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河的整体宽度并不算很宽,根据熊大从黑齿部落那边带回来的消息,从黑齿营地到水村,凌河最宽的地方在60多米,最窄的也有个35米左右,水流平缓,平均水深也大概在2.5米左右。
整个木船的模型最长3米,宽70厘米,高度50厘米,就像一个形状奇特的木盆,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制作这样的东西,所以对这个模型能载重多少,心里很没底。
整个水池最长的地方也就5米左右的长度,这个模型一放上去,差不多就把水池给占满了,不过模型稳稳地漂在水面上,随着水池表面的阵阵波动,缓缓地起伏着。熊洪让人用炭标记了吃水线的位置,准备计算载重。
从正面看,模型两侧的吃水深度都差不多,这说明船体的重心落在沿着船底的中轴线上,两边的重量是一致的,这样制作出来的船只,就不容易侧翻。
“看起来还不错,白茅,你上去试一试,”熊洪捋了捋下巴上长出来的胡须,围着水池打量了一圈,发现船只的模型没有明显的倾斜,吃水线基本上也都跟设计的差不多,于是想要试试这艘模型的载重能力,“其他人先帮他把模型固定一下,让他上去。”
白茅二话不说,将身上穿着的衣服给脱下来放到一边,只穿着下身的短裤,爬到水池边沿上,小心地跨进了模型船只的里面。
吃水线肉眼可见地往下沉了一些,而白茅在上去之后,模型的摆动剧烈起来,一不小心没有稳住身形,“扑通”一声从侧面掉进了水池里。
好在水池里面的水也有个半米多深,白茅身手也算敏捷,掉下来的时候及时避开了船只和池壁,所幸没有受伤。
熊洪拿起袖子将溅到脸上的水珠给擦掉,跟从水里站起来的白茅说道,“你再上去一次,这次蹲下来,看一看稳不稳。”
白茅点点头,平复了一下心情,又爬到水池边站到了模型里。这次白茅站进去之后,由于有了上次的教训,立马就蹲了下来,虽然模型还是有些晃动,可由于重心变低了,晃动的幅度要比刚才减少了很多。
看到模型载了一个族人也没有沉,熊木等人也非常满意,这还只是一个小的模型,等建造出更大、更高的船只,就能装下更多的族人,这样一来,这些船只就能担负起运输的任务了。
根据模型的尺寸,熊洪按照后世的计算方法,这个模型可以看成是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大概在1立方米左右,那它的满载排水量就跟体积近似。
当然这些也只是理论上的东西,实际运载物品或族人的时候,肯定要留一些安全的容量,毕竟要在河流上移动的,吃水线肯定不能跟船舷一样高,不然船就沉了。
虽然只是一个模型,但是如果熊洪计算的没有问题,这个模型至少能承载五六百斤的重量,哪怕是留下一半的冗余,那运载能力也会非常可观。
说试就试,熊木熊杰等这些工匠,也在熊洪的“淫威”逼迫下,脱光了衣服,一个个地上船,蹲在模型上面。
吃水线下沉的很快,前面三个人上去之后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只是吃水线降低了不少,毕竟只是一个3米来长的小模型,载重能力有限。在站上第四个人的时候,船底有两块木板间的缝隙便开始漏水,并且越来越大,模型里面的积水也越来越多,熊木慌着去堵,正好碰到熊杰的腿,熊杰一个激灵,猛地站起来,这个模型剧烈摇晃,上面的几个人纷纷地掉入了水中。
一阵手忙脚乱之后,落水的几个人在周围族人的帮助下被拉了上来,出于对水天然的恐惧,这几个人甚至还被呛了几口,浑身狼狈地站在熊洪旁边。
“好了,你们先去擦干身体,把衣服穿上,”虽然澡堂里的水是热水,但一直光着身子也不太好,这个场合看起来就很诡异,熊洪咳嗽一声,试图缓解尴尬,“今天的测试就到这里吧,把模型捞上来,你们带回去看看是哪里的问题,今天的测试算是很成功的,不过还有不少改进的地方。”
模型首先验证了木板拼接成的船只,能够浮在水面上,这打消了族人的恐惧和担忧;其次是船只的载重,也让熊杰等人惊叹,虽然半途船沉了,但当时已经载了四个人,按照每个人一百斤来算,光这个模型就能载重400斤了;还有就是船只的形状对稳定性的影响,虽然模型很小,可平底的船只,制作相对简单,在水流平缓的地方,运行更加平稳,而平底船,也会是现阶段熊洪优先进行制作的船型。
当然也有很多问题存在,比如底部的木板拼接,由于技术的限制,并没有做到最好,导致漏水,这要是在河流里,怕是沉的更快;第二个就是族人对水的天然恐惧,在以后船只建好后,得有人去操纵,这些人现在就要开始培养,至少要保证他们落水后会游泳吧;第三个就是船只的动力、转向问题。
