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既然是琅琊王亲自邀请,桓景也不好推辞。家仆在上首的左右分别添了一席,算是对桓景和周顗这两个客人的优待。而卞壸则被安置在桓景一旁。

关于清谈,桓景只当是古代版的辩论。虽然他大学参加过辩论队,但是对这古代的论题和辩法一窍不通,所以还是先保持沉默为妙。

桓景打着哈欠,一连几个话题都没仔细听,只是看着座中的名士们侃侃而谈。在洛阳时,周顗就以清谈出名,此时更是如鱼得水,成了座上的焦点。

而座中唯有一个和桓景差不多年纪的年轻人,在和周顗的言语交锋中毫不落下风。这家伙大概在原时空也算个最佳辩手了,桓景不禁想起从前大学时的学生会主席,于是他转头,漫不经心地问卞壸:

“喂,便壶,那个善辩的文士到底叫什么?”

“首先,我叫卞壸,不叫便壶。其次,那个文士出自颍川庾氏,名叫庾亮,字元规。”

圆规,又是一个奇怪的名字,桓景心中嘀咕。不过庾亮这个名字倒有些熟悉,但记不清了。他不由得仔细将庾亮打量了一番:这年轻人中等身材,面容俊秀,倒有几分原时空少男偶像的意思。

清谈过了几轮,来到一个话题:一个人听见音乐时,会高兴或是悲伤,那么这份心情到底是因为音乐,还是因为人本来的心情。

“显然是因为人本来的心情”,周顗率先提出论点,“比如庄子鼓盆而歌,是因为心中先有了廓达的心境,然后才鼓盆为丧妻而歌。先有心境,再鼓盆作歌,显然是有个先后关系的。”

这里周顗用了一个鼓盆而歌的典故:庄周新丧妻子,惠施来探望他,他却箕踞鼓盆而歌。在清谈之人看来,庄子已经勘破生死,超然于物外。

一般而言,清谈之时都会使用老庄的典故,所以周顗的破题算是中规中矩。

“我以为不然”,庾亮立马站起来争锋相对。

这个年轻人倒是挺好胜,桓景算是暗暗记住了。

“元规有何高见?”

“丧妻而悲,乃人之常情。庄子的本性促使他为丧妻而悲,但是他却用音乐来使自己振奋起来。”庾亮回应道。

周顗注视着这个年轻人:“周子曾经说过,要一死生,还要齐彭殇。本来就是一个看淡死生的人,人之常情,在庄周那里却不作数。”

这话有理有据,“一死生、齐彭殇”就是说要把生与死、寿长和寿短看成一回事,这些都是庄子在齐物论里已有的观点,足以证明庄周本来就看淡生死。

庾亮却摇摇头:“伯仁,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庄周还有《养生主》一文,若不是惜命,如何需要养生呢?一死生、齐彭殇,不过是庄子自我安慰罢了。”

见双方争执不下,论题也渐渐偏到庄子此人到底对生死是个什么态度上面。作为主持,司马睿赶紧将两人拉回原论题:

“两位且各循其本,本来的论题是音乐致人悲喜,到底是先有心情,还是先有音乐?”

他指向身后的钟鼓:“此间便有音乐,大家何不先听听音乐,再下判断呢?”

“来,奏个悲伤的音乐。”

编钟响起,接着是一阵悲伤的音乐,众人有的神色愀然,他们多为北人,有的大概此时想到了故乡,但是庾亮却意气自如。

一曲结束,众人都没有说话,直到卞壸悠悠地插话了:“此《黍离》之乐也。”

《黍离》是东周都城洛邑周边地区的民歌,表达故国破败的情绪。现在座中众人经历的,正和东周那位游吟诗人是同样的悲伤。

卞壸肃然地继续说:

“大敌就在淮北,故国沦丧,我军十万之众,却困守此地。诸君不思恢复,只是清谈,如何能济得事?”

他转身面向司马睿,以头叩地:“殿下,臣请发兵三千以助桓景北伐,若殿下吝惜部属,正好也可从苟曦投诚之人中,择取忠义之士,来组成数千军队......”

