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弘光二十一年(俄历1665年)九月二日,中俄谈判代表在丘雷姆河畔的小城伊塔茨基展开会谈,以商讨和平解决明俄战争的可能。
会议伊始,俄方提出了大明交还《哈尔巴托沃条约》中规定的勒拿河以西全部的俄国领土、赔偿俄国在明军进攻中的损失以及俄国驻明使团必须进驻南京的三大要求。
当然,俄方也不是一味索要,这不,如果大明答应了俄国的三大要求,则俄国同意大明继承满清的遗产,获得阿巴坎谷地及定北城周边地区。
不过,俄国方面的要求,绝不可能为大明所接受,所以,大明谈判团针锋相对的提出了,以勒拿河干流为两国领土最新分界线的反要求,并要求俄国不得与已经是大明藩属的后金建立外交联系。
大明提出的反要求自然也不是俄国人能同意的----一句话,一方没有实际控制的地区,另一方无论如何都不会承认其拥有主权的----于是,双方代表团开始便陷入了漫长且又磨人的谈判之中。
好在,双方都没有能力发起新一轮的进攻,因此彼此就只能在谈判桌上你争我夺了、互不相让了,而不是掀了台子,不再进行外交接触。
只是由于双方之间的立场差距太大,再加上俄国国内走私集团的暗中阻挠----两国一日不签署和约,不划分清楚边境,两国之间就不能进行正常的商贸活动,那么走私者就能独占两国贸易之利----所以,伊塔茨基和谈断断续续的持续了近十五年之久。
直到朱由崧病危、无力再影响朝政后,早就不想跟俄国方面纠缠的正泰皇帝朱慈焈这才示意大明谈判团做出了一定妥协。
最终在正泰十五年,明俄两国签署了《明罗新约》(《明罗伊塔茨基条约》、《明罗1681年条约》)。
这份条约规定:一、除阿巴坎谷地外,明俄边境以克敌堡(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为南端起点,北冰洋为北段终点,总体以伊聂谢河(叶尼塞河)干流西岸25俄里为界,界东为大明领土,界西为俄国领土;
二、克敌堡以南两国领土,则以俄称斯托贝尔山山脊分水岭为界,界北为俄国领土,界南及整个阿巴坎谷地为大明领土;
三、西萨彦岭方向,两国以早年清俄在《巴拉赫塔条约》中的约定划分领地;
四、伊聂谢河入海后,北冰洋上岛屿按谁发现谁领有的原则分配,但该岛屿的位置应该双方边境线50俄里以内,超出者无论发现者为谁,一律按就近原则归属。
《明罗新约》签署后,中俄的边境线维持了100多年的稳定,西历十九世纪后,才再次出现了变化,但这就是后话了······
“陛下,宿(迁)(开)封路已经全面验收合格了。”工部尚书樊一蘅向朱由崧奏报道。“预计十一月即可正式投入运营。”
说起来宿封路是大明本土第一条开工的马拉列车轨道,但由于全长超过370公里,且同时建设了复线,所以施工整整花了二年多时间,竣工时间差一点就落后于开工较晚但总里程较短的伊(通河)辽(河)路,也就是东北的气候严苛,在冬季几乎完全不能施工,这才使得宿封路较单线总里程约200公里的伊辽路早了半个月完工。
朱由崧问道:“运营方面还有问题吗?”
户部尚书黎元宽回复道:“户部、工部、内务府已经达成一致,同意由专门设立的轨道商社负责经营宿封路,但现在的问题是,轨道运输商货的税怎么征收?”
朱由崧不动声色的说道:“工部关不是一早与户部关合并了吗?自然是由户部征收?”
前去看过分段试运行的黎元宽立刻向朱由崧解释道:“陛下,臣的意思是,列车飞驰,中途不停,这过税是在起点征,还是在终点征!”
朱由崧故意装糊涂:“户部不会设计专门的税票吗?税票上注明起点、终点即可,难不成这个还要跟朕请旨?”
黎元宽哭笑不得,只好挑明道:“陛下,事关分税,还请陛下能颁下明旨,臣等好承旨执行。”
朱由崧登上皇位以来,国家财政长期处在紧绷状态,所以中枢几乎把税收都收走了,以至于地方财政无以为继,彻底沦为了中枢的收税机关;对此,地方官员早有抱怨,朱由崧也很早就有改变这种状况的想法,只是想法虽然很多,但现实中一直没办法实现。
直到近两年,由于对外贸易额的大增----由于采取了走私及通过日本商人分销的手段,前两年对俄开战和对西班牙美洲殖民地的战争并没有影响对两国的贸易----促进了国内手工业的繁荣;《均田令》的颁布,也让隐户数量大幅度减少进而带来报税土地面积大增、田赋征收也出现了较大增加。
这就使得国库收入有了很大增长,从而有了实施分税的可能。
但分税涉及到了地方与中央的博弈,绝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所以,就连朱由崧都觉得棘手,户部这边更是矛盾的焦点,以至于黎元宽的头发都要掉光了,于是,趁着宿封路的建成,户部就直接向朱由崧甩锅了。
朱由崧眉头拧了起来:“如果地方与中枢在分税问题上始终不能达成共识的话,这样吧,税还是全部交给国库,然后有度支部制定转移支付的章程,由中枢按各道各都司实际情况,调拨资金。”
与会的度支部尚书刘鳞长愣住了,他没想到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朱由崧和黎元宽两人传带后,球居然踢到自己脚下了。
然而还不等刘鳞长有所反应,坐在锦凳上的内阁首辅马士英插话道:“陛下圣明,臣以为这个办法比直接分税要好,或可以避免地方上私自加征。”
马士英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因为中枢没办法时时刻刻监督地方的一举一动,所以,一刀切的杜绝某种可能,是最简单的处置。
刘鳞长见马士英插手了,也不好再说什么,此时就听都察院左都御史沈犹龙出列道:“陛下,臣请在宿封路设置巡路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