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二十九年刚刚开春,庆平县城门外,现任的庆平县令蒋玉言正和李老将军告别。
是的,已经快七十高龄的李老将军带着老妻和十一岁的归泽,五岁龙凤胎归君和纤仪返回京城,前来接人是李三哥。
至于那归隐多年的云麾将军和连山郡君,据说只送到了村口,其中大少爷归泽还是被云麾将军给拎上车的。
呸呸呸,他想这些做什么,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调到此处,原以为可以轻闲富裕度日,那想到忙成狗,那县衙没有一日空的,都......是上门.......谈生意的,硬硬将他一个好保家卫国戌边的好知府,给磨成了一个奸滑小气的生意县令,他找谁说理去。
犹忘不了他来和赵亭之那王八蛋做交接的时候,赵亭之那一言难尽的眼神,那家伙直升户部侍郎下一步就户部尚书了。
他好好的......算了不说也罢,自找的罪受着吧!只不过不影响他写信去骂一骂赵亭之,这庆平县好是好,富是富,就是快忙死他了,关键是连山村的那两口子啥事都不管。
东西出来,就将他招过去,然后就让他看着办,可怜了他那颗一心为国为民的心,真的是鞠躬尽瘁。
而此时连山村里陈小婉躺在摇椅上晒太阳,一旁小几上放着点心干果,还有一盘用温泉养出来的水果,哦还有一壶葡萄酒,那半透明的高脚杯是瓷器,至于玻璃以现在继续还满是泡泡,陈小婉实在不想将它变成酒,那亮度还远呢!
而另一张摇椅上李云铮也闭着眼睛,没了三个孩子的吵闹,这时间呀!好像都一下子停了下来。
“娘子,孩子们都走了, 我们做什么。”
“好好过日子。”
李云铮......
如是,接下来日子非常的静谥,日出日作,日落而息,吃吃喝喝,自由自在,不为钱愁,也不为儿忧,极为少见的太平幸福,最最重要的是陈小婉不贪心,也不想改变现状,时间在她这里好像停了下来,没有了多余的念想。
李云铮都不由的感慨她心大,须不知前世今生她最想的最念的就是这样的生活,一日三餐,不知愁,岁月静好。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二十年,中间两人极少离开连山村,所有的想法就像那二十一岁晕过去醒来所想的那样,养老躺平。
只是她超越几千年见识和当年拿出的东西,又经过大姜几十年的努力,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
百姓的生活富足安稳,车同轨,各种各样马车成群的出现,橡胶轮子子稳定性也强了不少,虽然不比上现代,但也小有所成。
盐不光有井盐还有海盐,活字印刷已经十分成熟了,甚至还有了报纸这是于芳芳的功劳,这些年她都在朝廷的监督下,边做牛马边享受生活,日子还算潇洒,只是享年四十二,也应了那句异世之魂不久留的话。
水泥地已经开始四通八达,就是产量跟不上,没有电没有工业革命,很多事情人力所不能及。
粮食亩产也就700斤左右,但能吃的东西多了,食材丰富了不知道多少。调料也多达了三十多种,也算是进步了一大步。
陈小婉也感叹人力的伟大,她就开了一个头,剩下的全部由其它人做了。山河食谱后面都由翰林院直接编写的。
她并没有干涉太多,她没有那样能力,她也发明不了电,也不想,所以现在大姜还是手工农业国度。
长平三十五年,长平帝废除了良贱不通婚及商人不能科举两条,在连山村呆闷了年轻人,拖家带口的出去了一大堆,要去见见世界,陈小婉很高兴,亲自给出去的年轻人每户赠送了100两的程仪。
毕竟这一走那就是海天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了。
