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现在的社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就要谈改善东北交通运输环境,是明显不现实的。
都不说柏油路,沥青路,就连铺个石头路都是对当下技术条件的巨大挑战。
“六是人口问题。因为天气寒冷,现在也没有什么御寒保暖的措施,所以人口稀少也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当代人口迁徙较低。
要将以上问题全部解决后,人口得到迅速增长,东北才可能得以正式开发。”
听到这里,李睿明显松了一口气。
“我原先还以为,你是背后有足够强大的智囊团,才支持着你成功做下那些事的。”
“我还担心你其实只是某个世家推出来的傀儡,意在于迷惑父皇的耳目。”
“但现在我确定了,你确实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天才!”
“就凭你刚刚短短的这几段话我就能确定,大周朝堂之上,论对帝国东北的认知,你当属第一!不可能是谁的傀儡!也没有谁能操纵这种水平的傀儡!”
“我还是得再次感叹,你这个年纪怎么可能就会有这种水平的认知能力啊!”
“而且我也没查到你去过帝国东北的记录,可你怎么就会对东北如此了解?”
“难道你是天上全知全能的神佛转世吗?”
好嘛,项燕内心暗道,转世倒是猜对一半了,可神佛就错到离谱。
不过也是,这个社会还没有多少话本小说。
对于未来人这个题材的创作还属于一片空白。
所以不可能猜到自己其实是未来人也是情理之中的。
“对了,妹夫。”
解开怀疑之后,李睿也是变得熟络起来,连称呼都变得亲密了。
而听到自己的皇兄如此称呼项燕,元华公主也是脸上迅速爬上绯红。
不由得娇斥了一声李睿:
“皇兄!”
“哈哈哈……”
三皇子笑了起来,“板上钉钉的事,提前这么称呼也没什么嘛!你这个未来夫婿我替你把过关了,绝对是当世才子之首之一,你嫁给他绝对不会错。”
然后三皇子又继续对项燕说:
“妹夫,我听说之前在京城的时候,你对商业这块鼓捣得挺多。”
“对我们大周朝廷现在重农抑商的基本国策,你有什么看法?”
“或者说对于商业本身,我想听听你的真知灼见!”
李睿看着项燕的目光炯炯有神,像是在发光一样。
项燕想了想,这些事自己以后都是要做的,或许现在拉个帮手过来也不错。
于是谈起了自己的看法:
“重农抑商这个思想可能是起源于魏文侯之相李悝。”
“李悝在魏国治国有两项重农的措施:第一项是‘尽地力之教’。所谓尽地力之教,就是高度重视农业生产,设法增加农业产量。”
其办法是地方百里,……除山泽邑居叁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斗;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
李悝的‘尽地力之教’就是要让农民‘勤谨’耕作,争取好的收成。
为了提高农业产量,李悝主张播种时“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获如寇之至。”
这就是说种植要多种经营,有的作物受灾害,其他作物还可以收获。
耕要用力深耕,除草要勤,要锄几次;收获时要像防备盗寇那样迅速有效以免遭受损失。
第二项是,创“平籴”法。为防止“籴甚贵伤民(非农业居民),甚贱伤农。
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李悝创“平籴”法。
“平籴”采取的办法是把年景分为:上熟、中熟、下熟、正常、小饥、中饥、大饥7种。
计算出7种年景下,一户耕田百亩的个体农民的收入,制定出在大熟、中熟、下熟3种年景下向每户农民收购粮食的数量。
而后在大饥、中饥、小饥年景时把这些粮食平价粜出。
这样便有“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的成效。
李悝由于把以上两项政策“行之魏国”所以魏国“国以富强”。
在李悝看来,农业几乎是国家财富的唯一源泉,所以他说:“农伤则国贫”。
接着他又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认为工商业的发展会损害农业,会使百姓饥寒,国家贫困。
所以他说:雕文刻镂,害农之事也。锦绣纂组,伤女工者也。农事害则饥之本也。女工伤则寒之原也……故上不禁技巧则国贫民侈。
而李悝的政策明显影响到了后世的改革家卫鞅、也叫公孙鞅。
卫鞅入秦主持变法后得封地改名商鞅。
后世称为商鞅变法。
而也正是在商鞅变法这里,重农抑商政策正式成型。
后随着秦横扫六合,统一宇内。
以及之后的汉承秦制。
重农抑商这个政策也就正式扎根于中原王朝政治的血统之中。
与每个朝代相生相伴。
历代王朝都强调“以农为本”。当代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可以说重农抑商政策与封建制度相始终绝不是偶然的,而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
“中原王朝的强盛与重农脱不开干系。”
“但是!”
说到这里,项燕停了下来,盯着李睿的眼睛缓缓说道,
“但是历朝历代都看错商业了,它是有自己的弊端与一定对王朝的危害不假。”
“但从古至今,直到今天,这个世上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想到,商业对一个国家的发展究竟有着各种恐怖的推动力量!”
“这个世界的未来,一定是商业国家的未来!”
对项燕所说的那个对国家发展的恐怖推动力量,李睿理解不了。
但并不影响他对商业已经有的思考,其实他已经隐隐能感受到商业之中所蕴含的潜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