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呢,我瞅瞅。”
半天,刘嘉才从喉咙里挤出一句话来。
秋子打了一个激灵,扯着嗓子喊,“刘叔,快点把那挂号信拿出来,我三哥要看!”
话音刚落,院子里的人们就开始附和。
“是啊,三子到现在还没有看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呢,赶紧拿出来!”
“这孩子就是有出息,一天到晚的知道挣钱,要是今天不出门,不就早早地看见了吗?”
“这通知书虽然来迟了一些,但是不耽误事儿!这也是好事!”
“我可为三子捏了一把汗,今天的心终于能放回到原处了。”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刘嘉感觉脚像踩在棉花上一样,任由秋子拉着他往前走。
说不激动那是假的。
毕竟,之前已经把所有的希望都压在了上大学上。
短短两天之内,刘嘉的心情深切感受到了什么是大落大起。
刘建业跑着把挂号信送出来。
挂号信还是原先的模样,大家虽然激动,但是也没有提前撕开。
“这么光荣的时刻,还得让你亲手拆开才更有意义。”
刘建业笑着说了一句。
“干啥呀,让你说的,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当大家的面,刘嘉打开信件。
薄薄的一张纸瞬间出现在人们面前。
大伙围成一圈,识字的,不识字的都伸着脑袋看过来。
刘嘉的目光停在录取通知书上。
“北州市,轻工业学校,新生录取通知”几个字非常显眼。
仅仅看了这一行,刘嘉的脸上便露出笑容。
大学考上了,还是自己喜欢的专业!
这绝对是人生的转折点!
下面写着学校规定的新生报到时间,在报到时间下面还有一个特别注意。
“粮食,户口关系,请从十月份转起。”
对于另外一面的学生入学须知,大伙不太在意。
无非就是希望新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定。
更多人将目光停在粮食跟户口关系上。
“三哥,有了这个纸条,你以后是不是就是城里户口了?”
秋子伸长脖子,兴奋地问了一句。
“哎呀,你是睁眼瞎吗,上面不都写着吗?粮食跟户口关系让从十月份转走,三子肯定是城里人了。”
此话一出,旁边的人全都跟着附和。
年轻人无比羡慕地看着刘嘉。
上点年纪的人则是望着刘玉田不说话。
那眼神里头的羡慕嫉妒恨,藏都藏不住。
“这是什么,啥叫,到校学生一律享受人民助学金?老天爷呀,三哥,上大学还给钱啊?”
人们正在感慨之余,秋子又大吼了一句。
瞬间。
所有人的眼睛都直了!
上大学还给钱?这可是头一次听说。
“不光给钱,伙食费都是国家负担的,他那括号里面不是括着吗?”
大家说话的同时,刘嘉已经把新生入学须知看了个遍。
入学学生不光可以享受助学金,而且不用掏伙食费,还有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还可以申请补助。
在入学以前,自己只要把粮油还有户口迁移证,照片准备好,就完全可以了。
至于上面写的书本费为余费,工具费之类的费用,所有一切加起来总共才十块钱。
此刻,刘嘉的耳朵边上全是咽口水的声音。
好几百万年龄不同的参考人员,共同挤进一个赛道,相对于参加高考的人员来说,高校录取人员简直是屈指可数。
在不少人的眼里,能够考上大学,真的是祖坟上冒了青烟。
即便录取通知书发下来以后,还有些人非常庆幸。
虽然没有考上,但是因为参加过高考,足以让自己持续好几年了。
大伙把刘嘉的入学通知书传着看了一遍,又说了很多恭喜的话。
刘玉田跟村子里的人客套一番以后,看到天色不早了,不少人也相继回去。
很快,院子里只剩下了自家人。
刘建业一直拿着通知书看,脸上喜滋滋的。
那样子,就好像自己考上了大学一样。
刘新国和刘玉田则是坐在板凳上,两个人一直在说着什么。
刘玉田每说几句话,刘新国就会跟着点点头。
张桂兰激动的掉眼泪,虽然没有当着刘嘉的面哭,但是眼睛红红的,一看就能看得出来是哭过的样子。
“三子啊,过段时间你就要去上大学了,家里有你两个哥哥呢,你就好好学习,别分心。”
想了半天。
刘玉田才说出这句话。
刘嘉看看刘建业跟刘新国,“爹,家里有我哥他们,我也放心,入学通知书上也写了,每个月都有钱,我争取拿最高的那一档。”
“这个我相信,三子聪明,你要稍稍用点脑筋,就相当于给家里挣钱了!”
刘建业突然接上刘嘉的话茬。
按照村子里的工分来算,刘嘉的补助还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现在刘嘉不光能上大学,而且还能挣钱,这对于整个刘家人来说都是双喜临门。
但是,刘玉田却感觉到了压力。
老三去上学,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刚才村子里的几个人就在商量,看他们家什么时候请大伙热闹热闹。
吃点喝点,这是小事。
让刘玉田担心的是老二刘建业的婚事。
虽然,之前刘嘉曾经跟自己说过上学以后,厂子里的计划。
刘嘉安排得也挺详细的。
可是刘嘉突然离开,厂子里的运转真的不会受到影响吗?
