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转瞬便来到了十一月,倭国大地被严寒肆意侵袭,暴雪如同鹅毛般纷纷扬扬地飘落,将山川大地装点成一片银白。
在这冰天雪地之中,大明远征军于九州岛的驻地内,主帅谭纶所在的行辕衙门里,各路将领都纷纷赶来,他们知道,这次的军议估计是要打仗了。
在议事大堂内,一份详尽绘制的倭国地图挂在一张屏风上,很大,就算站的远也能看得清。
谭纶身姿挺拔,神色坚毅地从后衙转出,端坐在帅位之上,随后,众将便一起见礼。
礼毕之后,谭纶的目光如炬,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位将领,然后开口说道:“诸位将军,自数月前起,我军有意减少在九州岛的军事行动频次,此乃迷惑倭军之计。”
“如今,依据各路投诚倭人所提供的详尽情报,互相佐证之后,已经核实,残余倭军在冬季到来之后,已然龟缩至本州岛内陆的安土城、岐阜城与冈崎城三座城池中过冬。”
“当下,天时、地利、人和齐聚,正是我军一举歼灭倭军主力的绝佳时机!”
将领们听闻此言,眼中瞬间燃起兴奋与期待的光芒,纷纷挺直了腰杆。
谭纶说到这里,转头看向戚继光说道:“你麾下的斥候营向来以情报搜集精准迅速而着称,此次倭军据守的这三座城池,其布防详情、兵力分布以及周边地形等关键信息,烦请你详细道来。”
戚继光抱拳,声音坚定而洪亮:“是,大人。”
随后,他转头看向同袍,大声说道:“经夜不收们连日不辞辛劳的探查,倭军主力分别盘踞于这三座城。”
“安土城,乃是倭军重要首领织田信长的居城,城墙高大厚实。城内粮草不说堆积如山,至少也是那织田信长准备了许久的。四周防御工事错综复杂,倭人以为固若金汤。”
“岐阜城,地势极为险要,四周山峦环绕,仅有少数通道可通城池,易守难攻。然而,近期该城内部因权力争夺,各方势力矛盾激化,人心浮动。”
“冈崎城,虽规模相较前两者稍小,但城墙坚固异常,倭军在此经营多年,防御体系完备且成熟。此城地处交通要道,对周边城池的支援极为便捷。”
他一边说着,一边在地图上指出。
等他说完之后,谭纶微微点头,沉思片刻后说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不殆。面对这三座各具特点的城池,我们必须制定精准且具针对性的作战策略。俞大猷将军,你久经沙场,经验丰富,对于此次作战,你先谈谈自己的见解。”
俞大猷听到点名,便向前迈出一步,恭敬地拱手说道:“大人,依末将之见,安土城作为倭军的核心据点,防御固若金汤,若贸然强攻,我军必定伤亡惨重。因此,可先派遣小股武艺高强、忠诚可靠的精锐之士,乔装打扮成当地百姓,混入城中。待时机成熟,让他们在城内制造混乱,扰乱倭军的防御部署,待其阵脚大乱之时,我军再以排山倒海之势全力攻城。”
“而岐阜城内部矛盾重重,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点,设法离间分化其内部势力。派遣能言善辩之士,暗中与城内有倒戈之意的势力取得联系,劝其归降,里应外合,如此便可轻松破城。”
“至于冈崎城,虽规模不大,但位置关键,犹如一颗钉子钉在交通要道上。我们可先切断其与周边城池的一切联系,派遣重兵将其团团围住,断绝其粮草供应,待其粮草耗尽,军心大乱之时,不战自溃。”
大明远征军占领九州岛一年了,并且对本州岛经常袭击得人口物资而回,而倭军并没有和大明远征军野战的能力,因此,很多倭人都效忠大明,比其他协从军都要尽心尽力。
为此,明军这边,有从他们这些人中选拔了一部分人出来用。不管是刺探消息,还是干什么,都比明军自己要方便很多。
此时,众将领纷纷点头,对俞大猷的提议表示认可。
谭纶思索后说道:“俞将军所言极是,但其中细节仍需进一步完善。潜入安土城的精锐,务必保证行动绝对隐秘,不可有丝毫疏漏,以免过早暴露,坏了大事。分化岐阜城势力,需找准时机,一击即中,切不可拖泥带水。围困冈崎城,要做到滴水不漏,密切关注周边动静,防止倭军突围或有援兵来救。”
随后,谭纶开始进行细致的兵力部署,点名戚继光道:“你率领一万装备精良的精兵,负责攻打安土城。此役关键在于内应与大军的紧密配合,务必做到万无一失。”
“末将遵命!”
