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与钟毓妥协,都拥有祭祀先祖的权力,在名分上不再有冲突,但实质上的竞争并不会因此停止,只会愈争愈烈。
双方都想证明自己才是大宗,就只能比功业,比官职、爵位。
正因为如此,享受了半辈子的钟毓才会捏着鼻子,忍受军中之苦,随曹兴去前线寻找机会。
钟会心知肚明,当然不甘示弱。他在曹芳面前再三提出激进的建议,正是想建奇功,压钟毓一头。
曹参、樊哙战场杀敌,斩首过万,也不及张良运筹帷幄,奇计安天下。
曹芳这句话,可算是说到了钟会心里,也给他打开了一扇窗户。
不仅丈夫之间可以争,妻子也可以争。
钟毓的夫人出自名门,却资质平庸,唯一的优势就是能生,一口气给钟毓生了五六个儿女。生儿育女的事暂时急不起来,但呼延药的才华却是摆在明处的优势。
更何况,呼延药与刘招弟、刘宪本是闺中密友,还与贵嫔张云英关系莫逆。等张云英成为皇后,呼延药成为女官也顺理成章的事。
想想钟琰在虞太后身边,给钟氏、王氏带来多少好处,钟会也知道该怎么做。
“臣夫妻愿为陛下效劳,在所不辞。”钟会拱手致谢。
曹芳点点头,有些感慨。“当初想让你负责军情,你谦虚不受,只得委任荀勖。虽说荀勖机敏,颇为胜任,比起士季来,终究还是略逊一筹。士季,有件事,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请陛下直言。”
“若曹羲、邓艾不负所望,大破鲜卑人,实现恢复旧边的目标,邓艾将屯田驻兵于大河南北,这荆州刺史由谁担任,就成了问题。”曹芳手指轻叩案几。“此人既要忠诚,又要能干,不易选啊。士季,你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钟会听了,拍着胸脯说道:“若陛下不弃,臣愿为并州刺史。”
“你?”曹芳看了钟会一眼,摇摇头。“你现在可是朕的左膀右臂,须臾不可离。再者,由护军将军而刺史,形同左迁。你是有功之臣,岂能如此辜负。”
钟会也有些不甘。且不说官职尊卑,由心腹而边将,也不合他的心意。
只是天子话说到这个份上了,他不主动一下,也说不过去。
“但得陛下信任,岂止是并州刺史,就算陛下让臣去鸡鸣塞为塞长,臣也是愿意的。”
曹芳沉吟不语。
呼延药跳完了舞,回到钟会身边,见曹芳神情严肃,或有未决,便悄悄问了钟会一下。钟会平时不愿与呼延药说这些,名义上是说省中机密,不可随意泄露,实际上是不想和呼延药有过多交集。此刻心情好,难得的说了几句。
呼延药听了,附在钟会耳边说了几句。
钟会有些为难。
曹芳见状,便问钟会,呼延药有何高见,不妨直言无妨。现在不是正式的朝会,只是近乎家宴的小范围赐宴,不必太拘谨。
钟会不便推辞,便让呼延药自己说。
呼延药离席而拜。“谢陛下宽仁,不计妾妄言之罪。妾以为,幽并凉三州刺史有守土之重,与他州不同,非陛下心腹不可任。可从禁军中挑选英俊轮番守边,为副五年,为正五年。十年后还朝,为公卿之臣。如此,内外皆为陛下心腹,天下可安。”
曹芳听了,转头看向钟会,抚掌而笑。“士季,你以为如何?”
钟会躬身道:“臣以为尚可,只是细节还有待斟酌。”
曹芳连连点头。“既然如此,就有劳士季费心,等战事结束,再提议朝会讨论。”
“唯。”
——
宴会结束,钟会微醺,由呼延药扶着,一起告辞了曹芳,踏上归途。
出了门,钟会脸上的笑容便不见了。
呼延药看得明白,主动问道:“夫君不愿为并州刺史,是觉得辛苦,还是觉得远离中枢?”
钟会思索片刻。“兼而有之。”他叹了一口气,又道:“你觉得这并州刺史好做么?且不说邓艾不好相处,荀景倩又是兄长的好友。与他们共事,我这并州刺史岂能顺心。”
“夫君所言皆是,但夫君可曾想过并州在天子心中有多重要?”
钟会点点头。
他当然清楚曹芳有多重视并州,否则也不会亲征并州,又在这里驻扎了这么久。
想想杜预在蒲子的别院,也知道天子是要在并州扎根的。
如果不是并州的地势实在不便,天子或许会在晋阳长驻。即使如此,天子在战后去邺城,也会与并州保持密切联络。
他担任并州刺史,等于是做天子的分身,原本没什么好犹豫的。
只是邓艾、荀顗这两个人实在不好相处,但凡有一点可能,他都不想和他们共事。
“天下大乱,祸由刺史权重起。如今天下将定,刺史统兵不合时宜,朝廷迟早会收权。唯有边州有守土之重,还有统兵的机会。夫君才华过人,继太傅功业,没有军功如何能行?邓艾、荀顗难以相处,只是小事。夫君有天子器重,他们还敢为难夫君不成?”
钟会一路走,一路听呼延药劝解。
其实这些道理他都懂,只是不愿面对罢了。
本性上,他是个内心敏感、软弱的人,极度缺乏安全感。没有了靠山,他就没有直接与别人对抗的勇气。
呼延药的支持对他非常重要。
此时此刻,曹芳也正和刘招弟、刘宪说着闲话。
刘招弟对朝政不太感兴趣,刘宪却有心。如果天子的确有意将钟会留在并州,说明天子对并州的重视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匈奴人必须顺应形势,不能误判。
她的疑惑是,朝中年轻才俊不少,为什么一定要留钟会在并州?
钟会并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更没有统领军队的经历。
曹芳没有直接回答刘宪的问题。
他想留钟会在并州,也是权衡了各方面因素的结果。
并州很重要,如果可能,他是想亲自留在并州的。
但并州地势太高,从中原运粮的代价太大。长驻于此,不必要的负担太重了。
他打算战后去邺城住一段时间,亲自监视冀州的改革。
改革不能太激进,急于立功的钟会带在身边意义不大,不如留在并州。有邓艾、荀顗制衡,钟会就算有什么激进的方案,也无法不管不顾的实施,只能起到不断推进的作用。
钟会就像他手里的鞭子,不时的抽一下邓艾、荀顗,让他们不敢松懈。
此外,呼延药的提议也有可取之处,幽并凉三州保持刺史统兵还是有必要的。既然要统兵,就只能交给真正的心腹,不仅是钟会,将来夏侯绩、曹兴等人也要逐步外放,负起守边的责任来,并保持士气。
太平之世,最大的问题就是权贵的腐化。
要避免这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从权贵中挑选合适的人去守边。
像夏侯绩、曹兴这样近似宗室,又不是真正宗室的家族,最适合干这样的事。
钟会是先例。
这样的理由,曹芳不能直接对刘宪说。他只能告诉刘宪,钟会的母族在兹氏,又娶了呼延药,与并州人的汉人、胡人都有关联。这样的人几乎找不出第二个,让他驻守并州最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