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莹走了,韩辰心里有些空落落的,毕竟在他身边也待了很久了,一时半会的根本就不习惯。
他也无聊,第二天,跑去看了看永乐大典,其实,那都是在抄袭而已罢了,把别的书的精华,汇集起来,那可完全不是原创的。
朱棣好大喜功,在军事方面,他已经比较杰出了,修永乐大典的主要目的,就是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要文治武功,是面面俱到。
韩辰非常不屑。这是抄袭,把别人的成果当成自己的,不是不要脸的吗?
都是一群文人在修永乐大典,其中不乏大儒。
总共有上百人,这些人恐怕是要领不少银子的。
在韩辰的心目中,朱棣那毫无疑问,是一个暴君,非常残暴的,当然了,古代的皇帝们,没有几个仁义之君的,这一点,韩辰很清楚。
从来就不能以道德标准,那是去要求皇帝,那是脑子进水了。
皇帝的话,就以一个奴隶主的身份去看待就是了。
这是天底下最大的的奴隶主,所有人都是他的奴隶。
永乐大典,这也是不好修得啊!各种各样的典籍实在是太多了,要吸收其精华,也是不容易啊!
韩辰对于永乐大典,那是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兴趣,这玩意后面丢失了,也没有流传下去,属于白费劲。
似乎朱棣的配剑也丢了,在国外的博物馆展览呢,成了一个耻辱了。
永乐大典,是在礼部修的,韩辰看了看就回去了,他跟大多数官吏根本不熟,有的从来没有见过的,他又不用上朝的。
过了几天,今天的税收统计,那是出来了,让锦衣卫去征税之后呢,征收的力度加强了,而且锦衣卫根本不给地方豪强的面子,有靠山锦衣卫也不怕。
锦衣卫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其他的人,根本就不鸟。
“总计是两千一百万两白银。”
朱高炽跟韩辰报喜。
这个数字,韩辰觉得也不是很夸张的。
朝堂花钱的人太多,养活军队,都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军户制度又取消了,改为募兵制,那每个月都是要进行发军饷的,而且绝对不能拖欠。
这军队拿不到钱,万一兵变了怎么办?
“嗯!看来用锦衣卫征税,确实有效果,这个钱,还是要省着点花,该花的地方花,不该花的地方不要花。”
韩辰点了点头,两千多万两白银,如果不连续打仗的话,应该会有不少的结余。
“以后税收会越来越多的就是了,现在重要的是把官道铺上水泥,方便商旅往来。”
韩辰一本正经的说道。
朱高炽点了点头,修路是正经事,另外的话,还要修建水利,这也是必须的。
韩辰估摸着,商业发达起来,普通人也能够分到一杯羹的,哪怕是喝点汤水,也能够吃饱肚子了。
傍晚,皇宫里面来了太监,让韩辰明天去校阅台,观看军队演练,文武百官都要去。
韩辰有些无语,这是不是吃饱了撑的啊!肯定是朱棣的主意,想要炫耀一下兵威。
没办法,就算不愿意去,那也得给皇帝的面子。
第二天,文武百官都去了校阅台,在城南,可以容纳上万人,全副武装的军队,已经肃穆而立了,杀气腾腾。
韩辰就站在皇帝的身边,朱棣春风满面,那是眉开眼笑的。
“先生可曾看过如此兵威。”
朱棣盯着韩辰,笑问道。
韩辰撇了撇嘴,他倒是如实回答,没有见过。
“我大明的军队百战百胜,无往不利。”
朱棣自豪的说道。
“现在是能打,以后就说不定了,这自古以来,都是第一代军队最能打,以后没有什么战争的话,军队难免懈怠,战力会下滑。”
韩辰说道。
任何王朝的开端,军队的战斗力那都是非常强大的,能够一统天下的军队,能够弱到哪里去呢?
“是啊!除了还有瓦剌,以后基本上也没有什么仗打了。”
朱棣点了点头,他也明白这一点。
大明朝周边都是小国,根本就不禁打的,这是一个事实,而且,人家俯首称臣的,也没有理由去打人家的。
东边是大海,没得打头,倭寇那里,那么远又是茫茫大海,不好打。
北面,越往北走越冷,那都是不毛之地,打下来都没人。
西边尽是些荒漠戈壁,打什么打。
事实上,除了瓦剌而外,也没有什么打头了。
“那可不一定,倭寇总得打的,这个倭寇迟早要对高丽用兵的,高丽根本就抵挡不住的,因此,大明得救援,劳师远征。”
韩辰说道。
本来他是建议到高丽驻军的,不过山高水远的,也不好操作,当然了,这也无所谓,反正就算打起来,派兵过去也是来得及的。
“他们能有那么大的胆子吗?他们不过就是土匪而已。”
朱棣皱眉。
“人家也想着开疆辟土,距离高丽又最近,不打高丽的主意,那打谁的主意啊!”
韩辰淡淡的说道,这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就很明显。
“倭寇野心勃勃,拿下高丽之后呢,就会对大明虎视眈眈,他们那么穷,对于财富土地的渴望,是根深蒂固的,只是没有那个实力而已。”
韩辰说道。
这个倭寇啊!不是打不赢,而是打不着,倭寇打不赢退到海上去,你还不是只能干瞪眼。
“无妨,他们算不了什么的,敢来,让他吃不了兜着走,过几天,扶桑那边,会派使者来朝贡,我得提醒他们几句。”
朱棣说道。
韩辰觉得没有啥用,倭寇能听才是怪事,所谓来朝贡,怕是有什么事情,不会无缘无故的就来了,搞不好是要什么好处。
军队开始了演练,无非就是摆一摆阵而已,韩辰根本就没有兴趣,视若无睹,这都是京城的驻军,属于大明最精锐的战力,轻易不会动用。
京城驻军,都有五万。
除此之外,就是边军精锐了,不过边关没有什么人,还要移民,一般是把罪犯的家人流放过去。
现在还是连坐制度,一人犯罪,家里人都是要遭殃的。
韩辰提过,想要取消连坐制度,可是朱棣又不同意。
等朱棣炫耀完兵威,文武大臣就可以走了,其实大家都不想来,只是没办法而已。
文官对于军队没有什么兴趣,他们感兴趣的是权力。
在朝堂上,武将是说不上什么话的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