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唤出来的人才,在三之内全部消失,潘闾是那个最先受波及的人。
而朱元璋的消失,却帮忙掩盖这一点,朱元璋的部下开始到处寻找,而此时潘闾发兵了。
朱元璋的人,根本就无法形成有力对抗,战场上陷入完全的被动,在短短的几之内,就陷落了好几座城池。
孙策和刘备,也很快就得到了消息,一个在扬州发兵,一个在交州发兵,这两个人是不会放过这么好的机会。
于此同时,潘闾在军中提拔很多人,像什么张绣徐晃太史慈等人,都被破格提拔了。
他们有那个实力,但就是缺少资历,以前有韦诺牛皋等人在上面压着,潘闾不能这么做,但现在也顾不了那么多了。
在文事上也是如此,沮授成了那个挑大梁的人,比起武将,现在潘闾更缺少的是文臣。
以前有李林甫和刘伯温在,这些都不是问题,现在哪哪都不是问题,所以荆州之地,潘闾是势在必得的。
荆州可以给潘闾源源不断的提供有才之士,这些现在就是潘闾的短板。
潘闾尽量把手中的一团乱麻,分成了好几个大块,能处理的先处理,不能处理的先搁置。
潘闾麾下的暗卫已经全部出动,封锁一切消息,对治内的一些探子,全部清剿,可以是宁杀错莫放过。
“王上...”
“文和你来了。”郭嘉去了荆州,潘闾只能把贾诩调到身边,总得找一个能商量的人吧!
“臣下最近在接手李大饶事,发现李大人有一个猜测,他怀疑有一股隐藏很深的势力,在对我们动手。”
李林甫在消失之前,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真是脑洞大开呀!不过对当时的李林甫而言,这应该就是唯一的解释了。
“你觉得呢?”
“臣下觉得有这个可能,这股势力不止对我们动手,还对明王动手,这股势力应该来自于南方。”
“现在南方能与我们争锋的只有孙策和刘备,你觉得会是谁?”
“孙策,好勇斗狠,心机不会如此深沉,而刘备,假仁假义,他很有可能,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南方还有一股新的势力要出手了。”
潘闾不得不佩服这些顶级谋士的脑洞,一个比一个大呀!想人所不敢想,潘闾明明知道实情,却不能,这种感觉真的很难受。
“不管是那股势力,我都不会让他们得逞,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这些蝼蚁还想撼树不成。”
潘闾可以是伤筋动骨,但也不是孙策刘备等流可以比拟的,这些个偏安一隅的诸侯王,还不足以跟他争锋。
“王上的是。”
“文和,你为何就不能对我推心置腹呢?”
“臣下不敢。”
“你呀!算了,你回去收拾一下吧!准备随时动身。”
“王上,也要去荆州。”
如果孙策和刘备没有动手,潘闾自然不用去,现在孙策和刘备已经出手了,那么潘闾就不得不去。
“我要一举收复南方。”现在潘闾只能孤注一掷。
而在贾诩看来就是被人算计的潘闾,爆发出隐藏在体内的桀骜霸气。
“臣下这就去准备。”贾诩一直想置身事外,但潘闾对他好,贾诩不是不知道。
贾诩是毒士,但他不是无情之人,贾诩可以对不认识的人无情,但对他认识的人,贾诩还是会有一些感触的。
贾诩决定帮潘闾一次,如果潘闾能一举收复南方,那么潘闾还有机会,如果战事就此僵持,那情况就会急转直下,贾诩就该另寻他处了。
看着眼前堆积的案牍,潘闾一把火就给它烧了,可潘闾却不能这么做,潘闾只能一边上路一边处理。
南方陷入战乱,而北方则是成对峙状态,曹操和袁绍各占一边。
程昱:“王上,潘闾得到豫州之后,没有多做停留,派兵即刻南下,朱元璋的失踪一定跟他有莫大关系。
臣下发现,他麾下有几员大将,也在这个时候失踪,他们去哪了就不言而喻了。”
“子羽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但在大局上却非常的稳重,这次怎么会急于求成呢?”
“也许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吧!毕竟让朱元璋不声不响的失踪,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如果王上遇到了这样的机会,王上会放过吗?”
程昱的这个理由很得过去,朱元璋对潘闾而言,在曹操的眼里,就如同袁绍对他一样。
要是能把袁绍除掉,再大的代价曹操都乐于接受,“你潘闾麾下有几员大将失踪了,这个时候理应现身了才对呀!”
“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他们在除掉朱元璋的过程中死掉了,当然这种可能性比较,潘闾对大将的保护,从来都是很周全的。
还有一种可能是,他们去了益州,益州乃险之地又是府之国,潘闾肯定不会放弃,所以此时已经在布局,我们没有得到消息,可能是因为我们在益州的消息并不灵通。”
“子羽,这是想一举席卷南方啊!不愧是我曹操的兄弟。”
“王上,就不想暗中....”
“不要了,这样的子羽还是不要招惹为好,子羽已经变得疯狂了,子羽已经把什么都压上了,谁要是敢在其中制肘,就会受到疯狂的反击。
以子羽的兵力,想拉谁垫背都行啊!”曹操还有一个理由没,他有点不忍心。
程昱和荀攸等人,并没有在旁边执意劝,比较那是南方的事,而曹操已经身处北方了。
荀攸:“王上,如果潘闾一切顺利的话,他在三年之内就可能收复整个南方,然后休养生息,由南到北得到下。
所以我们也要在三年之内除掉袁绍,这样才可以由北到南与潘闾争那最后的问鼎之位。”
“有你们在,我自然不会输给子羽。”
“愿为王上效死。”
曹操的野心雄心,已经被潘闾一连串疯狂的举动激发出来了,可曹操不知道,潘闾并不想这么做。
他现在做的只不过是弥补而已,不只是曹操高看了潘闾,连下人都高看了潘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