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起床!要迟到了!\"三妹大声招呼舍友们。
昨晚的摇滚乐晚会透支了大家太多精气神,这一觉睡得太香,全宿舍除三妹外全迟到了。
三妹背完英语回来,应该热闹洗漱的舍友们都还在打呼噜。
三妹叫醒大家,拿过芬芳、新兰的饭盒:“快点收拾,我把早餐给你们捎上。”
“杏林堂”今早的人不多,大师傅打着哈欠,按三妹要求打好三个人的饭盒。因为是新年第二天,有饺子、小油饼、南瓜饼,有牛奶和三鲜汤。
三妹端到餐桌上,芬芳和新兰这才急急忙忙赶来,看到饭盒里的饭菜,芬芳眉毛上扬,大声说:“太丰富了!好香!”
新兰也迅速坐下开吃。三妹吃饭向来很快,洗完饭盒,走过芬芳和新兰身边,说:“我上课了,你们也快点吃。别迟到了!”
冬天的太阳出得迟,不过这会也露出头了,红红的大圆球,温和而憨态可掬,就那么在东边靛青色的天空中悬挂着,光线柔和。三妹看着东升的旭日,心情愉悦。
踏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三妹很快来到教学楼三楼,九二临床班教室门前。三妹推开门,明媚的阳光洒满教室,真好!
三妹来到自己的位置上,静静地看了一会书,同学们才陆陆续续地来到教室。
上课铃声响起时,数学老师站在黑板前。数学老师姓余,四十岁上下,胖墩墩的,中等个,一张国字脸,光滑的额头,眼睛睿智,讲课时唾沫飞溅。他手中的粉笔在空中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仿佛在编织一张无形的网。他的板书整洁而洒脱。
讲台下的座位上,十来个同学端坐着,他们的眼神中闪烁着求知的火花。但除此之外,其余的同学,似乎都被一场无形的魔力所困。
一个戴着厚眼镜的男生,他的眼睛紧紧地盯着黑板,但他的头却像是被502胶水粘在了桌子上,每隔三分钟,他会用手指轻轻推一下鼻梁上的眼镜,然后又无力地垂下头。
左边那个小个子男生,此刻他正把一只脚踩在椅子上,手里玩着一支笔,笔尖在手指间快速旋转,偶尔抬头看看黑板,又低头沉思,像是在破解一个宇宙级难题。
角落里,一个女生正偷偷地从书包里掏出一块化妆镜,她小心翼翼地研究着自己的妆容,然后,小心地描着眉毛,手指在眉毛上抚过,仿佛在抚摸一件艺术品。不过每当他听到老师的声音稍微提高,他就会紧张地收起化妆镜,装出一副认真听讲的样子。
右边,一个女生眼睛半眯着,头靠在旁边的窗户上,看上去像是睡着了一样。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她的嘴角微微上扬,似乎正在做一个美好的梦。
三妹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她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心里不禁感慨万千。她轻轻地敲了敲桌子,发出“咚咚”的声音,仿佛在提醒大家:这是一节数学课,大家应该认真听讲。
这时,身边的李婷婷抬起头,看着三妹,她狡黠地一笑,低声说:“三妹,怎么了?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讲的内容有什么问题?”
三妹笑了笑,她知道李婷婷是在开玩笑。她看着黑板上复杂的公式和图形,仿佛那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课堂上,老师的声音抑扬顿挫,他用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试图把数学的魅力传递给每一个学生。但遗憾的是,大多数同学似乎都对他的讲解免疫。
那个戴着厚眼镜片的同学努力地想抬起头,但最终还是败给了重力。他的同桌小声提醒他:“抬头,老师在看你呢!”他一惊,赶紧抬起头,却尴尬地发现,老师正看着他微笑。
右边那个女生的嘴角依然上扬,她的眼睛半眯着,但她的感觉很敏锐,当老师目光扫过来时,她立马将化妆镜塞进桌框。一本正经地认真听课。
三妹看着这些同学,心里真不是滋味,这样好的老师,这样好的环境,不学习太可惜了。
课堂结束后,同学们纷纷离开教室,一个个跑得很快,仿佛只为点个到而已。三妹走在最后,她看着空荡荡的教室,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感。
如果在以前的高中,她或许会大声疾呼,但现在,她只能管好自己,别人的人生她不想去干涉。她不知道这是成熟了,还是世故了。
走出教室,阳光洒在身上,三妹感到一阵温暖。她看着蓝蓝的天空,心中伸出无数的触角,伸向四周,感知着美好的一切。
回到宿舍,三妹给妈妈写了一封信,将自己寒假的计划告诉了妈妈。
亲爱的妈妈:
您好!
上一封信是十五天前写的,你给我的回信也是一周前收到的。可是,我又想念你们了。所以,我又在给您写信了,希望您一切都好,身体健康,心情愉快。
我想告诉您一个事情,寒假期间,我计划去为一个叫姚莹的三年级孩子补课。姚莹是王堪老师表姐的孩子,原来在乡下读书,没有学过英语。现在到了金城,英语跟不上。王堪老师介绍我去给她补课。所以,这个寒假我可能不能早早地回家了,预计到腊月二十八才能与您团聚。
请您不要担心我,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学校的饭菜很可口,我每天都吃得饱饱的,营养也跟得上。天气冷了,我也添置了新衣裳,穿得暖暖和和的,不会让自己冻着。宿舍里的舍友们都很和气,我们相处得很融洽,每天都过得很开心。
妈妈,我知道您一定很想念我,我也很想念您和家里的每一个人。但是,我觉得能够帮助到姚莹,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我相信,您一定会理解并支持我的决定的。
腊月二十八那天,我会带着满满的思念和故事回家,盼望着我们全家共度一个温馨的春节。
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您的女儿:三妹
1月2日
三妹装上信,准备去街上买信封和邮票。
“我要去街上,谁想跟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