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关于今科状元、榜眼、探花的产生,臣等不敢擅断,还请陛下指示!”
正当南京乃至整个江南、甚至整个大明的官民百姓还都在为齐宵、黄化蛟两人高调宣示的环球航行议论纷纷的时候,弘光二十年正月已经悄然过去了,南京城内的部分官员开始为了三年一度的会试忙碌了起来。
然后一个问题很快放在了今年会试的主考官、同考官的面前,即甲辰科三鼎甲怎么产生?
是的,今年会试是在唐末取消明算考试,宋神宗时期取消明法、明经、明书考试的数百年之后,中国正统王朝第一次在全国最高等级的士子考试中采取分科考进的形式。
分科,就意味着每一科都会有第一名,但这没有关系,因为大明本身就有【经魁】、【亚魁】的说法,每一科的第一名都可以被称为该科的【经魁】,可文无第一,那么谁才是所有第一名的第一人,甲辰科的状元呢?
对此不敢怠慢的甲辰科会试主考官、太子少保、文渊阁大学士何腾蛟只好拉着太子宾客、学部尚书周祚新来向朱由崧请旨了。
听完何腾蛟的话,朱由崧想了想,问两人道:“去年乡试是怎么产生解元、亚元的?”
周祚新报告道:“回陛下的话,乡试虽然也是分科考进的,但除了各科自有的内容外,还会考核基础的墨义、时文和策论,因此可以通过综合得分来确定谁是总成绩第一。”
得分?明廷什么时候采取了打分制来确定成绩的呢?
其实早在朱由崧取消殿试、实施全面的庶吉士培训后,第一批完成三年庶吉士教育的准官员们,最后时候就遇到了需要自行申请入职部门的情况。
由于有些部门大热,申请入职的庶吉士太多,而另一些部门则是冷曹,几乎没有人申请入职,因此为了协调各部门的用人需要,所以,明廷采取了根据庶吉士在分科考的成绩来安排及调剂人员的办法,故而早在弘光八年就引进了百分制。
此后百分制又在国子监对贡监、举监的考核中广泛应用,也获得了国子监方面的广泛认可,既然翰林院和国子监都说好,所以,当去年开始在乡试中实施分途考选后,学部便决定在乡试中试用了打分制。
“不过陛下,会试不同于乡试,是没有基础经义部分的考核的,既然没有共通部分的考试,显然谁坐了第一,都是不能服众的。”
朱由崧理解道:“文人相轻,自然不会轻易服气别人的!那么卿等可有建议?”
“学部内部有官员认为,当每一科都设一组三鼎甲。”何腾蛟如是说道。“但也有官员认为,每一科都设一组三鼎甲有滥授的嫌疑,会让世人笑话的,因此宁可从此废止了三鼎甲。”
周祚新补充道:“但废止三鼎甲也有不少官员不同意,认为会影响了读书人的心气,少了激励天下士人的手段。”
朱由崧点了点头:“都有道理啊,所以,你们举棋不定,找朕来要个说法!”
何腾蛟和周祚新齐齐躬身道:“臣等无能,惊扰圣驾,还请陛下责罚!”
朱由崧笑道:“变易乡试、会试章程,是朕的主意,有问题自然找朕解决,卿等何罪之有,惩罚一说,就不必了。”
说话间,朱由崧思索了一会决定道:“第一,各科独立排名,不做平行比较;第二,组织各科贡士,参与殿试,殿试不考说大话的策论,让各部科遴选典型案例出来,由贡士进行案例分析,考官主要看贡士的思路是否正确,籍此评分定取三甲;另外翰林院庶吉士班不能关门,可以在贡士中选取好苗子,进行加强教育。”
殿试在弘光五年己丑科会试后就取消了,如今重新恢复倒也是评判贡士高下的一个办法----贡士们不可能全部答对由各部门挑选出来的实际案例,但答对越多,证明其思路缜密、眼光广阔,值得重点培养。
“另外,何先生,你跟吏部会商一下,定一下庶吉士的品级,没道理让读了庶吉士的好苗子在履历上落后于更差的同年。”
何腾蛟和周祚新对视一眼,觉得朱由崧解决的办法很妥当,便应道:“是,臣这就跟吏部及各部沟通!”
何、周二人退下去后,进京述职的湖北巡抚杜秀文被内侍领了进来。
“臣叩见陛下,陛下身体健壮,臣不甚欣喜。”
“坪山啊,这次下去,怎么变得油嘴滑舌了!起来吧!”看着可以说是自己一手捡拔上来的杜秀文,朱由崧一脸的唏嘘。“你是知道的,朕不喜欢听这些!来人,赐座!”
内侍听到赐座的命令,看向杜秀文的眼神都不一样了,要知道,在乾清宫里能坐下的都是阁老,尚书一把年纪了也得站着,什么时候巡抚能坐下跟朱由崧对话了!
其实杜秀文听了也不敢托大,立刻跪下来谢恩,这才起身佥坐下来。
待杜秀文坐定了,朱由崧问道:“湖广灾后建设进行的怎么样了?”
杜秀文汇报道:“灾民已经陆续迁出了近二十万,但因为地方上缺乏资金,所以,勉强堵上了溃坝,但排水清淤却进行的很缓慢······”
杜秀文的报告与之前朱由崧南巡时温州府的报告是如出一辙的,所以朱由崧苦笑道:“朕也知道,不给地方上留钱会影响地方建设,可是眼下中枢把地方的钱抽上来了,也不过刚刚够中枢开支,时不时的还有亏空,需要跟民间借贷,在这种情况下,朝廷又怎么可能顾及到地方不足呢?”
杜秀文也知道中枢有中枢的麻烦,所以他只是抱怨,并没有一定要求朱由崧解决,故而,朱由崧发牢骚的时候,他只能陪着尬笑。
好在朱由崧也没变成【祥林嫂】,所以简短的抱怨过后,他对杜秀文说起了正事:“这些年,你在中枢和地方上上下下,履历已经够了,正好朝中户部左侍郎出缺,朕就不安排廷推了,由你来出任!”
杜秀文大喜,立刻跪倒:“臣领旨谢恩,一定不负陛下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