看来把自己计划当真的人,就只有这个呆头鹅了。不知为何,桓景竟然为这个“便壶”心声敬佩。

“今日的公事已经谈完了”,司马睿有些不悦,打断了卞壸,“今日正是放松之际,卞郎还是不要败了大家的雅兴。”

“不妨换个论题吧”,司马睿拍拍身旁的儿子,突然有了主意,指着周顗说,“伯仁从长安来,一路奔波,真是辛苦备至;世间极远之物,则莫过于太阳。

“诸位,这长安和太阳到底哪个更远一些呢?”

周顗前几日刚刚来到寿春时,他们就接待过一次,当时琅琊王之子司马绍坚定回答说“日远”,而原因则是“不闻人从日边来”,众人皆以为妙。

今天司马睿之所以重提这个问题,不过是求个安稳的清谈转场。通过炫耀自己的儿子来吸引桓景的注意力,让他不要再去提借兵那档子事儿。

何况即使要提借兵,一个小孩子在清谈,料想桓景也不好意思打断他。

庾亮会意,起身说道:“我们这些人都惑于世务,听说儿童心性最为纯粹,和不请琅琊王世子来为我们解答一二呢?”

他看向司马绍:

“世子,到底是长安远呢?还是日远呢?”

司马睿也紧张地看着司马绍,希望他能够当好这个挡箭牌。

这个十一岁的孩子却表情严肃,朗声说到:

“长安远!”

一座皆惊,明明几日之前司马绍还说“日远”。难道小孩子真是翻脸比翻书还快?或者这位神童根本就是徒有虚名,实则是晋惠帝司马衷一类的弱智?

“请...问是为何呢?”庾亮尴尬地笑了。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司马绍手指西北方用稚嫩的声音接着说道:

“今日诸君座谈,不思恢复故国也就算了。现在拥兵十万,桓景大哥哥不过是借兵三千,却以各种理由搪塞。你们眼里只看得见太阳,却看不见北方沦陷的故土!”

儿童的率直,让座中众人汗颜,良久,清谈才继续进行。桓景知道,多亏了司马绍一番直言,自己此行回到谯城,必然又可以有不少增益。

清谈直到午后,众人方才散去。司马睿令桓景留下,让他和卞壸在大殿吃饭,自己则和刘隗、刁协去后堂商议。

“谢卞兄仗义执言。”

“本来就是尽忠为国,何谈仗义?之前喊错我名字的账,之后还得算的。”

大约过了两个时辰,司马睿才从堂后出来,勉强答应桓景:之前苟曦的降卒,任桓景择其精壮带回谯城;琅琊王自己则只出衣甲。

这已经是桓景所能期盼的最好结果了。

“另外还有两个不情之请。”司马睿说道。

首先,是司马睿希望桓景能够劝夏侯焘回到江东。毕竟夏侯焘有几斤几两,作为表哥的司马睿心知肚明。而北方不比江东,一个错误的代价往往是全家的性命。

“如果真能击退石勒,我打算让夏侯焘回来做个侍中。而你如果劝得动他,就表你为谯郡太守。”

看来司马睿真是为自己那个表弟的安危操碎了心。

“那么还有一个不情之请呢?”

“那个,就要小女和你细谈了......”

