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历530年。
帝辛5年。
三年教训,帝辛感觉,东征的契机到了。
飞廉的车马分离战法早已未雨绸缪。
接下来,就是选择一个合适的时机,剑指东夷!
阿虎提醒帝辛:“大王,岐周不可不防!”
帝辛却说:“大商的威胁在东不在西。前朝二世失国,教训惨痛啊!”
红梨花道:“据我所知,前朝二世失国,是被东面的有穷国抢走了王座。而有穷国的大位,则被更东面的一个少年摘走。”
“红侯言之有理!”阿虎点点头,道,“东面是急所。”
“不过,阿虎,你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岐周,日益强大,需要注意。但我认为,现在的西方不构成威胁。有子仲镇守孟津,就算岐周来犯,我也来得及应对。”
“有二哥在,孟津很稳。”红梨花充满信心道。
“嗯,二王爷携天子剑镇守孟津,想必姬昌是突破不了这道防线的。”阿虎表示赞同。
“哈哈!就是!我们要对殷商二哥有信心!”帝辛大笑着举杯。
此时,姬昌不仅被帝辛封为西伯,还在朝中位列三公。
帝辛身为天子,对姬昌相当倚重。因为他看得出来,姬昌是个人才。
执政使费仲进言:“大王,西伯的权力有些大了,恐酿成大患。”
“大费,不要这样说。姬昌是个有才能的人。我就是爱才。我要运用姬昌的才能,替我摆平西境。飞廉虽勇,但毕竟只是一人。东征就要开始了,孤不想在西面发生麻烦。”
“大王英明,我只是帮大王记得这一处隐患。”
“你的意思我明白。我心里有数。我爷当时不就为了天下稳定而杀了上一位西伯、姬历吗?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也不会输给我爷。唉,希望姬昌不要让我失望吧。天子,也不能为所欲为啊。当年,我爷的心里恐怕也不好受。”
这是在帝辛的私人宴会上说的,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
帝辛重新明确了姬昌西伯的地位,亲手将象征攻伐的弓箭授予姬昌。这就意味着,姬昌在西部地区的征战得到了授权,属合法行为。
姬昌自然感谢有加。但他的目的已经越来越不纯粹了。
天下并不太平。
帝辛从父王那里接过来的虽不是一个烂摊子,但也不是能坐享其成的。好在,他也不是一个安分的君王。
“有姬昌挡在西面,孤就可以全力对付东面了。”帝辛召集群臣,丝毫不掩饰对姬昌的信任。
这是一种策略。有了这种“忠臣氛围”,姬昌就算要反,也要考虑影响吧。
东征的时间,被帝辛定在这一年的朝歌晚宴之后。
他要在朝歌晚宴上最后摸一摸天下诸侯的底,并施加一些压力,为接下来的东征制造一些烟幕弹。
朝歌晚宴之后,东征开始之前。
还发生了一件事。
比干和箕子出狱了。
这来源于帝辛的自信。
他自认为已经榨干了比干和箕子的全部财富,连同子启的财富。
况且,五年的时间,已经摧毁了叔侄系的势力根基。
就算比干心怀叵测,也折腾不起什么浪花了。
更重要的,他帝辛已经足够强大。
虞典、阿虎、飞廉、费仲、红梨花、子仲……
他的心腹亲信已经上位,羽翼已丰、气候已成!
殷商的天下,是他帝辛的天下!
放眼殷商,只认他帝辛一人!
就算比干再能,也不能煽动成功。
不如把比干放出来,换取一点可有可无的仁慈之名。
于是,比干和箕子,就被刑满释放了。
谁也没有想到,这将触发一个惊人的事件!
如果帝辛可以未卜先知,或许他会再多关比干几年。
但非常可惜,比干,被放出来了。
就在殷商瞄准东夷的时候,歧周,这个不起眼的小部族越发壮大,终于成为仅次于大商帝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到了姬昌父子这一代,歧周已经有了和大商叫板的资格。他们,已经不满足于臣服大商。
天子之位,惟有德者居之。
姬昌的德行已经修炼得很好了。
这德行,不是他一人修来的,是在他之前多位周族君主努力的结果。
如果没有前人积累下来的德行,姬昌也不敢觊觎天子之位。
只是,姬昌的德行还远远不及帝辛。
大商,毕竟积累了五百多年的德行,岂是一个蛮夷小国就能轻易撼动的?
然而,野心一旦滋生,就如烧不尽的野草,恣意生长。
殷历525年至530年,继承周族大位的姬昌延续了其父季历的励精图治、开疆拓土。
这几年,大商经历了三王之乱,天子帝辛磨刀霍霍向东夷,为歧周带来了宝贵的发展机遇。
尤其是孟津自贸区的发展红利,着实冲昏了这位西伯侯的头脑。
这位伟大的西伯侯,也有缺点,也会犯错!
