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一家人享用完可口的饭菜之后,由于屋内有了明亮的电灯,几个小家伙准备写作业时,还表现出了一丝兴奋。
他们欢欢喜喜地围坐在桌旁,拿出书本,开始认真写起作业来。
周守义回了屋子,也打开了电灯。从空间中拿出本书,翻看了起来。其实现在的电灯可没有后世的亮,就是那种老式的钨丝电灯,一个圆圆的灯泡,发出来的光是红黄色的。亮度也并不怎么样,但比煤油灯可是强多了。
看了一会儿书,九点来钟的时候他就开始洗漱,准备先休息一会,12点以后再去找张馨月。
刚收拾完,铺好被褥,关灯后钻进了被窝里。突然有人拍门喊道,
“守义,守义,快出来。你王大爷晕倒了。”
周守义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王老爷子都60多了,可别出什么事儿。幸好他晚上还要去找张馨月,衣服并没有脱光。
赶忙从被窝里钻出来,套好外衣,就跑去开门。门口站着的正是孙福全,脸上满是焦急的神色。
“孙叔,怎么回事啊?王大爷怎么突然晕倒了?”周守义一边跟着孙福全往王大爷家跑,一边问道。
孙福全喘着粗气说:“我也不太清楚,刚刚我去上了个厕所,回来的时候。碰到了张清泉老爷子,他说王大爷晕倒了。让我赶紧来叫你过去帮忙。”
周守义加快了脚步,很快就到了王大爷家。张清泉老爷子正在摸着王老爷子的脉搏和鼻子。二狗蛋和王老爷子家其他的几个孩子正眼角带泪,嘴里念叨着:“爷爷,爷爷,你快点醒醒呀。”
“守义啊,你总算是来啦!快点儿,和福全一起去把那辆板车给推过来。咱们得抓紧时间把你王大爷送去医院呐!”张老爷子看他们进来,满脸焦急的说道。
要知道,在这个年代,交通状况远不像后世那样便捷。别说是随时随地待命的救护车了,就连普通的汽车都是稀罕物。而此时此刻,王大爷已然陷入昏迷状态,骑自行车带人显然是行不通。如此一来,唯一能够使用的交通工具,便只剩下平时人们拉货用的平板车了。
周守义皱着眉头沉思片刻后,说道:“老爷子,您看这平板车一路颠簸不停,我担心王大爷他老人家的身体根本吃不消啊。要不这样吧,我去找两根结实点儿的杠子,再用上我的那件军大衣,临时制作一个简易的担架如何?虽然可能比不上正规的担架,但至少能让王大爷躺着舒服些,减少路上受到的震动。”
张清泉老爷子听了周守义的话,眼睛一亮,说道:“守义啊,你这主意不错。这黑灯瞎火的,平板车确实不太稳当,还是担架靠谱些。”
周守义说他知道哪里有杠子,孙福全等一会。他自己只要出了门后一拐弯来到房子背后。趁四周没人,从空间中制作了两根手臂粗的杠子,又用空间中的材料制作了几根麻绳,拿了出来。
将杠子和麻绳带回王老爷子家后,他迅速的脱下了套在身上的军大衣。接着,周守义和孙福全拿起绳子,细致入微地,将军大衣牢牢地捆绑在了杠子之上。并把每一个结都打得紧实牢固,生怕有任何松动之处,会给后续的救援工作带来麻烦。
一切准备就绪后,周守义和孙福全深吸一口气,彼此对视一眼,然后极其小心谨慎地抬起王大爷,并轻轻地将他放置在了这个刚刚制作完成的临时担架上。整个过程中,二人都小心翼翼的,唯恐因为一点点疏忽,而对王大爷造成二次伤害。
准备工作做好之后,周守义对二狗蛋说:“狗蛋,你去我家跟我娘说一声,就说王大爷病了,我送他去医院,让她别担心。”二狗蛋擦了擦眼泪,应了一声就往周守义家跑去。
因为张清泉老爷子岁数大了,便留下来照看王老爷子家的几个孩子。
又给担架上的王老爷子,拿了一床被子盖好后。周守义与孙福全抬起担架出发,而王老爷子的大孙子王爱军,则在旁边帮忙打着手电筒照亮道路。
好在夜里虽然黑漆麻糊的,道路也不好走,但王老爷子本身没多少重量,有周守义和孙福全两个青壮年抬着,路上走着倒也还算安稳。
一路上,周守义心里默默祈祷着王大爷一定要平安无事。倒不是说他对王老爷子有多深的感情,只是想到他家还有四个孩子,万一王老爷子要是走了,那四个孩子以后可怎么办?
好不容易到了医院,周守义他们急忙把王大爷抬了进去。医生和护士们立刻忙碌起来,对王大爷进行检查和救治。
周守义和王爱军还有孙福全三人,只能在走廊里等待结果。王爱军还在一旁不停的来回踱步,周守义劝他坐下歇歇也不听。
过了许久,医生从急诊室里走了出来。周守义他们立刻围了上去,焦急地询问王大爷的情况。
医生摘下口罩,说道:“病人没有什么大碍,只是因为是长期吃不饱,有些营养不良,导致了贫血。再加上低血糖,然后才晕倒的。现在输上了葡萄糖,已经醒过来了。”
听到这个消息,大家都松了一口气。王爱军感激地对医生说:“医生,真是太感谢您了。我们可以进去看我爷爷吗?”
医生点了点头,说:“可以,但是不要打扰病人太久,他现在需要休息。”
周守义他们走进病房,看到王大爷躺在病床上,虽然脸色比之前好了一些,但看着仍然很虚弱。王爱军立马跑到了在床边,眼眶红红的拉走他爷爷的手。
孙福全和周守义都凑了过去,周守义轻声说:“王大爷,您感觉怎么样了?”
王大爷微微睁开眼睛,看到是他们二人,虽然很虚弱,但是还挣扎着想要坐起来。嘴里还说道:“守义,是你和福全送我来医院的啊!谢谢你们,我没事儿。”