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青先接下任务,然后才期期艾艾地问道。
“讲,合理的请求我会考虑。”
王怀忠给了周长青一个机会,可神色有些不耐烦,现在时间最重要。
“王团长,我大队里有五百多名民工,想在完成补给站的建设后去当辅兵,这些小子也想上战场。”
周长青手下的民工,最初觉得打仗有危险,几天下来就发现大错特错,一些年轻后生便有了想法,觉得现在正是用人之际,要抓住这个机会参加镇永军。
他们想先从辅兵做起,找机会再转成正式的镇永军,这比通过招兵、参加新兵训练后才上战场要快得多,竞争的人也不会太多,这叫近水楼台。
“这个请求我不能决定,但我可以向上级建议,先完成眼前的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王怀忠丢下一句话后匆匆离去,但心里已有了计较,对周长青也刮目相看,认为这人有脑子,还能看准时机。
河道不畅通,势必会影响到运力,水路能运送的兵力和物资要打一个折扣。这时能不能将全部兵力按时投送到目的地,已要打上一个问号。
他是舰队的前线指挥官,其实已考虑到这一点,正为兵力不足而担忧。
若能将这些已有初步组织服从性的民工,转成辅兵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周长青这时提出来,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
所有的行动,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地按计划进行,李子强也及时得到这个最新的战况汇报,还是让李小强不要变更计划,按时向韶南关发起进攻。
进攻韶南关的战术很镇永军化,首先是大炮轰、坦克冲,然后是跟在坦克后边的步兵清扫战场。
炮兵团的阵地上,数十架火箭炮发射架和二十多门120口径的重炮率先发言,两个基数打下来,韶南关内已是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南汉军并没有在韶南关前设置前沿阵地,将所有的兵力都收缩到关内。他们清楚,没有坚固的关城为依托,在野外跟镇永军对抗就是取死之道。
当然,也不能什么都不做,离关墙约五百米开始,南汉军挖出了数道壕沟、设置了各种障碍,为的是迟滞镇永军的行动速度,便于发挥已方的火力。
但南汉军显然对镇永军的火力强度估计不足,炮击从两公里远的山头发起,火炮进行数轮的覆盖打击后,在空中飞艇的引导下,镇永军的重炮开始对重点目标定点清除。
仅仅半小时后,南汉军重要火力点已基本上报销,他们为数不多的火箭炮部队还来不及拉到炮位上,已被清扫一空,还发生几次殉爆。
等空中的飞艇降低高度精准补刀时,已很难发现有南汉军的火器部队是成建制的。
这时,地面的坦克才发动,这些钢铁怪兽咆哮着冲向韶南关,每一辆坦克的身后还跟着十几名的镇永军士兵。
在关前约一公里的一块较开阔的平地上,镇永军炮兵快速机动到位,只用十几分钟就建立起新的炮兵型地,然后发挥出直瞄火炮的威力,几门大口径火炮对着韶南关的关门和关墙连续炮击。
历经数百年修建,在冷兵器时代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的关墙,第一次见证了现代化火器的威力。不过,见证之后便是坍塌,还扬起冲天的灰尘。
关城外的攻坚进展很顺,步兵跟在坦克的后面,进得韶南关后,才算是碰到像样的抵抗。
可能是南汉的统军将领知道自家的实力不行,放弃在关外野战后,将防守的重点放在了关城内。第一批进入关城的战士,看着面前交错连横的壕沟和防御工事,一时竟然不知该如何开展下一步行动。
这些一向打得顺风顺水的士兵,哪能想到会是如此的局面,就连坦克车也停下来,要先判断能否顺利突破。
情况很快就汇报到201师师长刘志勇那儿,刘志勇让参谋人员向上级汇报后,立即乘着一辆最新研制出来的装甲运兵车冲进关城。
刘志勇也是陆记最早的护卫之一,在大马夜袭一号基地时表现突出,从此进入李子强的视野。几年下来,刘志勇的步子迈得很扎实,每次扩兵都会前进一步。
他虽没经历大的战阵,可胜在行事稳健,执行命令也从不打折扣。也正因为这一点,被选中担当开路先锋。
