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氏为皇后时,每当四方各国进贡方物,都按照奢侈程度来划分高低,各种器物都用金银装饰。】
【邓绥成了皇后,下令一律禁绝贡献奢靡之物,只需要岁时季节进贡一些纸墨,而此举也为蔡伦改进造纸术提供了物质条件。】
【汉和帝每次想给邓绥的家族封爵,邓绥往往谦让,苦苦哀求不让封,所以邓绥的哥哥邓骘在汉和帝时期不过是一位虎贲中郎将而已。】
【邓绥被立为皇后之后,汉和帝便让她参与外朝政事。】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汉和帝驾崩,皇长子刘胜由于患有痼疾因此无法立为皇帝,其余十多个皇子接连早夭,于是后来生的皇子都隐秘养于民间。】
【邓绥便迎立出生只有一百多天的刘隆为皇帝,是为汉殇帝,邓绥成为皇太后,临朝,并以“女君”之名亲政。】
-
汉和帝时期。
若是以前,汉和帝看到邓绥这行为,可能还会有些芥蒂,但现在,邓绥经过天幕认证,汉和帝只觉得这个皇后立的值。
“还好朕有识人之明,发现了邓绥是个贤能的人,在最后立她为皇后,才没让大汉在朕死后败落。”
同时,汉和帝想到了阴氏的一些行为、言语,更觉得庆幸的很。
-
【在汉和帝安葬以后,宫中一小箱大珠不见了,邓太后想着如果拷问宫人,必定会伤及无辜。】
【于是邓太后亲自检阅所有宫人,冷静的观察每一个人的动作表情,偷窃者马上就自首服罪了。】
【后来一个驾车的宫人说之前服侍汉和帝的吉成有挟邪弄巫蛊的坏事,于是吉成被下掖庭狱拷问审讯,供词证言明白无误,都指明吉成有罪。】
【但是邓太后认为吉成是先帝十分宠信的,时常在先帝左右,平日里吉成待人也是很好的,从不口出恶言,现在反而如此,不合常理人情。】
【于是邓太后就让有关人等进行核实,结果发现是驾车人自己所为,故意冤枉吉成。此案真相大白,宫中没有不叹服的,都认为邓太后圣英明哲。】
【邓太后常认为鬼神难于征信,太多的祭祀没有好处,于是诏令管事人罢免不合典礼的诸祠官。】
-
汉高祖时期。
“这个邓绥不错,乃公终于见到个不信巫蛊之术的人了,不过有前面那些前车之鉴,她能够这么清醒,真叫那些因巫蛊遭殃的人羞愤!”
在刘邦说完,紧跟着就有一道马屁拍来。
“天幕的邓太后不信这些,汉和帝也不信祥瑞,两人还都将大汉治理的很好,当真是绝配!就像皇上和皇后,都是如此的英明神武!”
刘邦看了眼神不太友善的吕雉一眼,开口道。
“说的什么话!皇上和皇后岂是你能议论的!下去抄写一遍《九章律》,再罚俸半年!”
其他人都面面相觑,想着这个新来的真不懂事,简直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
-
【延平元年(公元106年),四颗陨石坠落在大汉的土地上,三十七个郡国发生大规模水灾,庄稼也都遭到毁坏。】
【当时的人认为发生水灾的原因是阴气过盛,归罪于邓太后专政,自此东汉连续六年爆发大规模水灾,史称“阴九之灾”或者“元二之灾”。】
【现代有学者指出这个时期几乎是历史上有记载以来,发生的灾害最多的一个时期。】
【由于灾害频发,百姓无法生存,邓太后连续十多年打开国库存粮赈济灾民。】
【同年八月初六,汉殇帝驾崩,群臣认为皇长子刘胜的厥疾(气闭昏厥之症)不严重,就都想立他为皇帝。】
【邓绥担心刘胜心怀怨恨,于是立了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为皇帝,是为汉安帝,邓绥继续临朝听政。】
【因汉和帝、汉殇帝接连去世,百姓们苦于差役,汉殇帝康陵秘藏,诸多丧葬事宜也都俭省节约,只有常规的十分之一。】
【永元元年(公元107年),十八个郡国发生了地震,四十一个郡国、三百一十五个县发生水灾,长江、黄河、淮河、济水这四条江河都泛滥成灾,冲毁了城郭;部分地区发生山洪暴发,将百姓淹没;二十八个郡国受狂风和冰雹袭击。】
【东汉政治家、文学家李固认为地震频发是因为邓太后“越阴之职,专阳之政”,云台二十八将之一的刘植之子刘向,他认为冰雹袭击是阴盛阳衰的响应,同样归罪于邓太后。】
【郎中杜根、同时郎、平原郡吏成翊世直言进谏邓太后还政于汉安帝,但都遭到了惩处。】
【同年十一月,大司空周章计划利用群臣对邓绥的不满发动政变,他联合王尊、叔元茂等大臣,密谋关闭宫门诛杀邓骘兄弟,以及郑众、蔡伦,废黜邓太后和汉安帝,拥立平原王刘胜为皇帝。】
【然而事情被邓太后察觉,周章等人被杀(也有说是自杀)。】
-
天幕外。
一些朝代思想顽固的人正在对邓太后执政时期的灾害争论不休。
“阴阳调和才是正道,邓太后执政,导致东汉阴气过盛,因此上天才会降下惩罚!”
“是啊,一个女人,哪怕把国家治理的再好,朝政处理的再完美,她也只是个女人,就应该乖乖待在男人身后!”
“大家是不是忘了,若不是邓太后,那么多次灾害和外敌侵扰,东汉当时若是汉安帝亲政,怕不是早就亡国了!”
“我也赞同你的说法,汉安帝确实不行,若是这些灾难本就是要发生的,天命定下的,难道换汉安帝亲政,就不会有灾害了吗?”
“谬论!明明就是女子执政导致的灾害,若是邓太后不执政,不就直接避免了灾害!”
“哪儿那么多若是,关键是人家把国家治理好了,这么恐怖的时期,她将国家救回来了!她就是值得敬佩的!”
众人各执一词,吵个不停,若是能跨朝代吵架,恐怕更加热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