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啊,关于孙立人杀俘的事情在网络流传的特别火,大概就是说,在远征军反攻缅北的时候,孙立人的部队俘虏了1000多名鬼子,而这些日本鬼子都曾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出于义愤,孙立人便下令将这些鬼子全部活埋了。那么这个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由此我们就展开今天的话题,中国远征军反攻缅北。
1942年5月,日军占领缅甸,缅甸丢了,按道理讲,最着急的应该是英国,毕竟缅甸是英国的殖民地,不过英国对此却毫不在意。丘吉尔私下里说,夺回缅甸只会便宜中美,如果日军不主动来攻印度,维持当前对峙局面也未尝不可。英国人不着急反攻,这就让美国人史迪威太难受了。当时的史迪威和麦大帅一样,自觉战场失利,个人荣誉受损,为了找回面子,便整天嚷嚷着要反攻,希望马歇尔至少能抽调有一个美国陆军师到印度交给他指挥。
当然,史迪威也很清楚,美国这时候无兵可派,人家老迈那边还缺人呢。因此,史迪威在嚷嚷的同时,还拿出了一个可行方案,既然美国缺人,中国缺装备,不如强强联手,用美械装备武装中国军队,借助中国的力量反攻缅甸。史迪威的建议得到了罗斯福支持。不久后,在罗斯福的介入下,英国方面让步,表示会给予配合。就这样,中美英三方达成一致,中国出兵,美国出装备管训练,英国人提供场地,负责后勤。一场轰轰烈烈的练兵运动就在印度兰姆伽展开了。
1942年7月23日,孙立人的新38师和廖耀湘的新22师共9000人开赴兰姆伽,组成中国驻印军。与国内部队相比,驻印军的装备和生活条件简直太奢侈了。就拿装备、伙食、医疗方面来说,国内部队即便是中央军也不过是每人分到两套军服,一条子弹道、几双草鞋,武器五花八门。但在兰姆伽,英国人很大方,为驻印军的每名士兵都配有多套战斗服、作训服、夹克、t恤、内衣、内裤、毛衣、胶皮雨衣、作战背包、钢盔、软帽、便帽、防毒面具、野战水壶、丛林靴、帆布护腿、袜子等。
美国则为驻印军提供了全套美械装备。以新38师为例,全师拥有300辆汽车、千余匹螺马,12门105毫米榴弹炮,24门75毫米山炮,12门37毫米反坦克炮,36门81毫米迫击炮,162门60毫米迫击炮,108挺重机枪、360挺轻机枪、108具火箭筒、85具火焰喷射器、400支冲锋枪与卡宾枪、数千支步枪,实事求是的讲,驻印军的装备水平比起美军还是有一定差距的,比如美军装备的m1加兰德半自动步枪,驻印军就没有,驻印军使用的仍然是栓动步枪。不过尽管如此,驻印军的火力也强于日军。
伙食方面,国内部队平时就是青菜萝卜,只有特定的日子才能吃到肉,但在兰姆迦,军官每餐都有面包、水果、火腿、牛奶、鸡蛋、香烟、糖果,士兵稍微差点,每餐也能有牛肉罐头、麦片、饼干、茶叶、香烟。据资料显示,良好的营养使中国士兵的体重在三个月内平均增加了20斤。医疗方面的差距是最大,国内部队受伤了基本等于残疾。而驻印军的野外作战几乎就是美军的翻版,前线官兵负伤,医护兵会立即安排止血包扎,然后用吉普车送到野战医院进行急救。即便是在不通汽车的山区,轻伤员由前线手术组就能展开治疗。重伤员由救护飞机送往野战医院,良好的医疗使得驻印军伤亡大大降低,打出了国内部队不敢想象的伤亡比例。
训练方面也值得一说,虽然史迪威是个比较垃圾的指挥官,但不得不承认他是个杰出的教官。为了尽快使部队形成战斗力,史迪威从美军调来了大量教官,并要求所有训练不搞虚的,直接对标实战,训练内容包括队列操练、体格训练、战术理论、武器操作、单兵射击与格斗、丛林作战、夜间作战、侦察捕俘、反坦克战斗等。别看美国人平时吊儿郎当,做起正事来,这些教官们很负责,倾囊相授。
