来,高连生看着那几行字,心里又觉得稳当了几分。
而且……他家真要想领了小六回去,还不如直接来湖泉村接人哪,寄啥包裹?这也太费劲了一点,有跑到大队部去寄信的功夫,就足够来湖泉村走一转了。
高连生不断安慰着自己,没事,这肯定不是小六的爹娘寄过来的。
走到杨家,除了杨国平,所有的大人都出工去了,娃娃里头,狗蛋和大柱去了大队的小学念书,其余几个都在地坪里玩耍。高连生站在地坪上看了看,杨宁馨正安安静静坐在杨国平身边,手里拿着一页纸,很认真的在看。
女娃娃和男娃娃就是不同,文静。高连生站在那里看了一阵子,忽然有一种羡慕的感觉。
生个女娃多好,爹娘的贴心小棉袄。
我也想生一个跟小六一样聪明可爱的小女娃儿,高连生心里默默念叨了一句,长得像小燕就很好看了。
“连生,你站在那里做啥哩?”
杨国平正在看《□□语录》,一抬头就瞧见了高连生:“是不是有人捎东西过来了?”
“嗯嗯,”高连生捧着小纸盒子朝杨国平走了过去:“有人寄了个包裹给小六。”
“啥?小六的包裹?”杨国平吃了一惊,把那纸盒拿过来,看了看落款,没有写明,更觉得奇怪了:“这是哪里寄过来的哩?”
杨宁馨伸出手来攀着杨国平的胳膊:“爷爷,给我看看。”
杨国平拿了盒子在杨宁馨面前晃了晃:“小六,等你和陈莲阿姨学着认了字,以后你也能看清楚上边写的是什么了。”
上边的字,她可都认识,只不过现在她还只能藏拙,故意装出一副乖巧模样:“我一定要跟着陈姨姨念书,很快就能把字给认全。”
杨国平伸手摸了摸她的头发:“小六乖,以后肯定能把字都认全的。”
他家小六可聪明哩,狗蛋大柱念小学了,每天回家温习功课,小六跟着在旁边念,比他们俩都能更快认识那些字,有时候狗蛋偷懒,还把铅笔塞到小六手里:“帮哥哥做了作业呗。”
这话被王月芽听到了,又是好一顿打:“你这懒家伙!小六笔都拿不稳,你让她给你做作业!”
狗蛋抱着脑袋地坪上到处乱跑,尽量避开那长长的条棘:“奶奶,我就是不想写字嘛!我让小六写,是提早让她得到……教育……”
“你给我站着!”王月芽气呼呼的把狗蛋喝住:“再跑,让你爹捆了你打!”
被王月芽吓唬了,狗蛋这才站住,随着王月芽打了几下,嗷嗷的哭几声,抹了眼泪又没事人一样跟牛蛋二柱他们玩儿去了。
杨国平叹了一口气,狗蛋可是家里的长孙,看起来是个田里的庄稼把式,指不着他念书来出人头地了。他又摸了摸杨宁馨柔软的头发,还是小六聪明,看着她那模样,还学上一两个月,肯定会比狗蛋认识的字要多。
这时候,高连生把纸盒凑到了眼睛边上看了很久,放下来以后指着上头的邮戳:“这上边盖的咱们县城的戳。”
杨国平有些紧张,县里寄过来的?除了树生在木材公司上班,自家没亲戚在县城啊,可树生咋会从县城寄东西回来呢?他昨天才回县里头去上班哩,都没提起这一茬。
摸着脑袋想了好半天,实在想不出是谁,杨国平喊着高连生给他进屋去拿剪刀:“就在床边上那个小柜子里,第二格,你拉开看看,在没在?”
先看看寄了什么东西过来再说。
高连生把剪刀寻了出来,两个人咔嚓咔嚓的把那纸包剪开,一个小布包掉了出来,打把布包的绳子解开,从里头摸出了几对漂亮的小夹子,一对上边是小蝴蝶儿,一对玫瑰花,还有一对蓝色的小星星。
“这真是寄给小六的啊!”高连生拿着一个小蝴蝶夹子转了转:“小六头上戴这夹子肯定很好看哪!”
杨宁馨拿起一个小星星夹子看了看,没想到这个时代还有这种色彩缤纷的小东西,她一直以为这是一个灰暗的时代,里边最多是一抹新军绿。
谁寄给她的?
