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让,生得剑眉星目,面如冠玉,身形修长且气质儒雅。自龆龀之年起,他便对书法痴迷不已,家中书房四壁皆挂满他的习作。
每日晨曦初照,他便在窗前研墨挥毫,直至夜幕深沉,烛火摇曳,仍沉浸于笔锋游走间的乾坤。凭借着过人的天赋与十年如一日的勤勉,他不仅精通篆、隶、楷、行、草诸般字体,更练就了一手模仿各家笔迹的绝技,可达到形神兼备、以假乱真的境界,故而获“圣手书生”之美誉。
于泰安城内,他开设的书坊门庭若市。无论是达官显贵为显门第之尊,求他题匾撰联;还是寻常百姓为表心意,邀他书写家书,萧让皆来者不拒,且每一次创作都倾尽心力。
一日,城中富绅为新落成的宅邸大张旗鼓地举办庆典,并特邀萧让为其题匾。富绅指明要以欧阳询笔锋书写“瑞气盈门”四字,以求宅邸能沾染上欧体书法的峻秀之气。
萧让应邀而至,只见他在备好的长案前,先净手洁面,而后焚香静心。待心神完全沉浸于书法之境,他缓缓提起精心挑选的狼毫,饱蘸浓郁墨汁。笔锋落下,似有千钧之力,却又灵动飘逸,起承转合间尽显欧阳询书法的险峻刚劲与严谨法度。
随着墨汁在匾额上晕染开来,四个大字仿若活物般跃然眼前,引得围观众人齐声喝彩,仿佛欧阳询重生再现。富绅更是喜形于色,对萧让的书法赞不绝口,当场赠予丰厚酬金,以表对其技艺的高度赞赏。
彼时,江湖中关于水泊梁山的传闻如野火般蔓延。听闻梁山之上,一百零八好汉齐聚,高举“替天行道”大旗,劫富济贫,除暴安良,专为天下受苦百姓出头。
这些传说在萧让心中激起层层涟漪,他虽身处市井,却心怀侠义,对梁山好汉的义举不禁心生向往与钦佩。尽管未曾亲赴梁山,但梁山的故事如同璀璨星辰,在他心中勾勒出一幅正义与豪情交织的画卷。
命运的转折突如其来,如同一记重锤,打破了萧让平静的生活。宋江在江州无端遭黄文炳、蔡得章二人构陷,身陷囹圄,性命危在旦夕,即将被处以极刑。
梁山好汉们得知此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刻设法截获了送往蔡京的求救书信。足智多谋的吴用,经深思熟虑后,心生一计:伪造蔡京回信,将宋江押往东京,以便梁山在途中设伏营救。而擅长模仿字迹的萧让,成为此计成败的关键人物。
吴用深知此事干系重大,非可靠之人不可担此重任,思索再三,决定派戴宗前往泰安州邀请萧让。
戴宗领命后,快马加鞭,日夜兼程,终至泰安州寻得萧让。他将宋江的悲惨遭遇以及梁山的营救计划和盘托出,言辞恳切,声泪俱下,详述宋江的忠义仁厚,以及梁山兄弟为救宋江不惜赴汤蹈火的坚定决心。
萧让听闻后,内心犹如翻江倒海。他深知伪造书信乃弥天大罪,一旦败露,不仅自己将身首异处,还可能牵连家人,累及无辜。
然而,戴宗的描述让他仿佛看到了宋江在狱中饱受折磨的惨状,以及梁山兄弟间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心中的侠义之火被熊熊点燃,加之对梁山好汉的敬仰之情如潮水般涌动,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萧让最终决定跟随戴宗上梁山,为营救宋江贡献自己的力量。
登上梁山后,萧让与金大坚即刻投身于紧张的书信伪造工作。他们寻来蔡京的大量书信真迹,日夜钻研其书法风格、行文习惯、笔墨特点以及印章样式。
萧让反复临摹蔡京的字迹,每一笔每一划都力求与原作丝毫不差,常常练至手腕酸痛,仍不停歇。
金大坚则专注于雕琢印章,从选材到刻制,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达到以假乱真的极致效果。
经过数日废寝忘食的努力,伪造的书信终于大功告成。那书信上的字迹,无论是笔画的粗细、转折的角度,还是墨色的浓淡、韵味的流转,都与蔡京的真迹别无二致;印章更是栩栩如生,仿佛出自蔡京本人之手。
然而,黄文炳心思之缜密超乎众人想象,他在仔细端详书信后,还是看出了些许破绽。
宋江因此陷入更加危急的境地,性命悬于一线。幸亏梁山好汉们及时发动劫法场行动,他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刑场,以无畏的勇气和高超的武艺,与官兵展开殊死搏斗。在刀光剑影中,梁山好汉们不顾生死,终于成功将宋江救出。
萧让目睹梁山兄弟为救宋江不惜牺牲一切的壮烈场景,心中满是愧疚与感动。他深知,自己险些因疏忽酿成大祸,愧疚之情如巨石般压在心头。从此,他下定决心正式入伙梁山,与兄弟们同生共死,以报答众人的救命之恩,也为自己的疏忽赎罪。
在梁山的岁月里,萧让凭借自己的才华,成为梁山不可或缺的一员,为梁山的发展立下赫赫战功。
