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繁华京都,贾府之人满心窃喜,自以为成功抱上了权贵的大腿,正做着飞黄腾达的美梦。殊不知,命运的轨迹总是充满变数。
与此同时,自赵轩从远方归来,宣帝心中便泛起了层层波澜。一直以来,宣帝总觉得对这个儿子亏欠良多。赵轩虽姓赵,可他的聪慧、果敢与卓越才能,在宣帝心中,远超宫中诸位皇子。每当宣帝将目光投向宫中那些皇子,再转而想到赵轩,让赵轩回归皇室的念头就愈发强烈,如野草般在心底疯狂生长。
然而,这看似简单的想法,却如镜花水月,遥不可及。宣帝心中清楚,只要自己一提议让赵轩回归皇室,且不提满朝文武那一道道审视、反对的目光,光是赵嫣得知此事后爆发的怒火,他如今都有些难以承受。赵嫣的性格他再了解不过,若是触碰到她的底线,后果不堪设想。
可即便不能认回赵轩,只是多见见儿子,这小小的愿望,宣帝竟也难以实现。毕竟赵轩如今只是一介臣子,自古以来,哪有皇帝天天召见一个大臣的道理?这不合规矩,也会引来诸多猜测与流言蜚语。
于是,宣帝每日都被无奈与思念所困。他常常在御书房中,对着赵轩曾经送给他的物件发呆,一坐便是许久。脸上的落寞与惆怅,连宫中的太监宫女们都能轻易察觉。
太上皇将宣帝的种种表现看在眼里,又怎会不明白他心中所想。一日,太上皇看着唉声叹气的宣帝,缓缓开口:“这皇室许久都没办宴会了,倒显得冷冷清清。不如办个家宴,也热闹热闹。”太上皇此言,一来是想让宫中添些喜庆氛围,二来,他也想见见赵轩。对于大海上是否真有仙家居所,太上皇心中同样充满好奇与期待 。
京都的皇宫在冬日的暖阳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朱红色的宫墙在日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琉璃瓦上闪烁着细碎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皇家的威严与荣耀。为了这场筹备已久的皇室家宴,内务府的众人忙得不可开交。御膳房内,烟火升腾,名厨们施展浑身解数,精心烹制着一道道珍馐美馔。
赵轩收到皇室家宴的邀请时,心中虽略感意外,但也明白这其中或许有着宣帝的深意。他身着一袭月白色锦袍,腰间束着一条墨色玉带,身姿挺拔,气宇轩昂。当他踏入宫门的那一刻,守卫们投来的目光中带着几分敬畏与好奇。
家宴设在宫中最为华丽的太和殿。殿内灯火辉煌,巨大的水晶吊灯洒下明亮而柔和的光芒,照在每一位宾客的脸上。太上皇高坐在主位,他面容慈祥,眼神中却透着历经岁月沉淀后的深邃与睿智。宣帝坐在太上皇身旁,目光不时地在人群中寻找着赵轩的身影。
嫔妃们身着华服,佩戴着珍贵的珠宝首饰,光彩照人。甄老太妃端坐在一旁,她的气质高雅,举止间尽显大家风范。三位成年皇子朱煜、朱珩、朱瑢分别坐在两侧,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不同的意味。朱煜作为长子,眼神中透着沉稳与野心;朱珩则一脸温和,嘴角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朱瑢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似乎在盘算着什么。两个未成年的皇子还带着几分孩童的天真,好奇地张望着四周。
赵轩步入殿中,众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他身上。他不卑不亢地向太上皇和宣帝行礼,声音清朗:“臣赵轩,叩见太上皇、陛下。”宣帝微微点头,眼中满是欣慰:“免礼,今日是家宴,不必多礼,快入座吧。”
宴席开始,珍馐美馔如流水般端上桌来。美酒佳肴散发着诱人的香气,然而在场的众人却各怀心思,心思并不全在这美食之上。朱煜率先打破沉默,他端起酒杯,站起身来,朝着赵轩说道:“久闻赵公子大名,今日一见,果然风采不凡。来,我敬赵公子一杯,愿日后能有机会多多合作。”赵轩微笑着起身,举杯回应:“多谢大皇子抬爱,轩不过是一介臣子,能得大皇子看重,不胜荣幸。”
