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光十三年、俄历1657年四月初,负责与大明谈判的叶梁科夫伯爵写信给林北都司,建议尽快恢复两国间相关谈判,然而林北都司回复,由于都司人事发生变动,都指挥使李成栋调任北庭都司都指挥使、坐营监枪内厂巩英也调往成都出任镇守内监,所以谈判需要延迟到新任都司主官就任后才能恢复。
伯爵不明白为什么两国间谈判会受到地方官员职务变动的影响,因此提出了抗议;对此,大明方面回复称,大明的谈判特使是由林北都司鸿胪使担任的,且争议区大多属于林北都司管辖区,因此林北都司的人事变动跟两国谈判的确有紧密的联系。
既然大明方面能自圆其说,既然目前东线的态势平稳,因此,叶梁科夫伯爵就只能同意谈判延期至当年的8月底9月初复会。
然而叶梁科夫伯爵不知道的,此时此刻,朝日两国已经根据大明的要求,各自集结起了一定的兵力----大明要求日朝两国各准备兵马,但朝鲜方面最终只拿出7000人出来,不过,面对大明的质问,朝鲜人同意多提供石稻米作为补偿,南京大都督府盘算过后,觉得可以接受,便这个结果揭过了此事;而日本人也不省心,幕府自己根本就没出兵,而是强迫了一些与大明勾结不深的小藩拼凑了兵马出征,并且还在大明要求自备的一年军粮上斤斤计较,实际准备的粮食仅够吃十个月的,对此,大明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不知道了-----准备渡海北上参与大明对雅库茨克督军区的远征。
当年四月末,参战朝鲜兵马于江原道江陵城上船,经过20天的海上漂泊,抵达了苦兀岛北部的北夏庄做临时休整;几乎在朝鲜兵上船的同时,自新泻出海的参战日军也分三批被运到了兀的河堡(原兀的河商栈)休整,并等待内鳄海的浮冰进一步的消融。
同时六月初,稍事休息的两国兵马再次上船,然后经过十天的航行,分别抵达了甲子堡等东极都司位于鄂霍茨克海北部的据点。
接下来两国兵马在又分别休整了七天后,各自以3000人的规模,兵分5路,沿着已经探明的道路向尤格列诺克、伊奥米亚康、奥姆恰克、图拉亚、梅棱嘎、阿纳德尔斯克等俄国城镇及露营地展开了进攻。
经过一个月的战斗,在明军的指挥和助战下,朝日两军顺利的攻占了10余处俄国探险队的夏季营地、拔出了尤格列诺克、奥姆恰克、图拉亚等3座俄国人兴建的简易城寨,毙俘俄国哥萨克678人,解放土着村落83个,并缴获了大量的皮毛、沙金。
明军大举来袭的消息传到了雅库茨克城,俄国雅库茨克督军府大惊失色,然而根本抽不出足够的兵力驰援东部已经失陷或陷入包围的俄国城镇,就只能一面放弃尚未失陷的勒拿河以东地区、收回人手保卫雅库茨克城,一面紧急向叶尼塞斯克督军府及位于鄂木斯克的西伯利亚总督区报告了“明军”来袭的消息。
当停留在布拉茨克的叶梁科夫伯爵得知明军利用谈判间隙发动了大规模进攻的消息后,当即气急败坏的致信林北都司,谴责明廷背信弃义,于谈判期间不宣而战。
对此,林北都司回应称“双方尚未正式签署建交条约,不存在不宣而战的情况”,另外之所以大明在东极都司境内发动战争,是因为俄国拒不接受大明提出的合理方案,既然谈判桌上拿不到,那么就只能从战场上获取了,若是俄国方面还不愿意做出妥协,大明不排除将战争扩大至林北北方及贝加尔湖以西。
面对大明的武力恫吓,叶梁科夫伯爵只能气呼呼向西伯利亚总督府请示是否要继续明俄谈判;而就在叶梁科夫伯爵焦急等待西伯利亚总督府回应的时候,东线“明军”已经包围了伊奥米亚康、梅棱嘎、阿纳德尔斯克、亚戈德诺耶等城,一部还深入到了马亚河流域,包围了乌斯季马亚城堡。
说实在,东西伯利亚的确山林密布,道路难行,火炮什么的重型火炮根本无法携带,因此,单纯是朝军或者日本军实施攻击的话,都会因为缺乏重型火器而举步维艰,好在此役是由明军策动的,对于西伯利亚情况了如指掌的明军早就准备了好了携带相对方便----必要时连发射架都不需要的----且纵火性能优秀的康格里夫式火箭,这才保证了火力不足的朝日军队能以俄国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夺取沿线堡寨。
但由于通行道路实在过于艰难、且东西伯利亚地广人稀,俄国人开拓的殖民点相距很远的缘故,所以,所谓势如破竹,实际也举步维艰,是很难在降雪之前就夺取勒拿河以东全部地域的;因此,明军很快根据实际作战情况,撤出了部分朝日军队并将其等送回各自国内,至于留下的4000朝军、6000日军,则就地过冬,以便来年再继续向俄国控制区发动进攻。
而被送回国的朝日官兵一个个都带着明军赏赐的皮毛、沙金、琥珀、松香等价值不菲的西伯利亚特产品,也算是收获满满,让当初不愿意作为明军炮灰的同侪看得眼红不已,暗自抱怨自己与财富失之交臂。
但更关键的是,这些回国的朝日军队向本国高层和民众描绘了自己的亲身经历,让两国高层和人民了解到了大明国土的庞大、东西伯利亚的富裕和壮美,为后来大明商贾招揽朝日百姓前往西伯利亚屯种做出最完美的铺垫,也让两国高层因为对东西伯利亚的垂涎而愈发的忌惮起大明的强大了。
按下朝日军队回国后引起的轰动不说,布拉茨克这边,经过近一个月的等待,叶梁科夫伯爵接到了西伯利亚总督府的最新训令:“因为乌克兰方向的危机,莫斯科无力大规模援助西伯利亚,或可以在合适的条件下与大明达成妥协,以减少更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