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还没亮,方赳赳屋子的门被人从外面轻轻推开,方母轻手轻脚的进来。
她走到床边,伸出手摸了摸女儿的额头,没有发热,松了一口气,又轻手轻脚的出去。
等她走后,方赳赳睁开了双眼,知道她娘这是不放心自己,确定她没事才放心出门。
刚刚初春不久,她就得瑟的穿着喜欢的单薄衣服出去逛,昨日风大,这不,回来就有些蔫哒哒。
方母当机立断给她熬了一锅辣乎乎的浓姜汤,灌了两大碗才放过她。
不知是姜汤起了效果还是自己的体质问题,她一点没感觉不舒服。
时间还早,她紧了紧领口处的被子,刚要继续睡觉,就又听见门开了。
进来一个身材高大的男人,是她爹。
估计同样是不放心她,出门前过来看看。
果然,一样的动作……嗯?等等。
方赳赳感觉到他爹放了什么东西在自己枕头底下才走。
突然想起什么,她伸手在枕头底下摸了一把,嘴角咧开,“嘿嘿,零花钱加一,加二,加三个铜板。”
方父刚从姑娘屋里出来,就见已经收拾好的媳妇挎着一个篮子站在院子,见他出来转身问:“又给钱了?”
方父嘿嘿一笑,“不多,就买个糖人甜甜嘴。”
方母哪里不明白,这是觉得自己昨日强灌姑娘姜汤,她姑娘吃苦了。
他给姑娘零花钱的借口总是有。
“你就惯着她吧?等你惯坏了,看谁家敢要。”
方父不在意,她闺女好着呢,没人要更好,他养着。
娶不到自家姑娘,那也是他们没眼光,没福气。
看他那表情就知道没听进去,算了,她也说不了,说多了女儿他还不乐意。
“等晌午买肉的人少了,你回来看一眼咱姑娘,别发热了,若是发热赶紧去找郎中。”
“好,我记住了。”
“那我先走了,估计晚点回来。”
“好,你小心点,晚上去接你。”
“不用,她姥姥家这么近,没事。”
……
这种偷着给零花钱买零嘴的事情经常发生。
家里,爹最是宠她,是个名副其实的女儿奴,她娘则是偶尔做个严母,大多数时候也很疼宠女儿,兄长和她爹一样是个妹控,觉得妹妹哪哪都好。
这辈子,又是个幸福的。
听见外面的声音越来越小,方赳赳开心的将铜板放好,钻进被窝,带着甜甜的笑睡回笼觉。
等她再次醒来,天已经大亮。
她苏醒一会儿,才起身穿衣洗漱。
昨日的红色薄衣服已经不见,换成了蓝色厚衣服,看来是被娘给收起来了,怕她再臭美。
她哼哼唧唧的穿好衣服,坐在铜镜前梳头。
今日梳了个单髻,干净利落,顺便欣赏了一下自己的美貌。
柳眉丹凤眼,含笑露贝齿,健康白里透红的肤色,看得出来不是久处深闺能养出来的。
这是一个娇媚明艳的带刺玫瑰。
这是一个通过面相就能看出性格的长相,落落大方,处事干练,拔尖要强(褒义词)。
随了方母。
她收拾妥当,去了厨房,灶里留着一碗粥,一个白面馍,还有一个鸡蛋。
将粥喝了,鸡蛋吃了才出门。
她家在丰益县,平安镇的镇上北边的一个小巷子里,有很多做小买卖的人家都住在这里。
虽然叫做丰益县,可事实与之名字很相反,这个县在永乐朝算是又偏远又贫穷。
而现在,走在街上,方赳赳也见识到了小镇的经济落后,资源匮乏。
店铺买卖很少有奢华的物品,都是基本生活所需。
她的视线落到了一家茶铺上,那是两年前来往的行商多起来才开的,也算是为数不多享受消遣的地方。
但去那里的都是过往的商人,本地人很少花钱去那里享受的。
比较可惜的是本地资源真的很少,就算有来往商人,也没有人会收他们的什么东西,能带动这里的经济。
再往前走是比较热闹的地方,鹤立鸡群的一座酒楼很显眼,那是丁家的顺和酒楼,也是这里唯一吃饭住店的一体的地方。
虽然人不是很多,但地方是丁家的,伙计也是丁家的,丁家也不怕赔钱,就一直开着,算是丰益县的招牌。
抬头看了看时辰,感觉差不多了,她快跑了两步,直到看见不远处一家高门大户门口,熙熙攘攘的人在抢着什么,她才慢下脚步。
“唉?都别挤,排队排队。”
“大娘,说你呢,排队,都有,哪次不给你们准备够了……”
丁达艰难的抬起头,眼尖的看见了方赳赳。
“方小妹来啦!”
