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开学。
“乐伊,有你的信,我给你拿过来了啊。”乐伊一进学校就被应云然挂上了,“哇,你这身衣服真好看,是华裳的新品吗?”
天水碧交领长襦外搭水蓝色的大袖褙子,明明只有几点素雅的蓝花楹作为点缀,却粼粼生波。
当然好看啊,天水碧是砸了重金从金陵博物馆的天水碧复原小组折腾出来的改良古法染料,设计剪裁都有一个班的专业人员把关,光是这个波光粼粼的效果就是三个刺绣师傅忙了半个月才绣出来的暗纹。
华裳原本是禾觅买下来专门给她自己做衣服的厂子,一个厂子给一个人做衣服,要是还不好看,那这个厂子就可以废了。
“我看着不错就穿了,后面有没有上市的计划,我没有关注。”乐伊随手撕开信封,一摸这厚度她就知道,是过稿函。
无他,为手熟耳。
“又是哪家杂志社啊?”应云然对这一套流程已经很熟练了。
“《科幻世界》。”乐伊抽出信件看了两眼,表情古怪。
“怎么了?”应云然歪着脑袋问道。
“《科幻世界》的编辑说我的角度巧妙,描述了一个美好的科幻世界,就像真的一样。”
“你写什么了?”
“就是一些很普通的东西嘛。”乐伊递给她自己看。
一片五千字的短篇小说,写的是一个2020年的女主播在拒绝疯狂粉丝求爱后粉丝自杀,导致女主播被网暴,最后查清这是对家用AI换脸技术的阴谋并反击的故事。
有点悬疑的味道,不过对于看惯了传统文学和东野圭吾的应云然来说并不特殊,问题是其中描绘的那个未来世界细节完善,逻辑自洽,简单来说就是。
写的跟真的一样。
“果然是科幻世界的编辑,这评价很精准啊!”
你看看,就连乐伊的迷妹应云然也这么认为。
说来你可能不信,但我写的真的是纪实文学。
当时那个AI技术和相关的破解技术,还是乐伊提供的呢,不过是一次直播行业的洗牌罢了。
不过公众只知道真相终于被揭开,正义终将被伸张就可以了,至于背后的资本角力,就连同乐伊这位大导演一起永远留在不见光的角落吧。
乐伊眼神一转,发现学校里的学生都在往一个方向涌。
“他们这是去哪儿啊?”偶尔还混着一些一看就知道不是在校学生的成员,“有什么热闹吗?”
“你不知道吗?”应云然说道,“比尔盖茨要来了。”
“世界首富?”乐伊理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中关村的散户跑来看热闹了,对于他们来说比尔盖茨就是他们的人生目标,一个个都希望变成比尔盖茨第二啊!
那可是去年青年偶像票选的第二名呢。
比乐伊也只是微弱的劣势而已。
“就是他,听说演讲的主题是关于创业的。”
乐伊颇有些无语:“不是,你们找个富二代讲白手起家、讲创业?”
应云然瞪大了眼睛:“比尔盖茨是富二代?”
乐伊更加惊讶:“你不知道?”
应云然茫然得摇头:“不知道。”
而且她相信,大部分的同学也都不知道。
乐伊颇为无语:“你们追星之前都不了解偶像的家庭背景的吗?”
应云然呵呵傻笑。
“找他怎么不找我啊?”要说白手起家的青年偶像,乐伊,不对,禾觅才是最成功的的例子!
世界级的!
应云然摸着下巴琢磨:“大概是因为关系太近了?”
近到都没有神秘感了。
这不经常看到乐伊蹬着自行车穿着汉服,有时候还披着个红马甲跟大家伙儿一起去做志愿者的吗?
就是时不时能听说乐伊又发表了什么文章,但次数多了就不稀奇了,毕竟未名大学最不缺的就是天才,听着就好像一个在文学上颇有造诣和天赋的年轻人在大学期间就在文学界内展露头角,除了她的身份,好像也已经习以为常了。
乐伊翻白眼:“那我是不是也该玩个退学,才能怒刷一波存在感啊?”
“别介,要是让教授知道我怂恿你退学,我就别想活了!”为了转移乐伊的注意力,应云然提议道,“我们要不要也去看看?”
“行啊。”乐伊去过几次漂亮国,和微软也打过几次叫到,不过还真的没跟比尔盖茨见过面。
其实比尔盖茨经常来中国,尤其是1993年以后,年年都来,去年还来了两回,第一回见大领导顺便旅游,第二回去了南方见群众,结果群众太热情,把酒店的大门都给挤坏了。
今年本来定的地方是盛海,要在复旦和交大做演讲,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改到了京城,在未名和水木大学做演讲。
对于再一次被未名和水木截胡的复旦和交大校领导心里是不是恨得牙痒痒,乐伊不知道,不过未名大学的领导层其实也没有表现出多么郑重其事——或许是学校里有个亚洲首富,让他们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毕竟亚洲首富和世界首富,说不定就是一步之遥呢?
总之,这次岩浆的地方就是在湖边的草地上,现场的人群挤得跟春运的火车站似的,除了演讲的学生还有外面来的公司老板。
眼看着地面是塞不下了,塞进去也看不到,反而有被挤死的风险,乐伊非常急智得选择,爬到了树上。
“怎么样?视野是不是顿时开阔了?”乐伊跟拍电影似的坐在树上晃着鞋尖还绣着珍珠的脚丫子。
应云然姿态就狼狈多了,抱着树干不敢放手,但是视野顿时开阔了,尤其是看着比尔盖茨跟被围观的猴子一样被热情的学生和公司老板围堵,心情更是微妙的舒畅。
其他学生机智得有样学样,不过他们的姿态就没有乐伊那么从容了,抱着树抱着枝跟着群猴子似的。
比尔盖茨被围堵了好几分钟才在校领导和保安的劝诫下成功脱离人群,开始演讲。
不管他心里怎么想,至少在表面上还是挺适应的,站在一张凳子上照样侃侃而谈。
只是他用的是英文。
国内很多大学生的英语口语不大好。
“他在说什么?”应云然就没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