凌河的水并不深,可以采用以篙行船的方式,来推动船只在水面的运动。
古代跟船有关的字很多,要在水中移动船只,有几种工具可以使用:棹、桨、橹、篙(槁)。桨最短,棹、橹稍长,槁最长。
当然它们使船行走的方法也不同,但大致都是一样的原理,利用与水的反作用力,让船前进。而桨、棹、橹都是划的,槁是撑的。
熊洪准备在建造的船只两侧设立船桨位,由族人在逆流或者加快速度的时候使用。
至于需不需要装上船帆,熊洪目前还在考虑中。
熊部落所在的位置,经过判断后,应该不是在内陆中间,因为这里的风向有着很明显的季节性,夏季的时候多东南风,而冬季多西北风,肯定离海边很近,虽然熊洪最远只到达过白河诸部那边,但他有理由相信,自己所在的熊部落,属于季风区,相应地离海洋应该也不算太远。
以熊洪高中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季风气候区一般夏季受海洋气流影响,冬季受大陆气流影响,主要特征为冬干夏湿。而影响熊部落夏季和冬季的季风,是由冬季、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导致。
在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快,海洋上空形成高压,大陆上空形成低压,气流由海洋往大陆方向吹。到了冬季则相反,气流由大陆往海洋方向吹。
熊洪在夏季,能够明显感受到风的力量,这股力量,如果善加利用,就能让部落的船只,从东往西逆流而上时省力不少。
除了动力,还有船只在运动过程中的方向,控制船只方向的,除了可以由两侧的船桨变换位置外,还可以在船尾加装船舵。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面,有一件出土的文物,是东汉的陶船,其船尾就有一个凸出来的部位,就是船舵。
既然有了超越历史发展规律的经验,熊洪也不介意给熊部落多一些“技术革新”,反正已经传播出来这么多技术了,多一件少一件也没有太大的影响。不过木船上面的船舵,熊洪只知道有,但具体怎么操作、怎么安装,他也不清楚,只能把这些想法给说出来,让熊木等人去琢磨——技术需要从头开始把原理给弄清楚,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这些技术。
“熊木,这些木板的榫卯结构是不是有问题?”熊洪指挥着众人把模型从池子里捞上来,看着漏水处的裂缝,转过身问向熊木,“你们看,这里处理的并不好,榫卯结构直接断掉了,导致木板缝隙越来越大,而且还把周围的木板给挤开了。”
“是的,这处原本以为没有什么问题,底部是平的,按理说不会在这里断裂的,”熊木摸在裂口处,榫卯断裂处像是被扯断的,“要是正式建造船只,这些船底部位的木板需要更厚一些,至少要厚5厘米以上。”
“是的,你们可以在底部多设置一些单独的空间,用这些木板把底部这么大一块的地方给隔开,并且上面也用木板给密封起来,”熊洪说着自己的建议,“这样船只的浮力就更大,而且就算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小的空间漏水,船只也不至于快速下沉,有充足的时间来操纵或者让船员逃生。”
“那按照这样的做法,材料的消耗就更大了,”熊木点点头,虽然还是心疼材料,但也明白,安全才是熊洪最看重的,“好的,我明白了,这就对模型进行改进。”
“嗯,这个你们自己看,我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保证安全,材料的事情我会带着解决,剩下的船只载重、速度才是你们要考虑的事情。”
“好的族长,那我们现在就要准备木料了,这次集议,各个居住点……哦不,各个村子共送过来松木、杉树等木料近3000根,加上我们自己这段时间砍下来的树木、以前积累下来的树木,松树、杉树这些差不多有个5000根,优良的木料也差不多有个500根左右。”
得益于原始社会非常高的森林覆盖率,只要往周围的树林去看一看,就很容易找到成片的松树或者其他高大的树木,虽然这种树砍起来有一定的危险,但用途也是最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