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说完,盯着赵高问道,公子扶苏上将军蒙恬率军只需半月即可兵临咸阳城下,不知中车府令想调取何方兵马迎敌。赵高见李斯发问,想了半天,才毫无底气地说道,小吏想先调动咸阳周边兵马沿路阻截,再迅疾调动赵地楚地十万兵马回咸阳救驾,那时韩地齐地六万兵马也应能赶到咸阳了。如此一来,有些兵马救驾,借助咸阳城高墙后粮草充足,固守咸阳一年半载,该是不成问题。
李斯调侃道,中车府令谋划也还不差,只是中车府令可曾想过,公子扶苏上将军蒙恬,若是决意率三十万大军南下,必定会先遣派精锐前锋,一路启用细作先行闯关夺卡,行踪自是密不透风。
如此这般,中车府令又如何得知公子扶苏上将军蒙恬的大军信息,只怕中车府令还未来得及调动兵马拦阻,公子扶苏上将军蒙恬的三十万大军已兵临咸阳城下了。
赵高一听李斯之言,心想李斯既然如此看待此事,为何不早些部署防范,到这会才说起公子扶苏上将军蒙恬率军围城之事。赵高心中暗自气恼李斯,可脸面上不敢表露,急急地说道,小吏没想到公子扶苏上将军蒙恬还能有此进军速度,实在是失策失策。宣召近侍许远再有几日便可到边关大营宣召,丞相如有应变之策,还请早些讲出,小吏为此事昼思夜想,彻夜难眠。
李斯见赵高从进门开始,就大谈公子扶苏上将军蒙恬可能会死不奉召,放手拼死一搏,两人联手,亲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赵高说起这些,满脸焦急之态,李斯看赵高焦虑万分,忍不住劝慰道,中车府令许是太过焦虑,平日里那些个机敏细密都忘了干净。中车府令可曾想起,近侍许远为何有此胆量,敢一人只身前往九原边关大营宣召,只因其手持皇帝陛下亲颁诏书,公子扶苏上将军蒙恬再是对皇帝陛下诏书起疑,若不知晓皇帝陛下驾崩之事,二人也不敢有违抗王命之心。
公子扶苏上将军蒙恬倒也不是心甘情愿,自尽奉召,也是别无他法。至于公子扶苏与上将军蒙恬死不奉召,想拼死一搏,密谋起兵,率军三十万秦军锐士南下,兵临咸阳城下,那更是无稽之谈,几无可能。
赵高看着李斯,心想李斯矫诏之时,其对太尉蒙毅行事,万般揣摩,生怕露出一个纰漏。可自己预判公子扶苏上将军蒙恬或许会狗急跳墙,亲率三十万大军南下,怎就成了无稽之谈。
吾赵高之想,绝非危言耸听,放眼天下,但凡是一个手握三十万大军之人,绝不会轻易束手就擒,更不要说那两人,一个是皇帝陛下的公子扶苏,一个是身经百战的长胜将军,岂会甘心坐以待毙。横竖都是一死,何不冒死一试,万一进军路上,获悉皇帝陛下驾崩之实情,那时不只是再无性命之忧,还可继承大秦皇位,如此乾坤翻转,生死颠倒之举,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