1942年10月,新38师和新22师顺利结业。随即,经蒋介石批准,新38师和新22师合编为新编第一军,郑洞国任军长。按照史迪威的设想,驻印军从印度由西向东反攻,云南的中国军队由东向西反攻,两路大军会师缅北。因此,现在还需要用美械再武装一支中国远征军。
1943年3月,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在云南楚雄成立,下辖12个军、31个师。但受限于“驼峰航线”的运力,至同年10月,只有14个师的美械装备运抵昆明,所以远征军的装备水平不如驻印军,只能算作半美械军。
1943年10月,史迪威感觉反攻时机成熟,便命令新38师112团向胡康河谷挺进,拉开了缅北反攻的序幕。
反攻初期进展比较顺利,112团占领新平洋后进入胡康河谷。再拉家苏于邦一线展开,史威感觉稳操胜券,便跑去埃及开会了。史迪威走后,他的参谋长博特纳准将接过指挥权。博特纳这个人完全就是奇葩,他根据英国人给的情报,认为日军在于邦只有一个中队驻防,可112团侦察人员在实地侦察后却发现日军兵力不止一个中队,情报有出入,正常操作应该是再次侦查,确保情报的准确性。但博特纳觉得没那个必要,命令112团留下重装备,轻装简行,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战场,干净利落的消灭敌人。
孙立人听到命令顿感不妙,日军实力不弱,如果112团不携带重武器,就这么一头扎进去,势必会被分割包围,逐一吃掉。为此,孙立人据理力争,但伯特纳拒绝更改命令。在战斗打响后,果然不出所料,日军实际有一个大队的兵力,还配有重武器,112团三个营都是轻步兵,攻坚能力弱,结果一场突袭战就这么打成了阵地战。
碰到硬茬子,112团呼叫救援,把大口径榴弹炮推上来直接轰。可伯特纳此时仍然固执的认为,112团拿不下于邦是中国军队惯用的夸大敌人实力,掩盖自己无能的伎俩,下令不允许撤退,也不派兵增援。得知于邦受到攻击,日军派出五十五、五十六联队,外加两个炮兵大队,总计6000人前往增援。
这两个连队统属第18师团,当年曾在马来亚横扫英军,号称“丛林之王”,鬼子有五倍兵力的优势,这要搁在以前,112团肯定是全军覆没,鬼子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上来就发动强攻,想着一个回合就解决问题。但出乎鬼子预料的是,经过整训后的112团已经脱胎换骨,面对合围过来的日军,112团三营抢占一片高地。构筑防御工事,一营和二营则分别抢占一块林空,构筑环形工事。
所谓林空,就是丛林中植被相对稀疏的地方。选择在这一种地形防御有两个好处,一是比较醒目,方便己方空投补给,二是可以拉开射击距离,避免短兵相接。这是驻印军根据美国教官的指导加上自身经验而专门制定的丛林防御战术。虽然112团没有重武器,但轻武器还凑合,每个班都配有轻机枪和冲锋枪。在112团火力不弱且占据有利地形的情况下,日军吃了大亏。鬼子只要冲出密林,立即就会暴露在密集的火力下,来多少就死多少,连拼刺刀的机会都没有。
鬼子步兵冲锋不奏效,旋即招呼己方炮兵开炮攻击。可是在丛林中作战,视线太差,炮兵很难瞄准,因此,日军炮兵并未对112团阵地造成实质性伤害,见强攻不成,鬼子开始玩夜袭,结果夜袭也不成功。强攻、偷袭都不奏效,鬼子又祭出围困战术。112团是轻装突袭,携带的粮食弹药不多,鬼子觉得只要围上几天,112团便会不战自溃。可让他们大跌眼镜的是,没过几天,美军的空头补给就来了。靠着坚固的阵地和美军空投的弹药、粮食、药品,112团与日军鏖战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多月里,孙立人每天都要与博特纳吵上一架。
