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诛杀白承福
这时候福州已经是危如累卵了,外城都已经被人家给攻破,就剩下个内城了,这怎么能禁得住唐兵的合攻呢,这内城被攻破就是个时间问题呀,老李急得再三派遣使者去吴越催促援军,救兵如救火,来晚了就不赶趟了。
吴越王钱弘佐接到老李的求救信,就召集众将商议,咱们到底要不要出兵呢。大家都说,这道路又远,路还不好走,去支援老李不太现实。只有一个内都监使,名叫邱昭券,主张应该出师。钱弘佐说:“唇亡齿寒,古有明戒,这历史教训很多了,我们家一直是接受中原任命的,位居天下兵马元帅,难道邻国有难,可以坐视不救么?你们各位只想着一天到晚吃饱了饭就喝茶聊天,怎么就不为国家想想呢!”
于是,钱弘佐就命令统军使张筠和赵承泰带兵二万,水陆并进,南下去支援福州。福州的老李一听说援兵终于来了,赶快开了水门迎接,吴越军连夜进了城。
南唐的军队听说吴越的援军来了,立刻派兵急攻,攻进了东武门。老李和吴越军拚死抵抗,双方鏖战多时,都不能取胜,就僵持在那了。
南唐皇帝李璟又派信州刺史王建封再次前往福州,打算要增兵添将,尽快拿下福州。不料这个王建封的性格非常倔强,不肯听主帅王崇文的指挥。另外,陈觉、冯延鲁、魏岑、留从效这些人又彼此争功,这伙人各自都有个小算盘,好似一盘散沙,毫不团结,因此将士们非常灰心,完全没了斗志,所以这仗就没法打了,内部不团结,各自为战,想打胜仗,难度太大。
李璟又任命江州观察使杜昌业担任吏部尚书,杜昌业到任以后,查阅了国库的账簿,叹了口气,说:“连年用兵,国帑将罄,如何能持久呢?”打仗打的都没钱了,这国家怎么维持啊。
再说晋朝皇帝石重贵,他本来也有发兵去支援老李的打算,但是北方边境一直不消停,老是有敌兵进犯,因此他根本就无暇南顾,只好用一些官话敷衍了一番,得过且过吧。在定州的西北,有一个狼山,当地的土人在山中修筑了一些堡垒,本意是想用来躲避敌寇的。这个堡垒当中有一个佛堂,由一位尼姑住持,这个尼姑名叫孙深意,她平时装神弄鬼、妖言惑众,自我包装,很多人就对她奉若神明。有一个中山人,名叫孙方简,他有个弟弟叫孙行友,这兄弟俩就跟这个孙尼姑套近乎攀亲戚,以子侄辈服侍这位孙尼姑,大家都姓孙嘛。孙尼姑后来生病死了,孙方简就对外宣称,说孙尼姑是坐化的,用大漆刷了尸体,加以保护,给搞成木乃伊了。然后他们把这个木乃伊放在神龛里边,身上穿的服饰还像生前一般,并且用香花供奉着。结果很多人都信以为真了,大伙纷纷跑来依附,人数达到了好几百。当时晋朝和辽国闹掰了,这一打仗,赋税和徭役肯定就加重了,而且盗贼横行。孙方简这兄弟俩就自称有天神相助,可以保护人民。老百姓也是病急乱投医,登时趋之若鹜,都来求他保护,兄弟俩就挑选出壮丁,编成队伍,自称可以保一方平安。当时的情况就是这样,老百姓避难都跑到山里,犯法的、逃兵都聚在一起。大家都惶恐,这时候宗教就开始流行了。有的人稍微懂一点点宗教知识,就成了领袖。这就是宗教的世俗意义。
辽兵入寇中原,孙氏兄弟就带着大家一起抵御辽军,把抢来的盔甲兵器、牛马物资都分给了大家,大家都很高兴。以前老百姓都是一盘散沙,人家辽兵来了,自己只能伸着脖子让人家砍,自己的东西人家随便拿,现在呢,不光不用伸脖子了,还能砍辽兵,还能抢辽兵的牛马物资,这简直是敢叫日月换新天啊,所以附近的乡民听说以后,也跑来投靠,扶老携幼,络绎不绝,后来孙氏兄弟看到人数越来越多,又怕树大招风,官府前来讨伐,于是就投靠了朝廷。晋朝朝廷也想用他们来抵御敌人,就给他们封了官,任命孙方简为东北招收指挥使。孙方简带着人,屡次进入辽国境内劫掠,也颇有斩获,渐渐的就开始骄狂起来了,就开始向晋朝政府提出各种要求,人家政府怎么可能事事都依着他呢,所以有些事就没答应,孙方简一看,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背叛晋朝,投降了辽国,还说愿意给辽兵做向导,当带路党。
这时候河北正在闹饥荒,到处都是饿死的老百姓,兖州、郓州、沧州、贝州一带盗贼蜂起,官府也禁止不住。天雄军节度使杜威派部将刘延翰去塞外买马,竟然被孙方简给抓了,还打算把他献给辽国朝廷。途中刘延翰瞅了个空子跑了,一直跑回了大梁,报告朝廷说孙方简为虎作伥,对他要早做预防。晋朝皇帝石重贵就任命天平节度使李守贞担任北面行营都部署,让义成节度使皇甫遇做他的副手,彰德节度使张彦泽担任马军都指挥使,义武节度使李殷担任步军都指挥使,再加上指挥使王彦超、白延遇等人,率领步兵十营守卫邢州。李守贞虽然是统帅,但是他和内廷都指挥使李彦韬关系不好。李彦韬是冯玉的人,这时候已经掌握了军权,他就处处牵制李守贞,李守贞表面上对他很尊敬,暗中气的要命。这俩人内外不和,形同水火,这国事还好的了吗。
石重贵还担心吐谷浑再去依附辽国,就屡次召吐谷浑的首领白承福入朝,又是设宴款待,又是赏赐钱物,对他很不错,还让他去镇守滑州。白承福让自己的手下前往太原,找地方放牧。吐谷浑就是一个部落跟吉普赛人差不多,既没形成国家,当然也没有什么政府。甚至连领土都没有,走到哪活到哪。懂什么法律。所以违反了河东的禁令。节度使刘知远对这些违法行为依法处置。结果,吐谷浑的一名头目,名叫白可久,渐渐地就心中不满,他就率领部下投奔了辽国。
刘知远得到报告以后,就偷偷地跟自己的亲将郭威商量,说:“如今天下多事,这些番人部落老是在咱们太原附近出没,实在是我的腹心大患,而且那个白可久已经叛逃了,谁敢保证他不会私下里诱骗其他的番人!”
