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是二战后欧洲大陆发生的最大浩劫,也是二十世纪结束前人类文明遭遇的又一次灾难。
然而,对美国人来说,科索沃战争又是其二十世纪以来发动的最具技术含量的一场战役,这也是为何?科索沃,前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中的一个自治省。
从面积上看,科索沃不过一万余平方公里,大小与中国西安市相差无几,但这个人口约为二百万的弹丸之地,却汇聚了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黑山等近十个民族,且各族之间恩怨纠葛颇深,复杂而激烈的民族矛盾,形成了长期困扰当地国家和政府的科索沃问题,尤其是阿尔巴尼亚族与塞尔维亚族,两族异常尖锐的对立,是引发后来科索沃战争的主要原因。
一九八零年开始,随着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的离世,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呼声日渐高涨,联盟内部流血冲突事件频发。
时间来到一九九一年,南斯拉夫分裂为五个独立国家,在解体过程中,各国因领土,利益分割不均,再加上原本就根深蒂固的民族仇恨,接连发动规模不等,地点不同的一系列战争。
科索沃作为南联盟中矛盾最尖锐的区域,自然没能避免战火的侵袭。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始终高度关注着科索沃事态。因为科索沃地处欧洲巴尔干半岛,这里是历史上有名的“火药桶”、“战略要地”。
它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汇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对于一心想要推行全球霸权的美国来说,自然会时时紧盯这块战略要地的动向。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就是利用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在全世界各地建立起霸权,并阻止另一个超级大国或反美联盟的出现。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称霸野心不断膨胀。
一九九八年,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宣称美国的综合实力足以保证其“领导”世界。但此后,俄罗斯、中国、印度的迅速发展,让美国看到了称霸道路上潜在的制约因素,再加上经济竞争带来的欧美、美日联盟的松散,美国的全球霸权陷入危机四伏的局面。
为维持美国在新时代的全球影响力与控制力,美国想要借助战火,推进其全球战略,构建不合其利益的国际新秩序。因此,美国人紧盯着矛盾重重,战火不断的科索沃地区。
当南联盟内部出现“民族独立运动”时,恰巧给了美国一个“人权幌子”,阿族、塞族流血事件发生后,美国迅速发布声明,科索沃问题是一个国际问题,不能把它看成地区性内政,必要时刻北约可以采取武力解决“危机”。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号,北约十三个成员国在没有得到联合国授权的前提下,出动上千架战机,四十七艘军舰对南联盟展开了长达七十八天的空袭。面对北约诸国的强大火力,科索沃彻底沦为焦土,为避免遭到更大损失,科索沃当局只能与北约进行停战谈判。这场因为科索沃民族问题引发,由北约打着“人道主义”幌子发动的战争,给科索沃人民带去沉痛灾难,也是二十一世纪来临前夕,人类文明遭遇的又一次灾难。
可对于战事的罪魁祸首美国来说,科索沃战争又是美国二十世纪发动过的最具技术含量的一场战争,这是为何?美国是二十世纪参与战争最多的国家,其中绝大多数战争尤其主动发起。但并不是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取得了预期效果。
朝鲜战争发动后,美国和联合国军被中朝联军重创后无功而返。越战时期,美国深陷战争泥潭,可唯独科索沃战争,美国达成了自己战前预设的大部分战略意图。这是科索沃战争技术含量远高于其他战争的主要原因。
首先,美国干涉科索沃问题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打击南联盟各国,同时削弱俄罗斯的力量,为北约控制巴尔干向里海和中亚扩开通道奠定基础。东欧巨变后,原东欧各国纷纷投入西方阵营,全面西化的同时,还要求加入北约。
只有南联盟始终保持着共产党执政地位,并继续与俄罗斯交好,置北约的示好于不顾。而南联盟偏偏又处于巴尔干半岛腹地,是美国抑制俄罗斯发展的一大地缘障碍,在屡屡拉拢无果的情况下,南联盟便成为美国在欧洲首先要拔出的眼中钉,科索沃战争就是美国逼迫原南联盟各国就范,进一步压缩俄罗斯生存空间的一次尝试。
从结果来看,俄罗斯在巴尔干的最后一座堡垒被扫平。原南斯拉夫成员国克罗地亚、黑山、马其顿先后选择入约,北约东扩,南下地中海取得重大胜利。