连山村再好,远没有外面精彩,就像当年打工的年轻人进了城,哪怕生活的再难,也难以再回到家乡。
只是不是坏事,小小的村落没有必要困住一代又一代的人,人像货币一样都需要流通。
小秀和小雅嫁给了两个少年举子,举子中了进士,两个人随夫君进京城,后来辗转各地为官,中间只回过一次连山村。
小静嫁了赵亭之的大儿子,后来也进了京城,京中陈家人渐多,日子也颇为安稳。
小七以二甲第七名的成绩,留在了户部,一干就是好多年。
小八则是七十八名的成绩碾转各地为官,从县令一路坐到了刑部尚书,最后接了陈四叔陈四婶去京城。
陈家由小小农家,也成了京城里盘根错节的官宦人家。
陈大伯和陈三叔则一直没有去京城,在连山村尽享天伦,每日最开心的事,就是那村里的青草香和蜜香,极尽逍遥。
陈大哥陈二哥则开班授徒,这四县二十镇的木匠活包揽了大半。
长平帝在三十九年的时候没能熬过去,不知出于何原因,没有立太子,二皇子无法顺利继位,三皇子不服,两方人马又是一场较量。
关键时刻小五从西南而归,从御书房里拿出一个匣子,里面是没有公开的传位圣旨,又以清君侧的名义清扫了三皇子一党,酷吏之名更是远扬。
小五理都没有理,二皇子登基后便离宫而去,去做什么没人知道,只是京中众人无人敢小觑,甚至要防他突然而归,谁都不知道这位先皇极尽宠爱的陈家五子,手中还有什么样的底牌。
兴盛帝登基第一年,就轻车简从的来了连山村,在半山湾停留了一个日夜,走的时候眼睛是红肿的。
兴盛三年,胡虏撕毁了停战协议,十八岁的归君与纤仪挥军北上,通过库塞,直到伊哈,最后攻到和疆,大小政权十几个,全部收入大姜,并开通了商道。
而商道一途全部由小三利用王春生,吉祥,小果及连山村当年的少年和孩童控制了三成。要不是陈家众兄弟全部在朝中,他能控制的更多。如果再加小晨儿和叶临风的江湖势力还是达到了七层。
只是这些陈小婉与李云铮都没有干涉。
李老将军则是少有的长寿,西北大捷的消息传来才闭上眼睛,闭眼前的最后一封奏折,是李家不要封赏,以此功劳告慰当年白白牺牲三万将士。
李归君与纤仪在西北领旨谢恩后,举行了大型的祭祀,而后又接替了李大哥镇守西北的任务。
陈小婉收到消息后,送去西北的是一本厚厚的册子,和一车一车的种子和东西,归君和纤仪收到后直接哭出了声。
那是陈小婉将那片黄土地上所知道的植物和食物,矿物全部整理了一遍后统一的册子以及这些年没来及送到李大哥手中的种子。
她做出了和李老将军同样的选择,这两个孩子的命运在西北,那就让将西北建设的更好吧!这样他们的生活也会更好一些。
五十六岁的陈小婉头发不见任何的花白,脸上的皮肤也还算细嫩,看上去才四十左右,特别显年轻。
那一年的四月,她独自一人上了一趟连山寺,交给主持一个信封,那是火药的配比,她原本不准备拿出来的,只是弱肉强食,她不希望那些孩子们将来受苦,记忆里的百年苦难还是那样深刻,她希望那样的事再也不会发生。只是这样的东西不能再由陈李两家拿出来了。
也是那一个月,她躺在摇椅上,感觉浑身晕晕的轻飘飘的,这几十年的事情一件一件的从她的脑海里冒出来了,她福至心灵的想到了什么,伸手拉住另一张摇椅上的李云铮。
“怎么了,可是想拿什么。”
“相公......这几十年.....你开心吗?将你也困在这......连山村.....我......”。
李云铮反手拉着她道:“胡说什么,我心甘情愿,心悦至极......”。
“李......云铮......我要跟.....你告别了......,这一生......我只想安静自在的生活......我......”。
“娘子......小婉......你别睡......”
“相公......我不......悔啊!......这一生......自在一世......”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