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出关
大家还记得那个不倒翁冯道吧,他这会儿担任的官职是威胜军节度使,现在他也从邓州来到了汴梁,耶律德光以前就经常听别人说起冯道的名字,知道这个老头名气挺大,现在听说他来了,立刻召见。冯道跟以前一样,见了耶律德光就规规矩矩地下拜行礼,耶律德光就调戏他,说:“你自己说说吧,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老头呢?”
冯道说:“我嘛,就是个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头。”
耶律德光听他这么一说,就忍不住笑,真是个老滑头,又问他:“你看这天下的老百姓,要怎么样才能解救他们呢?”
冯道说:“现在这个时候,就算是一佛出世,恐怕也救不了老百姓;但是皇帝你却是救得了的。”
耶律德光听他这么一说,挺高兴,就让他担任太傅,兼任枢密顾问。随后耶律德光派使者出京,向各地传达命令,各藩镇都纷纷争着向耶律德光上表称臣。惟独彰义节度使史匡威据守在泾州,不接受辽国的任命。雄武节度使何重建甚至直接把辽国使者杀了,然后率领秦州、成州、阶州这三个州投降了蜀国。
杜威自从投降了辽国以后,又恢复了原名,又叫杜重威了,以前他去掉名字里那个“重”字,是为了避皇帝石重贵的讳,现在你石重贵已经不是皇帝了,你都成了负义候了,我还避讳什么?他就率领自己的手下驻扎在陈桥,就是后来赵匡胤搞陈桥兵变那个地方。
耶律德光当初还在河北的时候,对杜重威是很不放心的,担心他手下兵太多,万一要是生出什么变故来,不好收拾。于是就下令,让他缴出几百万副铠甲,然后搬到恒州去储存起来,还有几万匹战马,都赶着去了辽国。现在耶律德光进了汴梁,就打算派辽国的骑兵,去把这些后晋的降兵全部赶到河里,斩尽杀绝。
耶律德光的手下就跟他说,你要是这样搞,那其他地方的晋兵听说了,必然会誓死抵抗,坚决不投降,所以你不如加以安抚,慢慢再想办法处理这些人。耶律德光虽然暂时也接受了手下的意见,但是还是挺担心,所以给那些降兵的粮草也不按时供应,搞得陈桥这些士兵白天挨饿,晚上挨冻,一个个的都骂杜重威。
杜重威被骂的受不了,就把部队的情况报告了辽国皇帝,说再这样下去要出事的。耶律德光就召来赵延寿商量对策,他自己还是想把这些降兵全都杀了以除后患。赵延寿说:“陛下您亲自冒着枪林弹雨拿下了中原,您是想归自己所有呢,还是只是替别人暂时保管呢?”他这就是在暗示耶律德光呢,你不是说过让我当皇帝嘛。
耶律德光不傻,当然明白赵延寿的意思,马上就变脸了,说:“我举国南征,五年以来衣不解甲,才得到中原的,难道甘心把它让给别人么?替别人保管,替谁保管,替你保管?”
赵延寿说:“这晋国,南边有唐,西边有蜀,皇帝知道吗?”
耶律德光说:“废话,你当我傻呀,我当然知道!你有话直说。”
赵延寿说:“这晋国东边从沂州密州开始,西边一直到秦州凤州,绵延有好几千里,连接着吴蜀,晋朝曾经用兵防守,连年不懈。我想,南方暑湿,北方人无法长期生活,以后您车驾北归,没有兵守卫边疆,那吴蜀必然会乘虚入寇,恐怕到了那个时候,中原就归别人了,你这么多年的辛苦,那不就白忙活了吗!”
耶律德光一听,也吃了一惊,说:“这个我确实没想到,那么照你所说,我现在应该怎么办呢?”
赵延寿说:“最好是让陈桥的降兵分别守在南部边疆,这样一来呢,就不用担心吴蜀为患了。”
耶律德光说:“我过去在潞州的时候,一时失策,把所有投降的唐兵全都交给了石敬瑭,结果晋朝得了这些兵将,反而跟我作对,我转战这么多年,直到现在才把他们打败了。现在他们落在我手里,如果不把他们全部除掉,这后患可不浅哩!”
赵延寿说:“过去我们手里没有他们的人质,所以才会出现后来这个结果,现在如果把这些边疆将士的家属全部安置在恒州、定州、云州、朔州,然后让他们每年轮流去守卫南方,他们顾虑自己的妻子儿女,就不敢闹事了,这才是上策!”
