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书接上回
见那一群黑压压的人在突破了边境之后,便如同风化皲裂的岩石一般,慢慢的只剩下骷髅之后,向着他们的方向冲出来时。
她一时之间不知该如何是好,只听得身边一声厉喝,“快走!”
手腕被人紧紧抓住,向前狂奔而去。
而身后那些冲出来的人,在午后斜飞的阳光里,逐渐变成了行走的骷髅。
场面犹如美国好莱坞大片一般。
三人行走一处高处,纵身一跃,便跳了上去,而底下那群已不能称之为人的骷髅正张牙舞爪的向他们的方向攀爬着。
罗迦极是厌恶的看着那些脸上挂着一些横飞的碎肉,空旷的眼底只剩下漆黑洞口的人,衣袖一挥,便将最前面的那些试图攀爬的人给甩了下去。
随即便一阵骨头碎裂的声音,咔嚓咔嚓的响个不停,像是多米骨的牌,成片的倒塌下去。
一阵疾风起,山顶之上的树,被刮的沙沙作响,万里的晴空被黑云掩埋。
熟悉的惊雷之声于头顶之上响彻,闪电咔嚓一声劈在三人之间。
长着青苔的石头之上,被雷电劈的起了一层淡白色的烟气。
碎裂的小石子,四处横飞着,三人不得不别过头去,只是那风极是怪异,几乎是片刻之后,忽然一切安静了下来。
凤箫与罗迦相对而立,四周是漆黑的岩壁,而穹顶之中,以各种异域的花色所制的藻井,显得极其突兀。
两人再一回头,方才惊骇,雁丘不见了!
……
雁姑娘只觉得人生真他妈的精彩阿,才不过一个转头的功夫,身边两人又不见,只剩下她自己一个人,站在一处看上去有点熟悉,细看又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的地方。
而此处极是宽阔,穹顶之上,吊着一块硕大的水晶,被匠人精致的手艺雕琢而无数的立面,不知是谁头脑不错,竟然在那水晶之中镶嵌了鲛人珠,整一个简化版的现代水晶大吊灯呢。
藻井的样子,有点像清代故宫里的花色,带着一种关外异域的风情,只不过哪里有一些不同。
她一时没看出来。
目及之外,有像是一个宽阔的室内广场,目测可以容纳上千人,这样看来,这里更像是一种天然形成的大殿,只不过被人后期加以装饰,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五人合抱的黑色檀木廊柱,上面雕刻着各种莲花形态,仔细一瞧,在那莲花心里,竟然还藏着神像。
只不过用的这种材质的原因,看得不甚至真切。
倒是那黑色檀木看上去极是高雅,像是历经千年眼睛,看着这国度沧海桑田的变化。
雁丘站在这空旷的大殿里,并未移动半步。
因为她并不确认自己到的这里,是实境,还是幻境。
按陛下的推测,自己已历经六道之中的畜生道,饿鬼道,天道,地狱道,人道,那么,此地是否是最后一道,阿修罗道!
她对于婆罗门教所制定出来的这什么六道不是很感冒,至于这阿修罗道又是个什么样的险境也不清楚,只知道这种六道轮回大阵,是有时间限制的。
她老人家本来就懒,也懒得去应付那些魑魅魍魉,我就坐在这里,反正时间一到,你会自动消失的。
她盘腿一坐,开始闭目养神。
“吾儿雁丘!”
谁的声音自穿越千山万水,从遥远的记忆深处走来。
她的身颤了一下,到不是那因那句话,而是那声音!
那句尝尝萦绕于梦里的声音,竟然与现实之中缓缓重合。
不错,这次她真的没有听错,清丽而婉约的声音是真真实实的传来的。
更让她震惊的是,这声音,她在前世,也是听过的!
是什么时候?好像自五岁前,又好像是五岁之后被收养之后。
在哪里听过?一时想不起来。
她只觉得一阵头痛,像是要炸裂一般。
那些被尘封起来的东西,正缓缓的启开了钉子,吹开盖子上的飞灰,打开泛黄的卷宗,查找那些属于历史的真相。
雁丘只觉得自那声音出现之后,她的脑子如同煮沸的水一样,咕噜咕噜的沸腾起来,似乎要冲破脑壳飞向九霄云外。
“吾儿!”