对于新时兴的这些,自己不懂。
反正,刘玉田就是没来由的担心。
刘嘉似乎看出刘玉田心中所想,干脆拿了一个板凳坐在他的身边。
“爹,你们也上岁数了,以后那些重活就别干了,咱们厂子里有收入,大哥跟二哥都挑着大梁呢!”
“你跟我娘就把身体养壮实,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再过两年,你们就啥也不用干,我们哥仨,肯定让你们二老享清福!”
刘嘉不是在画大饼,说的完全是心里话。
上一辈子,是自己浑,把大好机会都浪费了。
现在重活一世,如果还那么稀里糊涂的过下去,那岂不是白来了?
刘玉田听完,眼里的泪水都要掉下来。
“我知道,爹知道你们都是好孩子,爹心里清楚着呢。”
……
吃完饭,张桂兰单独把刘嘉叫到一旁。
“三子,你们考上大学,娘高兴的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娘真替你高兴。”
“我看出来了,可娘,我说的话你得记住,一定要把身体养好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刘嘉的话说得非常郑重。
对面。
张桂兰一愣。
这还是自己的儿子吗?
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变化了?
短短几个月的功夫,老三就像换了一个人,不仅懂事冷静,仿佛一下子也成熟了很多。
脑海当中闪过郭晓燕的模样,张桂兰又本能地叹了一口气。
如果郭晓燕跟刘嘉没离婚。
那现在的日子该有多好?
两口子都是大学生,走到哪儿不让人羡慕?
“娘,你咋啦?”
“没事儿,要是你跟燕儿不离婚就好了。”
张桂兰感慨,不经心地说出了一句。
刘嘉再次笑起来。
不知道为什么,面对张桂兰的时候,刘嘉总想笑。
而且,每次都是笑得合不拢嘴。
上一辈子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在这一世得到弥补,怎么能不让人高兴?
歌里头都唱了,有妈的孩子才像个宝,自己才不要做草呢!
“娘,人这一辈子,哪有时时刻刻都称心如意?这样好,有点缺陷,人生才圆满。”
“那水太满了,不就流出来了?”
“天上的月亮还有缺有圆,更何况咱们老百姓?”
“你看我跟郭晓燕离婚以后,咱家有多大的变化,这应该是好事才对。”
刘嘉刚刚把话说完,张桂兰已经伸手在他的肩膀上打了一下。
“这话说的,好像你生活过得不好,都跟人家燕儿有关一样。”
“我跟你讲,那是当初你还没有长大,你不成熟。”
“你可别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燕儿的身上。”
刘嘉听完急忙摆手。
“没有啊,我可不敢,娘说得对,是我成熟得晚,跟别人没关系。”
抬头看看天上,张桂兰觉得今天晚上的星星特别明亮。
等到再次看见刘嘉的时候,脸上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神情。
“也忙活一天了,你也累了,早点休息吧,明天还有事儿呢!”
“知道了,娘,你们也早点睡。”
看着刘嘉的背影,张桂兰到了嘴边的话也给咽了下去。
刚才自己想问一下,郭晓燕在哪个大学上学,可又怕刘嘉不愿意提起之前的事。
所以,想了一会儿,张桂兰又把这个想法给压下去了。
两个人能不能在一起要看缘分。
哪怕自己把郭晓燕当亲闺女一样看待,如果她跟刘嘉没缘,那也没办法。
周家。
从刘家回来以后,周彩霞就没有闲下来,张嘴一个刘嘉,闭嘴一个刘嘉。
从院子里转一圈回来,周彩霞说的还是刘嘉。
周丰收两口子相互看了一眼,谁都没有说话。
等到周彩霞再次说起刘嘉的时候,周丰收轻轻地咳嗽了一声。
“爹,你咋了,不舒服?”
周丰收眉头微皱,说话的语气也带了一丝严肃。
“彩霞,你都多大的人了,说话也不知道注意着点儿。”
“三子考上了大学,咱们都打心眼里为他高兴,可高兴归高兴,你一个姑娘家,总是把刘嘉放在嘴边,不合适。”
“你现在都订婚了,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成为李振和的媳妇,你这样可不行。”
“你得注意,别让人家说闲话。”
周丰收的话还没有落地,周彩霞一下子拧起了脖子,连眉头都皱成一团。
“咋的啦,我三哥考上大学了,我替他高兴还不能说几句啊?”
“谁闲着没事儿干,整天鸡蛋里挑骨头?”
“谁要是觉得我说这话不合适,他们就是眼气,有本事他们也考上大学去!”
“我不怕人说闲话,我身正不怕影子歪!”
周彩霞一边说一边翻白眼。
周丰收脸都变了颜色。
“你这个闺女,怎么听不出好赖话?你这是嫌我管得宽了?我这也是为你好,那些闲言碎语要是传到小李的耳朵里,你怎么解释?”
就在前一刻,周彩霞还是一副要跟人干到底的样子。
可听周丰收这样问以后,尽管周彩霞张着嘴巴,可嗓子里却发不出声音了。
怎么解释?
村子里传的,自己跟刘嘉的那些闲言碎语,要怎样才能解释清楚?
突然。
周彩霞眼睛一亮。
“解释啥?我们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有啥好解释的!”
周丰收听完气得都要背过气去!
这个丫头,怎么倔得跟驴一样?
还典型的一根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