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其他衙门如何安静如鸡,王学洲所过之处鸡飞狗跳。
六皇子这个熊孩子被王学洲治理的直跳脚,却不敢真的对他做什么。
五皇子则暗中观察,看了半天也没看出王学洲到底是不是父皇所说的第二种人。
但他却发现王大人的学问全是实打实的。
四书五经信手拈来,释家、道家、史书虽然没有深耕,却也并不逊色,有独属于自己的理解。
这和他印象中有些恶趣味,性子恶劣,将他和表妹捆在树上教训,又逼他们掏大粪的人,截然不同。
之前尽管听说过他的【丰功伟绩】,但都觉得离的太远。
现在这么近距离观察,他发觉王大人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王学洲对于五皇子的眼神十分熟悉。
没办法,他就是这么的有魅力,挡不住啊!
今年是大比之年,王学洲从回到京城开始,就不间断的找书、找释义、找之前他曾做过的笔记寄回老家给徐山他们,顺便等待着乡试的结果。
在这期间,刑部、大理寺和都察院也连轴转了好些天。
三个案件听起来很多,但正如方阁老说的一样,三个案子全都有迹可循,其中总是有若有若无的联系,查着查着就查到了一处。
王学洲、石明、黄时等人作为当事人之一,自然被叫了过去,分别问话。
大理寺卿带着人对着王学洲不停地追问细节。
“王大人,尽快的将事情查清楚,对你对我们都好,你也不想整日被人惦记着小命吧?不要有任何的遗漏,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都很重要。”
王学洲活像是被人摧残了一遍,双眼无神口干舌燥。
任谁一个问题被反复问上几十遍,也会不耐烦。
他也被问出了火气:“能说的我全都说了,我是受害人,不是犯人!我只是配合你们说出我知道的,至于查案是你们的事情!我嘴皮子都说破了,连口茶水都不给上!你们爱咋咋的吧!看我不爽就弄死我!来,弄死我!”
几人被他突然的发疯吓了一跳,连忙冲着外面喊道:“来人!上茶!”
大理寺卿意识到自己可能说的太含蓄了,开口解释道:“王大人冷静一下,我们问你这许多,是因为追杀你的人可能不是出自一伙人,所以需要多问几遍,不放过任何的蛛丝马迹。”
他说完顿了顿,眼神变得锐利了几分,盯着王学洲问道:“现在对王大人说的那些我们已经了解了,但是我有一点还没想通。”
看着端来的茶,王学洲心中的烦躁去了一些,端起来咕咚咕咚喝完,这才配合的回答:“大人尽管问。”
“当初码头那么多船,为什么王大人选择上了崔家的船?”
大理寺卿紧紧的盯着王学洲,不放过他脸上任何一个表情。
王学洲想也没想的就回答:“那当然是因为我怀疑追杀我的人有崔家啊!所以才选择崔家的船,有时候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不是吗?”
这个直白回答让大理寺的人都很意外。
大理寺卿原本以为自己问出这个问题,对方会跟他打太极,却没想到王学洲如此直白。
他精神一振:“王大人怀疑崔家?为什么?”
“因为我是被太子弄出京的,我怀疑崔家针对我,很合理吧?”
这一点儿王学洲自然是不可能说这是郭威猜出来告诉他的。
关键是他本人也一直在想太子当初弄他出京是为什么,有一个方向,保持合理的怀疑很正常。
大理寺卿眼中精光一闪:“太子为何要把大人调出京?”
王学洲看着对方肉眼可见的精神了起来,往椅子后背上面一靠,懒懒散散的开口:“这你得问太子。”
“……”
“那你可有证据,是崔家做的?”
“大人,这是你们大理寺查案要用的,我又不断案,全凭直觉。”
大理寺卿眼底闪过失望。
原本还以为这是突破口呢,结果···
“说起来这事,你们问锦衣卫不比问我强得多?锦衣卫手中握着不少证据呢!”
大理寺卿冷哼:“本官自然知道。”
可事情要是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一起办案这倒是好说,可事情结束论功的时候就是一团乱了,所以不到必要时候,大家都默契的自己想办法。
“王大人以后没有根据的事情还是少说为妙,小心祸从口中。”
大理寺卿见他还算配合,提点了他一句。
王学洲心中腹诽,人早就得罪光了,还怕这个?
他现在就是虱子多了不怕咬。
要干就一口气将对方给干沉了!
想到这里他提醒道:“多谢大人好意,既然如此我也不妨提醒您一下。”
大理寺卿瞬间支棱起来,身子前仰朝着王学洲靠了靠。
“马仲春一案,和太子有些关系,事情是我揭发的,您细品。”
大理寺卿眼中闪过凝重:“保真?”
王学洲摇头:“不保,您自己查。”
大理寺卿听完不语,让人将他送了出去。
王学洲在门口等了一会儿,遇到了脸色铁青的大理寺官员将杨禾送出来:“王大人,您这随从,脑子里除了吃再没旁的了,您最好还是换了吧!别哪天被卖了,此人都反应不及。”
王学洲笑呵呵的:“我心中有数,多谢提醒了。”
见他不以为意,几人摇摇头走了。
没多久石明也被送了出来,和王学洲一样,都是反复的询问各种细节,试图从他们的身上找出任何的蛛丝马迹。
王学洲回家没几天,嘉王的奶兄弟就被人抓了起来。
是周明礼带头抓的人,还杀了嘉王府上的几个侍卫,气的嘉王进宫找陛下告状,却连面都没见上。
不出几天,通政司左通政、户部仓部司郎中、太仆寺主薄等全部被抓,官职从四品到七品不等。
这样的大动作简直人心惶惶,上朝的时候大家都格外的小心。
随着传出消息,宗人府也牵涉其中,事情更是一发不可收拾。
一个月之期要到了,大理寺、刑部、都察院加上锦衣卫和监察司的人,却犯了难。
他们查是查到了些东西,可人怎么抓,要不要抓,却已经不是他们能够决定的了。
得找仁武帝请示。
刑部、大理寺卿、都察院和锦衣卫、监察司的几个负责人,关于谁去找陛下禀告这个消息争执不下,最后几人一商量,秉持着谁也别想跑的想法,一起进宫去了。
仁武帝看着手中交上来的证词和证据,强压着火气:“太子和宗室中的恒王是主谋,嘉王也牵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