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石门桥阻击战整整进行了一个白天,当晚的二更时分,歼灭战便打响了。

朱由崧所料不差,来的正是宋献策所率领的明军主力。

别看这支明军的主力现在只有不足8万人,但是歼灭20多万大军已经绰绰有余了。

当初凤凰山下的明军大营,不算五万水师营共有十三万人马。朱由崧拉出五万,东拒李定国之后,折向西南诈开城门,闪电般拿下了大西京师成都,然后出奇兵在石门桥镇修筑工事,阻断大西军回防成都,最终目的是为了把大西军拖一圈,拖得疲惫不堪,然后与宋献策的主力在这一带歼灭大西军的主力。

虽然阻击战打的代价有点大,但是这一战略目的达到了,一切都是按照朱有松的计划进行,这个计划就是朱松当初定下的,灭亡大西的分布推进计划。

宋献策率领近8万大军,向东撤退。以溃退的假象引得二十五万大西军,水陆并进,围追堵截,局部的小战争也是有的,断后的战斗加上抢夺阵地的战斗,这期间明军也损失了几千人马。

但是这一天,大西军便知道大祸临头了。

京城丢了,20多万大西军成了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不只是高级将领,一些中层将领、基层将领乃至一些普通将士,他们很多人的家都在京城一带,现在京师被朱由崧端了,家没了,后院起火,他们只盼赶紧回师,连夜急行军,夺回京师,保护他们的家小。

因此这20多万大西军被朱由崧阻击在石门桥镇一带时,全都是疲惫之师,只有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张献忠的权威圣旨相对来说对他们则是次要的。

然而朱由崧一天的阻击战又把他们打垮了,这个时候宋献策带领准确的数是七万明军突然出现在其后方,20多万大军彻底崩溃了。

宋献策这七万大军该睡睡,该吃吃,该跑跑。先是撤退,后是追击,这两天把大西军拖得精疲力尽,相对这些大西军来说,宋献策他们精力比较充沛。

他们接到朱由崧的旨意,转入反攻,追击大西军。

这两只军队遭遇,一个是疲惫不堪,一个是精力充沛,一个是溃散之师,一个是追敌之军,因此双方这一对比,胜负立分。

别看数量上,大西军占用绝对优势。但是他们败局已定,军心大散。兵无斗志,指挥失灵,四散奔逃。逃不了的,被斩杀在当场,有的集团体缴械投降。

一场几乎是一边倒的大战,从是夜二更过后一直持续到天亮。

最后孙可望和王尚礼带着残兵败将,终于杀出重围,后来黔国公沐天波带着滇军也跟了上来。

三员主将,兵合一处。看看后面明军没有追来,他们停下来喘息,白天急行军,晚上打了一宿,铁打的人估计也受不了,包括主将在内存都累坏了。

查点人数,三员主将合在一块一共25万人马,经过这不到两天的时间,现在连零头都没剩下,加上沐天波的滇军,只有三万七千多人。

再看这3万多残兵败将,从将领到兵卒,一个个焦头烂额,甲衣不整,有的头盔和战靴都丢了,那张脸黑乌蓝青,跟从灶坑里钻出来差不多。

这一仗败的太惨了。三员主将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败仗,尤其平东王是孙可望,更是第一次遭遇如此的惨败。

他觉得无颜面回去见张献忠交代,拔出腰中的宝剑要自杀,被亲兵劝住,王尚礼夺下了他的宝剑。

冷静下来,三员主将商议之后,带着残兵败将,回凤凰山,向张献忠交旨请罪去了。

石门桥大捷,明军以多胜少,取得了重大胜利,朱由崧带着李全和几名锦衣卫与宋献策的人马胜利会师。

这一天与他离开凤凰山大营,满打满算,只有一个月零八天。短短的不足40天时间,朱由崧活捉了李定国,智取了大西京师,成功阻击了20多万大西军,最后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这几仗打的一个比一个漂亮,算上李定国的几万人马和大西京师的人马,一共歼灭大西军35万,只那一晚上就歼灭大西军21万多人,其中俘虏了7万余众,连白天的阻击战到晚上的歼灭战,共打死打伤大西军九9万多,其余的下落不明。

现在大西军的主力已经被歼灭,只剩下5万左右的残余势力躲在凤凰山上。

不过战争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再漂亮的战争,不会只有一方伤亡,伤亡都是双方的,不过有多有少而已。

