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正月十五,府里才安静下来。
刘秋花终于找到姜瑶一个人空闲的时候。
她严肃的看着姜瑶,吓了姜瑶一大跳。
“娘,怎么了?怎么这么看着我?”
“你跟凌风两个人怎么计划的?”
姜瑶以后她问回都城的事,忙说:“时间还早了,我们初步计划的是,六月走,先在大姐那里,然后回幸福村看看,在回都城。”
刘秋花拍了她一下,“娘不是问这个。”
“啊?那娘问的是什么?”
“娘,想问你还要不要孩子了?”
“啊?还生啊?”姜瑶想起四个孩子,立刻摇头。
刘秋花:“不想玩了孩子了,就注意点,别整天腻歪在一起,然后又怀上了。”
“我……”
“你什么你,这太频繁了,怀上的几率就大了,这本来女人生个四五六七八个也可以的,冷家也能养的起,但是你跟人一样吗?”
“娘,你等下,你怎么说着说着还骂人呢?”姜瑶立刻打断她。
“你别打断我,人家一个一个生,你呢,两个两个生,能一样吗?”刘秋花大声问。
“又不是我一个,而且我这也是遗传云家的基因,她们不就两个两个生的吗?而且婆婆也生了两对双胞胎啊,锁着我这几率才大嘛。”
刘秋花担心的说:“你想生,娘也不拦你,但是这太伤身体了,你已经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足够了,娘的意思是能不生就不生了。”
“哦,我知道了,我们也没打算再生了。”姜瑶说。
刘秋花瞪着她,“那你们还整天胡闹?”
姜瑶汗颜,这怎么回答呢?总不能为了不生孩子,就……
她做不到啊?
姜瑶忙制止她娘继续说一下去,“娘,我都记住了也,我们会注意的,会注意的。”
刘秋花见她明白了,也就不多说了。
姜瑶回去也彻底的想了这个问题。
第一胎纯属意外,第二胎算是贪玩,最近休假,晚上又没什么娱乐活动,确实只能睡觉了。
她努力回想那个时代避孕的方法,最后只能妥协,喝避子汤吧,反正娃都四个了。
冷凌风回来看着她,一副苦思冥想的样子,问:“再想怎么了?”
姜瑶抬头看着他问:“最近太频繁了,我不想再怀孕了,不想再生孩子了。”
冷凌风一愣,随后又说道:“不想生就不生了,反正我们已经有四个孩子了。”
“可是,我不喜欢喝中药,太苦了。”
“那就我喝。”
“啊?你喝?管用吗?”
冷凌风也不懂,“回头我问问大夫”
姜瑶瞬间觉得浑身轻松起来。
这个小插曲过去,日子又回到了平常。
可是刘秋花还是忍不住吐槽自己女儿。
“姜瑶啊姜瑶,你这孩子是给我和你爹生的吗?两个大的整天上学堂,人也大了,不用你管。这两个小的才一岁多,也不管了?要不我直接叫他们喊我娘?”
姜瑶立刻抱着她的胳膊撒娇,“娘,我错了,我改,我改,明天我就在府里陪孩子玩。”
刘秋花根本不信她,“去,让凌风一起吃晚饭。”
“哦,是”
姜瑶乖乖的去找冷凌风。
冷凌风刚练完兵,还没来得及换衣服,就见姜瑶过来了,见她脸色还不好,直接一个飞身就过来了。
“出什么事了?”他担忧的问道。
“啊?没事,娘让我来喊你回家吃饭。”
“嗯?怎么了?”冷凌风疑惑。
“哎,走吧,边走边说。”
冷凌风听了姜瑶的话,他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府里有奶娘和丫鬟,是她们照顾的不好吗,有问题就换人。”
姜瑶扶额,“你小的时候是谁带的?”
“奶娘啊!”
姜瑶看着他回答的理所当然,很是无奈。
冷凌风问:“哪里不对吗?”
“你不希望爹娘陪你吗?”姜瑶问。
“想吧,但是爹在边疆,娘每天也很忙,习惯了就好了。”
你可知道吗?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孩子三岁前,一定要由母亲陪伴在身边。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和无尽的关爱。因为在孩子成长的最初三年里,他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几乎完全依赖于与母亲之间亲密无间的互动和情感交流。这一时期的陪伴不仅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温暖,更是塑造其性格、价值观以及人际关系能力的关键阶段。”
“没有这个说法吧。”说完他又想起姜瑶的来历,沉默了一会儿说道,“那是他们生的太少了,好多府里或者百姓,一家还不得四五六七个孩子,每个都母亲亲自她,她……”
姜瑶:是这样的吗?
冷凌风说:“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是对的,但是孩子的性格不一定都是三岁前几年培养出来的,每个人他接触的人和事不同,他的生长环境不同,性格形成也不同。”
姜瑶点点头,这个他还是很认同。
冷凌风是老大,承担的多,冷凌霄是老四,父母在,哥哥姐姐护着,他随性自由,冷晚清更是娇养长大。
而她们呢?从小就要为吃饱活下去发愁。
就像老姜家的几个儿孙……
冷凌风说:“我们确实陪孩子的时间少,娘也是想让我们多陪陪孩子,以后我们争取多点时间陪陪孩子,陪陪爹娘。”
“好,谢谢你!”
“爹娘真的帮我们太多了,他们在府里,我感觉我一年不回家,府里也不会变,孩子也会平平安安长大。”冷凌风由衷的说道。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是的,我们要好好孝敬他们。”
“真是这个好女婿啊!”姜瑶夸赞道。
“其实不止咱们要孝顺,也得让孩子们懂得这个道理。”姜瑶说
冷凌风轻轻搂住她的肩膀,“夫人说得对,言传身教才是最好的办法。咱们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带着孩子们给爹娘送些亲手做的点心之类的。”
姜瑶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正好我新学了一种糕点的做法,可以教孩子们一起做。”
于是两人休息了一天,便召集了孩子,将想法告诉了他们。孩子们听后都很兴奋,一个个跃跃欲试。
在制作糕点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不小心弄洒了面粉,有的把馅料包得歪歪扭扭,但大家都笑得很开心。当把做好的糕点送到二老面前时,二老欣慰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