司马睿身后,那个十六七岁的妙龄女子一改之前凌厉的目光,脸色一红,款款走上前来。桓景正欲问时,那司马睿早偕刘隗、刁协穿帘而去,留下他和郡主两人共处空旷的大殿一角。

“之前早就听闻桓司马英武过人,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侠客书屋推荐阅读:逍遥小憨婿极品小侯爷大国重工明天下战争至上历史追光者从士兵突击开始的影视剧特种兵秦皇纪大秦帝师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二十七载李辰安钟离若水大唐:开局成皇子,被李二曝光勇者之恋,宝藏之秘战国帝业我的帝国无双逍遥小长工我在大唐斩妖邪再世王侯之楚梦辰1840印第安重生三国:华夏名将突然降临先助大秦后助汉,亿万大军天可汗无限之应聘者刀笔吏寒门枭士魂穿古代造就一世人皇十三皇子大明之超级帝王系统大明状师大明:读我心后,老朱家人设崩了烈火南明二十年大唐杨国舅红楼之万人之上大唐第一少凉州血大秦:暴君胡亥,杀出万世帝国鹰视狼顾大唐:神级熊孩子三国之开局召唤樊梨花亡命之徒大唐:我的妻子是李丽质开局:败家子遭未婚妻上门退婚毒妃在上风涌华夏:我打造了顶流历史ip重生之宋武大帝曹操穿越武大郎大秦二世公子华汉武风云之陈府二少爷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少年剑魔
侠客书屋搜藏榜:丰碑杨门绝世极品兵王寻唐一笑倾人城再笑城已塌全球锻炼,开局水浒我来选战神,窝要给你生猴子东汉不三国双穿门:人在诡异世界当压寨夫君陛下,北王的封地比国家还要大了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特种兵:开局签到漫威系统战狼狂兵小将很嚣张水浒之书生王天下回到三国收猛将三国:封地1秒涨1兵,百万铁骑绕京城大明凰女传明末开疆诸国志穿越我是胡亥大秦长歌金融帝国之宋归养8娃到18,大壮在古代当奶爸特工狂妃:腹黑邪王我不嫁大秦:娶了植物人公主后我乐疯了霸魂管仲神秘王爷欠调教布衣首辅谬论红楼梦十岁让我当摄政王,还托孤女帝?高贵朕要抓穿越大明:为了长命,朱雄英拼了朱元璋:咱大孙有帝王之姿红楼欢歌开局汉末被流放,我横扫亚洲绵绵诗魂大唐败家子,开局被李二偷听心声唐末战图倾世太子妃【完结】大清挖坑人我为女帝打江山,女帝赐我斩立决铁齿铜牙之皇太子永琏凤临天下:一后千宠女帝别哭,你的皇位本将军坐了!一品国公攻略情敌手册[快穿]风流小太监易,三国这位诗仙要退婚
侠客书屋最新小说:重生废太子,修仙大能杀穿皇朝开局当兵发媳妇,我激活了斩首系统大秦:始皇诈死,我登基而上!开局拒婚,皇子归来后杀疯了勾搭皇子后要退婚?我直接停了皇帝金库开局被抓壮丁,从领媳妇儿开始崛起李世民穿越赵构!失忆九年,大明成世界霸主了?穿越成貂蝉,乱世中开启别样人生无敌小公爷穿成假太监:后宫太乱,皇帝跪求我平乱大明:拘灵遣将,被朱棣直播曝光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我的红楼穿越怎么是这样子啊?三国:我,吕奉先,真不想拜义父魂穿袁绍,开局月下追郭嘉!墨影奇局无限:升维之路开局送我去和亲,奉天靖难你又后悔了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我家成大明朱棣一家的物流中转站逍遥紫衣侯穿成国公府庶子考科举权倾天下,从被流放开始世子无双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我何时可以回去大秦:开局以七星灯为始皇长生!三国异术:发明开启乱世新局屠遍天下,我乃大明第一杀神每日签到领军队,父皇跪求别造反被弃后,我入寒门科举成状元被逐出家门从破冰捞鱼开始皇姐你怀孕,关臣弟我什么事?红楼:大明圣皇,坐拥十二钗穿越战国之周天子姬卓逆世而起军火库:我有百万美貌大力女兵请,卸甲!骑砍明末:从刷满面板开始穿越盛唐:我在贞观搅风云三国:什么!貂蝉是我姐!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启禀陛下,状元郎他又又又开摆了八岁登基,后世都说我是暴君!大秦我不是奸商自家幼崽学抡语,历代帝王乐疯了扶苏:老师你教的儒家不对劲啊!逆天!傻王布局逃京,皇帝傻眼了初唐瓜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