“吾儿,母亲这一生无任何所求,唯愿你能拥有一个饱满鲜活的人生。
母亲希望你这一生能被不公平对待,如此,你方才知晓公正正义乃不是理所当然。
希望你遭遇背叛,如此方才知晓忠诚的重要。
希望你偶尔遇到不幸,如此才能意识到运气与机遇,本不是唾手可得,而失败也不是应得的结果。
希望你能感受孤独,如此方才不会把别人的付出当作理然当然。
当你发现黑白不是那么分明,世道不是那么公平,那时你将有能力面对这一切,但我仍然希望你的眼睛和心依然纯净。
我需要为我的母国寻一位君王,她能承受得了风雨侵蚀,更能经得住荣耀无上,她虽历尽千辛万苦,遍尝人世风霜,却扔能以纯净的双眼看待一切……”
那个嘱咐一遍遍的在脑中响起,逐渐与眼前的景象重合。
雁丘睁开猩红的眼睛,那里面倒映着漫天的血火,于那滔天的大火之中,一个婴儿的身影,缓缓出现在视线里。
她那么小,那么轻,像是一片羽毛,随着涤荡而起的夜风,缓缓飘摇着。
桐城某郊区的一座废弃多年的古塔失火了,那是一座年代久远,久远到无历史可以追溯的,无证据可以考证的古塔。
因经费的欠缺,古塔的修葺一直搁置着,政府的财政资金不足,新上任的书记一心只想发展经济,哪里会顾得上这样一个不无年代可考证的塔呢。
在某一年的一个元宵节里,这里处有古塔的地方成了一处灯会之地,也许是谁的方案提的不错,竟然得到了采纳,将古塔重新修葺一翻,于正月十五上元节之日,重新装点一些。
其实所谓的装点,不过是将塔身的那一周,围了一层极廉价的彩色灯泡,而塔下面,则一条长街,密密麻麻的聚集了商贩。
一些人挂起了国旗,还有的写着庆祝香港回归,等字样。 有些兴奋,有些躁动。
一些年轻人,拿着焰火棒,叽叽喳喳的放着烟花,人来人往,赏着走马灯,观着飞龙灯,还有一些文艺女青年,站在那一片灯谜之下,巧笑倩兮。
一派祥和的征兆。
无人发现,那古塔之下一处角落里,已被人踩灭的烟火棒,最后一丁点的火星,在风起时,缓缓点燃。
将垂落于角落里的那些廉价小彩灯的线点燃。
滋滋啦啦的燃烧之声,被喧嚣之声所湮灭。
火,在一点点的烧起。
当有人反应过来时,古塔周身,已遍布了火球,像是画上一层火线一般,远远看上去甚至壮观。
轰!
一声巨响,塔顶那块年代久远的黑檀轰然倒塌,火星迅速的窜入人群之中,人群里开始出现女人的尖叫,孩童的哭泣。
吵杂与慌乱的声音,开始慢慢响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逃离,撤退。
消防车其实早已候在场外,这种地方的灯会,当地政府都会做一些应急措施。
有人高喊一声,“大家有序撤退,不要慌乱!”
有消防员带着水枪向着古塔奔去。
忽然有人声高喊,“刚刚有个孩子爬上去了,快去救救那孩子!”
一时之间糟乱的现场安静下来,大家屏息的看着古塔上的一切,为那个生死不明的孩子担忧着。
浓烟逐渐淡了下来,一名消防员抱着一个三四岁大的孩童,从塔上走了下来。
那孩子满脸的黑灰,安静的却如同睡着一般。
次日桐城日报,千年古塔着火,五岁孩童险些丧命。
监护人不露面,五岁孩子该何去何从!