她的眼前浮现出一张圆圆的脸孔。
虽然没有写地址,可她的直觉告诉她,肯定是旺兴村那个隔壁小哥哥寄来的。
杨国平捻了捻那个布袋子,从里边摸出了一张纸,上头画了一个戴着蝴蝶夹子的小女孩,圆圆的脸蛋,大大的眼睛,下边写了一行字:祝小六妹妹快乐成长。
“这是谁寄过来的哇?”杨国平更奇怪了,拿着那张纸,比着杨宁馨的脸蛋看了又看:“谁把我们家小六画这么丑的,我们家小六好看多了。”
杨宁馨站起身子,扑到杨国平面前,看了看那张纸,上头除了有个小女孩的画像,还有一个圆圆的圈,上边写了个王字。
她笑了起来。
额头上画个王字,这不就是一只小老虎的意思吗?
王月芽和廖小梅回来看到头发夹子,两人也很迷惑,王月芽拿着夹子在杨宁馨头上比划了好一阵儿:“哎,每个夹子都很好看呢,也不知道是谁寄过来的,这么有心。”
廖小梅寻思着,不该是树生寄回来的,他这周回家都没提这事情哪。
拿着纸看了好半天,她的目光落在了那个圆圆的小老虎脑袋上,眯着眼睛看了很久,她忽然脑袋里灵光一现:“虎……虎子?”
好像哪里听到过这个名字?皱着眉毛想了又想,廖小梅忽然想起了那个脑袋圆圆的小娃子来。
正月十五那天,湖泉村去竹布城隍庙参加忠字舞比赛,有个四岁多的小娃子对小六很感兴趣,一定要带她玩耍,拿了几个茶碗藏石子让小六猜。
那小娃子的爷爷喊他“虎子”!
对对对,应该就是他!湖泉村里倒是有两个叫虎子的,可他们家都很穷,绝对没什么闲钱去城里买彩色头发夹子偷偷的给小六寄过来。
“小六,你还记得上次在城隍庙带你玩的那个小哥哥吗?”廖小梅蹲了下来,轻声问杨宁馨:“就是那个拿茶碗拨来拨去的那个?”
王月芽在一旁笑了起来:“小梅,你还当小六啥都知道?”
杨宁馨抬起头来:“虎子哥哥。”
“对对对,他就叫那个名字,应该就是他寄过来的。”廖小梅笑容满面:“也不知道谁家的娃儿,对我们家小六也太好了一点吧?”
看着廖小梅眉飞色舞,杨宁馨的心忽然沉了下去,完全没有刚刚收到夹子那时候的开心。
小虎子是不是习惯性的对小女娃好?中央空调型的小暖男?
要知道她已经一岁多了,早就不是当初在旺兴两个月的模样,城隍庙再见到小虎子,两个人相互不认识,等于说彼此都是陌生人。小虎子可以对当初的小红好,一转眼又对刚刚认识的小六好,这……杨宁馨心里头忽然满不是滋味。
她想起当初小虎子喂她喝麦乳精的样子,眼睛盯着她,小心翼翼的把碗凑到她嘴边,似乎生怕弄伤她,她又记起那时候小虎子给自己洗脸,一双手拿着毛巾,轻轻的在她脸上擦拭,那么细致那么轻柔,仿佛在擦拭贵重的瓷器。
而城隍庙前的小虎子,对湖泉村的小六也很热情,带着她玩耍,逗她开心。
杨宁馨甩了甩小脑袋,这才多大一点年纪,就知道讨小女娃儿喜欢了?