周围:“……”安静!
顿时人群散开。
连最能挤的大娘都快速排队,就怕被方小妹这个“多事鬼”给抓到。
方赳赳:……是的,喊得就是她。
因为他家兄长最有出息,大家都知道她是他妹妹,所以干脆都喊她方小妹,感觉比方赳赳顺口。
她板着小脸过来,丁达立马殷勤上前迎接:“哎呦,方小妹你终于来了,你来了我就放心了。”
她冲他点点头,看向众人严肃道:“都排队,一个个上前签字按手印领东西,谁都不要抢或者多次领取,我的眼睛可是火眼金睛,不要想糊弄,若是发现,哼,我就让我哥去你家做客。”
“不会不会,我们都好好排队。”
“对对,我们只领一次。”
大家赶紧应和,就怕这个姑奶奶真让方捕快亲自去“打招呼”,他们男人\/儿子可受不了。
这不是恐吓,而是第一次有人没听她的话,那方大熊真上门将那家折腾够呛。
方赳赳满意的点点头,这才露出笑容。
“这就对了,你们要记住,这是丁大善人的心意,你们不能因为这个闹出事端,给他老人家添堵,给官府添麻烦,我虽然不是官府的,但我兄长是呀,我作为他的妹妹,就有责任维护一方安宁,你们应该……”
众人:……又来了。
要不是她有个在衙门的兄长,方捕快又是个他妹妹说什么就听什么的憨货,他们才不听这个小丫头说话呢。
当然也是因为没有动到大家真正的利益。
确实如丁家家丁说的那样,每月丁大善人发粮油糖盐都是充足,符合条件的家庭每人都能领取,这才罢了。
丁达看着小丫头一本正经的给大家讲道理,忍不住笑。
他旁边的一个家丁是新来的,见大家这么听话,很诧异。
“丁叔,这个姑娘是?”
丁达跟他介绍了方赳赳,然后说道:“这个丫头的兄长是衙门捕快,一直以她兄长为荣,平时遇到这家矛盾,那家争执的都喜欢管管。”
新家丁:“啊?捕快不是抓大盗和人犯的吗?”
丁达疑惑:“你是从别处来了?咱们这小地方哪来的大盗?顶多就是鸡毛蒜皮的小偷小摸。”
那人嘿嘿一笑,“我是咱们二老爷的四姨娘身边的嬷嬷的孙外甥家孩子,这次是来投奔太姨姥姥的。”
丁达:“……有前途,好好干。”
方赳赳终于教育完他们,见他们都点头如捣蒜,满意的走到丁达身边不确定的问道:
“这个月的粮油量好像比之前发的多了?”
丁达点头肯定了她的发现:“确实多了,老爷子说从这个月开始加量,为府上积德。”
方赳赳:“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呢?”不像好话。
丁达:“哈哈,可能是我没表达对,反正就是为了多做好事。”
这话她赞同,看向身后丁府牌匾,竖起大拇指:“助人积善,必定福泽绵长。”
丁府主院。
“……福泽绵长。”
一身花白头发,面容慈和的老人念叨着这几个字。
“是呢老太爷,外面的人定然都念叨着您的善举,咱们丁府的善行。”
丁达觉得方小妹说的这句话特别好听,这不,回来就赶紧禀告,让主子高兴。
“希望呀!”
意味深长的说了句,就让丁达下去了。
丁达没听见老太爷说的什么,见他心情并没有变好也就没问。
独自一人的丁老爷子转身望着头顶牌匾,久久不言。
“积善之家,积善之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