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七章 三日
慕千雪柳眉轻扬,“世事无绝对,而且事关中宫皇后,仔细一些总是没错的,梁昭仪你说是不是?”
被她这么一堵,梁氏倒是不好再阻止,勉强道:“娘娘说得是。”
慕千雪唇角微微一弯,抬头看向陈太后,“母后……”
陈太后抬手阻止她继续说下去,不容置疑地道:“皇后一事,哀家自会处理,贵妃身怀六甲,当好生安养,不要为这些琐事操劳。”说着,她抬手抚一抚鬓发,凉声道:“好了,天色不早,贵妃回去吧。”
“不要!”予恒紧紧拉着慕千雪的袖子,小声哀求道:“贵妃娘娘不要走,您走了,恒儿就再也见不到母后了。”他虽然年幼,却并非一无所知,他很清楚,眼下只有慕千雪才能够帮他。
“放心,本宫不走。”慕千雪低头安慰了他一句,迎着陈太后冷漠的目光含笑道:“儿臣虽不才,也想为母后分忧解劳。”
殿内瞬间静了下来,陈太后目光犀利如剑,在慕千雪身上周旋徘徊,后者只是静静站立着,似乎没有察觉到任何不对。
半晌,陈太后语气森冷地道:“哀家让你退下,没有听到吗?”
慕千雪再次行了一礼,不急不徐地道:“陛下出征之前,一再叮嘱儿臣,若遇事情,定要为母后分忧,儿臣不敢不从。”
陈太后气急反笑,“你这是拿皇帝来压哀家?”
慕千雪从容一笑,“母后是陛下生母,身份最是尊贵不过,何来一个‘压’字。儿臣只是觉得,既然母后认定是皇后所为,又何惧再查一次。”
陈太后轻哼一声,“白费功夫的事情,不做也罢。”
“或许吧,但至少可以求个心安,不是吗?”见陈太后始终没有松口之意,慕千雪轻叹一声,“不看僧面看佛面,母后就当是为了大殿下,再查一次吧。”
予恒倒也机灵,一听这话,立刻跪下道:“皇祖母,就让贵妃娘娘再查一次吧,如果……如果……”他忍着眼泪道:“查出来母后真做错了事,孙儿愿意从此乖乖待在明瑟殿,再也不吵不闹!”
面对予恒的声声哀求,陈太后心中一软,正思忖间,张进走到她身边,低低说了几句,后者脸色为之一变,“果有此事?”
张进细声道:“奴才怎敢欺骗太后,千真万确,旨意就在奴才这里。”
陈太后面色连遍,良久,她冷冷盯着慕千雪,“既然你想查,那就再查一次吧,三日,以三日为限。”
慕千雪俯身行礼,“是,多谢母后。”
“你先别急着谢哀家。”陈太后面色冰冷地道:“三日后,你若不能证明皇后无罪,哀家会召宗正入宫,共同商议废黜中宫一事。”
慕千雪神色一凛,“是,不过儿臣相信,不必劳烦宗正大人,另外……”她抚一抚泪痕未干的予恒,“大殿下第一次离开皇后,正是惊恐不安的时候,若再送去掖庭,怕是会令他更加不安,还是让儿臣带去漪兰殿吧,儿臣会好生教管他。”
梁氏哪里甘心就这么让予恒躲过去,悄悄看了一眼绣春,后者会意,屈膝道:“恕奴婢多嘴说一句,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娘娘虽是出于疼爱之心,却会令大殿下对错不分,以为自己没有做错。”
慕千雪冷冷看了她一眼,也不说话,只低头对予恒道:“还不快去向昭仪娘娘道歉。”
予恒有些不情愿地走到梁氏身前,低着头闷声道:“予恒知道错了,求昭仪娘娘原谅,不要再生气了,要不然……”他咬一咬小银牙,伸出小胳膊,飞快地道:“娘娘也咬我一口,那样就扯平了。”
梁氏虚虚一笑,“本宫知道你心里难过,又怎么会生你的气,只不过……”
“既然梁昭仪没有生气,予恒又知道错了,想必不会再有人觉得本宫纵容于他,令他是非不分,黑白不辩了。”在说这话时,慕千雪目光一直落在绣春身上,盯得后者不敢抬头。
梁氏被她截了话,心中气恼,又不敢发作,只能在那里生闷气,至于陈太后,终归还是疼惜予恒的,改罚他去漪兰殿跪一个时辰,算作是小惩大戒。
在慕千雪等人走后,梁氏试探道:“母后,您真觉得皇后是无辜的吗?”
“无辜?”陈太后冷笑一声,对秋月道:“去把东西拿来给梁昭仪看看。”
秋月应声离去,过不多时,捧了两个纸包回来,其中一个里面是一朵朵细长的干花,色呈蓝紫,另一个是淡黄色的粉末,梁氏疑惑地道:“这是什么?”
“这就是芫花与天花粉,当日你们走后,哀家不放心,又让人搜了一遍长信殿,结果从一个之前没发现的暗格里搜出来这两样东西;此事除了秋月他们几个,谁都不晓得。”
梁氏恍然,“那皇后怎么说?”
“她自是推得一干二净,口口声声说自己冤枉。”陈太后拨弄着腕间的沉香珠子,冷冷道:“可惜啊,人证物证俱在,容不得她抵赖;哀家原想着,等皇帝回来,交由他去处置,可现在慕氏横插一脚……看来这件事是不能再拖了。”
梁氏小心翼翼地道:“母后真打算废黜皇后?”
“当年,哀家看她可怜,又心向着皇帝,就由着皇帝册她为后,本想着她能知恩识报,如今看来……”陈太后眼眸微眯,冷冷道:“她身上到底流着卫氏的血,怜惜不得。”
梁氏心底漫出一丝幽微的喜意,听这口气,长信殿那位是被废定了,“既然母后手里已经有了物证,为何还要由着贵妃去查?”
这句话,令陈太后握弄着珠子的手指猛地一用力,手串应声而断,顺着手腕松滑下来,骨碌碌散了一地,宫人赶紧弯腰去捡。
陈太后看也不看那些珠子,盯着正在徐徐烧着的炭盆,“她手里有一道皇帝的旨意在。”
梁氏好奇地道:“什么旨意?”
陈太后仿佛不愿说这件事,蹙眉道:“哀家乏了,你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