朱珩也跟着站起来,他的语气十分亲切:“赵公子才华横溢,若能与我等一同为皇室效力,必定能让我朝更加昌盛。”赵轩谦逊地说道:“二皇子过奖了,轩一直都希望能为朝廷尽一份绵薄之力。”
这时,朱瑢却阴阳怪气地说道:“哼,有些人不过是运气好罢了,真要论起为皇室效力,还不知道有没有那个本事呢。”朱煜和朱珩闻言,脸色微微一变,正要开口反驳,赵轩却不慌不忙地说道:“三皇子所言极是,轩深知自己还有很多不足,日后定当努力学习,不辜负皇室的期望。”朱瑢没想到赵轩会如此回应,一时语塞,脸上闪过一丝不悦。
在众人你来我往的交谈中,气氛逐渐变得微妙起来。太上皇一直默默观察着这一切,他轻轻咳嗽了一声,说道:“今日是家宴,大家就不要谈这些朝堂之事了,好好享受这难得的相聚时光。”众人纷纷应和,一时间,殿内的气氛又恢复了表面的和谐。
甄老太妃也笑着开口:“哀家听说赵公子在外面见识颇广,不如给我们讲讲那些奇闻轶事吧。”赵轩恭敬地说道:“老太妃有命,轩不敢不从。”于是,他便绘声绘色地讲起了自己在游历途中遇到的奇异之事,众人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然而,在这热闹的表象之下,暗流仍在涌动。三位成年皇子依旧没有放弃拉拢赵轩的想法,他们在言语间不断试探,试图让赵轩表明立场。朱煜说道:“赵公子,你若是能加入我的麾下,我必定不会亏待你。日后等我登上皇位,你就是我最得力的助手。”朱珩也不甘示弱:“赵公子,我向来以礼待人,只要你愿意帮我,我定会与你共享荣华富贵。”朱瑢则冷笑着说:“你们都别争了,赵公子这么聪明,自然知道该如何选择。”
赵轩心中明白,这三位皇子都在为了皇位明争暗斗,自己若是卷入其中,必将陷入无尽的麻烦。他巧妙地回应道:“各位皇子厚爱,轩感激不尽。但轩认为,无论为谁效力,都是为了皇室,为了天下百姓。轩只愿凭自己的能力,为国家做出贡献,至于其他的,还望各位皇子莫要为难。”
就在这时,一位嫔妃突然说道:“赵侯爷如此优秀,若是能与皇室结为亲家,那可真是再好不过了。”此言一出,众人纷纷露出惊讶的神色。宣帝的脸色微微一变,他看了看赵轩,又看了看那位嫔妃,没有说话。赵轩心中一惊,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说道:“承蒙娘娘厚爱,只是微臣已经同林家的姑娘定亲了,还望娘娘谅解。”
家宴继续进行,然而众人的心思却早已不在这宴席之上。赵轩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这场皇室权力争斗的焦点,接下来的日子,恐怕不会太平。他暗自思索着应对之策,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从容。
随着夜色渐深,家宴终于接近尾声。众人纷纷起身告辞,赵轩也向太上皇和宣帝行礼后,离开了太和殿。他走在宫中的石板路上,月光洒在他的身上,拉出一道长长的影子。回头望去,太和殿内依旧灯火通明,可那热闹的景象却仿佛与他无关。
赵轩坐在书房中,思绪纷乱。皇室家宴的邀请本就让他感到意外,而宴席上三位成年皇子的表现更是让他心生疑虑。红楼原书中并未提及皇子们的具体描写,赵轩也从未与他们有过接触。如今看来,这三位皇子虽未正式进入朝堂,却已开始暗中较劲,彼此试探。
赵轩不禁疑惑,为何这三位皇子尚未进入朝堂历练?宣帝正值壮年,按理说,为了培养继任者,应当让皇子们尽早接触朝政,积累经验。然而,现实却并非如此。或许,宣帝有自己的考量,担心皇子们过早涉足朝堂会引发权力斗争,影响朝局稳定。又或者,宣帝对皇子们的能力尚存疑虑,不愿轻易放权。
无论如何,赵轩意识到,自己已被卷入这场暗流涌动的皇室纷争中。他必须谨慎行事,避免成为皇子们争斗的棋子。同时,他也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三位皇子的性格与意图,以便在未来的局势中做出明智的选择。
夜深人静,赵轩的思绪却愈发清晰。他知道,自己必须做好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风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