谭纶接着看向俞大猷,又道:“你带领八千将士进攻岐阜城,巧用谋略,充分发挥我军优势,分化瓦解敌军。我亲率两万中军,全力围困冈崎城,并随时准备支援其他两路。其余将领,各率本部人马,作为预备队,听候调遣。一旦前方战事吃紧,立刻投入战斗,扩大战果。”
将领们齐声领命:“谨遵大人将令!”
谭纶神情严肃,目光扫视着每一位将领,郑重说道:“此次作战,严寒的天气固然是一大挑战,但更是我们的绝佳机遇。倭军本就不耐严寒,如今士气低落,又中了我军的麻痹之计,防备必定松懈。”
“而我大明将士,皆为精锐之师,装备有先进的燧发枪与攻城大炮,战斗力远超倭军。此次出击,定要一战功成,务必全歼残余倭军!各军务必严守军令,听从指挥,不得擅自行动。若有违抗者,军法处置,绝不姑息!”
众将再次齐声回应,声音响彻大堂:“愿为大明效死!”
军议结束后,将领们迅速返回各自营地,紧张有序地进行出征准备。
与此同时,蒙古万户巴特尔先行出发,带领他的蒙古骑兵悄然在倭国海岸登陆。
这支骑兵是谭纶提前精心联络部署的,他们肩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在明军出动的第一时间,迅速切断倭军可能的通风报信渠道,确保明军行动的隐秘性与突然性,绝不能让倭军提前察觉到明军的动向而逃脱。
一万蒙古骑兵的阵容,在倭国是绝对碾压的,更不用说,如今只是倭军残余了。他们凭借着精湛的骑术和敏锐的洞察力,迅速控制了各条交通要道。任何试图传递消息的倭军斥候,都会被他们拦截。
数日后,在一个风雪交加的清晨,大明远征军如同一头蛰伏已久的巨兽,在漫天飞雪中向着本州岛内陆的倭军驻地悄然进发。
而在安土城、岐阜城与冈崎城内,倭军将领们正如谭纶所料,沉浸在虚假的平静之中,对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浑然不觉。
织田信长在安土城的天守阁内,与一众将领围坐在温暖的炉火旁,面容憔悴,疲惫与无奈尽显于脸上。
“这鬼天气,寒冷刺骨,大明军队想必不会在此时冒险进攻。我们只需熬过这个冬天,或许局势就会有所转机。”织田信长望着窗外肆虐的风雪,低声喃喃自语道。
“主公所言极是,如此恶劣的天气,行军作战困难重重,大明军队绝不敢轻易冒险。”一名倭军将领随声附和道。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大明远征军已然如神兵天降般悄然逼近安土城。
等到城墙上的哨兵终于察觉到异样,惊慌失措地敲响了警钟时,明军已经堵住了城门。
“敌袭!大明军队来了!”
尖锐的警报声瞬间响彻整个安土城,打破了这片虚假的宁静。
织田信长在天守阁内听到警报声,心中猛地一紧,脸色瞬间变得煞白。他匆忙扔下手中的暖炉,疾步登上城楼查看情况。
只见大明军队的旗帜如猎猎作响的火焰,大军如汹涌的潮水般向城池这边涌来。
“中计了!快,传令各城,死守城池!绝不能让明军攻破城门!”织田信长声嘶力竭地喊道,懊悔与恐惧交织在心头,但此时他别无选择,只能仓促组织抵抗。
在安土城,戚继光按照预定计划,先让早已混入城中的内应开始行动。这些内应身手矫健,他们趁着倭军慌乱之际,在城中各处关键地点点燃了事先准备好的火油。
刹那间,安土城内火光冲天,浓烟滚滚,喊杀声四起。倭军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搞得晕头转向,阵脚大乱。
戚继光见城内信号发出,立刻挥舞手中令旗,一声令下:“攻城!”
