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河水的不断浸泡,宁夏城的北门城墙终于倒塌了一个缺口。总攻的时候终于到了。
李如松召集了诸位将领,开始部署攻城计划。
按照常理,明军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北门,其他攻击方向只能是佯攻,吸引叛军火力而已。
可是李如松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将北门作为佯攻方向,亲自指挥主力部队,重点攻击南门。
其实,道理十分简单。北门城墙倒塌,叛军必然会调集重兵进行防守。如果明军进攻北门,必然是硬碰硬,即使打下来也是损失惨重。
北门叛军重兵云集,而南门防守就会相对薄弱。因此,李如松的策略不可谓不高明。
高翔亲身参与了这次会议,学到了很多东西。
李如松虽然是个官二代,虽然为人嚣张、跋扈,不把人放在眼里,可是他却是真有才学,有勇有谋的武将。万历皇帝没有看错人。
李如松安排部署完毕,众将领都去准备去了。
他转身问高翔,道:“高郎中,可有随我一同攻城之意?”
高翔拱手道:“在下愿随将军上阵杀敌。”
李如松说了一个“好”字后,就开始披甲了。
高翔也回去准备去了。
果然如李如松所料,叛军在北门集结了重兵。明军攻击收效甚微,叛军抵抗异常激烈。
李如松率领着麻贵、高翔等人来到了南门。
一声令下,李如松一如既往地身先士卒,亲自爬云梯攻城。
高翔也不示弱,紧随其后。麻贵也是如此。
士兵见主将都这么拼命,自然是热情高涨,拼命攻城。
南门叛军没有想到明军会重点攻击此处,守卫相对很少,并且明军斗志昂扬,前仆后继的往上冲,最后终于攻破宁夏城。
哱拜最终被擒获。等待他的只有一死了。
李如松圆满完成了宁夏平叛任务。
高翔的粮草押运官也完成了任务。
由于安边所先前被敌军占领,平叛后,朝廷又安排了一个千户所前来驻守。
高翔与千户官张旭交接完毕后,特意向其讲述了自己前期种植的土豆,此物耐旱,生命力强,产量颇丰。而且做法很多、可以烤着吃、炖着吃、炒着吃、做成土豆泥。
不仅安边所。宁夏镇的其他卫所。高翔也派人将种子送去,并告知了种植方法。
高翔一切准备妥当,与李如松、麻贵等将领告辞后,率领着金海等人返回了京师。
由于李如松在奏折中,将高翔献计、以五千兵马面对两万多的叛军攻城临危不乱、李朗出击冒进被陷重围,高翔亲帅三千兵马于三万叛军军中将一个辽东铁骑千户从叛军中安然救出等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万历皇帝。还对其夸奖了一番。
这在万历皇帝看来,十分意外。因为,李如松几乎是不夸奖别人。对人不是训,就是骂。上奏折也是批评、弹劾的居多。
由于万历十分看好李如松。对其十分信任。因此,本着爱屋及乌的原则,万历也逐渐开始注意这个高翔,欣赏这个高翔了。
由于高翔大力推行宝钞,大明朝的经济焕发着勃勃生机。宁夏总兵麻贵上报,高翔带去的土豆产量十分可观,士兵屯田种植土豆获得了大丰收。相对于往年,朝廷减少运往宁夏镇的兵粮大约二至三成。建议九边之地推广种植。万历皇帝龙心大悦,当即批准。
这是个既能搞经济,又懂军事的人才呀。万历高兴之余,特意召见高翔进宫。
高翔原以为万历皇帝召见是关于推行宝钞的进展情况呢。可是进了宫之后,才知道不是那么回事。
万历皇帝将李如松夸奖他的奏折递给了他。
高翔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看完后,明白了万历皇帝的意思,他恭敬地说道:“启禀皇上。这都是皇上英明决定,李总兵指挥得当、众将士拼死平叛的结果。臣只是做了分内之事而已。”
万历皇帝听了之后,哈哈大笑。他笑着对高翔说道:“博陵呀。朕就喜欢你这种谦虚的人。立下如此大功,还能这么谦虚,难得呀。如果不是你献出水攻之计,即使最后攻城成功,损失也是非常大的。正是由于你的水攻之计,减少了将士们的伤亡,也将平叛完成时间提前了。朕没想到,你不仅对经济厉害,对军事也是非常懂的行家里手呀。说说吧。你这次参加宁夏平叛有何感受?”
听了万历皇帝的话,高翔就不能再谦虚了。皇帝非常认可你,而你却仍然谦虚。什么意思?难道皇帝说错了?正所谓,谦虚过度就是骄傲的表现。
高翔略微想了想,就说道:“启禀皇上。臣这次参加宁夏平叛。从李总兵、马总兵等将领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亲身参与了战争,才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更加深深体会到百姓生活的不易,和平来之不易。但是,出现叛乱,必须起兵平叛,皇上的决定是英明的。此次,虽然我们取得了成功,但是付出的代价还是很大的。短兵相接,歼敌一千,自损八百。卑职这些时日,也仔细思考了整个平叛的经过,有一个还不太成熟的想法,大明应该训练一批新军,以火铳、火炮等火器为进攻手段,减少士兵的身体接触,在尽量避免伤亡的前提下,取得战争的胜利。”
万历皇帝一听,兴趣就来了。因为他知道,现在大明的卫所制已经暴露出很多弊端。有些奏折上报,将领将手下的士兵变成了佃户,将自己变成了地主。
久而久之,士兵只会种地,平时也没有训练,真要打仗,还能有什么战斗力。所以,现在卫所的战斗力非常弱。
另外,有些卫所人员空缺严重,只有标准的十分之一、二。有些将领趁机吃空饷。
高翔的这个想法十分的好,如果真能练出这样一支部队,那么无论是外部的蒙元入侵,还是内部的叛乱,都可以快速的予以击溃。
万历皇帝问道:“如果让你去做这件事情,你能有多大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