12月21日,史迪威开完会回来,博特纳恶人先告状,反咬一口,说孙立人消极避战,所以进展缓慢。孙立人也懒得解释,拉着史迪威在天邦上空溜达了一圈。回来后,史迪威自知理亏,立即命令新38师主力火速增援于邦。
至于博特纳,史迪威选择护犊子,没有处罚他。事实证明,早这么做,战斗早就结束了。
12月25日,增援部队赶到战场。按照美军凡是先炸他个稀巴烂的传统,新38师的三个炮营首先对日军进行了一个小时的炮击。炮击期间,日军炮兵开炮还击。在国内战场,中国军队炮兵由于火炮少,炮弹稀缺,基本不敢与日军对轰,往往是打几炮就立即转移,避免被炮火覆盖。但今时不同往日,两边的地位倒转了,鬼子炮兵硬着头皮顽抗了一阵后,发现打不过,立马开溜,没有了炮兵助战,鬼子步兵就成了活靶子,被炸的是人仰马翻。
趁着敌方大乱,114团强势突破日军外围防线,被围的112团同时发起反击,鬼子打不过,申请撤退,结果被师团长田中新一拒绝。田中是个狂人,他觉得两个连队拿不下一个轻步兵团,实乃奇耻大辱,便固执的要求前线日军继续战斗。上面不许撤退,日军腹背受敌,便只能做困兽之斗。此后几天,第56连队长藤井小五郎大佐被击毙,日军残部心态大崩,全面溃退,新38师攻占于邦。于邦之战规模不算大,但却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引发了一段公案。据传战斗结束后,孙立人对师部参谋说,你去审问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枪毙,今后类似事情均按此办理。
这段描述最早出自1991年出版的纪实文学《大国之魂》,起初的版本是鬼子被俘八九名,后来经过媒体添油加醋转载,日军俘虏人数逐渐上升至400名、1200名。那么,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儿呢?个人认为,战场上打红了眼枪毙几个鬼子兵是有可能的,但批量枪毙1200名战俘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受武士道熏陶的日军从不会轻易投降。我们14年抗战,生俘鬼子百余人的战役屈指可数,要想一战俘虏1000个鬼子,这比击毙1万个鬼子还困难。
于邦之战后,廖耀湘率新22师与孙立人会合。
12月28日,根据史迪威的命令,新22师进攻达罗,新38师进攻太白加。经过在兰姆伽的整训,此时新38师和新22师的兵力都在1.2万人左右,算上新一军直属部队,投入反攻的兵力近3.5万人。日军这边由于当时正在筹划英帕尔战役,无力增援第18师团,因此司令部便要求田中暂取守势,能扛多久算多久。
日军摆出王八阵,孙立人和廖耀湘在讨论后认为,丛林作战对防御一方有利,如果正面强攻,不但旷日持久,还会伤亡巨大。既然如此,不如采取迂回攻击战术,绕开日军据点,攻其侧翼或后方。迂回作战说起来容易,其实还真不容易。若是补给中断,日军什么也不用做,驻印军迂回部队就会全部饿死在缅北的原始森林中,不过这个问题对于美国而言根本不算事儿。
史迪威对孙立人、廖耀湘保证,物资要多少有多少,我直接派飞机空投,后勤补给由史迪威亲自负责不成问题,剩下的事儿也就好说了。
1月13日,新22师65团与日军一个小队遭遇,鬼子没料到我军会迂回攻击,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瞬间歼灭。随后65团三个营分路出击,将位于百贼河一线的一个日军大队包围。这场战斗65团火力全开,鬼子本来还想负隅顽抗,但奈何65团火力实在太猛,不一会儿日军就被打死700多人。鬼子大队长冈田公侥幸逃脱后,百思不得其解,之前一冲就散的国军,现如今怎么如此生猛?