第三十七章
锅碗瓢盆的声音在厨房里响起,灶台上架着的那口大锅里,蒸蒸的冒着白色的烟雾,廖小梅弯腰揭开了锅盖,就看着隔板上那几个桐子叶粑粑已经转成灰绿的颜色。
“熟了,熟了!”刘玲玲快手快脚的从旁边拿起两块抹布,直接把那一屉粑粑起了锅,用筷子一个个挑着放到菜碗里头,端着到鼻子下闻了闻:“这树叶的香味真是好闻。”
桐子叶粑粑是湖泉村这一带地方的土特产,采来最新鲜的油桐叶子,一般以巴掌大小为宜,里头搁着粳米和玉米碎粒拌在一起的粮食,然后放到蒸锅里蒸,这样做出来的粑粑闻上去有一种树叶的清香,吃起来也别有风味。
这东西历史挺悠久,也不知道是哪个朝代发明出来一直流传了下来,特别是三年大ji荒里,好多人家都是用桐子叶粑粑充饥,只不过里头搁着的,已经不是大米和杂粮,全是各种野草。
廖小梅没闲工夫凑上来闻桐子叶粑粑的香味,手脚麻利的拿起一块肥肉在锅底用劲儿擦了几下,就听着“刺啦刺啦”的响声,锅底已经泛出了油亮亮的光。她把肥肉搁到了锅子旁边的饭碗里,把洗干净切好的菜放进锅子,拿了锅铲不断翻动了起来。
今天是杨国平的生日,为了给他庆生,家里人都忙碌了起来,王月芽一大早就搭了高连生的拖拉机去公社的供销社买东西,三个儿媳妇主厨,把昨晚定好的菜式全部搞定。等着到了中午,杨家的地坪上几张桌子坐满了人,湖泉村的亲戚们都过来凑热闹了。
这并不算办酒,可杨国平家比较特殊,因为他算得上半个城里人,即使他断了一条腿,杨家的亲戚也都觉得他比自己要高一个头,他过生日,大家肯定是要来捧场的,所以每一年的这一天,杨家总是很热闹。
就在大家动筷子准备吃的时候,就看到那边匆匆忙忙走来了一个人,一边走还一边大声喊:“左知青,左知青!”
原来是杨林江。
他几乎是用跑的方式一溜烟就到了杨家的地坪,从那几桌吃饭的人里头找到了左亚辉。
“左知青,好事,好事!”
从杨林江对于左亚辉的称呼来看,又是有了不得的事情了。坐在桌子旁边准备吃饭的人都放下了碗筷,竖着耳朵认真的听杨林江说话:“咱村的那个忠字舞,得了县城的一等奖!刚刚公社那边来了电话,说要你和小六……”杨林江东张西望的看了看地坪里的人,一眼就瞅见了坐在王月芽腿上的杨宁馨。
杨林江笑眯眯的朝她走了过去:“小六,你要进城去啦!”
“进城?”王月芽有些迷惑:“要我家小六进城干啥哩?”
“县里开表彰大会,咱们村的忠字舞得了第一名,要人去领奖,还要到县里的大会场说话!刘部长指名要左知青和小六代表咱们村上台哩!”
杨林江有些不是滋味,领奖不是他这队长去吗?啥时候轮到左知青和小六这个毛娃子去露脸了?不过公社书记在电话那头叮嘱他:“刘部长说了,让那两个领奖的,特别是那个小娃子,一定要好好准备,到时候在万人大会场里可不能丢了湖泉村的脸!”
听着说万人大会场,杨林江只觉双腿一软,快要闭过气去。
妈呀,这万人大会场,那得多大?站到那个领奖台上说话,自己说不定会直接晕了过去,更别说要对着那么多人说话了,这奖还得让左知青和小六去领。
左知青是文化人,说出话来很好听,小六这娃儿不怕场合,上回在城隍庙拿着麦克风就跟拿寸金糖放嘴边啃似的,一点都不胆怯!
想到这一点,杨林江忽然又没了意见,挂了电话就跑着朝杨国平家这边来了。
听说小六要跟着左知青进城领奖,周围的人都很羡慕,一个个朝王月芽投来真情实感的微笑:“国平家的,你们家可要露脸了!小六才这么丁点儿大,就能去县城万人大会场领奖,这在咱们老杨家可是头一份!”
王月芽很骄傲的搂住了杨宁馨,得意的点头:“我们家小六,就是聪明!”
可不是聪明吗?左知青和陈知青教她学认字学跳舞,上午教了的东西,下午收工回来检查,教过的字都认识,教过的步子都能记得怎么走!谁家的娃娃有这样聪明哟,王月芽看着杨宁馨的眼神里充满着宠爱。
杨土生家的二柱也赶着热闹在旁边接了话:“小六还给狗蛋做作业哪!”
周围的人听了这句话,都哄笑了起来,有些不敢相信,小六才一岁多,哪里就能帮着狗蛋做作业了?这不是胡扯吗?
看到大家不相信他,二柱有些生气,他红着脸嚷嚷:“是真的,就是真的!”
“小六,那我来考考你,一加一等于几?”有人觉得好玩,逗着杨宁馨:“你知道不?”
杨宁馨眼睛都没抬一下,直接给答上了话:“一加一等于二!”