顿时,明军阵中号角齐鸣,喊杀声震天。装备着燧发枪的明军士兵迅速列阵,向着城墙上的倭军倾泻出密集的火力。城楼上的倭军士兵,在明军精准而猛烈的射击下,纷纷倒地。
与此同时,明军的攻城部队迅速将攻城大炮推至阵前。随着一声声震耳欲聋的炮响,炮弹如流星般划过天空,落在安土城的城墙上和防御工事上。
一时间,砖石飞溅,硝烟弥漫,安土城的城墙在明军大炮的轰击下,出现了一道道缺口。
云梯迅速架起,明军士兵们如猛虎般奋勇攀爬。面对明军的猛烈攻击,倭军拼死抵抗,他们慌乱地扔下滚木礌石,试图阻止明军登城。但明军毫不畏惧,前赴后继,凭借着顽强的战斗意志和精湛的战斗技巧,不断向着城墙上攀登。
与此同时,俞大猷率领的明军在岐阜城也展开了凌厉的攻势。他事先派入城中的使者,成功与城内有倒戈之意的势力取得联系,并劝降了他们。
这些倒戈的倭军士兵,在明军攻城之际,果断打开了城门。
俞大猷见城门大开,立刻率领明军如洪流般涌入岐阜城。
城内顿时喊杀声四起,倭军因内部出现叛徒,人心惶惶,难以组织起有效的抵抗。明军凭借着燧发枪的火力优势,迅速清剿着城内的倭军残余势力。
谭纶亲率的中军已将冈崎城团团围住。冈崎城的倭军发现被围后,试图派人突围求援,但蒙古骑兵早已将所有通道严密封锁。任何试图出城的倭军,都在蒙古骑兵的弯刀下被无情击退。冈崎城的倭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绝境。
安土城的织田信长见城池多处起火,明军攻势如潮,心急如焚。他匆忙调集城内所有兵力,试图扑灭大火并抵御明军攻城。
然而,明军士气高昂,攻势一浪高过一浪。在明军燧发枪和攻城大炮的双重打击下,倭军渐渐难以支撑。
岐阜城的倭军在明军内外夹击下,很快便失去了抵抗意志,纷纷放下武器投降。俞大猷迅速控制了岐阜城,安抚城中百姓,稳定城内局势。
冈崎城被围数日后,城内粮草逐渐耗尽,士兵们饥寒交迫,人心惶惶。谭纶见时机成熟,下令攻城。
明军的攻城大炮再次发出怒吼,城墙上的倭军在饥饿与恐惧的双重折磨下,已无力抵抗。随着明军如猛虎下山般的冲锋,冈崎城很快被攻破。 这一战,安土城、岐阜城、冈崎城皆被明军攻克。
然而,让明军将领们有些意外的是,城中并没有多少粮草物资缴获。连年的战争已让倭军成了穷鬼,他们自顾不暇,物资储备少得可怜。
但战事的胜利并未让明军有丝毫懈怠。赢得这关键三城后,谭纶迅速做出部署,下令明军以这三座城为据点,兵分多路,对本州岛各地的倭军残余势力展开清剿。
戚继光带领一路明军,沿着本州岛的东部海岸线进发。所到之处,明军凭借着先进的燧发枪和高昂的士气,对残余倭军穷追猛打。一些负隅顽抗的倭军据点,在明军的火炮轰击下,瞬间土崩瓦解。
俞大猷则率领另一路明军向本州岛内陆深入。不少前期派出的倭人纷纷为明军提供情报,指引道路。使得明军顺利找到了多处倭军的隐秘营地,将其一一捣毁。
谭纶亲率中军,坐镇指挥全局,同时随时支援各路明军。在明军的强力清剿下,本州岛各地的倭军残余势力节节败退。有的选择投降,有的则在逃窜中被明军追上歼灭。
等到要过年的时候,本州岛有建制的倭军,基本不复存在,这也意味着,大明远征军经过一年多的征战,终于征服了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