那种不战而屈人之兵,兵不血刃,这种情况也常有,但是严格说来,这是不能称为战争的,因为没有战也没有争,何来战争之说?这只能算是和平解决战事。

明军阻击战和歼灭战,这前后紧密相连的历时两天的两场战斗,明军的伤亡也超过4万人马。

朱由松和宋献策胜利会师之后,明军清点人数,还有兵马五万一千。

在石门桥一带朱由崧休整兵马长达十天。这十天时间,把明军将士也忙得不轻。

只清扫战场,掩埋尸体,打理战利品,就专门派出两万大军,这两万人马整整忙活了三天。

剩余的3万人马当然也没闲着,他们看押俘虏,救治伤号,登记战功,向附近的老百姓宣扬明军的政策。

这几天,朱由崧在营帐之中长出了一口气。他的灭亡大西的战略计划已经接近尾声了,接下来该到凤凰山扫尾了。

这十天,朱由崧看望慰问了受伤的将士,伤好的最快的要数李全了。沐天波那一丸药无疑起了很大作用,加上军医的精心治疗,李全那么重的伤,没出五天就没有大碍了。

现在万县一带的人马可以调过来了。先给他留下一万明军,加上改遍的,愿意投降从军的李定国的俘虏,万县县城现有明军两万三余人。

朱由崧传旨给马万年,留下3000人马守城,万县已经成了大后方了,一名副总兵带3000人马守城,维持秩序,绰绰有余。

让马万年亲自带领两万人马,把李定国,张虎和张胜三将押过来。

其他的事宜主要是俘虏的事,交给宋献策负责处理,由大太监李国辅助和李全协助。

接下来朱由崧由马金花,贺宣娇,慧梅三位美妃陪着,好好放松了一下。白天饮酒,舞剑,观景,晚上自然有帝王丰富的夜生活。

十天之后,马万年的两万人马跟朱由崧兵合一处,带着九万大军(含有改编进去的近2万大西军俘虏),押着李定国张胜张虎三将,因为他们三个仍然不愿意投降,张胜张虎的伤早都好了,对外号称10万大军浩浩荡荡进开往凤凰山。

数天之后,十万明军重新开到了凤凰山下安营下寨,铁臂苍龙贺兆雄的五万水师也打败了刘文秀的水师,刘文秀带着残余沿水路退回凤凰山。

贺兆雄指挥的水师在凤凰湾下寨。

这样凤凰山下的明军,连水师算上,总兵力超过了十三万。

现在朱由崧积极准备着凤凰山一战,调兵遣将,筹备粮草,运送弹药,打算这一战彻底灭亡大西政权。

这时喜讯传来,兵部尚书刘肇基,兵部侍郎堵胤锡,采取迂回包抄的方式已经将李定国留在九江一带断后的大西军吃掉,14万明军正在赶往凤凰山勤王。

(本章完)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极品小侯爷明天下历史追光者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二十七载李辰安钟离若水勇者之恋,宝藏之秘战国帝业我的帝国无双逍遥小长工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1840印第安重生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无限之应聘者刀笔吏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十三皇子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大明状师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红楼之万人之上大唐第一少凉州血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亡命之徒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新唐万岁爷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大战在即,我倒卖了军中粮草重生于康熙末年大明:我的绝世才学震惊朱棣冥王毒妃大宋小农之一代天骄我在大唐搞工业革命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不受宠的四皇子君临天下荒野大镖客:我有放生进度条穿成权臣早死原配,撩硬汉生崽崽分家后囤满了灵泉空间,气疯极品大唐: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神武太医俏女帝立生一生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偷听心声:公主请自重,在下真是大反派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风流小太监易,三国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被妖后强迫和亲后,我一统草原成为天可汗无敌皇子:我真不想登基啊!重生刘协,打造日不落大汉三国:老曹,我真不想架空你啊!让你当书童,你替少爷科举中状元天崩开局:从天牢死囚杀成摄政王从败家子到天下共主本世子摆烂躺平后,竟然天下无敌了!三国:张角师侄,我快权倾朝野了我一心求死,怎么功成名就了?穿越异界,我能召唤游戏玩家三国:开局长坂坡,赵云是我叔?水浒:开局花一块钱彩礼娶潘金莲甄嬛:让你安慰后宫,你造反了?三国:开局被何进献给何太后穿越,从深山打猎开始疯批世子:开局狂怼满朝文武逍遥小王爷布衣:打猎当上土皇帝,不爽就造反大明:我天天摆烂,却被老朱拉去加班汉官二炮小海之大闹天宫星汉西流夜未央满门忠烈:重铸将门荣光大乾六皇子,开局遇上昏迷嫂嫂!说好流放,怎么都跪求我称帝大明!风起土木堡无双毒士:女帝劝我善良除恶务尽,我才是最恶的那一个?大隋:二世浮沉安史之乱:我成了太子李亨他是废物世子?女帝直呼离谱殿下无双嚣张小侯爷红楼:逐出家门后,上演龙王归来本世子天姿无双,勾栏听曲怎么了?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三国:戟镇八荒,我的系统能屠龙摆烂后,李二求我当皇帝双穿古代:开局拐骗公主当老婆!大明万历极度叛逆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1951之大国重器伪装者:明镜老婆带我杀穿谍战界三国:穿越孙策,劝老爹放弃玉玺落魄皇子:开局暴揍父皇宠妃穿越知否,我为襄阳侯隋唐:我转投杨广,李二你哭啥烽火淞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