旁边的人都瞪大了眼睛,不敢相信的看着杨宁馨,那个提问的人还准备继续逗一逗她,用充满着怀疑的口气问:“小六,一加一等于二?不对吧,分明是等于一哇!”
“一加一等于一?”杨宁馨抬起头看了那人一眼:“要是你家有一只猫,一只老鼠,这可是一加一等于一,老鼠被猫吃掉了!”
那人摸了摸脑袋,愣住了,完全没想到杨宁馨竟然会这样答复他。
“我觉得啊,一加一还可以等于三,我爸爸和我妈妈在一起就多了一个我,一加一等于三,幸福的一家三口!”杨宁馨清清脆脆的说出了另外一个等式,周围的人听了都倒吸一口凉气,这小娃子思维也太敏捷了些!
端着菜过来摆桌的廖小梅听了这句话,心中一暖,眼泪都要掉了出来。
这么多年不能生孩子,无奈之下只能去抱养一个回来,可万万没想到抱养的小六竟然会这样聪明,简直是没有让她料到!
坐在旁边桌的杨树生这时候也感动坏了,这个三十多岁的汉子鼻子酸酸的,他站起身把杨宁馨接了过来:“别累着奶奶,到爸爸这里坐着。”
廖小梅把菜摆到桌子上,走到杨树生身边,低头看了看杨宁馨,挂在眼角的泪水终于掉了下来:“小六,小六!”
她轻轻的喊了两声,声音虽然不高,可却包含着一个母亲的骄傲。
杨宁馨抬起头来,笑着看了看廖小梅,用最甜最娇的声音喊了她一声:“妈妈!”
她的尾音拉得很长,就像小提琴上拉出一串清脆的音符,叮叮咚咚的在弦上跳跃,这软软的声音,在廖小梅耳边盘旋着,久久不能消退,一种甜蜜温暖的感觉充斥了她的心间。
“哎哎哎,你们咋都不听我谈正经事了?”杨林江发现,他忽然间不再是被人关注的目标,心里颇有些不是滋味,他可是湖泉村的队长哩,这风头咋都让小六给抢去了?他赶紧大声喊了一句:“大家听好了,左知青和小六去领奖回来,还会给咱们村带县城的报纸哩!”
村民们忽然想起了那一次在城隍庙跳忠字舞的时候,有个县城的大官说了,要把节目送到省里去,让一个记者拍了不少照片,还答应他们,让县城的报社给他们村的人留一百来份报纸,每家每户都保证至少有一份。
“对哇,报纸!左知青,你可得全部带回来啊!”
“就是,咱们村里每户都要有一张!”
左亚辉笑着点了点头:“乡亲们,你们放心,我要是拎得动就多带一点。”
“有啥拎不动的?不就是几张报纸吗?左知青要是你怕累,我跟你进城看热闹去!”有人大声嚷嚷了一句,周围的人也跟着起哄:“我们也要跟着左知青进城!我们帮左知青去拎报纸!”
“胡闹个啥!”杨林江的脸拉了下来:“都去城里了,谁出工哩?”
一说到出工,地坪里又安静了下来。
杨林江看了看四周,指着廖小梅说:“让小梅和树生一块儿去,给左知青和廖小梅都记半天工分,这样谁都不耽搁。”
众人没有异议,毕竟杨林江是队长,他说的话大家得听。
跳忠字舞左知青是出了大力气的,而廖小梅是小六的娘,派她们两人去是最合适不过的,人家代替湖泉村去领奖,那是湖泉村的骄傲,耽搁了她们的时间,补着记半天工分也是应该的。
杨树生听到廖小梅要进城,心里头很高兴:“小梅,我陪你一起去,今天晚上就别回来了,咱们带着小六到县城好好转转,看给她买点什么好东西,明天领了奖你们再和左亚辉一起回。”
自从有了宝贝女儿,杨树生就开启了人生的买买买模式,好像衣兜里有用不完的钱,只想着要给女儿买最好的东西回来。
“爸爸,自行车。”
杨宁馨及时的遏制了杨树生花钱的想法。
“唉……”一想到遥不可及的自行车,杨树生叹了一口气,只恨自己手头紧,想买自行车还得要熬上一两年。
坐在隔壁桌的王月芽把杨宁馨那句话听得清清楚楚,她转过脸来,看着在一起的一家三口,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