郭威说:“我听说白可久投奔辽国以后,辽国任命他为云州观察使,给他封了官。这事要是被白承福知道了,他肯定会羡慕,那时候他就会心生异志。俗话说得好:‘擒贼先擒王’,如果把白承福除掉,他的部落自然也就完了。而且白承福还特有钱,连喂马的马槽都是用银子做的,咱们如果能弄来这些钱,作为军饷,从此雄踞河东,就算中原出了什么变故,我们仍然可以独霸一方。天下之事安危难测,希望您早做打算!”
刘知远一听,觉得郭威说的在理,于是就秘密给皇帝上表,说吐谷浑这帮家伙反覆无常,希望把他们迁居到内地去。石重贵就派了人,去把这些番人拆散了,安置在了各州。
刘知远一看,现在白承福势单力孤了,就派郭威骗白承福来太原,白承福一进太原城,立刻就被刘知远的兵给围住了,刘知远就诬陷人家白承福谋叛,把他一家连同亲族四百多口杀了个精光。白承福那些财产也全都被没收了,然后刘知远奏明朝廷,说白承福打算谋叛。石重贵也搞不清真假,还下诏对刘知远褒奖了一番。
接着,又有三万辽兵入寇河东。刘知远命郭威带兵在阳武谷拒敌,郭威果然不辱使命,大破辽兵,斩首七千。张彦泽也报告朝廷,说泰州、定州两地连续击败辽军,杀敌二千。晋朝君臣听了以后,不免得意扬扬,觉得辽国已经开始衰落了,应该不难翦灭。
..............
知识卡片:
白承福在五代时期不算什么大人物,但是他是吐谷浑民族的代表。他一生的轨迹很能表现出吐谷浑在五代中期的动向。
吐谷浑族没有固定的地方,没有国土,他们基本上是和契丹人在一起生活的,但是人家契丹很强大,管理也相对比较正规。所以他们就成了少数民族,成了人家欺负的对象。而沙陀人建立的中原政权,不管是后唐还是后晋,契丹人想要欺负他们还是要掂量掂量的,即便是在石敬塘当了儿皇帝以后,契丹对他们也是有所顾忌的。
整个吐谷浑部族在夹缝里求生存,他们一直在契丹人那儿受欺负,哪儿有压迫哪儿就有反抗,吐谷浑人也很想揍这契丹人一顿,好出口恶气。石敬瑭投靠了契丹以后,后晋的大将安重荣因为不满石敬瑭给人家当儿子,所以就想要起兵造反。这时候他就想到了白承福。
白承福被安重荣一勾引,就带着他的部族来到了中原,这件事被耶律德光知道了,他狠狠地训了石敬瑭一顿,石敬瑭赶紧派兵去找白承福。人家白承福一直在山里头,化整为零打游击呢。等把白承福找到以后,石敬瑭忽然有了个小想法,他觉得,这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而且和契丹人有民族仇恨,与其把他们剿灭,还不如把他们留下为己所用。其实石敬瑭内心深处也很想摆脱傲慢无礼的契丹人。因此他就派刘知远去安抚他们,当然这些都是背着契丹人进行的。在后晋的维护之下,这支吐谷浑部族才生存下来了。
石重贵继位以后,彻底和契丹闹掰了,白承福正式被封为大同军节度使,待遇非常好,白承福就是在这段时间发家的。他好日子还没过几天呢,吐谷浑部族里边突然爆发了一场瘟疫,死了不少人。他这人口突然减少了,石重贵就重新安排了他们,让他们分散到各州,白承福死了以后,吐谷浑部族彻底土崩瓦解,从此就很少再出现了。
土地对一个民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那是这个民族的家园,维护土地的所有权就是维护这个民族的命脉。一个没有土地的民族是非常可怜的,走到哪儿都被人嫌弃。这就是以色列人为啥会拼死扞卫他们土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