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集结建业附近的大军,号称十万,赶向濡须坞与诸葛恪会合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毋丘俭的耳中,随即又送往行在,摆在了曹芳的面前。
看到“十万”二字,曹芳莫名喜感。
孙十万和合肥城可谓是天生cp,彼此成就。
曹芳召集蒋济、钟会及五兵尚书郭淮等人议事,先问了蒋济一个问题。
你觉得孙权这十万人有多少水分?
这一路走来,虽然旅途辛苦,蒋济的心情却不错。听了曹芳的问题,他抚着胡须笑了笑。“江东水师强盛,如果连濯辑士都算上,十万人也差不多。”
曹芳一时没明白过来,其他人却忍俊不禁,不约而同的笑了起来。
见曹芳不笑,钟会立刻解释道:“陛下,水师的战船大多又重又沉,推动困难。平时可以靠风力,战时几乎全靠人力,一艘战船上,濯楫士就要占一半,军吏又占五分之一,真正能战的将士不到四成。”
曹芳这才明白过来。
“这么说,实际兵力也就四五万?”
“倒也不止。”蒋济收起笑容,解释道:“吴军的战船平时也可以用来运兵运粮,并不完全是水师战士。粗略估计一下,孙权的中军加上濡须督麾下的兵力,再加上附近郡县,应该在六万上下。若是将武昌驻军调一部分过来,凑足十万人还是有可能的。”
他停顿了片刻,又道:“诸葛恪能得到孙权重用,就是因为他将深山里的山越逼出来十万余人,并从中挑选了四万人为兵,自领一万,其余的分给诸将。这次诸葛恪为将,那些得了兵的将领不能不助阵。所以,陛下还是料敌从宽,就当他真有十万人。”
曹芳眨眨眼睛,略有所思。
他知道蒋济的意思,料敌从宽,不要大意。
既然孙权有十万人,我军若想对攻,就尽快调集兖豫青徐的州兵,保持足够的兵力。
如果不想征兵,只以这五六万人迎战,那就立足于守城,不要冲动。
因为诸葛恪想放长线、钓大鱼,没有第一时间进攻合肥新城,给了毋丘俭足够的准备时间,如今的合肥新城兵精粮足,已经做好了坚守的准备。天子率领的主力甚至可以不用渡过淮水,就在汝南境内观望,为毋丘俭掠阵。
甚至毋丘俭本人都不必上阵,先由扬州刺史诸葛诞迎战,挫诸葛恪锐气。
两军开战,又是如此规模,不可能一拥而上,摆开阵势,必须有是层次的逐级推进。
很可能双方打到最后,曹芳和孙权都没有踏足战场。
这一点,之前司马懿已经说得很清楚。
曹芳想了一会,转头又问郭淮。“你觉得西蜀会作壁上观,还是趁机出兵?”
郭淮微微欠身。“作壁上观也罢,趁机出兵也罢,都无关紧要。出兵少,是蚍蜉难撼大树。出兵多,若是大胜,也就罢了。若是不胜,费祎、姜维就无法收场了。”
曹芳不太明白,示意郭淮继续说。
“陛下也许知道,自从诸葛亮病死,蜀中由蒋琬、费祎主政,就没有大举出兵过。就算出兵攻击凉州,兵力也不过万人。汉中驻守兵力也不过万人,扼守诸塞。主力则撤出汉中,居于涪城。”
曹芳点点头。
他最近关注军事,对吴蜀的兵力部署大致有数。
“陛下可知蒋琬、费祎为何将主力驻扎在涪城?”
“减轻后勤压力,方便增援汉中?”
“是,也不全是。”郭淮招招手,王明山立刻递上一张益州地图,摆在曹芳面前。郭淮在上面点了点涪城的位置,又点了点汉中的位置。“陛下不觉得涪城离汉中太远,却离成都很近吗?”
曹芳盯着地图看了两眼,忽然反应过来。“你的意思是说,驻兵涪城,除了可以增援汉中之外,还有拱卫京师的作用?”他抬起手,虚空点了点。“就相当于我大魏的许昌。”
郭淮诧异地看了曹芳一眼,随即说道:
“陛下所言甚是。西蜀国小民寡,以一州之地对抗大魏,穷兵黩武,征伐无度,早就不堪重负。诸葛亮在世时,尚能勉强压制。蒋琬、费祎之才不及诸葛亮十一,又无元勋重臣相助,长期驻守汉中,万一成都有变,难免鞭长莫及。将主力驻扎在涪城,就是为了压制蜀地百姓,以免祸起萧墙。”
曹芳心生疑惑,半晌没说话。
他已经收到张缉的消息,说费祎答应了孙权的要求,将出兵三万,进攻凉州,策应孙权。
因为他对郭淮的不信任,这个消息暂时还没有公布,只有他自己知道。
按照郭淮的说法,那张缉这个消息就可能有问题。
是费祎觉得机会难得,准备赌一把。还是费祎想糊弄孙权,虚张声势,嘴上说三万,实际上还是一万。张缉被他们糊弄了,传回来一个假情报?
情报战就是真真假假,这种情况太常见了。
从常理来推测,郭淮的分析听起来反而是最靠谱的,也和他了解的历史走向符合。
毕竟户口、经济等硬实力摆在那儿,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以诸葛亮的天纵之才,也无法弥补实力上的差距,费祎、姜维就更不行了。
问题在于,他并不清楚郭淮有没有打埋伏,说一半,藏一半。
万一他只是说得轻松,把夏侯玄、夏侯霸架到火上烤,赢了是应该的,输了就是无能,那怎么办?
如果姜维真以三万人出凉州——挤一挤还是有的——夏侯霸兵力有限,是挡不住的。就算夏侯玄能率关中驻军增援,也只是兵力相当,并没有必胜的把握。
再考虑到司马懿、郭淮的旧部心怀不满,有消极怠战,故意让夏侯霸送死的可能,弄不好夏侯霸就继其父夏侯渊后尘,一战交待在陇右了。
到时候这里与孙权对峙,抽不出兵力增援,陇右就可能有危险。
考虑到郭淮卖对友的前科,这样的担心绝非危言耸听。
曹芳转了转眼睛,看向蒋济。
“太师如何看?”
蒋济抚着胡须,不紧不慢地说道:“老臣以为,还是料敌从宽为好。陛下刚刚亲政,第一次亲征,可以不胜,却不能败,以免天下骚动。我大魏强而吴蜀弱,不可胜在我,可胜在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