冈田不知道廖耀湘战前连战斗动员都没做。因为两年前新22师从野人山撤退时,走的就是达罗盆地这条线。两年过去,老兵们重回野人山,望着逝去战友的遗骸,睹物思人,异常悲愤,发誓要报仇雪恨,喊杀声响彻天地。
一场大败后,冈田率500残兵逃回达罗据点。这些鬼子人心惶惶,战斗意志低下,带65团杀至达罗,继续风卷残云,击毙400人,冈田大队集体报销。
新38师在迂回攻击太白家期间,虽然绕开了日军据点,但日军很贼,在密林中部署了大量狙击手,还设置了大量的地雷陷阱。这些阻碍虽然没有对新38师造成多大伤亡,但却耽误了时间。最糟糕的时候,新38师一天只能前进几百米,行军如同蜗牛。不过,日军兵力不足,后方无兵可派,新38师虽然推进缓慢,但战略上是成功的,只要能突破阻碍,剩下的就是风卷残云。
一月底,新38师抵达太白加。日军在太白加一线只有三个大队,无论兵力、火力,都不是新38师三个主力团的对手。
1月30日,新38师发起全面攻击,血战两昼夜,打死打伤日军1500人。攻克太白加,日军占领缅北的这两年里,修建了一条横穿胡康河谷的简易公路,起点就在太白加。所以太白加被攻克,意味着胡康河谷门户洞开。
日军连战连败,田中新一的肺管子都要气炸了。而就在田中那头还在生闷气时,我军已经杀到了他的老巢孟关。
孟关是18师团的指挥部所在地,地理位置比较重要,一旦这里失守,胡康河谷和孟拱河谷也保不住。考虑到孟关的战略地位,田中新一在这里集中了七个步兵大队、两个山炮大队、一个重炮大队和一个战防炮大队,兵力约6500人。
开战之前,田中动员士兵死战不退,宁可玉碎,也要效忠天皇。日军不退,这对我军是极好的,不怕他玉石俱焚,就怕他跑了。
二月中旬,美军飞机首先对孟关进行了覆盖式轰炸,将梦关通往外界的公路炸断。公路被毁,意味着正式战斗还没打响,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就已经中断。相反的是,经过中美工兵的努力,中印公路穿越了可怕的野人山修到了太白加,相比日军修筑的简易公路,中印公路的规格要高出许多。
前者只能跑卡车,而后者可以承受中型坦克的压力。我军本来就有制空权和火力优势,现在坦克还能前来助战,孟关之战也就没什么技术含量呢,火力平推即可。
2月28日,廖耀湘命令64团正面攻击孟关,65团、66团及坦克营从侧面包抄。
第二天,64团急于求成,孤军冒进,日军瞅准机会倾巢而出,将64团包围。64团虽然火力猛,但鬼子毕竟人多,又有武士道精神,军官挥舞着武士刀冲在最前面,后面是大吼“板载”的疯狂士兵,攻击还是很凶狠的。一番厮杀后,64团被迫后撤,退入丛林构筑防御工事。在打丛林防御战方面,新22师也是专业的。一旦防御工事构筑完成,日军占不到便宜。
此后三天,日军始终肯不动,64团死伤惨重。见屡攻不克,田中新一彻底失态,大骂下属是废物。下属被骂很不服气反呛道:“师团长阁下,您讲不讲理,难道您看不到吗?对面的中国军队已经今非昔比,咱火力拼不过,炮兵又打不着丛林中的目标,单靠步兵怎么可能冲进去”?
