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好奇的看着张恪清,演一场大戏给积电公司看,这是什么意思?
张恪清淡淡的说道:“我们可以对外公布,魔都那边已经研发成功了二十八纳米的技术,而且可以量产了。”
领导忽然笑了,他瞬间就明白了张恪清的意思。
其实魔都那边连四十纳米的技术都不算优秀,四十五纳米的技术也才勉强算成熟,跟积电公司比起来也有不小的差距,更先进的制程技术,都只是存在于理论中。
当然二十八纳米制程的技术已经研究了一段时间,理论上是能做到的,可实际上良品率很差,成本是其他企业的好几倍,根本不适合商用。
但这些事情,积电公司并不知道,其他同行也不清楚。
领导马上说到:“看来这次跟积电公司的沟通,要暂时终止了。”
“不过魔都那边很快就会宣布他们的技术完成突破,已经可以商用。”
张恪清补充道:“最好生产出来的芯片被真正应用,且应用的还不错,就足以证明积电公司拿出来的二十八纳米技术我们根本看不上,逼迫他们拿出十四纳米的技术。”
“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让对方将最好的工艺技术拿出来,同时也能安排人进去学习,帮助国内培养出更多的半导体顶尖人才。”
向洋也听懂了,这是要忽悠积电公司,他补充道:“那就再找两家相关的企业,一家是手机制造商,一家是生产显卡或者内存之类的制造商,让他们高调的给魔都那家企业下订单,并且公开销售。”
“如此才会让积电公司那边相信,我们的技术是真的成熟了,就是这样魔都那边可能有不小的损失。”
理论上的技术距离商用还有一段距离,生产出来的良品率肯定也无法保证,需要挨个检测,成本恐怕是其他同行的数倍,生产的越多,亏损的就越多。
领导看了向洋一眼:“为了实现最终的目标,只是损失一些钱也是值得的。”
现在的损失,也是为了未来不再损失更多。
张恪清却补充道:“领导,其实让魔都那边演这场戏,对魔都那边也有好处。”
“目前全球成熟的二十八纳米工艺技术,其实有十几家企业都有,制程越短,拥有的企业就越少,理论上能做十四纳米的就只有几家了。”
“就像是前几年四十五纳米是最主流的时候,我们想买相关的技术根本没有企业愿意出售,但现在如果我们已经掌握了二十八纳米的技术,是否可以让魔都那边跟其他晶圆企业洽谈,购买对方的部分技术?”
“分别从不同的企业分散购买,如此就可以弥补自身的短板,不过还是尽量不要购买漂亮国的技术,避免那边使阴招。”
“而且国家现在大力振兴半导体芯片行业,正好也可以招商引资其他晶圆企业来国内投资,当然最好是合资,让我们拥有话语权,也更方便培养人才。”
前世随着积电公司的投资落地,后续很多晶圆企业都来到了内地投资建厂,也都跟之前一样,是将旧的生产线拆下来运送过来,算是废物利用,否则他们的厂子就要关停了。
国内是靠着汽车电子,智能家电等产品,对芯片的制程要求没那么高,从而给了这些企业更多的生存空间,也让国内的半导体行业真正开始卷了起来,同时也培养出了更多的人才。
直到国内也能成功的生产出七纳米工艺的芯片,彻底跻身全球二流顶尖的。
而那时候国外也都惊呼,如果不是EUV光刻机封锁,国内恐怕在五年左右,就能真正追上全球顶尖的半导体企业。
不过现在EUV光刻机依然被禁售中,但他也一定会帮助国内的芯片产业发展更快,助推其他行业更快的崛起。
领导脸上的笑意更浓了,张恪清这算是一石二鸟之计。
既能让积电公司做出错误的判断,又能让其他企业做出错误判断,虽然吸引过来的依然不是最顶尖的技术,可也比现在快的多。
按照国内定下的计策,一边自主研发光刻机,一边研发光刻胶、封装设备、多重曝光技术等,从而让国内尽可能的追赶世界先进的脚步,不要再落后这么多。
高端芯片国产化这个梦想,也许他能亲眼看到了。
“恪清同志,看得出你为了拉来积电公司的投资,做了很充分的准备,我很欣慰。”
“上头现在正准备制定新的半导体行业补充政策,一直在讨论中,许多细节还没定下来,也有不少的争论。”
“既然你对这个做了很多工作,又要招引积电公司这个行业巨头,那政策制定的时候,你也参与一下吧。”
向洋等人都暗暗震惊,这个项目不是说只有一些领导和顶尖的专家才能参与么,现在领导竟然亲自点名让张恪清参与。
由此可见,张恪清已经进入了领导的心里,这是他们都没做到的事情。
张恪清马上说道:“感谢领导的信任,我随时准备接受召唤。”
领导微微点头,站了起来:“走吧,我们再去跟积电公司的魏总谈谈。”
大家又回到了会客室,魏哲嘉等人的脸上都带着一些自信的表情,刚才他们讨论过,内地的半导体行业还很落后。
明显内地需要更好的工厂,也需要他们积电公司的号召力,他开出的条件,对方即使不答应,差距也不会太大。
所有人重新落座后,魏哲嘉直接问道:“各位都考虑好了吧?我开出的条件虽然有些苛刻,但我们是唯一愿意来内地投资的顶尖半导体代工企业,也是技术最好的企业。”
“我们的到来,对内地的半导体行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些许税收,想必对内地来说并不重要。”
领导靠在椅背上:“魏总看来也知道你们的条件很苛刻。既然你们提出了这么多条件,我们也提一点点要求。”
“这家工厂必须是用十四纳米制程的十二寸晶圆厂,同时月产量不低于两万片。”
“在贵公司做出技术突破之后,要保证在五年内对工厂的技术进行升级,跟上时代的发展。”
魏哲嘉瞬间坐直身体:“十四纳米的晶圆厂?这绝不可能。我们拿出来的二十八纳米,已经是遥遥领先的了。”
十四纳米是目前最好的工艺技术,怎么可能在内地建厂?
领导微微摇头:“二十八纳米的技术,我们其实早已经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