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既然李达康的调动是您和祁市长共同商议决定的,那我自然是没什么异议了。
只是,沙书记,祁市长这次的做法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
您瞧,李达康不过是发了一条短信,她就立刻从市政府一路疾驰而来,冲到市委这边,对着我们市委的工作指手画脚、横加干涉,这简直就是不把您这个市委书记放在眼里啊!”
祁同伟眼珠子滴溜一转,心中又生一计,继续使出浑身解数,妄图再次挑拨沙瑞金和祁晓君之间的关系。
在他狭隘的认知里,只有让这两位领导之间产生嫌隙,矛盾不断升级,直至水火不容的地步,他这次刻意的站队行为才能真正体现出价值。
才能为他在未来复杂多变的官场局势中赢得更多的机会和稳固的立身之本。
然而,这一次,他的如意算盘又落空了。
沙瑞金的脸色在瞬间变得阴沉无比,就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乌云密布,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什么叫祁市长的手伸得太长了?
你可不要忘了,祁市长她同时还担任着咱们京海市委的第一副书记这一职务,对市委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那是她职责范围之内天经地义的事情!”
沙瑞金强忍着心中的怒火,表情异常严肃地看着祁同伟,一字一句地说道,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重重地砸在祁同伟的心上。
“这.......这不对劲啊!”
祁同伟心中一惊,他自诩是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官场老手,此刻却在沙瑞金的脸上看不到一丝一毫伪装或者表演的痕迹。
可是,要说沙瑞金这些话都是出自真心实意,那又完全违背了他这么多年来在官场中摸爬滚打所积累的经验和认知。
在这二十多年的官场生涯中,祁同伟见过太多的权力斗争和明争暗斗,也深知一把手和二把手之间那种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
在他的固有观念里,这两个职位的人就像是天生的对头,从一开始就注定了要为了权力和资源而相互较量、相互制衡。
就拿曾经的高育良和沙瑞金来说,他们两人之间的矛盾和争斗可谓是激烈异常,用“水火不容”来形容那是再贴切不过了。
怎么轮到和祁晓君搭班子的时候,沙瑞金就像是完全换了一个人似的?
难道是因为祁晓君是女性,所以沙瑞金才会心生怜香惜玉之情?
但祁同伟很快就否定了这个荒唐的想法。以他对沙瑞金的深入了解,这个人在官场中一向以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而闻名,既不贪恋钱财,也不好女色。
别说对外边的女人了,就算是对自己朝夕相伴的老婆,他也始终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感,给人一种极其理性和克制的印象。
事已至此,祁同伟心里明白,自己试图分化沙瑞金和祁晓君的计划恐怕是暂时难以实现了。
如果继续在这个敏感的问题上纠缠不休,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加被动、更加危险的境地。
“沙书记,是我错了。
都怪高育良当初留下的恶劣影响太深了。
您也知道,在他担任市委书记的时候,在市委内部大搞一言堂,独断专行到了极点,根本不允许其他人有任何参与市委决策的机会。
我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久了,不知不觉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思维惯性,竟然连市长兼任市委副书记这一重要的职务和职责都给忘记了。”
祁同伟眼珠子一转,立刻改变了策略,脸上堆满了愧疚和懊悔的神情,赶忙向沙瑞金低头认错,希望能够以此来化解眼前的危机,避免给自己招来更多不必要的麻烦。
祁同伟的认错不过是虚与委蛇,纯粹是名义上的敷衍罢了。
他把所有的责任像丢包袱一样,全都甩到了已被双规的高育良身上,仿佛自己是个清清白白、深受其害的无辜者。
“我和高育良截然不同,他以往那套独断专行的作风,在我这儿绝无可能得逞。”
沙瑞金神色凝重,言辞恳切地说道,眼神中闪烁着坚毅的光芒,不容置疑。
“你作为市委的关键人物,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大管家’,心里一定要有个清晰的认知。
祁市长是我们领导班子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切不可将她视为外人,而应全力给予支持与协作,共同推动市委的工作向前迈进。”
沙瑞金苦口婆心地对祁同伟进行劝诫和教导,满心期望他能摒弃那些狭隘的心思与不正当的手段,真正为市委的团结稳定与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沙书记,您所言极是,每一句话都如醍醐灌顶,让我如梦初醒。”
祁同伟不住地点头哈腰,脸上堆砌着看似真诚的笑容,嘴里一连串地应和着,
“您的谆谆教导我已铭刻于心,往后定当谨言慎行,绝不再犯此类错误。”
可实际上,他的内心充斥着无奈与愤懑,精心谋划的一箭双雕之计就这么彻底化为泡影。
不但没能成功整治李达康,给对方一点颜色瞧瞧,反而在沙瑞金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偷鸡不成蚀把米。
此刻的他,只觉得自己这次厚着脸皮来找沙瑞金汇报工作,简直就是一场滑稽的闹剧,纯粹是自讨没趣,最终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尴尬境地,窘迫至极。
而在另一边,祁晓君与李达康之间的交谈氛围却是另一番景象,轻松愉悦且融洽和谐。
“这次工作调动来得有些突兀,是不是让你有些措手不及?”
祁晓君坐在李达康的办公室里,嘴角微微上扬,挂着一抹温和亲切的笑容,眼神中饱含着关切之意,轻声细语地问道。
“实不相瞒,确实有些被吓到了。”
李达康挠了挠后脑勺,坦率直白地回应道。
他心里跟明镜似的,如果不是从组织部长陈清泉处提前探听到自己即将被调往市政府的消息,他说不定真会以为自己遭遇了职场上的“兔死狗烹”,被沙瑞金打发到某个偏远冷僻的角落,从此默默无闻。
“其实,按道理应当先找你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可我又怕你不乐意。
所以就和沙书记合计了一下,决定采取先斩后奏的策略,先把调动的事情敲定下来,之后再跟你细说。
只是没料到,组织部的保密工作做得如此不尽如人意,调令都还没正式签发下达,外面就已经传得满城风雨,各种小道消息已经四处乱飞。”
祁晓君微微蹙起眉头,脸上浮现出一丝歉意,耐心地向李达康解释着事情的缘由。
她心里清楚,李达康此前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得以留在市委办,而且这些年一直在市委办兢兢业业地工作,早已对这里的一切烂熟于心,工作起来得心应手。
如今突然要转岗到市政府,换做任何人恐怕都会心生抵触情绪。
然而,为了不辜负李菲的托付,她毅然决然地要将李达康调到自己身边。
在她看来,李达康跟着自己,必定会获得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能够以更快的速度成长和进步,实现自身的价值。
“话也不能这么说,这也不完全是组织部保密工作的疏漏。
主要还是因为陈部长前往省城公干,分身乏术,没办法及时将调令签发出来,这才导致出现了这样的小插曲。”
李达康笑着对祁晓君说道,言辞之间带着几分理解和包容。
实际上,陈清泉去省城这件事,还与李达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正是李达康将柯文哲即将调任和平市市长,京海市委专职副书记一职即将空缺的消息透露给了陈清泉。
陈清泉得知这一消息后,为了自己的仕途前程着想,自然要先搁置组织部的日常事务,马不停蹄地前往省城活动一番,为自己的未来发展谋求更多的可能性。
而这一耽搁,就恰好留出了小道消息滋生蔓延的时间缝隙。
-------------------------------------------------------------------别走开,下章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