三打祝家庄时,吴用定下里应外合之计,派孙立潜入祝家庄卧底。为确保孙立能够顺利取得祝家庄的信任,萧让肩负起制作伪文书的重任。他花费大量时间,深入研究祝家庄与外界往来文书的格式、措辞、印章特点以及相关人员的笔迹习惯。为了使伪文书更加逼真,他甚至亲自前往祝家庄附近,暗中观察祝家庄的日常运作和文书往来流程。
经过精心筹备,萧让开始制作伪文书。他选用与祝家庄常用纸张质地相同的纸张,以特殊方法处理,使其看起来有岁月的痕迹。在书写文字时,他模仿相关人员的笔迹,不仅字体相似,连书写的力度、节奏都把握得恰到好处。印章的制作更是费尽心思,他多次尝试不同的雕刻手法和印泥调配,力求与祝家庄的真印章毫无差别。
完成的伪文书,无论是纸张的陈旧程度、笔墨的晕染效果,还是文字的书写风格和印章的纹理细节,都与真品毫无破绽。
孙立凭借这些伪文书,成功打入祝家庄内部,为梁山攻打祝家庄提供了详实的情报和关键的内应支持。
祝家庄被攻破后,萧让又乔装成知府,带着精心准备的假公文,前往劝降李应、杜兴。他身着知府官服,头戴乌纱帽,举止间尽显儒雅威严。
面对李应、杜兴,萧让言辞恳切,晓以利害。他详细阐述了梁山的实力和替天行道的宗旨,巧妙地运用假公文,让二人误以为归顺梁山是顺应大势之举,且梁山定能为他们提供施展抱负的机会。
李应、杜兴见事已至此,加之被萧让的言辞和风度所打动,最终决定上山入伙,进一步壮大了梁山的势力。
梁山好汉齐聚忠义堂,举行盛大的大聚义仪式。仪式前,萧让负责抄录天书。那一日,忠义堂内庄严肃穆,香烟缭绕,一百零八好汉齐聚一堂,气氛凝重而热烈。
萧让身着素色长袍,神色庄重,在案前铺好宣纸,研好墨汁。他提起笔,以虔诚而专注的心境,将天书内容一笔一划地抄录下来。
他的书法在此时达到了一种极致的境界,笔锋所至,似有神助,每一个字都仿佛蕴含着梁山好汉们的豪情壮志和忠义之心。抄录完毕,天书所记他的星号为地文星,在梁山上排名四十六位,职务是行文走檄调兵遣将。
此后,萧让便全身心投入到这份工作中,梁山的往来书信、军令传达、情报传递等事务,在他的精心处理下,皆有条不紊地进行。
他总能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情境,巧妙地撰写文书,准确传达梁山头领们的意图。对于梁山内部的兄弟,他的文书充满关怀与鼓励;对于敌方,他的文书则刚柔并济,尽显梁山的威严与智慧。他还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文书传递系统,确保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送达目的地,为梁山的军事行动和日常管理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梁山三败高太尉后,高俅为求自保,假意答应为梁山招安出力。宋江一心渴望朝廷招安,为兄弟们谋个光明前程,便派萧让、乐和陪同高俅面见圣上。
吴用深知高俅为人奸诈狡猾,反复无常,提醒宋江务必小心提防,但宋江求招安心切,并未将吴用的警告完全放在心上。
萧让和乐和随高俅来到京城后,高俅果然背信弃义,将二人软禁起来,企图以此要挟梁山,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萧让和乐和身处困境,却并未慌乱。他们暗中观察周围环境,寻找逃脱的机会,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向梁山传递消息。
梁山众人得知消息后,心急如焚。戴宗再次挺身而出,凭借着自己的高超轻功和机智勇敢,乔装打扮后潜入京城。他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摸清了萧让和乐和的囚禁地点。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戴宗趁守卫换岗的间隙,施展绝技,如鬼魅般潜入囚禁之地。
他巧妙地避开巡逻的士兵,找到萧让和乐和。三人会合后,小心翼翼地突破重重防线,成功逃离。萧让对戴宗的救命之恩感激涕零,同时也对高俅的背信弃义痛恨不已。
回到梁山后,萧让更加坚定了与兄弟们共抗朝廷奸佞的决心,他深知,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在这乱世中求得生存与正义。
梁山受招安后,奉旨征讨辽国。辽军兵强马壮,其骑兵擅长骑射,来去如风,给梁山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双方在战场上对峙多日,战事胶着,胜负难分。
后来,辽国政权为求自保,通过贿赂蔡京、童贯等朝廷奸臣,向宋朝投降。征辽的梁山军马只得停战,回师途中,宋江命金大坚、萧让和随军石匠们在“永清县东一十五里茅山之下”立碑记事。
