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龙退了下去,朱由崧正要起身,司值内侍奏报道:“皇爷,鸿胪寺正卿杨维垣请求陛见!”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塔读小说App
朱由崧吩咐道:“让他来吧!”
几分钟后,杨维垣出现在了朱由崧面前:“臣叩见陛下!”
“起来说话!”
杨维垣站了起来,然后向朱由崧报告道:“陛下,林北都司鸿胪分寺奏报,罗刹国使节接其国内指示,声称要调停大明与建虏之间的战事,此事,臣该如何回复罗刹人!”
根据《哈尔巴托沃条约》的规定,俄国驻明公使驻节于乌兰乌德,而与之对接的是林北鸿胪使----其实,大明攻占定北后,曾经建议俄国驻明公使驻地迁移到定北城,并由铁勒行都司的鸿胪分寺对接,但俄国方面以定北地位未定为由,坚决不肯移驻定北,所以,目前俄国驻明公使驻地依旧在乌兰乌德城----因此,叶梁科夫伯爵的提议最终是经由林北鸿胪分寺转交给南京鸿胪寺的。
朱由崧没有马上给杨维垣答复,而是命令左右道:“给高车都司和铁勒行都司发报,查问沿边地区,罗刹人有无异动!”
等内侍执行命令后,朱由崧这才跟杨维垣说道:“对于罗刹人的提议要坚决的顶回去,不过,也不要着急回复,且等高车和铁勒查清楚了情况再说,万一罗刹人真有战争企图,在此灭亡建虏的关键时刻,朝廷少不得要忍让一二的!”
其实铁勒方向有勇士营3个团和定北坚城,朱由崧还不怎么担心,但高车那边的边境线太长了,且守军不足千人,万一俄国人大举越境的话,事情就有些棘手了,所以,一切还得慎重其事的好。
考虑到高车那边清查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所以杨维垣应道:“是,那臣等高车都司的回复来了,再给林北打招呼!”
迟几天回复其实也挺好的,能一定程度上在俄国人面前掩盖无线电收发报机的存在,从而干扰了俄国人对明军反应速度的判断,有利于明军在未来可能爆发的中俄新一轮边境冲突中占据先手优势。
首发&:塔>-读小说
杨维垣告退后,朱由崧坐在那思索了一会,下令道:“去请内阁几位先生及吏部旷卿来一趟!”
大半个小时后,几名内阁大学士和吏部尚书旷昭赶到了乾清宫。
待几人叩拜过后,朱由崧吩咐道:“给几位老先生搬个凳子,另外,给旷卿也搬一个吧!”
内侍搬来锦凳,几人谢恩后佥坐下来,此时就听朱由崧言道:“朕有意将太常寺与礼制院合并,进而恢复礼部。”
不待几人惊疑,就听朱由崧又道:“另外,朕有意设置司农寺主持各地的农业生产。”
分管户部的钱谦益不禁提醒道:“陛下,那户部司还做保留吗?”
朱由崧言道:“不一样的,户部司是负责收田赋的,而司农寺则不管收税,只管提高各地粮食产量,及与之相关的土地改良、种子改良、农田水利以及赈灾事务。”
大明衙门设置颇有些奇怪,有收农税的,却没有管农业生产的专门部门,而是将劝农桑的活计交给了知县、知州、知府等地方主官,但问题是,这些主官留收足田赋都做不到,甚少有人关心农民增收的----在这一点上,大明还不如前元,至少元代还有大司农司这个机构呢----所以,对各地农业恢复情况不是很满意的朱由崧觉得有必要改一改了。
而合并太常寺和礼制院、恢复礼部,就是为了设立司农寺腾编制。
马士英最关心的是人事问题,所以他第一时间问道:“陛下,那礼部尚书、侍郎的人选?”
塔读小~。>说—*.—免费*无广>告无*>弹窗,还>-.*能跟书~友们一起互>@动。
朱由崧告知道:“原礼制院院使李永茂为礼部尚书、礼制院副使万元吉为礼部左侍郎、原翰林院侍读学士周祚新为礼部右侍郎,其余司官以下由原太常寺与礼制院郎中、员外郎、主事、都事中捡练;司农寺正卿由原太常寺正卿毕懋康出任,原通政院副使苏观生出任司农寺少卿;至于周祚新、苏观生的遗缺,内阁与吏部会商后,报与朕知即可。”
由于李永茂、毕懋康、万元吉等人相当于都是原职留任,因此没占到便宜的马士英倒也不怎么失望----只要内阁中其他大学士没有趁机占便宜就好----因而也不反对朱由崧的调整计划:“臣以为陛下这番调整还是有必要的,毕竟礼制院多少有些不伦不类,而司农寺也的确有存在的必要。”
孙传庭也不反对朱由崧对中央机构进行微调,只是问道:“陛下,那礼部与司农寺的分管还是维持原样吗?”
朱由崧回应道:“还是有左先生分管礼部,路先生分管司农寺!”
左懋第和路振飞齐声应道:“臣遵旨!”
钱谦益倒是先分管礼部的,但他又舍不得交出原本分管的部门,所以一声不响的坐着,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
分管工部的张国维则问朱由崧道:“陛下,司农寺若负责农田水利,那工部都水司是不是要加以裁撤和整顿!”
朱由崧笑了笑:“都水司今后主要负责大江大河的防汛工作以及疏通治理,所以都水司本身不必裁撤,但下属各曹要变动一二。”
张国维明白了:“是,臣稍后会与吏部协商如何更定建制的!”
“那就这么定了吧!”朱由崧斥退众人道。“内阁和吏部赶快着手安排,尽可能在明年春耕前把司农寺给筹办起来,也好方便推广农业改良,方便增收。”说到这,朱由崧又补充道。“旷卿记一下,钦天监的农技曹要划入司农寺,并且要升格为清吏司,另外渔业、牧业生产,司农寺也要着手管起来,只有农牧渔普遍都增收增产了,百姓的日子才会好过,大明的江山才能稳固,兹事体大,一定要做好了。”
塔读@ 见朱由崧把司农寺的成败与大明江山永固联系在了一起,马士英等人不敢怠慢,立刻跪倒道:“陛下放心,臣等一定把这件功在千秋的大事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