姬昌也是个平常人。
眼看周族在他手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不自觉就有些飘了。
他甚至认为,即使是天子之位,他也坐得!即使帝辛文韬武略,他也能拼一拼!
虽然是以身犯险,但他终究抵不住巨额回报的诱惑。所以,当子启找到他时,他稍加推辞,便立即加入了“反天同盟”。
姬昌如此果断,也有感情用事的部分。他的父亲姬历就是被帝辛的爷爷文丁杀害。他是有仇恨的。父债子偿,爷债孙还。
“西伯侯德行深远,天下爱戴。待吾登上王座,定与歧周为兄弟之国,绝不攻伐!”
“微子大义,姬昌拜谢。”
子启和姬昌就这样狼狈为奸。
比干和箕子的出狱,就是子启和姬昌在背后运作。
子启虽然在孟津自贸区白手起家,但面对两位王叔的高额买命钱,终究是杯水车薪。
子仲,是指望不上了。
这家伙跟了帝辛,当上了孟津镇守者,风光无限!
已经不愿意再铤而走险。
这怨不得他。
他是殷商二王爷,手里有天子剑,可代替天子决断孟津事务。
这份荣耀和权柄,已经很好了。
即使子启当上了天子,恐怕也不能给他比现在更大的封赏。
既然已经得到了最大的封赏,有何比冒险去追逐和现在相当的东西呢?更何况,还不一定比现在更好。
总之,子仲是完全没有参与子启篡位阴谋的动力。
他当初保子启出来,更多地是出于兄弟手足之情。
他为此散尽家财,算得上仁至义尽了。
况且,现在他还给予子启力所能及的庇佑,当着帝辛的面照顾子启的生活,是不能再出格了。
他与帝辛一样,见不得兄弟相残。
如果再来一次政变,他真的无法想象!
或许帝辛真的会杀了子启!
到时候,他子仲估计也不想替子启说话。
人,总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如果子启因此而死,那也是咎由自取。
说实话,子仲目前是对子启不满的。
他的这个大哥,依然没有悔悟,还在做着不切实际的天子梦。
早在父王立太子的时候,子仲就已经预料到了今天。
如果天子之位真的是子启的,那么父王就不会出尔反尔,硬生生地废掉子启,而立帝辛。
子启,注定当不了天子。
可现在,子启还是没有醒悟。
都三十多岁的人呢,怎么就不能成熟点呢?
子仲没有劝说子启。
他知道,他的大哥不可能听他的。
这也就是他毫无存在感的原因。
他的话,没有人听。
也就是在赛车界,他才有权威。
当然,在帝辛赐予他天子剑、封他为孟津镇守者之后,他才有了些许话语权。
从某种角度来说,帝辛对他更好。
就算仅仅出于感恩,他也不能背叛帝辛。
更何况,他心里装的是殷商,装的是他们的商族!
他不想去管子启和帝辛的恩怨,他只想安静地玩赛车,安静地镇守孟津。
是故,他没有给予子启后续的援助。
这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子启与姬昌的勾结。
子启能耐不大,但终究有些才能。
他游说姬昌,获得了大量援助,为两位王叔支付了天价的买命钱。
所以,比干和箕子才能提前出狱。
子启以为自己很聪明,却不知道那都是帝辛的套路。
姬昌的心情越来越美丽。
自从他与子启达成攻守同盟之后,就越来越有精神!
他对子启的要求是来者不拒。
无论子启需要多少钱,他都无条件满足!
当然不是无条件的。
他要让子启取代帝辛。
让殷商成为岐周的傀儡!
只要扶植子启登上殷商王座,那么,他姬昌,就能骑到殷商的脖子上拉屎!
哈哈哈哈!
文丁杀死了姬历。
这个仇,不能不报!
他姬昌,不是文丁的对手,所以他忍了。
文丁的儿子帝乙,也是一位狠角色,所以继续忍。
帝乙的儿子帝辛,同样有两把刷子,但,不能再忍下去了!
扮猪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现在,是吃虎的时候!
姬昌,豪气冲天!~
他没有对任何人讲。
关于反天同盟,他全都是一个人在操作。
就连姬考和姬发都不知情。
不过现在,姜尚,被他拉了进来。
他的这个女婿,要比姬考和姬发可靠,至少,姜尚不会泄露秘密,还会忠实地执行他的意志!
姬考,太聪明了,太有独立人格。
虽然未来的岐周之主需要姬考这样的独立人格,但现在却格格不入。
没有哪个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和自己抬杠。
就连帝乙也是如此。
姬发倒是不抬杠,但能力不行,不靠谱!
