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心想,看来这件事情真得谨慎对待,因为连一个小职员都能想到的问题,那个张景惠还有松岗会想不到。
看来自己的这一次行动注定是一波三折的。
李白拎着两暖瓶的热水,回到了那间大办公室。
放好暖水瓶,举目望去果然只有一个空位置了。
李白就走了过去,坐在了那里,他打开抽屉,拿出记事本,一看上面的名字,果然就是写的马健。
李白的一颗心,算是放了下来,没有出纰漏。
但是,接下来该怎么办呢?李白也不知道。
他的原则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他坐在那里低着头,一副努力工作的样子,其实他心里想的都是怎么进入会场,怎么开始行动这些事情。
李白就是在机关里混事的人,所以他的一举一动都不会让人看出毛病的。
但是,他可不是来这里上班混薪水的,他是要努力的创造机会,争取能进入会议现场的。
刚才在打水的期间他已经探听明白了,恳谈会是在九点钟开始,就在三楼的小会议室里。
现在通往二楼的楼梯口处 ,就已经站上了宪兵,没有特殊的事情,是禁止上楼的。
这一切,是李白在上洗手间时,发现的,他不禁暗自骂道:这还真的成了一步一个坎了,好不容易混了进来,但是又上不了楼了,这不是要自己的命吗?
这一次自己要是搞砸了,还不得让分身笑话死自己吗?
费劲吧啦抢来的机会,没中用!这传出去,还真是好说不好听啊!
李白正在走廊里犹豫着呢,这时有一个脖子上带着一块牌子的年轻人,也向洗手间走去,李白看得真切,那个牌子上面写着一行字:会议服务人员。
李白明白:有了这张牌子,就可以出入会场了,李白想要转身返回洗手间,这时有两名宪兵也进入了洗手间。
李白叹了一口气心想:还真是不巧的很,连自己下手的机会都不给。
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就留在走廊内,点着了一根烟,一边观察着院子中的动静,一边留意着洗手间里的那个人。
三分钟后,那个年轻人出来了,正巧的是,大楼的总务主任从楼上下来,这个年轻人也快来到他的身前了。
李白知道这是自己的最后的机会了,于是,他动用意识操控能力,让这个年轻人在走路的过程中,仰面朝天跌了一大跤。
也是巧的很,这一跤正正好好,跌在了总务主任的脚下。
这一跤跌的有些重,就连那些宪兵看见了都忍不住哈哈的笑了起来。
总务主任一脸的铁青,对着这个年轻人道:\"毛毛糙糙的,没有一点稳当劲,这样怎么能服务好专家们!\"
说罢,直接走了过来,伸手就把他脖子上的那个牌子摘了下来,左右一看,就看见了在走廊站着的李白。
一看李白,白白净净的,一瞧就十分的精明能干,就对他说道:儿你过来,你叫什么名字?\"
李白就先说了一句:\"长官好,我叫马健。\"
总务主任,就把那块牌子套在了李白的脖子上,对他道:\"你现在就上楼,负责给参加会议的专家们端茶倒水,开门关门,一定要机灵些,记住了吗?\"
李白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开口道:\"您放心长官,我一定服务的好好的,不给您丢脸。\"
说完,李白就跑着上了三楼。
三楼之上,一共有两个会议室,一个是大的会议室,一个是小的会议室。
都不用李白去区分,他一眼就能看出来,因为小会议室的门外是加了双岗的。
李白就径直朝那个小会议室走去,来到门口处,有一名宪兵,对他进行了最严格的检查,就连他口袋里的钢笔都被收了上去。
李白心想,这还真的是谨小慎微啊,不过,只要是自己来到了现场,那一切就不归你们说了算了。
李白走进了会议室,这里面一共有将近三十个座位,相连着围成了一个圈,座位与座位之间,有着一个小茶几,茶几的上面,放着统一的白瓷茶杯。
茶叶都已经准备好了,就放在了暖水瓶的边上。
李白的任务就是为每个茶杯里放上茶叶,之后倒上水。
他做这一切的时候,门口的宪兵一直不眨眼珠的看着他。
但是,这可是难不住李白的,他的意识操控,是不受空间限制的,并且速度也是无与伦比的,那个宪兵用肉眼是看不到任何问题的。
李白直接就将一包慢性的毒药,放入了那一个暖水瓶中,然后就先给主位上那一排的茶水杯里注满了水,剩下的则倒入了其他的杯中。
这一次,李白之所以选择的是慢性的毒药,是有着他的想法的,如果是烈性的毒药,有一个先喝了水,当场就死了,那么其他人就不会再去喝水了,那样一来杀伤性,就大大的打了折扣。
李白想的是,要造成最大的伤害,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
等李白把这些茶杯都倒满的时候,走廊里已经传来了脚步声,李白就来到了门口,很恭敬的站在门边,迎接着所有人的到来。
今天来的人员,还都是很有分量的人物,除了日本专家之外,还有满洲的经济专家,以及国务机关主抓经济的官员,为了以示重视,总理大臣张景惠也亲自参加了恳谈会。
很快,那一圈沙发就坐满了人,那些日本专家果然就都坐在主宾的位置之上。
让李白想不到的是,那名受伤的专家,也出席了,一条胳膊之上,还缠着纱布。
还让李白想不到的是,张景惠自己端来了一杯茶。
因为他的办公室就在这一个楼层之内,所以他就端着自己的紫砂杯子来了。
李白心想,那就得继续观察了,如果有机会,还是要给他续上一些水的。
里面的人已经坐好了,张景惠做了一个简短的发言,接着,就由中日的专家开始唱主角了,他们有的口若悬河,有的引经据典,讲的都是一个主题,就是大力发展满洲的经济,为了关内的前线,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门边的李白听了,都差点骂出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