“哎呀,还敢顶嘴”?田中心想,我又不占理,跟你讲那玩意儿干啥?又把下属一通怒斥,就在田中窝里横时,迂回进攻的65团、66团及坦克营出现在了日军侧面。此时孟关空虚,三面受敌。眼看老巢不保,田中新一急忙下令撤退,可这时撤退已经来不及了。
3月5日,趁日军立足未稳,新22师三个团从东、西、北三个方向冲进孟关。
3月8日,新38师113团拿下了孟关南面的瓦鲁班切断了日军退路。
之前在3月1日,史迪威曾经派出一支代号为“5307”的美军空降部队围攻瓦鲁班,但这支2700人的美军空降兵战斗力一言难尽,居然被300日军打得丢盔弃甲。所幸113团增援及时,像钉子一样牢牢钉在了日军撤往瓦鲁班的交通线上。
新22师从北向南推进,新38师从南面截住退路。按理说,日军第18师团是插翅难逃了。然而,当两个师完成合围后,却没有发现日军第18师团主力。鬼子人呢?难道人间蒸发了?
原来,开战之前,田中感觉没有必胜的把握,便命人偷偷修了两条小路,由于是修在密林之中,侦察机很难发现,因而我军从始至终都不知道这两条小路的存在。
3月7日夜,田中新一率领第18师团主力向南撤退,当他得知瓦鲁班方向的公路被截断后,便留下一个大队做诱饵,自己带着主力从小道溜了。由此看来,田中这个老鬼子缺心眼是假,鸡贼是真,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人还在,就能继续周旋。反之,如果人都死没了,孟拱河谷、密支那、八莫这些地方就没人守了,只能拱手送人。当然,田中的金蝉脱壳不过是小聪明罢了,他跑得了和尚,跑得了庙吗?
4月5日,新38师和新22师继续南下,进入孟拱河谷。此次作战,新22师和新38师遭遇日军顽强抵抗。鬼子这一次学精了,在地下构筑了大量工事,虽然我军105毫米榴弹炮可以轻松摧毁日军地面工事,但对于地下暗堡无可奈何,只能用步兵一个一个的去拔除。并且鬼子的战斗意志也强的惊人,即便被包围也不跑,个个死战不退。鬼子这种血不流干,战不休的打法就是硫磺岛战役的预演。
就在新22师和新38师陷入苦战时,云南的中国远征军发动滇西反攻,缅北,日军被两面夹击,兵力更加捉襟见肘。趁此良机,史迪威派出一支万余人的中美混合突击队,突袭了密支那机场。
密支那战役时机选得非常好,但由于指挥官失误,突袭打成了消耗战。指挥官是谁呢?一开始是美军准将梅里尔,后来换成了博特纳,这俩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当然,参加战斗的驻印军第50师也有问题。
第50师是1944年4月才抵达兰姆加,集训还没有完成就赶鸭子上架的部队,无论素质还是技战术都与新38师和新22师有着不小的差距。后来史迪威调来训练扎实的新30师参战,情况才有所好转。
日军方面起初有1500名守军,后来几次增援达到5500人,指挥官为水上源藏少将。
6月初,雨季降临,缅北地区因连日暴雨变成一片洪泽。面对洪水,新22师和新38师不畏艰难拿下卡盟,团灭日军第十八师团,但密支那这边却因为博特纳的无能,进展十分有限。
6月25日,史迪威觉得不能护犊子了,要不然打了败仗,自己也不好跟上边交代。于是博特纳被战场解职,郑洞国负责接下来的指挥。郑洞国接手指挥后,采取炮击掩护、坑道推进的战术,逐渐缩小包围圈。
战至七月下旬,日军只剩下1000人水上源藏,感觉大势已去,引弹自尽。日军余部在丸山房安大佐的指挥下,划着竹筏和油桶逃出了密支那。
密支那战役和同时期爆发的孟拱河谷战斗,歼灭日军第18师团全部,第53师团和第56师团各一部,共击毙2万多人。中国军队一雪两年前兵败缅甸的耻辱。到了1945年1月27日,新38师攻克,芒友在这里,中国驻印军与中国远征军会师。
1月28日,两军在在芒友举行隆重的会师典礼,宣告缅北和滇西作战彻底胜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