况且,这小子胸无大志,太信赖姬考。
如果让姬发参与反天同盟,恐怕第二天姬发就会告诉姬考的吧?
这是不能允许的。
所以,连姬发也要瞒着。
姬昌的心机很深。
他可不是老糊涂!
实际上,哪个人,不是越老越厉害?
握着一辈子的经验,怎么可能轻易服气别人?
更不要说姬昌这样的西伯侯了。
疑人不用。
用人不疑。
他只用最放心的人。
姜尚,能够令他放心。
他要等的,就是比干出狱。
子启,是扛不起反天同盟的。
必须要等比干出来!
殷历530年。
比干、箕子终于出狱了。
子启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姬昌也盼来了这一天。
这两位都有些等不及了。
子启等不及要取回本属于他的王座。
姬昌则要挑战天子权威!
他们跃跃欲试。
这一年,大商对于东夷各国的经济制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强度。
帝辛要在开战前,先运用经济剪刀,剪除对手的财力。
比干、箕子干起了老本行。甫一出狱,就与西伯侯立即着手谋反事宜。
“两位王叔,可算是出来了!我与西伯等得都急死了!”
“姬昌愿为‘反天同盟’肝脑涂地!恳请两位大人指教!”
“西伯言重了。我们是要一起谋取利益,怎么会肝脑涂地呢?想想有我们这样的豪华阵容,天下还有谁人能挡?箕子,对不对?”
“比干王兄所言甚是!我们有先王立下的合法继承人子启,帝辛不过是凭借阴谋诡计意外得到了王位,道义上我们占优。比干老兄文武双全,又有西伯德行强大。我们的事业想不成功,都难呢?”
“哈哈哈哈......”
子启和姬昌都笑了。
只有比干和箕子保持冷静。
他们就谋反细节进行了反复磋商,确保行动天衣无缝。
整个过程中,比干和箕子都很谨慎,但子启和姬昌却笑谈两位王叔坐了几年牢,胆子养小了。
比干不以为意。是啊,我的胆子小了。是因为我亲眼见到、亲身感到天子的怒火!你们没有坐上五年牢,你们当然可以胆子大些!
密谋的最后,就是一些展望未来的措辞了。
子启狂妄。
姬昌自信。
箕子看向谋略最为深广的比干。
只见比干抿紧了嘴巴,以不易被人察觉的姿态微微摇头。
这两个家伙!是像干大事的人吗?
有了前车之鉴,子启依然毫无长进!还是这么狂妄!骄兵必败!更何况,你有啥值得骄傲的?你仅仅是比帝辛早生了几年,除此以外,你还有什么值得夸赞的?枉我悉心教育你多年,你是智障吗?
还反天同盟,大话精!成功了再说反天吧。不然天子一怒,让你裤裆湿透!
还有姬昌!
都说西伯侯德行深远,深受天下爱戴,真是一个好君主啊!
依我看,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
与帝辛相比,无论心计、胸怀、性格,姬昌都差之远矣!
唉,放眼天下,竟找不到一个能与帝辛匹敌之人!
我比干或许能与帝辛拼一拼,但奈何帝辛掌握了天子重器,真是不幸。
算了,眼下也找不到比姬昌更有实力的外援了,将就着用吧。
两个呼吸间,比干思绪万千。他仿佛再一次预见了失败的苦果。
羑里监狱,他真是不想再进去了。
他的内心发出一声深重的叹息。
老天爷啊,既然生了比干,又为何再生帝辛呢?
天道,真是看不透!
饶是如此,比干仍然表情坚毅,道:“有我等为内应,西伯举兵,大事可成!”
……
……
“战报,西伯反了!”
“姬昌?”
“歧周大举进犯,望天子定夺!”
正在拜将台上演讲的帝辛匆匆离开。
他黑着脸。
这个姬昌,真几把反了!是我看错了人!
大军已经在东部集结,甚至有先锋军向东夷地界进发。
偏偏这时候......
为什么是这时候?
这个时候,朝歌空虚,孤的大军多已东调。可是,姬昌应该不知道,他三个月前、在大军调动前,就回到歧周了。怎么会?
哦!两位王叔刑满释放了!
妈的!
当天傍晚的晚些时候,飞廉被帝辛秘密召进偏殿。几句话的功夫,飞廉就赶回了军营。
当天夜里,五千士兵匆匆开拔,往东行进二十里之后,掉头向北,钻进太行山,隐秘地向西机动。
东征的大旗依然还在。各路大军有条不紊地向边境集结。东夷各国都屏气凝神,枕戈待旦。一片紧张的气氛在东夷地界弥漫开来。
东夷的方国望见了飞廉的帅旗,但飞廉却渐渐看清了周贼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