征王庆时,贼将季三思、倪慑趁宛州防守空虚,率领大军奇袭宛州。当时,宛州守将仅有宣赞、郝思文,手下兵力多为老弱,此外还有陈观、侯蒙、罗戬等文官。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城中人心惶惶,众人皆不知如何应对。
萧让临危不乱,他登上城楼,观察敌军阵势后,心生一计——空城计。他一面命人打开城门,安排一些老弱残兵在城门口若无其事地走动,装作百姓如常生活的样子;一面自己身着长袍,手持书卷,镇定自若地坐在城楼上,装作悠然自得的样子,还时不时摇头晃脑,吟诵诗词,仿佛城中早有埋伏,毫不畏惧敌军。
季三思、倪慑率大军来到城下,见此情景,心中顿生疑虑。他们深知梁山好汉诡计多端,不敢贸然进城。双方僵持之际,萧让又故意让士兵在城中擂鼓呐喊,营造出城中兵马众多的假象。同时,他还安排一些士兵在城墙上挥舞旗帜,制造出忙碌备战的氛围。季三思、倪慑见状,愈发大乱,阵脚开始松动。
宣赞、郝思文抓住时机,率领城中将士杀出。萧让也放下书卷,亲自指挥,鼓舞士气。他大声呼喊着激励将士们的话语,声音响彻云霄。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下,敌军被打得大败而逃。宛州之围成功解除,城中百姓对萧让的智谋赞不绝口,将他视为救命恩人。
战事稍缓,萧让得知宋江患病,心急如焚,特地向陈安抚辞别,前往探望宋江。他日夜兼程,赶到宋江营帐时,看到宋江卧病在床,面容憔悴,心中不禁一阵酸楚。他关切地询问病情,安慰宋江安心养病,梁山兄弟都在期盼他早日康复。
之后,萧让奉陈安抚之命,即刻带领金大坚、裴宣前往宛州,负责写勒碑石以及查勘文卷等事宜。河北降将唐斌主动请缨,负责护送他们。唐斌为人豪爽仗义,对萧让等人的才华钦佩不已,一路上对他们照顾有加。
然而,途中遭遇贼将縻貹突袭。縻貹武艺高强,勇猛无比,率领手下喽啰如猛虎般冲向萧让等人。
唐斌为保护萧让等人,与縻貹展开殊死搏斗。他挥舞着手中的大刀,与縻貹大战数十回合,毫不畏惧。尽管唐斌武艺高强,但终因寡不敌众,被縻貹杀死。萧让、金大坚、裴宣三人也被劫走,被抓到荆南伪留守梁永面前。
梁永妄图劝降三人,为自己所用。他先是以高官厚禄诱惑,承诺给他们荣华富贵,享不尽的财富和地位。萧让三人不为所动,言辞坚定地拒绝了他。梁永恼羞成怒,对他们严刑拷打,试图迫使他们屈服。但萧让三人宁死不屈,坚决不跪,言辞慷慨激昂,痛斥梁永的叛国行径和丑恶嘴脸。
他们的忠义之举,感动了城内义士萧嘉穗。萧嘉穗心怀大义,一直对梁永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他暗中联络城中百姓,组织起一支起义队伍。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起义军里应外合,攻入梁永的府邸。萧让三人趁乱逃脱,与起义军一同奋战。
在激烈的战斗中,萧让虽手无缚鸡之力,但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为起义军出谋划策,指挥战斗。最终,他们成功夺下荆南城池,梁永被诛杀,百姓欢呼雀跃。
然而,命运弄人。在征讨方腊前夕,蔡太师听闻萧让的才华,强行将他留下。萧让虽心有不甘,但无奈之下,只得在蔡太师府中担任门馆先生。
在太师府中,萧让表面上为太师府的公子们授课讲学,教导他们书法与文学知识。他将自己的书法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这些公子,希望他们能领略到书法的魅力,培养出高尚的品德和文化素养。然而,他内心深处始终牵挂着梁山的兄弟们,怀念那些与兄弟们并肩作战、快意恩仇的日子。
闲暇之余,萧让时常回忆起在梁山的点点滴滴,心中感慨万千。尽管身处富贵之地,但他并未忘记梁山的侠义精神。他利用自己在太师府中的地位,力所能及地帮助一些穷苦书生。他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和资源,资助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希望他们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为国家和百姓做出贡献。
他还暗中收集一些朝廷奸臣的罪证,试图寻找机会揭露他们的恶行。他深知,这些奸臣是导致国家动荡、百姓受苦的根源,只有将他们绳之以法,才能还天下一个公道。
在这黑暗的世道中,萧让坚守着自己心中的正义与善良,以手中的笔,继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期待着有朝一日,能为梁山兄弟和天下百姓讨回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