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人挣扎了几天后,彻底崩溃了。
见投降无望,部落头领们选择了逃跑。他们带着亲信、妻儿,以及打劫来的钱物,钻进了山林,从小路逃走。
魏军兵力有限,不可能漫天遍野的去追,他们总有逃跑的机会。
至于翻过了云中山之后,能不能出塞,安全的回到草原上,就看各人的人品了。
绝大部分人,是没那机会的。
曹羲指挥的北军三个骑兵营,以及邓艾指挥的五千羌胡骑兵正在山的那边等着他们,会追得他们生无可恋。
普通的鲜卑人更现实一些,他们选择了在阵前投降。
如果不能带走战利品,熬过这半年时光,他们就算回到草原上也是死路一条。与其如此,不如做魏军的俘虏,至少还有口饭吃,能活下去。
只要管吃管住,就算是做奴隶,总比饿死强。
况且鲜卑人皮肤白皙,容貌俊俏的极多,还是很受欢迎的,保住命应该不难。运气好的,说不定还能因此过上好日子。
面对成群结队来投降的鲜卑人,虽然曹芳有心赶尽杀绝,却也只能下令受降。
杀俘不祥。
再说了,上自将领,下至普通士卒,都想得到一点战利品,或者战马,或者金银,尤其是年轻貌美的鲜卑男女。他要是下令全杀了,岂不是挡人财路。
大规模的战斗结束了,原本以为要打很久,实际前后只用了半个月,还没有收拾战场的时间长。
事实再一次证明,欲速则不达,有时候耐心一些,反而更容易达到目标。
战事结束,曹芳剩下的重大任务就是清算叛徒。
匈奴右部已经被击溃,单于刘威也被夏侯绩临阵斩杀,剩下的就是匈奴北部。
可能是知道自己下场不会好,单于刘勇跟着鲜卑人翻山越岭跑了,跟着他逃跑的除了他的家人,还有一些身份比较高的部落首领。
但大部分匈奴右部的成员没跑掉,成了俘虏。
如何处理这些人,引发了不小的争论。
有人建议诛其首恶,不问胁从。
问题是,大部分有身份的匈奴人都跑了,剩下的都是普通匈奴人。按照这个建议,等于没有惩罚。
所以有人建议,不问身份高低,男子全部杀掉,女子赏给将士为妻妾,以后也不再设右部、北部。
简而言之,斩草除根,彻底毁灭这两部匈奴,以示惩戒。同时削弱匈奴人的实力,为将来化胡为汉减小阻力。
因为匈奴人已经投降了,再杀就是杀俘,这么做是不是合适,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曹芳听着双方争论,没有急着下结论。
他清楚,为匈奴人争论是表面文章,实际上的症结是如何处理那些与鲜卑人、匈奴人勾结的太原人。如果匈奴人都可以放过,严惩太原人就更不可能了。
他一方面传书曹羲,让他营中的荀顗赶紧上任,来处理相关事务,一面请来了王昶。
他开门见山的问王昶,你觉得朝廷应该如何处理那些太原人?
面对曹芳如此直白的逼问,王昶无法回避,只得说,自然是依律处置。
曹芳随即问了一句,朕打算让你来主持此事,你愿意接受吗?
王昶欲哭无泪。
他知道这不仅是一个得罪人的事,要杀掉很多太原人,更是一个隐患重重的事。
得罪了那么多人,只要他有一点问题,都会被人告发。
到时候,天子有了把柄,再收拾他就容易了,还能拿他的项上人头安抚太原人。
他想拒绝,又不能拒绝。
拒绝这个任务,就是拒绝向天子效忠。别说他自己,他的子孙以后也别想有好日子过。
前后都是死,王昶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
“唯陛下所命。”
——
两天后,曹羲、荀顗赶到了阳曲,拜见曹芳。
曹羲先汇报了此次出征的经过。
他到达幽州后,与征北将军程喜、镇北将军刘靖配合,赶走了入侵的鲜卑人。入侵幽州的鲜卑人兵力有限,实际战力也一般,远远比不上入侵并州的鲜卑人,所以战斗很顺利。
唯一让他意外的是鲜卑人甲骑数量越来越多了。
究其原因,则是魏国之前的大部分精力都在南方的吴蜀,北方边境的兵力不足,又没有田豫、牵招那样的名将镇守,导致边境线不断内收,不少鲜卑人越过燕山,在内地定居,掌握了冶铁技术,经济实力也更强了。
这显然不是一个让人开心的趋势。
甲骑最大的作用就是冲阵,对步卒方阵的威胁最大。
如果坐视鲜卑人南迁,他们的威胁只会越来越大,将来甚至会控制整个河北。
这一次围剿鲜卑人成功,是占了地利的便宜。如果鲜卑人没有大意,被魏军堵在这片山谷中,而是在太原附近的宽敞地带与魏军决战,胜负不好说。
荀顗表示了类似的观点。
他在北疆游历时,见到不少鲜卑人,知道幽州对中原来说是苦寒之地,不仅无法为朝廷提供赋税,每年还要朝廷从冀州调运粮食救济。可是对鲜卑人来说,幽州却是难得的膏腴之地。
究其原因,是因为耕种比放牧的收益大,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而中原人的各种技术,比如冶铁、陶作,更是鲜卑人梦寐以求的资源。
一旦鲜卑人在幽州站稳了脚跟,他们对中原的威胁更大。
换而言之,收缩防线,坐视鲜卑人入塞,不仅不能解决北疆的威胁,反而会养虎为患。
现在解决还来得及,再拖十几年,可就真的无能为力了。
因此,他建议借着这次大破鲜卑人的机会,恢复旧边,将战线推到长城以北。
就算将那里变成无人区,也不能坐视鲜卑人肆意发展,掳掠汉人,壮大实力。
这么做当然很难,但必须做。
曹芳对荀顗刮目相看。
钟会曾说,荀顗可能是荀彧诸子中最有政治能力的一个,也是最像荀彧的一个。
他当时不以为然,因为他虽然不了解荀顗其人,却知道荀氏没有一个像荀彧那样忠于信仰,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魏晋时期,荀氏子弟早就堕落成逐利之利,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富贵,家族的利益,而没有大义。
他们甚至不如陈氏。
现在看来,钟会所言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荀顗或许不是君子,但他真的有才。
曹芳决定用荀顗。
不管荀顗是不是君子,只要他能遵纪守法,效忠朝廷,就算是小人也要用。
出了事,惹了麻烦,杀掉就是了。
曹芳随即将处理太原人的方案说了一遍,最后对荀顗说,我希望你能和王昶互相配合,将这件事处理好,既不能放过不忠之人,也不能伤了太原士庶的心。
一句话,要处理,但要处理得让人心服口服,不能让太原人因此怨恨朝廷。
当然,更不能让人觉得朝廷软弱可欺,即使背叛也毋须付出代价。
荀顗躬身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