现如今,就连乌克兰、芬兰、瑞典等国也纷纷投入北约怀抱,这一局势与南联盟解散和科索沃战争的影响不无关系。再者,科索沃战争是美国改变北约性质,将其转化为推行全球战略工具的一次预演。
二十世纪末期,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仍在欧洲,苏联解体后,领导世界成为美国的最终目标,为构筑以美国为领导,西方为主宰的国际秩序,掌控经济、军事、政治均世界领先的欧洲,就显得尤为关键。
但欧洲复杂的国际形势是美国根本无法全面操控,为借助北约力量实现在欧洲的扩张,美国希望通过科索沃战争进一步明确自身的领导地位。从战后的结果表明,北约已经成为欧洲之间沟通的桥梁,双方在政治上重新确立了某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最后,中东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也是美国发动战争的原因之一,美国作为世界上消耗石油量最多的国家,石油对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则不必多说,从全球石油资源分布来看,中东是全球数一数二的石油存储地,而掌控中东石油的关键,就是控制科索沃,科索沃本身并无多少石油资源,但它是中东石油资源输出的重要路线。
美国极其介入科索沃问题,是想要拿到该地区石油通道管辖权,进而控制波斯湾、北非等产油国,进一步挤压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保证己方在中东石油通道的安全,科索沃战火蔓延前,美国在里海铺设的石油通道就曾受到该地区混乱局势影响,此线路位于马其顿附近,距离科索沃仅二十公里,科索沃混乱的局势严重影响了美国石油公司的投资安全和利益,对美国在中东的石油霸权构成危险。
从动机上来看,科索沃战争也是一场石油资源的争夺战。战火停息后,美国彻底在中东站稳脚跟,源源不断的石油被输送至美国本土,为其工业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一场科索沃战争,美国实现了打压俄罗斯,控制欧洲,保证石油资源稳定三项战略目标。这是该战役被称为二十世纪最具技术含量战争的主要原因。
不过,这场打着正义幌子发动的侵略战争也并未完全如美国所愿,且战略意图战后并未完全实现。首先,美国挤压俄罗斯在巴尔干半岛战略空间的目标就只实现了一半。北约对科索沃的军事行动激怒了俄罗斯,美俄关系将降至冷战以来的冰点。越南联盟各国对美国的抵抗以及欧美内部的分歧,对美俄科索沃问题的博弈提供了助力。美国不得不与俄罗斯达成政治和解,就科索沃问题签署和平协议。这是俄罗斯保住了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影响力。
尽管美俄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但俄罗斯毕竟继承了苏联大部分遗产,双方在巴尔干地区的争斗根本做不到一边倒,再加上不断变化的外部局势,让美国根本无力庆祝全部力量,打压俄罗斯。
至今,美俄在巴尔干的争斗仍在进行。再者,美欧同盟在科索沃行动后也迎来微妙变化,战火使得数十万科索沃难民,逃亡至欧洲各国给其他国家的社会治安、安全问题、经济发展带来诸多负担和隐患。
更重要的是,战火彻底点燃了巴尔干地区的民族仇恨,巴尔干半岛彻底沦为一个“炸药桶”,随时随地有爆发冲突的迹象,这严重影响到欧洲的整体健康发展,对各国政局稳定提出巨大挑战。于是,在战后,欧洲各国纷纷开始反思与美国达成军事同盟,向科索沃出兵的正确性。
一九九九年六月,欧盟首脑会议上,法德等欧洲主要大国达成统一意见,决定在集体安全和防务上加强合作,争取对巴尔干半岛的主导权,以此来抗衡美国对欧洲的操控。
最后,科索沃战争是二十世纪末期世界政治格局转变的重要助推器。美国意欲通过打垮南联盟控制巴尔干,并树立推行全球军事霸权的典范。就结果来看,美国短暂实现了自己的目的,但也留下无穷后患。
这场战火在联合国的干预下平息,但巴尔干地区的动荡和骚乱并未停止,反倒因为北约的强行武力介入,愈发混乱不堪,美国的武力相向大大激化了科索沃地区、阿尔巴尼亚民族极端分子的仇恨情绪,这对南联盟地区的国家分裂活动起到催化作用,严重影响到巴尔干各国领土主权安全。
纵观美国的发展史,战争一直是起外交主旋律,屡屡打着人权旗号发动侵略战争的美国人一次又一次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只有科索沃战争,让美国人成功实现大半战略意图,堪称是历史上最成功最具技术含量的一次战争。
然而,就是这样一次美国人引以为傲的战争,仍旧建立在侵略和霸权之上,成功了又如何,实现战略意图又怎样?美国人到头来仍旧在维系统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美国为了己方利益,不惜让无数他国人民陷入战火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