耶律德光听了,说,好主意,于是就下令,让陈桥的那些降兵都老实地待在军营里,等候命令。
再说后晋这位被废的皇帝石重贵,按照辽国皇帝的命令前往黄龙府,石重贵实在是不想去,但是又不敢不去,所以就拖延了几天。耶律德光可不等他,派了三百名骑兵去逼着他上路,石重贵没办法,只好带着家眷出发。除了石重贵以外,皇太后李氏,皇太妃安氏,还要皇后冯氏,以及他最小那个弟弟,本来应该当皇帝的石重睿,皇子石延煦、石延宝,也都得跟着一起走。另外还有五十个宫女,三十个太监,五十个卫兵,还有什么医生、厨师等等,一大堆人。耶律德光又派晋朝宰相赵莹、枢密使冯玉、都指挥使李彦韬陪着去送石重贵。沿途所经过的州郡官员听说石重贵打这过,都不敢接待,怕得罪了契丹人。就算偶尔有人来给石重贵献点东西,也都被辽国的骑兵给抢走了。可怜石重贵这些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而且山川艰险,风雨凄清,他回忆起自己当初身在皇宫,和冯皇后等人调情作乐的情景,那简直是恍如隔世。
石重贵这一行人到了河北磁州境内,磁州刺史李谷在路边迎接他们,两个人见了面,相对流泪。李谷边哭边说“臣实在是没本事,有负陛下了!”石重贵哭的都停不下来了,喉咙里好像是被什么东西给堵住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李谷把自己的全部积蓄都拿出来,献给了石重贵,石重贵接受以后,好不容易才说了一句:“从此以后,与卿永别了。”
辽兵一看,来吧,探视时间到了,就催着李谷赶快走,我们还赶路呢。李谷只好拜别了石重贵,自己返回了磁州。
石重贵走到中渡桥,就看见了当初杜重威的大营遗址,他这时候突然非常的愤怒,叹着气说:“老天爷啊!我家有什么地方对不起杜贼的,竟然被他破坏!”说到这,又忍不住大哭起来。左右勉强劝慰,石重贵这才过了河,继续北上。当初那么多人劝你,他不要用杜重威,他就像吃了秤砣一样,非要用这个人,现在哭又有什么用呢。
石重贵走到幽州,全城的老百姓都来迎接围观,有的人还牵着羊捧着酒来献给皇帝,辽兵就在那驱赶老百姓,不让他们见石重贵。石重贵非常难过,百姓们也是唏嘘不已,咱这皇帝,是不是要被带到战犯管理所去了。石重贵进了城,在这驻了十来天,当地守将奉辽国皇帝的命令,给了些酒肉。赵延寿的母亲也准备了酒菜来献给这位前皇帝,石重贵和随行的这些人才算是吃了顿饱饭。
随后,石重贵又从幽州启行,继续上路,过了蓟州、平州,出了山海关,只见眼前榛莽塞路,尘沙蔽天,路上也没人给供应饭菜了,大家都饿得饥肠辘辘,无精打采。夜里住宿的时候也不一定有客栈驿馆可住,往往是在山脚树林之间胡乱睡一觉,凑合一下。幸好到处都有野菜,宫女们和那些随从们就去采了野菜来,凑合着吃点,填填肚子。大家就靠着这些野菜苟延残命。当时耶律德光下过命令,说是等他们出关以后,就停止供给,我看他这是打算把石重贵饿死算了,确实挺狠的。
............
知识卡片:
山海关大家都很熟悉,实际上在五代的时候它还不叫山海关,我们这么叫它只是为了给大家指明那个地方。山海关其实是在明朝洪武年间,也就是朱元璋当皇帝的时候才改成这个名字的。
山海关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它主要是用来防御东北方向的少数民族入侵的,从地理位置上看,它一边是山,另一边是海,所以才起了这么个名字。
东汉末年,曹操远征乌桓的时候,曾经从这儿走过,当时这个地方还没有设立关卡。到了隋文帝的时候,这里才正式建立了关卡,当时叫榆关,不过在唐朝以前它的地位并不是非常重要,因为当时中原面临的主要是西北少数民族入侵。东北方向的少数民族力量还比较弱。后梁的时候,山海关落到了契丹人手里,宋朝也不存在防守山海关的问题,因为当时那个地方并不属于中原王朝。
在明朝早期,山海关的战略地位也远不如明朝中后期重要,真正让山海关变得重要的,是因为建州女真人的崛起。辽东是抵御女真人的前线,如果山海关丢了,那明朝的军队就只能走水路了。所以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就不断的在修缮山海关,一直修了两百多年。山海关耗资巨大,修建的时间也最长,到了明朝后期,辽东丢掉以后,山海关就成了中原的最后一道屏障。
山海关除了总关以外,周围还修建了很多大大小小的城池堡垒,不过这些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了。在冷兵器时代,山海关只要不开城投降,硬打是打不下来的,清兵能入关,就是因为吴三桂开关投降了清朝。
到了近代,山海关已经成了联系中原和东北的枢纽,从锦州到山海关的铁路线是兵家必争的。现在的山海关仍然是华北到东北的交通枢纽,光是一个不大的秦皇岛市就有三个火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