配的图便是那个消防员怀抱着孩子的照片。
而这张报纸被一个姓雁的大学教授看到了,他们夫妻结婚多年,却一直未曾有孕,而那下报纸的下方,写着孩子已被送入了福利院。
于是这户教授带着夫人,奔去了桐城,办了领养手续。
这位雁教授,是帝京A大历史考古系的一位教授,书香门弟之家,往上四代,据说是曾跟在李鸿章身边做事,但是否如此,只有人家自己家人知道。
这位教授与其妻子,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一项失落文明的研究,主要是的研究物便是桐城郊区外的那座古塔。
他们曾夫妻曾多次提议,要政府出面,对修葺和维护,奈何,并无人采纳夫妻二人的建议,恰逢元宵节,竟然会因为一场意外的火灾,将那座古塔燃烧殆尽,夫妻二人扼腕叹息。
其实这也是为何他们会收养那个被困于古塔之上的孩子的原因吧。
这对夫妻在接来这孩子之后,非常喜欢,但一直没能取好名字,雁姓,本来就是古姓,而两人又是知识分子,对于孩子的名字,当然非常慎重。
有一次,夫妻二人,正拿着字典为孩子找名字,忽然见到那孩子拿起桌子上摆的那首元曲,用手在那首元好问的雁丘词上划了一个圈。
夫妻二人灵光一闪,拍案而定,就叫雁丘吧,大气。
斗转星移,转换二十年已过,那孩子已长大成人。
她专注认真懂得坚持,赢得了Y国某高校的全额奖学金,二十六岁,便被评为教授,如她的养父母一般,从事着考古行业。
养父母离世,终其一生研究着桐城郊区外的那座古塔,并告诉她若是有机会,一定要继续研究下去。
奈何那孩子不按常理出牌子,并没有去研究那些被烧的只剩下灰烬的古迹,反而对着那些千年墓葬比较感兴趣……
直到那一枪,坠入滇池。
自滇池底部,缓缓飘来的一句,吾儿今且归!
……
雁丘霍然睁开眼睛,眼底的猩红已退却,那是她的前生,一直以为自己是从孤儿院领养的,没想到还有这一出。
那无历史可考的古塔,因自己的出现被焚烧殆尽的古塔,是否就是自己眼前这处地方。
又是一阵轰鸣之声。
像是平进而起的惊雷,又像是万马千钧的战场,擂擂重鼓,铁蹄烽烟,脑中又是一痛。
千百年前的古城,像是西域楼兰的场景,她站在那一片荒漠之顶,看着向自己朝拜的各族之人,那些骆驼与白马,沿着沙丘,带着驼铃,从远古的沙漠里,缓缓而来。
文明初始,大风城初建,因其繁华与开放,很快成了吸引了一些外来的商客,城邦越来越大,越建越大。
在一次野狼群起攻城之时,她立在那片狼群里,细长的手指,捏着那束红色,将野狼击退,并组织百姓,建立起了城墙,至此,家园得以保护。
后来陆续有人得了瘟疫,在她的指引之下,在沙漠的深处找到了药材,至此,她被奉为城主。
城主接任之时,她站在镜子前,镜子!为何映的是自己的脸。
雁丘霍然惊醒,她是那城主!
眼前场景再次一遍,有传教士自遥远的异国而来,宣扬长生,与执念,传教士治好了城内的多种疾病,城主极是感激,因为她能力有限,并不能让城中之人获得长生。
而那些被传教士所治好的人,竟然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其中有一些垂暮之人,竟然出现了返老孩童的趋势,斑白的头发逐渐转黑,老人斑渐渐消退,脸上的皱纹逐渐消失。
于是城中起了一层涟漪,众人不再相信城主,反而要推崇传教士。
而当年为城主所救的那批人,誓死护卫女城主,新兴势力,则是提议要传教士所带来的婆罗门教推广开来。
女城主为了平衡城中势力,自创圣教,主张苦修今生,行善积德,一时之间城中分做两派。
一派是寻求今世的长生。
在女城主的努力之下,城中的势力逐渐平衡,各项的经济发展开始逐步向前。
城邦也越建越大,周边开始出现其他一些小城。
传教士开始提议将其他城吞并,扩大大风城的规模。
这个建议得到了女城主的否决,她认为稳定与延续才是社会的发展前提,战争并不能带动时代的进步。
自此,传教士与城主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本书由沧海文学网首发,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