入关的部队已开辟了一片安全区,刘志勇从装甲运兵车一下来,便被一团团长拉到刚刚建立起的防御工事兼前线指挥部里。
“一团长,详细汇报情况。”
没有半句废话,刘志勇边用望远镜观察边问,他也觉得眼前的战场出乎意料,关键是战前的空中侦察竟然没有发现,空军很可能要吃板子。
“是,师长。半个小时前,我已派出两个小队共一百名战士进行试探性进攻,发现很多工事都有一个排约四十名敌人据守。他们大多配备有燧发火枪,集火射击下,有十几名战士受伤,还有六名战士牺牲。”
一团长的语气沉重,只一次性试探,就折损了两成的兵力,这在镇永军的历史上还是首次。战前也预料到攻城战肯定会有伤亡,但这个比例有点大。
若整个韶南关都是如此,想要顺利拿下并大量俘虏人员,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对负隅顽抗者,必须要坚决消灭,只有放下武器的敌人,才有资格被当成俘虏。”
刘志勇开口就是强调俘虏政策,他担心指战员们为了多抓俘虏而畏手畏脚。
“谈谈你的作战思路,你准备怎么打?空中侦察报告,南汉守军的大部已弃关南逃,我们不能被拖在这里,必须马上开避前进通道,否则阻击的部队压力会很大,搞不好到嘴的鸭子就飞了。”
“是,师长,一团保证为大部队建立安全的前进通道。”
初步的试探性进攻后,一团长已有方案,只不过这个方案在他看来胜之不武,不能体现出镇永军的战术素养。
方案没有任何的取巧,以坦克开路、摧毁通道内所有的障碍,通道百米内的所有建筑物也都要摧毁,确保敌人的火器不能对镇永军构成威胁。
在这个前提下,再以坦克和步兵逐一清除可能存在的抵抗目标。
“别说得那么含蓄,一句话,就是推平韶南关吧,这个方案我同意了,有什么困难吗?”
刘志勇马上点头,这个方案跟他的意见是一致的。
“师长,这样的话,那耗费的弹药量可就多了,会不会让别的部队笑话?”
“笑话?一团长,打仗可不是笑话,能否达成战斗目标才是关键。再说,与南汉的第一战,就是要彻底瓦解敌人的战斗意志,打到后面就会越来越顺,没有哪个人会白白地送死的。这天下的死士,自古以来你听说过几个?马上执行吧。”
战斗的进程跟刘志勇说的差不多,最初南汉兵还能依靠工事抵抗得很激烈。
几十辆坦克以碾压的姿态冲向工事,镇永军步兵的班用迫击炮远距离炮击,一路打下去,所过之地便只留一片废墟,躲在工事里的南汉士兵很少能生还。
如此一来,之前稍有信心的南汉军心,很快就瓦解。
战斗中,不怕士兵不能悍不畏死,怕的是,他们知道自己的悍不畏死是徒劳,只须让敌人明白了这一点,崩溃随时就可能发生。
有了这个小小挫折的警示,接下来的战斗顺利了很多。一是南汉军的信心几乎被摧毁殆尽,一方面是镇永军再次强化了作战意识,要尽可能地发挥火力优势,不要在乎弹药的损耗。
总之用李子强的话来说,什么武德不武德的,也不要提什么堂堂正正摆开架式来打,镇永军就是要杀敌于百步之外。
有了李子强的态度,战事的进展比预期的还要快,只是苦了后勤和跟在后面的接收大军。唐子恒最是受累,后勤和接收都由他在统筹。
比原计划早了十天,201师的先头部队就打到了英州城下,再往南就是丘陵、平原,林河也由此成了清江,水路运输不再是难事。
英州城北十公里处的镇永军大营,李子强亲临前线指挥部,英州将是镇永军真正靠武力拿下的第一座城市,不由得他不重视。
英州是南汉第三大城池,城市有居民五万多人,加上退守到城内的南汉军,现在的英州城内,有十余万人数之多。
“各位,以何种方式拿下英州,将会为我们以后如何攻取城池做出示范,这个示范也是给那些守城的军队和官员看的。在攻城之前,受军委会和政务院的委托,将大家召来,为的是统一思想。”
镇永军出兵南下后,原本对峙的刘松和刘协两大势力,在面对外敌时竟然达成了和解,双方划分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英州归刘协,兴汉府则划归刘松。
既然和解了,按理该合兵一处共同对敌才是正理,南汉的掌权人如此操作,弄得李子强让情报部门反复确认后,才相信这个事实。这样也好,更便于镇永军各个击破。
“司令,我先说说。”
唐子恒要抢先定下调子,在李子强的示意下第一个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