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子濑户看着眼前的惨状,心中充满了绝望。
尼子濑户的农民联军士气已经完全崩溃,那些原本被他寄予厚望的士兵们。
此刻纷纷趴在地上,一动不动,高举着白旗,脸上满是恐惧和哀求。
尼子濑户的声音在枪炮声中显得如此微弱,他的呼喊再也无法激起士兵们的斗志。
陆乘风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大声下令道:“步兵前进,抓捕倭国人俘虏!一个都别让他们跑了!”
随着命令的下达,金国的步兵们迅速向前推进,他们脚步整齐,眼神犀利,如同一群训练有素的猎手,朝着那些投降的倭国士兵们逼近。
而那些大名们的私军和武士们,见大势已去,心中顿时萌生了逃跑的念头。
他们不顾尼子濑户的呼喊,转身开始向后逃窜。然而,他们的一举一动都被金国两翼的骑兵看在眼里。
哲别的骑兵第八军和忽林池的骑兵第十一军如同猛虎下山一般,迅速追了上去。
马蹄声如雷,尘土飞扬,骑兵们挥舞着手中的毛瑟枪,朝着那些逃跑的武士们杀过去。
武士们虽然身穿盔甲,手持长刀,但在金国骑兵的毛瑟枪下面,显得如此不堪一击。他们的惨叫声在战场上回荡,鲜血染红了大地。
那些私军们见逃跑无望,纷纷跪地投降,眼中满是恐惧和绝望。
他们知道,自己已经成为了金国军队的俘虏,等待他们的将是未知的命运。
战斗结束后,陆乘风骑着马,在战场上巡视着。看着那些被俘虏的倭国士兵们,心中充满了得意。
这场战斗,自己大获全胜,尼子濑户的三十万联军几乎全军覆没。
“把这些俘虏都押下去,好好看管。”陆乘风对身边的将领说道,“至于尼子濑户,给我找出来,我要亲自会会他。”
很快,尼子濑户被士兵们押到了陆乘风面前。他的盔甲已经破损,脸上满是血迹和灰尘,眼神中充满了绝望和不甘。
“尼子濑户,你还有什么话要说?”陆乘风居高临下地看着他,冷冷地问道。
尼子濑户抬起头,直视着陆乘风的眼睛,说道:“你虽然赢得了这场战斗,但你永远无法征服我们倭国的土地。我们的人民会反抗到底,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陆乘风哈哈大笑,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的光芒,俯视着尼子濑户,大声说道:“要的就是流尽你们大和族的最后一滴血!”
“你们!”尼子濑户似乎明白了什么
“你们倭国弹丸之地,竟敢觊觎我金国的领土,还妄想侵犯周边国家。今日我便要让你们知道,挑衅我金国的下场!”
尼子濑户脸色灰败的指着陆乘风,喉咙里面似乎是被堵住了,说不出话来。
“你们所谓的反抗,在我强大的金国军队面前,不过是蚍蜉撼树罢了。”
尼子濑户想到一个可怕念头,这也是大和族对虾姨人一直政策,这是要报应到了大和族吗?
陆乘风勒紧缰绳,让马匹向前走了几步,靠近尼子濑户,接着道:“你们这些倭人,向来不知天高地厚,以为凭借着一些武力和野心,就能在这片土地上为所欲为。
可你们忘了,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毫无用处。
我不仅要踏平你们的军队,还要让你们的国家成为我金国的附属,让你们的人民世世代代都为我金国效力!”
尼子濑户紧咬着牙,脸上的肌肉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
尼子濑户怒目圆睁,吼道:“你这恶魔,我们倭国的精神是不会被你摧毁的。
就算你能征服我们的土地,也征服不了我们的灵魂。
我们的勇士会源源不断地站起来,与你抗争到底!”
陆乘风不屑地冷哼一声,“哼,那就让他们来吧。我倒要看看,你们还能有多少所谓的勇士,能经得起我金国铁骑的践踏。”
经过审讯,那些武士还有大名都被找了出来,当然过程有些血腥暴力。
陆乘风看着被押解上来的那些武士和大名们,他们有的垂头丧气,有的仍面露不甘,眼神中闪烁着仇恨的光芒。
陆乘风微微眯起眼睛,脸上露出一丝的笑意,大声下令道:“将这些人全部枪毙!蛇无头不立,人无头不行,我倒要看看,没了他们,这些倭人还能闹出什么花样!”
随着陆乘风的命令下达,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将那些武士和大名们驱赶到一片开阔之地。
这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人,此刻面对黑洞洞的枪口,有的开始瑟瑟发抖,有的则大声咒骂着,试图做最后的挣扎。
“开枪!”随着一声令下,枪声在空旷的场地中回荡,那些武士和大名们纷纷倒地,鲜血从他们的身体中涌出,迅速染红了身下的土地。
围观的倭国俘虏们看到这一幕,原本就充满恐惧的眼神中又多了几分绝望和惊恐,他们的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大气都不敢出。
大军的旗杆上挂着大名的头颅,陆乘风和金国士兵大声呵斥道:“只诛首恶,协从可以免死。”
声音震天,就是刚学的,可能发音不是那么准。
陆乘风骑在马上,满意地看着眼前的场景,心中冷笑道:“倭人和别的民族不一样?畏威不畏德。”
那些被押解的倭国俘虏们,看着曾经不可一世的领头人们瞬间倒在血泊之中,心中的反抗之意顿时被彻底压制。
他们知道,在这个强大的敌人面前,任何挣扎都可能会换来更加残酷的惩罚。
于是,原本还隐隐有些不安的人群,此刻变得异常安静,每个人都低着头,不敢与金国士兵们对视。
陆乘风宣布:一千人一组,连坐制度,一人犯错,全组受死。
禁止打架,禁止聚众,禁止离岗。十几万俘虏打下奴隶标记后开始修路。
同时陆乘风派出部队将这个十几个大名的老家全部洗劫一空,只要地不要人。
这是杨康定下基调,征倭大军在前面收地,杨康在后方征发人口稠密地方人过来屯垦,直接改变当地人口结构,将这个地方汉化。
忠靖军将在倭国扎根,成为生产建设兵团,牢牢把握住这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